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启伟 《东岳论丛》2000,21(4):93-95
学术界向以严复于1895年译《天演论》等书为西方哲学在中国传播之滥觞,然而,若就西方哲学 输入先后而言,则在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等书之前的19世纪七八十年代,王韬就开始了西方哲学在中国的 译介传播工作。19世纪70年代初,王韬作《英人倍根》一文,向国人介绍了培根哲学的基本精神。八十年代, 王韬入主上海格致书院。在王韬的主持下,王韬和书院的教席不仅向学员教授介绍了古希腊率达哥拉斯、柏 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学思想,而且向学员重点讲授了英国哲学,其中主要是近代培根和当代达尔文、斯 宾塞的思想,并对各家思想作了颇有见地的评述。当然,王韬及格致书院对西方哲学的介绍还是初步的、简略 的,但他们传播西方哲学,筚路蓝缕,有开创之功,是值是纪念的。  相似文献   

2.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对逻辑发展的主要贡献,就是归纳逻辑的创造。培根的《新工具》标志着近代归纳逻辑已经开始形成。对培根归纳逻辑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深入了解近代归纳逻辑的起源以及它的前期发展史,从而有助于我们对归纳逻辑及其本质的理解。正当某些西方学者竭力贬低培根归纳逻辑的时候,我们应当努力吸取培根的宝贵思想遗产,把归纳逻辑的研究推向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3.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亲眼目睹了科学技术改天换地的巨大威力,转而提倡物质救国,呼吁科学兴邦。他认为欧洲文明发源地是英国,英国物质文明首倡者是培根。因而他讴歌培根是实验学派的先驱,拨千年黑暗而致万里光明,推动欧洲从中世纪进入近代世界。康有为受到培根《新工具》批判道德哲学的思想启发,指出中国积弱原因之一亦在于重道德而轻物质科学。他模仿培根《新工具》著《物质救国论》一书,走近了培根的科学论,标志着康氏从政治道德救国论向物质科学救国论的思想转型。康有为接受了培根把人的力量拓展为知识的力量能改变人类命运的论断,认为西方文明先进与东方野蛮落后的反差,是知识的高低与科学的盛衰所造成的。康有为提倡科学的目的与培根不同,康氏是为了抵御外国侵略,培根提倡科学是为了全人类的福祉。  相似文献   

4.
《木林集(》Sylva Sylvarum)是培根在生命最后阶段完成的著作,被视为新自然哲学方法的具体示范。《木林集》作为"实验的自然史",具有突出的特点而不同于近代早期一般的自然史。该书在培根"伟大的复兴"新科学计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书中的自然史实际上是培根实验方法论的真正范本。  相似文献   

5.
我在《关于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评价问题》(载《江西社会科学》1982年第3期以下简称《评价问题》)以及《现代西方哲学》一书绪论中,就如何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和评述现代西方哲学提出过一些看法。《学术月刊》1983年第4期发表了陶济同志的《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中的几个方法论问题》,针对我的《评价问题》一文提出了商榷意见。现在我结合对陶文的评论,再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孟子关于人性的论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西方哲学》杂志1994年第1期(总第44号)中,发表了艾琳·布卢姆(Irene Bloom)的《孟子关于人性的论辩》一文。论文以《孟子》书中“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为题记,对近年来关于孟子人性学说的讨论作了某些评述,并提出了若干自己的见解。该文表现了西方学者对孟子人性学说的研究状况,兹将论文的某些要点介绍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7.
同文馆述评     
<正> 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官办洋学堂。起初,附属于总理衙门专门学外国语,后来逐步增设西方自然科学及史、地、文、法等科目。从1862年(同治元年)开办到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裁并,有着整整四十年的历史。虽然进展缓慢,成绩欠佳,但毕竟开了以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教育的先声。弄清这所学校的兴衰及其地位和影响,无疑是研究近代教育史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史不可缺少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西方文化与近代中国》评介王守中胡滨教授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于1995年8月出版的《西方文化与近代中国》一书,是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项新成果,有不少新的创意。一、该书清晰地勾画出了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主体演化的轨迹。该书除肯定了明末清初和19世纪传...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史学界通过拨乱反正,对戊戌维新运动的史料和史论方面的研究都有突破性的进展.光绪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引人争议的皇帝,是“百日维新”的主角人物,很有研究价值.孙孝恩同志的《光绪评传》(辽宁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是多年来见到的第一本全面研究光绪的专著.书中使用大量资料,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理论界兴起了“中西文化研究热”,对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旅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迄今为止,已出版了一批有份量的著作,如:《民族与文化》《中国文化丛书》《中国文化展望》等,发表了数百篇论文,从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旅程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研究者基本都承认:中国近代是一个中西文化冲突、碰撞、融合的时期;中国近代学习西方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4.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6.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17.
执政价值观是执政主体对执政活动的一般价值的政治伦理判断,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执政活动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模式等的认识或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奎 《社会科学》2001,38(7):13-17
以新的视角研究政治信念 ,特别是对 8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进行研究 ,对于共产党人在新世纪强化理论创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一信念是人们对于某种学说、原则、理想的真诚信服和执著追求的态度。信念包括政治信念、道德信念和生活信念等 ,其中政治信念是人生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那么 ,今天为何去探索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的规律与特点呢 ?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就在于 :在社会主义运动暂时的低潮时期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 ,我…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发展经济学虽然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它不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指导理论 ,所以我们必须研究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和发展方式。以此关注中国的经济问题 ,总结中国的改革经验 ,预测中国的发展趋势。目的是建立和完善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