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仁学的社会伦理导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孔子仁学的社会伦理导向王佃利,刘宗贤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所以又称之为仁学。仁学的建构与形成,是一个以“仁”为核心的价值体系的形成过程。仁学思想的价值导向,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化的社会倾向性。本文拟对孔子仁学的社会伦理导向作一分析,以说明孔子仁学价值体...  相似文献   

2.
孔子"仁学"思想及其文化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学"是孔子思想的精髓,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爱人"是"仁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复礼"是"仁学思想"的践行标志;"孝悌"是"仁学思想"的心理基础;"人格"是"仁学思想"的精神动力,它们共同建构起孔子"仁学"思想体系。在中国文化史上孔子"仁学"思想体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精华部分对于当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仁学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指出: “孔子对中国思想之贡献, 即在阐明仁的观念。”那么孔子所阐明的仁究竟包括哪些内涵呢? 孔子论仁, 常因对日常生活行为的体证而发, 并因人因时因地而别。由于孔子对仁之概念并无思辨性的界定, 所以我们无法从知性的角度来严格地把握它; 又因为仁在孔子的学说中是全德之称, 所以根本无界可定。虽然孔子的仁之范畴不存统一之界定, 然而它却显具统一之特征。通观《论语》一书, 便可察见孔子仁之范畴诸多内涵中所共具的尚情特征。孔子仁学所尚之情, 既包括生命的本真之情…  相似文献   

4.
仁学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它起始于人类普通的道德情感,并作用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因此,仁学不仅仅是中华文明的精神瑰宝,也是克服当代人类发展过程中种种弊端的重要思想资源.孔子的仁学以其开放、自由的特质确保了与不同文化进行对话的可能性,从而以一种兼容并蓄,融通和合的姿态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通过仁学,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未来和谐、共荣的景象,这也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对于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由于孔子是在具体的社会关系当中来展开自己的仁学理论,仁学就必然会直接讨论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仁学可以被看作是一门人己之间的学问。孔子对于自我的否定,实际上是为了给他人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我能更好地接纳他人,保证他人在被接纳的过程中不被自我所裁剪。而孔子对于自我的强调,是要敦促人们勇敢地承担起对于他人的责任,因为为他人承担责任既是不可推卸的天命,也是我们无法偿清的债务。  相似文献   

6.
巴文泽  王珍 《船山学刊》2010,(1):195-197
孔子的仁学以爱人为起始点.以忠恕之道把自己的仁爱之心推广出去,分殊为“孝”、“敬”、“忠”、“信”等道德条目,按照中庸之道处理好自己身心关系及与家人、朋友、同事、路人的关系,完成自己的人格,实现自己的价值,使整个社会和谐有序,实现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孔子的仁学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向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对现在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孔门儒学的核心内容是仁学 ,仁学的精髓是体现于其中的主体精神。本文试就孔子仁学主体性的形成、层次 ,哲学基础和综合特质作一番探讨 ,以期为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提供一些合理性资源。一  孔子的仁学起源于周礼 ,是从春秋新时代精神出发 ,通过对体现于周礼中的人文精神的阐发和提炼而创立。要说明孔子仁学的进步性质 ,首先要说明礼的内容、性质和作用。礼渊源于远古时期定居的农业部落生活的风尚和习惯 ,这些风尚和习惯在时间中的延续就逐渐固定为民俗与传统 ,礼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成文的规范和习惯法。它是道德与法律制度尚未分…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仁学思想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人格构建和价值取向等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达到“仁”的途径 ,一是修己 ,二是安人。  相似文献   

9.
孔子仁学的精神具有多方面的表现,"家国一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公精神、修齐治平的奋斗精神是其最基本的内容,它集中反映了仁学所特有的对人生、社会和政治道德理想追求的内涵,凸显了道德理想主义的精神特质。孔子仁学的道德理想主义精神是历史的凝聚与沉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在金钱销蛀理想、迷信颠覆信仰的当下,赓续孔子仁学的道德理想主义精神,发掘其引领社会生活的精神价值,可以矫正与重树当代社会的理想信仰,为民族复兴的大业提供厚实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儒家经典《论语》二十篇中,论到“仁”这个有关伦理(道德)学说基本概念的,一共有五十多章,其中包括弟子“问仁”的有九章。这一个“仁”字,象一条明明煌煌的长线,贯穿着全部《论语》。“仁”,是孔子伦理(道德)学说以及政治学说的核心(每个人的伦理学说总是为他的政治学说服务的)。对于孔子这种以“仁”为核心的伦理学,我们叫它孔子的“仁学”。孔子同别人讲道论德,口头上经常挂着一个“仁”字,范围极为广泛,内容极为丰富;他回答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