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古文字学是考释古文字的形、音、义,研究古文字的造字本义和演变规律的学科。所谓古文字,就狭义言之,是和李斯所整理划一的小篆相对立的先秦文字;就广义言之,则小篆也是古文字的一种,因为先秦文字和小篆都属于篆书范围。由于小篆经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诠释,今天识读它并不困难。先秦文字则变化多端,是古文字研究的主要对象。古文字大体上可分为甲骨文、金文、陶器上的陶文、刻石的如“诅楚”“猎碣”等石文、鉥印上的  相似文献   

2.
古文字的考释工作,其科学性要求很强,必须严肃认真地加以对待。在中国古文字研究这一学科领域,我们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居于领先地位,这固然是由于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而且一般说来,终究是我们比较热悉自己语言文字的规律和特征。除此以外,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古文字研究的关键部分——古文字的考释方面,有着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出土的古文字资料日益丰富,再加上有关的专业工作者有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3.
宋华强 《殷都学刊》2001,(1):110-112
为纪念中国古文字研究会成立20周年,经过多方筹备,“新世纪中国古文字学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8月1日—3日在安徽大学隆重召开。这次大会由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与安徽大学联合承办,9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60余篇。一些因故未能到会的学者也都向大会提交了论文。这些论文绝大部分已经收入由安徽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辑的《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辑中。限于篇幅,本文只对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做一简要综述。 在3天会议时间里,学者们围绕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古文学学理论4个专题分别进行了研讨。 文字考释始终是甲骨文研究…  相似文献   

4.
古文字形体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体分析是古文字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古今学者分析古文字形体不外两种方法,一是静态分析法,一是动态分析法。本文对两种分析法进行了比较,着重阐述由于历代学者们的重视,动态分析法已不断完善。本文还运用动态分析法,归纳了古汉字形体演变中的位移、类化、形符累增、形符更换和笔划简化、省略等现象,较为合理地解析了一些往日觉得奇诡难辨的古文字形体。  相似文献   

5.
古文字编这类著作产生于宋代初年,历经发展,几度兴衰,现在正进入全盛时期。优秀的专业古文字编既是供人检索阅读的工具书,又是发布研究成果、表达学术观点的学术著作。在古文字研究迅速发展的现今时代,各类古文字编向着更全面、更细致、更深入的方向快速发展,是必然之势。古文字编要做到学术水平高、使用方便,就需要材料全面、释字准确、隶定严格、体例谨严。目前,迫切需要的是以全部古文字材料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文字编。  相似文献   

6.
由深圳大学刘翔、中华书局陈抗、暨南大学陈初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董琨等四位青年学者编著的《商周古文字读本》即将由语文出版社出版。该书分“古文字文选”、“古文字概述”与“古文字常用字”三部分,附有精美的摹本和拓片。书中倾注了编著者的许多研究成果,既便于初学,也有助于已有根底的学者。语文出版社编辑部在发稿时作了这样的评价:“《商周古文字读本》选片较精,注释详审,把古汉语学习资料往前大大推进一步。作为  相似文献   

7.
刘晓明 《学术研究》2001,(8):118-120
作为一种符号语言,符箓与古文字关系密切,符策的许多符号语汇在其创始之初直接来自先秦的古文字,包括某些篆书、鸟书.早期造符者为了使符箓更具"神秘"、"古老"的色彩,在造符时刻意追求先秦文字的风格,这就使得某些已经失传的古文字或古文字的书体可以从符箓中寻找到蛛丝马迹.通过对"建"字的考释,可以看到符箓在释读古文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会议公告     
<正>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前身,对于整个中国文化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甲骨文发现以来,甲骨文研究不仅推动了古文字、商周史研究的进步,也促进了古汉语、古音韵学、古科技史、考古学等学科的构建和前进,促进了中国上古史的重建,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学术范围,她促成了一门国际性学科的诞生和影响人类文明史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陕西教育出版社将印行王慎行同志的论文集《古文字与般周文明》,使我感到十分高兴。我认识慎行同志已多年了,他的学术论作,凡在刊物上发表的,我大多读过,对其功力造诣有深刻印象。出版社的同志决定出这本论文集,可谓识人慧眼,是值得感谢的。 慎行同志是自学成才的典型。《河北学刊》1985年第6期所载《用勤奋和毅力叩开古文字奥秘的大门》一文,反映了他努力奋斗以至有成的经过,以我所知,确系文实相副,并无夸大溢美之处。自学的人,古今常有,不同的是慎行同志学的是一门非常枯燥艰难的学科——中国古  相似文献   

10.
古文字资料在古音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古文字资料为判定形声字声符提供依据,古文字资料可以揭示形声字声符的来源,古文字资料有助于古韵部关系的确定,古文字资料为细化古音分期提供文字基础,古文字资料有助于揭示古音中的方言差异.  相似文献   

11.
古文字资料在古音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古文字资料为判定形声字声符提供依据,古文字资料可以揭示形声字声符的来源.古文字资料有助于古韵部关系的确定,古文字资料为细化古音分期提供文字篡础.古文字资料有助于揭示古音中的方言差异。  相似文献   

12.
毛远明 《兰州学刊》2011,(11):165-171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传承,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文字,属于连续性文字类型。隶变使许多古文字发生笔法变异,笔势改变,直观上表现出文字外形不同,但是其文字结构类型、结构要素、构件组合方式、构字意图等则是一致的,研究古文字的遗存可以揭示汉字的继承和发展,为汉字史研究提供证据,可以为考证古文字、研究异体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康熙字典》所录的"隶定"古文字为例,通过将其与出土古文字字形相比,分析"隶定"古文字讹变的类型、讹变原因。讹变类型主要有三种:形近而讹、解散形体、合并形体;讹变的原因可以从"隶定"古文字的源头、传抄过程、隶变过程三个方面加以揭示。与出土古文字字形讹变严重相比,传抄古文古文的讹变现象不太复杂。这与其隶定的标准、流传运用的范围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1990年12月20日至21日,四川省当代史学会在成都召开年度学术研讨会。来自省内各高校和科研、文博、新闻、出版单位的代表共80余人,围绕“商周古文字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体系”、“巴蜀文化研究”两个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一、商周古文字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四川大学黄奇逸介绍了他近年来结合文字学、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方法研究商周古文字的新发现,认为现行甲骨学体系是建立在约定主义基础上的,应以科学的新体系取而代之。他否定董作宾以来把卜辞中“卜”  相似文献   

15.
《社会科学论坛》2011,(7):122-125
客:中国有“古文字”说法,没有“古典文字”说法。“古典文字”说法是从哪里来的?“古文字”和“古典文字”的含义,区别何在?主:“古文字”是历史概念。汉字的“甲、金、大小篆”都可称为“古文字”。“古典文字”是类型学概念,说法来自西方。初指丁头字(楔形字)、圣书字和汉字(“三大古典文字”),后来加上玛雅字和云南彝字。他们外形彼此不同,而内在结构基本一致,都是自源文字,有意符、音符和定符,能用“六书”说明,都表“语词和音节”,都是表意兼表音。在人类文字史中,他们是“原始文字”和“字母文字”之间的一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的真实性是不用怀疑的,但是,在契刻、制作之初,在沉埋的历史过程中,以及在出土后整理的过程中,出于种种原因,会使这些材料发生变化,甚至出现一些错误,本文归纳出了古文字材料中的脱文、颠倒、错别、位移等现象,进而指出:对古文字材料本身进行校勘,正本清源,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可以丰富校勘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王帅 《学术探索》2015,(1):73-78
本文试图从理论角度探讨西周金文字形书体研究及其断代应用的可行性。提出可以利用类型学原理,结合商周金文字形书体自身特点,依据标准器铭的文字形态,重点选取一批在某个历史阶段出现频率较高,文字形体结构有着明显时代特征或者偏旁结构较为复杂的单字,先分类、后分期,以此厘清西周金文字形书体的发展规律和进程。此研究不仅是出于古文字自身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为了进一步服务于西周铜器断代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刘以焕 《北方论丛》2001,(6):109-111
甲骨文的发现迄今已一百年,因甲骨文之发现,甲古学由是创建,并已成为一门显学。治甲骨学之中坚五氏同“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号彦堂;郭沫若,号鼎堂;饶宗颐,号选堂。从世界范围审视,19世纪系破译古文字与释读其文献之前弘期;20世纪则是破译古文字与释读其文献之辉煌期,亦即治古文字这之辉煌期。  相似文献   

19.
张再兴 《兰州学刊》2009,(10):161-163
中国民族古文字同义比较资料库的建立可以为民族古文字、比较文字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穷尽、系统、便捷的数字化研究平台。这一平台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各民族文字系统在形音义及其对应关系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以词的意义为中心,建立起各民族文字之间多层次、多维度的对应系统。  相似文献   

20.
殷代的奚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為要考證殷代的奚奴,必須先解釋古文字中的奚字,因為要解釋奚字,便聯想到古文字在時間上的限度和已識未識的數量,以及個人多年來研究的一點體驗與意見,特在引首附帶簡述之。 首先須聲明,以下在前面所說的數目字,都是些輪廓。截至現在为止,我們所見到的古文字,就時間上說,它的上限,約當夏代後期,前十七至十八世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