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邦华  周怀球 《云梦学刊》2008,29(2):150-151
体育旅游与公民文明素质密切相关.体育旅游对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有重要意义.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我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建设"的对策,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视角,首先通过类型多样性的梳理,揭示了盐文化旅游资源的根表述.其次.借助根隐喻的认知手段,通过对源域、目标域、映射机制的细致分析,演示了盐文化旅游中的旅游者文化记忆,挖掘了盐文化旅游活动中主、客交汇的二维世界的联系桥介,从而还原了二雏世界中的客观呈现和精神阐释,从主客体的视野成功建构了盐文化旅游的实质:古代科技文明的现代朝圣.最后,进一步呈现出了根隐喻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3.
古代阿尔泰游牧民族有惊人的远征能力,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成吉思汗蒙古人东征西荡的历史中看出来:成吉思汗征服金王朝命脉重地辽河流域后,即命大将“谜不台”和“省别”率军进攻朝鲜半岛,蒙古骑兵很快就征服了朝鲜全境,朝鲜国王携宗室后妃退守到一个海岛中去了。在东征的同时,成吉思汗已经在筹划他的西征了,刚刚返回蒙古高原的速不台和者别又被任命为西征先锋挥师向西进发。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恩生态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弘扬.马克思恩格斯从物质变换的视阈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进行了分析,从制度批判的维度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终极的发展方向.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推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和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倡导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方式,对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现实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Crampon基本引力模型基础上,引入更多反映旅游地吸引力及两地点因素的变量,构建滨海型旅游地引力模型。用最小二乘法对2009年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我国滨海旅游地引力的因素主要有客源地GDP、旅游地旅游从业人数、旅游地GDP、旅游地宣传促销努力程度、客源地与旅游地间的距离、文化认同感以及签证政策,而客源地人口数量和旅游地景区、酒店数量对游客流量解释力度不大。并利用回归方程估算各旅游地的旅游潜力进行测算,通过旅游流量实际值和潜力值的比较,将所有滨海型旅游地分为三类,每一类旅游地应根据分类选择相应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广义上的治理文明是指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中从事各种管控活动所取得的进步状态与进步成果的总称。狭义上的治理文明主要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国泰民安、繁荣富强,从事治国理政所取得的进步状态与进步成果的总和。治理文明是人类文明整体演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和理解人类文明的重要视角和深层逻辑,具有历史性、多样性、传承性、发展性、可塑性、结构性、层次性、互鉴性的特点。依据治理的构成要素,可以从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方式、治理行为、治理绩效等方面对治理文明进行评价。治理文明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亮点,新时代的“中国之治”蕴含着新型治理文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新时代的治理文明在高水平上起步,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文明的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旅游业之本、发展之纲,它对新时期旅游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性、指导性和现实性。今天我们重温邓小平同志1979年7月15日在黄山视察时的谈话要点,犹如聆听他老人家的教诲,倍感亲切。  相似文献   

8.
余治平 《江海学刊》2012,(1):5-12,238
《春秋》中,衡量夷与夏的重要标准不是地域、民族和国家,而是仁义礼法。但诸夏衰微,乱象纷呈,而吴楚夷狄却一步步趋近于礼义道德,于是便有孔子"中国亦新夷狄"的忧患。近现代以来,却发生了另一种夷夏变局。中国落后于西方,但中国的古代文明方式本身却并非一无是处。现代化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让西方人掠夺全球资源,因而把整个人类带上了一条不归路。但古代中国的漫长发展却始终只靠自我积累,没有凭借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和扩张,也没有给别人带来灾难和痛苦。我们的文明方式从来在道义上是站得住脚的。未来中国,仍应该坚持正道,守护文明,探索更先进、更可持续的文明方式,自觉选择不称霸世界的发展道路,不做夷狄,不做强盗,而继续做"君子国"。  相似文献   

9.
10.
最近,安徽省省长王金山来我市调研时指出,加快黄山旅游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和明晰发展定位,跳出黄山看黄山,跳出旅游抓黄山,大力发展配套经济,放大黄山功能,努力把黄山打造成“安徽旅游龙头、华东旅游中心、中国旅游名牌、世界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1.
12.
关于宗教与文化的关系,特别是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历来是人文学者关注的热门话题。如何理解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对传统文化之性质和作用的认识,更关系到未来文化的建设。不仅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还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这个问题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穷理的研究。全文由五个专题研究组成(一)回顾与展望中国百年探索宗教—文化关系的思路历程;(二)“文化”真义之我见人类精神(人性)陶铸过的自然;(三)为何与如何为什么说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体系?宗教又如何作用于各种文化形式?(四)比较研究后的质疑宗教果真是一切文化的本体与核心么?(五)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以儒家伦理而不是以宗教为准则。从本期起,本刊将分期刊出这五个方面的专题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