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三十年来的国内晚清海防思想研究,可以以2000年为限而分为二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中,学界对晚清海防思想研究的基本框架、观点都已基本界定,相关的论著也有一些;第二个阶段,学界对其研究在深度、广度上有所拓展,有关的论著在数量上要多于第一阶段,但基本观点与前一阶段大致相同。从内容上来看,本文的综述,包括晚清海防思想宏观研究、个人海防思想、同光年问塞海防之争、晚清区域海防思想研究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董传岭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301-303
晚清山东抵御天灾的能力严重萎缩,为应对水、旱、蝗、疫等频仍严重的自然灾害,人们往往寄托于超凡力量,祈求雨神降雨、河神保佑黄河安澜、碧霞元君禳灾赐福、刘猛将军驱除蝗害,依靠道教、秘密宗教、佛教、基督教等消灾除厄。禳灾成为晚清山东社会信仰的重要话语,祭祀与祈祷等仪式的操演,又进一步强化和扩展了人们的超凡意识,以致天灾频繁严重的晚清山东神灵崇拜与宗教信仰相当盛行。 相似文献
3.
董传岭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310-312
晚清山东的水、旱、疫、蝗等自然灾害频仍严重,广大乡民深受其害,乡村习俗也受到天灾的严重影响。天旱之年,人们往往进行各种形式的祈雨活动;频受黄河水灾的地区,河神信仰盛行;饥荒之年,乡民溺婴、卖子女的陋俗泛滥;乡民的居住习俗在天灾的打击下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灾害助长了晚清山东乡村的不良习俗。 相似文献
4.
郭汉民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1):71-75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西学的输入与传播,是近代思想发展的两大前提.救亡图存与争取国家富强成为先进中国人思考的核心问题,社会的剧烈变化,又促使人们的思想此呼彼应,形成云涌风起的社会思潮,百余年间社会思潮的主流沿着经世--变革--洋务-维新--立宪与革命的轨迹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5.
李强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0,33(4):76-83
晚清海防战略嬗变是近代古今中西之争的产物。从中西之争看,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在师夷之“技”“学”“道”的过程中,海防战略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塞防与海防并重”“以精炼海军为第一要务”“海权论指引下重建海军”的嬗变历程。从古今之争看,与“师夷”相伴的是对中国传统价值系统的维护,既有改良派、洋务派及维新派在“器变道不变”“中体西用”“道器兼备”及“由器进道”的思维框架中吸纳西学以维护传统,也有顽固派通过抵制西学以维护传统。古今中西之争既促进了海防战略嬗变又制约其西化的彻底性,进而对晚清海防成败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郭少丹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340-341
谈文通过对郭汉民先生《晚清社会与晚清思潮》一文的简要评析,分析了晚清社会思潮逻辑起点界定的合理性以及作者宏观上对社会思潮梳理的准确性。原文立足于晚清社会转型这一时代特征,在注重每一种社会思潮发展演变过程的同时兼顾其与其他社会思潮之间的比较研究,这种思潮研究的整体性构成原文的一大特色。此外,笔者从思潮的概念界定及其范围、鸦片战争对经世思潮的影响、关于“立宪”和“革命”的表述问题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赵红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3):11-14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山东在道光帝的督促下,提出了山东海防的建设方案。这一方案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改造船炮,增加水师兵额,加强水师训练,修筑炮台,建设军储仓。尽管这一方案具有保守性和滞后性,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晚清山东海防建设的探索,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然而,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山东海防建设方案并没有真正落实。晚清山东海防事业因而失去了一次发展机遇,迄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夕,依然处于十分落后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许存健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7(5):114-124
海防建设经费筹措是晚清政府的重要任务.中法战争以前为广东近代海防的初创时期,开始购买铁甲舰和修建新式炮台,海防主要依靠自行筹款,获得的中央经费仅有粤海关每月拨银2万两;中法战争至两广总督张之洞离任前为广东海防的快速发展阶段,通过借洋债迫使清廷允许广东截留洋药厘捐和开办闱姓赌税,同时广东与户部对各类捐输展开争夺,广东利用战时体制获得捐输的支配权.从晚清广东海防经费的筹措过程可以看出,广东督抚不断通过寻找新财源、请求截留京协饷等方式建设本省海防,为了应付国防事务,战时状态下在中央与广东互相妥协的过程中,广东获得更大的财政支配权. 相似文献
9.
简评《晚清社会思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春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6):165-167
《晚清社会思潮》是郭汉民教授近期出版的一部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专著。该书的主要特点是从宏观上对社会思潮进行科学的梳理与准确的把握,同时立足于晚清社会的转型这一时代特征,注重每种社会主流思潮的形成过程及其与其他社会思潮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对于前后不同时期社会思潮之间的承启关系的深入考察,也构成了本书的特色。此外,作者注重某些社会思潮的整体的研究,还原了这些社会思潮发展的历史全貌。总之,该书对于晚清的社会思潮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思考,是近代思想史研究方面的力作。 相似文献
10.
晚清时期,在内忧外患的刺激和社会风尚的德化之下,兴起了社会办学的热潮。社会各阶层集资或投资所办学校,既有普通教育,也有实业教育,与官立学校互为补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经费的匮乏,加速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姜虹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1):41-43
本文分析了晚清时期山东经济现代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制约因素,认为这些制约因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即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压制和山东自身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仅阻碍了山东早期经济的现代化,同时也对后来山东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言情小说虽然历史悠久、作品众多,但言情有余,表现社会不足;而社会小说则注重政治功利性,缺少言情的成分,清末民初的社会言情小说则弥补了两者的不足,将言情和言社会完美结合起来,开创了小说的新形式,具有不可否认的文学史意义。在晚清民初动荡的政治形势下,社会言情小说区别于同时期的其它小说,在文学史和时代史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首创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百炼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69-71
晚清思想家梁启超以"人"的改造为核心,从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促进社会变革的关系中,以一种全新视角,对晚清妇女社会角色进行了定位,即国民之母,女子国民和新民。这对晚清妇女社会地位的改变,对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对促进社会的变革和实现人的近代化,都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郭剑林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清末筹议近代海防、组建阿思本舰队之时,赫德即在其中起了推动作用。他一度控制着中国海军的购船大权并图谋指挥中国舰队的实际权力,在失败之后转而又企图通过扶植琅威理掌握中国海军大权。客观上他对中国海军的创建和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他的目的所在,并不是为了中国的利益,而是想把中国海军“掌握在英国人手里” 相似文献
15.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
晚清海防是以维护政治稳定和本土安全为目标,其得失成败与地方督抚海防思想和实践密切相关。晚清重臣刘坤一海防思想和实践在海防近代化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海防思想经历了萌芽于江西巡抚时期、形成于两广总督时期、完善于三督两江时期的嬗变历程,其海防实践聚焦于练兵、培养人才、造船、制器及筹饷等方面,其海防思想和实践体现了海防目标的变化性、海防建设的务实性及海防策略的多样性等特点。刘坤一海防思想和实践的时代局限性是:夷夏之辨等传统观念制约其认识列强的深刻性和效法西学的彻底性;南北洋集团之间的矛盾制约其南洋海防事业的发展并使得南北洋海军难以真正形成合力;地方缺乏独立的人事权、财政权及军权使其许多海防思想难以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6.
张夕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3):93-96
鸦片战争后 ,由于西方列强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宗教侵略 ,激化了晚清的社会矛盾 ,加速了晚清乡村社会的变化 ,使乡村社会呈现出全面的危机。探讨晚清乡村社会的变化及其成因 ,对进一步研究中国社会的整体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栾亮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6):48-51
19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加深,中国边疆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在财政不济的情况下,清廷对海防支拨有限,致使海防建设发展缓慢。中法战争全面检验了中国海防建设的成效,显示出中国海防空虚、落后。中法战争后,清廷决心整顿海防,将财政重点用于加强东南沿海的防备上,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8.
高中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5-40
咸丰五年黄河改道山东入海后,围绕黄河流向、督府迁址及权限等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展开了二十余年的争论。在此过程中,山东巡抚的治河权客观上得到增强,河政体制与前清相比也发生较大变化。时局的变化、吏治的腐败也成为制约河政体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晚清台湾社会的转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祖基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
清代前期的台湾属典型的移民社会。到了晚清,在台湾移民的后裔逐渐取代新移民成为居民中的大多数;居民中祖籍分类意识趋于淡薄,超祖籍的祭祀圈和血缘宗族普遍出现,居民对现居地认同感增强;地方文教的普及和科举的兴盛造就了一个士绅阶层;中华文化及传统道德观念已在台湾扎根。台湾由移民社会转变为定居社会。 相似文献
20.
耿云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6):164-165
晚清思想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因素中,三大因素最重要:一是紧迫的民族危机,一是社会变迁,一是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交融。研究晚清思想不能不研究晚清社会思潮。《晚清社会思潮》一书从社会思潮去研究晚清思想,可以说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