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是对启蒙理性的维护,理性同一性及其差异是其理论的重要概念。从形而上学历史的视角看,理性同一性可以追溯到康德哲学的先验综合判断,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达到了语言学高度,从而克服了在主客对立中寻求同一性的局限,在主体间、文化间寻求同一性。  相似文献   

2.
对立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内容,是辩证法关于发展的理论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理论界往往片面地把对立面的斗争看作发展的唯一动力,而把同一性排斥在外。林彪、“四人帮”进一步把这种观点推向极端,所谓抛出“斗争哲学”,作为他们推行极左路线的理论基础。人们经历了一段十分痛苦的过程,看到这种“斗争哲学”给我们党和国家造成的空前浩劫之后,才醒悟过来,重新思考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现在,承认同一性在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的思想已经日益普遍了;认为同一性也包含在事物发展动力之内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但还有一些理论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准备就其中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理论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政治社会、经济社会和文化社会三个阶段,哈贝马斯在市民社会理论第三阶段即文化社会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公共领域理论。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领域是国家权力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缓冲地带,其核心诉求是通过观念和文化的力量对抗政治权力,用观念启蒙来影响公众和政治权力持有者,不断发扬和扩大民主。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对于规范政治权力、促进后发国家理解现代性问题、启示人类解放的途径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组织悖论”与社会组织进化动力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社会演化过程中,组织进化动力是来自于组织外部还是组织内部、是社会系统自我演进还是受人(组织者)为设计和干预,始终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观点很难取得一致,系统自组织理论的发展,使争论更为复杂化,文章提出社会系统要素的意识特征必须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并分析了社会组织进化动力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对康德伦理学的继承和超越体现在三方面:首先,从理性到交往理性.他们都在理性的基础上建立道德的普遍性原则,但康德的理性是个体理性,而哈贝马斯则在语言哲学的范式里建立了交往理性.其次,从主体性到交互主体性.这突出体现在"自我同一性"问题上.在哈贝马斯那里,自我同一性已不再是康德式的孤独主体的自我反思关系,而是主体间的彼此承认和相互认同关系.再次,从先验性到程序性.康德用先验性的理性来证明道德的普遍性.哈贝马斯认为,理性是任何商谈、论证都必须满足的合理程序,是一个程序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理论,通过分析湖北省武汉市流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即流动青少年自我意识存在矛盾、自我与社会认知存在偏差、家庭教育方式及亲子关系存在问题、农民工子弟学校师资缺乏及教学条件落后、缺乏与城市同龄人的沟通交流、流动青少年聚集的社区基本设施不足、卫生条件较差和社会主流文化对流动青少年群体的负面评价等因素,探讨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流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策略,优化流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流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福柯和哈贝马斯之间的争论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次伟大争论.现代性从现代化以来就一直困扰着我们.现代性该何去何从,许多哲人对这个问题一直在进行着探索,福柯和哈贝马斯是我们对现代性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福柯侧重空间问题的分析,而哈贝马斯重视时间的演进.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之下,二者有着不同的意义,在现代中国,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工程,哈贝马斯的理论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认为,要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就必须从社会劳动概念人手.而马克思的社会劳动概念只能表达"原始人社会"的劳动,不能全面解释人类社会的进化.哈贝马斯的这一理解表明了他并未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所体现的存在论革命.因而并未从存在论的高度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劳动概念.  相似文献   

9.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作为一种批判的社会理论,在批判现代西方社会日益严重的弊病和危机的同时,旨在为这一社会提供一种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则关注于人的生存问题,力图通过对"存在"整体的深度分析来揭示现实生活世界中人们的生存困境,并最终通过诗性的语言来得到克服。与海德格尔的这一思想进路相比较,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也可以视为是面向生活世界的交往问题而提出来的。哈贝马斯以生活世界作为他的交往行为理论的现实起点,以交往行为为核心实现"交往范式"对"劳动范式"的理论置换,并通过对交往行为进行规范语用学分析将交往理性重建为一种规范的力量,揭示出植根于生活世界的交往活动之中的有效性规范,以此谋求对交往问题的规范性解决。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事物发展动力问题,向来争论很多。近几年来,不少人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是矛盾,而不是矛盾的斗争性。或者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动力,有的甚至认为同一性在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中起主要的动力作用。这些观点反映在不同时期的哲学教科书中,至今仍有争论,我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矛盾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哈贝马斯早期公共领域思想的深层意蕴在于他对政治理性社会基础的不懈追寻.哈贝马斯在这一思想中描述了曾经作为政治理性社会基础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理想模式;分析了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政治理性社会基础的崩溃;提出了重建政治理性社会基础公共领域的构想.哈贝马斯早期公共领域思想的理论价值,在他对政治理性社会基础这一政治哲学根本问题的追寻中凸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交往已成为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普遍方式 ,交往理论研究愈来愈成为哲学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 ,比较和分析了马克思和哈贝马斯关于交往理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二者的历史关联以及各自理论中关于交往在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历史作用。通过对马克思和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比较研究 ,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学说是哈贝马斯建构交往行为理论的重要资源。在马克思的理论中 ,交往实践范畴所指涉的广阔领域 ,标志着马克思交往理论具有巨大的思维空间 ,包含着曾被遮蔽的现代意蕴 ;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则为我们进一步阐释马克思交往理论、丰富历史唯物主义学说 ,深化现代性问题的思考 ,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内容和重要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认为,在他以前不论哲学领域还是社会学领域都未能解决现代性问题,因为他们依托于启蒙理性。解决现代性问题的途径只能是交往理性。本文着重分析了哈贝马斯论现代性概念、以韦伯为代表的社会理论对现代性批判的失误、以尼采为转折的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批判的非理性妄为。最后展现了哈贝马斯对现代性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形而上学批判是形而上学之后现代思潮的中心任务,也是哈贝马斯建立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前提之一。哈贝马斯在厘定形而上学概念的基础上,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后形而上学情景,并试图以一种新的哲学理论对之加以超越。笔者认为,形而上学、后形而上学以及交往行为理论是不同的哲学范式,形而上学向后形而上学的演变过程是一种范式转换,两者之间存在断裂性。哈贝马斯的新的哲学范式──交往行为理论,正是在同一性和差异性之间寻求一种由沟通行为获取的新的统一性,给从形而上学中发轫而在后形而上学中又倍受质疑的现代性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文中沿合理化问题———交往行动理论———生活世界概念的提出这一逻辑线路,描述了哈贝马斯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概貌,并认为,忽视集体行动问题,使哈贝马斯的理论分析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逻辑空白,但他的生活世界概念的提出,并没有填补这个空白,而是以其规范性内容,赋予哈贝马斯理论以社会批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林彪、“四人帮”只讲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根本否认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鼓吹反动的“斗争哲学”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现在,又有的同志离开矛盾的斗争性谈同一性,甚至说矛盾的同一性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究竟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怎样的呢?当前哲学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探索真理。本文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与大家共同研究。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彼此结合,相互作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不同,但都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需要进行社会革命,只是革命的条件不相同,马尔库塞认为革命主体主要为青年知识分子,而哈贝马斯认为革命主体为大中学生。因此,他们提出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的处方也不一样。马尔库塞诉诸于爱欲解放来医治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而哈贝马斯则通过他的交往行为理论来救治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但归根到底,他们的批判理论是一种脱离了社会现实的物质力量而进行的抽象的文化批判。  相似文献   

18.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形态经历了异化理论、物化理论到技术理性批判理论的演进。但从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开始,这种一以贯之的"意识哲学"基础的理论演进却发生了转向。哈贝马斯在克服传统社会批判理论不足与"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时创建了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理论的创立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一次范式转变,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研究的是两个主体之间、以语言为媒介、以相互理解为目的的“相互作用”。解读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应把握三大方面的基本问题:语用学与交往行为,交往的合理性以及社会的合理化。哈贝马斯因建构理论的方法不当而使其理论华而不实,故不可能用它来说明整个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20.
尝试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对口译中译员的语言可接受性问题展开探讨。在建构主义翻译学理论体系中,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起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因为它提出了交往范式的真理观。口译也是一种社会交流活动,因此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也可用来指导口译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