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与价值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逻辑。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理论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现代化价值、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实践价值则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2.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重要议题。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儒家经典是中国最古老、影响最深远的文献,是中华文化的根、魂、源。儒家经典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精粹的内容,成为中华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主要载体,是我们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依据。在长期的教育和教化活动中,经典涵养了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许多主张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高度契合性,至今仍具有超时代、超地域的实践价值。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自然应当从经典入手,对经典中的“天下为公、讲信修睦、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等观念,进行深入阐释和现代发扬,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更加中国化,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奇洁 《阴山学刊》2013,(5):29-34
美岱召位于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大青山南麓,是内蒙古地区建造较早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美岱召的建造以及发展历史对于明清时期漠南蒙古藏传佛教历史线索的厘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关岱召壁画中最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壁画当属大雄宝殿佛堂四壁。殿内壁画从多方面再现了土默特地方在明清两代蒙、藏、满、汉等多民族交流的盛景,诠释了蒙古族人民对于汉地文化以及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借鉴融和,继而产生的具有蒙古族审美特色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5.
地域文化多样性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具体来说,就文化的本质属性而言,中华文化是中华辽阔地域创造的成果:就文化的历史发展而言,中华文化是中华源头文化孕育的结果;就文化的形成过程而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就文化的时代特征而言,中华文化是中华地域文化创新的结晶.正是这一切,为地域文化多样性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是承载中华民族历史记忆、记录中华文明发展脉络、综合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具有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在价值共同性和文化行动共建性。从节日起源、发展变迁和表现形式等方面阐释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的共同价值,从加强组织动员、营造公共空间和增强共享体验等方面实现传统节日庆典的共建共享,对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是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础,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所,涵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等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又一次觉醒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经验总结之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则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弄清楚汉语各地方言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各地方言如何反映地域文化,是研究方言、文化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汉语方言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汉语方言和地域文化的关系,地域文化在汉语方言中的反映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十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文化观。习近平根据新时代理论和实践的要求,继承了毛泽东关于重视民族历史,以本民族文化为主,结合中国特点阐释和应用马克思主义以及吸收精华、剔除糟粕的传统文化观。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和价值的认识,并创造性地从六个方面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系统的战略规划。习近平对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为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故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它是人们展现社会文化身份、构建地域认同与民族认同的重要方式。作为城市发展的社会文化符号,中国传统故事的现代传承与创新承载着人们对地方的再认识。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中国传统故事的跨文化传播凸显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文化张力,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叙述主体的合作方式可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和更加包容的姿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多元共存、互生互鉴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1.
山西晋南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后稷作为农业始祖在此缘起。后人为了纪念其功业在此修建了许多祭祀后稷及相关农业始祖的庙祠。在这些遗存当中,有建筑、绘画、戏曲和雕刻等大量的艺术形式。笔者进行了大量的考察,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将晋南稷王文化的地理文化资源与历史文化价值进行了整理,尤其是对稷益庙壁画(国内唯一以农耕稼事为题材的壁画)进行了系统的图式语言分析与艺术文化考证,全面论证了晋南作为稷王文化始源地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2.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我党百年实践的经验总结,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历程的高度凝练。坚持“两个结合”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对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应对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与挑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中国具体实际为导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把舵定向,在历史与现实的贯通中谋篇布局,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精准发力,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说服力、凝聚力及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略论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与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具有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历史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征。认真研究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特征 ,认识东西方文明互补互融的规律 ,构建西部的特色文化 ,对于进一步落实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汉代文化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得到总结的直接产物,是中华传统文化成熟的标志,它突出的基本特征是多元文化基础上的统一和统一条件下的文化多样性,共生并存。汉代文化表现出了多元性、统一性、包容性、和谐性与创造性,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了“博大兼容”的特点。既能坚持本土文化的传统,又能不断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来丰富自己,为己所用。而这恰恰是中华文明在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相继中断或转型之后,仍能唯一延续至今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及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新发展的重要基础。研究、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贵民崇礼、礼法合用、和合以求、经世致用等有益成分的精神内涵及时代价值,归纳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鲜活历史实践,对于传承中华文脉,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其提供有益借鉴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等新思想、新论断,号召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形成了新时代历史借鉴观,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7.
董淮平 《北方论丛》2007,(5):99-103
在孙中山先生庞大而复杂的思想体系中,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大体可通过三个层面得以展示:一是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定位;二是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首肯;三是对于中华传统道义价值的体认。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之认同,不仅仅出于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明热爱的情感,更是回应民族生存危机的策略表达。他将传统的"宗族"组织架构、"忠"之准则、"王道"观念等等,通过切合时局的新内涵的灌注,转换成有助于推动现代国家建设的积极因素。孙中山思考问题时的"西方"与"中国"双重知识谱系的作用,使之有能力去完成将现代化理念楔入中华传统符码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价值意蕴层面,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了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增强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丰富了文化建设内涵,创新科学理论体系;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从历史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时代产物;从理论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发展;从实践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实现文化自立自强的行动指南。实践指向层面,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南,坚持为人民服务价值旨归;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向,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用全球视野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许旭 《学术论坛》2016,(4):134-137
中华传统法文化精髓是中华法律实践和理论的历史沉淀的优秀成果,具有强烈的民族特性。近现代以来,中华传统法文化受到来自西方法治文明理念的强烈冲击,在制度层面上已逐渐消融瓦解,但制度背后的精神文化理念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一国的法治建设必须建立在本民族的习惯之上,与民众普遍的法文化相适应。因此,我们在推进法治建设过程中,必须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法文化的优秀资源。文章在剖析当前法治建设对中华传统法文化的现实需求的基础上,重点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论述了中华传统法文化中“和合思想”“仁文化”和“礼文化”“义利诚信”等思想精髓及其当代价值体现,并探讨了中华传统法文化价值转化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8,(2):243-248
城市公共空间集中反映了城市历史、文化和自身的魅力,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公共空间的地域文化特征正在逐渐减弱或消失。地域文化的阐扬与建构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以江西为例,城市公共空间地域文化的阐扬与建构有两条主线:一是对江西地域文化资源深入分析与遴选,将具有江西鲜明特点、丰富文化内涵、较高艺术价值的部分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提炼江西地域文化符号;二是树立正确的地域文化观念,保护、阐扬、建构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城市公共空间类型下,研究江西地域文化符号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