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少红作为影视界第五代导演的佼佼者在从电影向电视的转变中 ,她不仅在电视中延续着她的电影美学 ,使得她的作品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华美和精致之感 (代表作《大明宫词》) ,而她坚持的女性视角也同样延伸在《橘子红了》中 ,关于爱情 ,婚姻和生命的意义她有着不同于男性导演的解释。在精致的画面背后 ,她细腻的触角亦延伸至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渴望中  相似文献   

2.
再耐心一点     
2005年到2007年似乎是青年导演们集体发力的时期:2002年《开往春天的地铁》之后3年没拍电影的青年导演张一白一口气拍摄了两部电影《好奇害死猫》和《夜上海》;自《惊蛰》之后3年未拍电影的王全安完成了他第3部作品《图雅的婚事》;陆川自《可可西里》之后终于开拍《南京,南京》;2007年1月8日,王小帅的新片《左右》关机;1月19日,张扬的新片《落叶归根》在全国上映。1月9日,电影局、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二届青年导演电影创作论坛”开幕。1月17日,2007年的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上,电影局通过了青年电影导演资助计划:为有潜力、有创新精神的45岁以下、取得过初步成绩的青年导演提供政府资金支持。今年已确定扶持的青年导演有16人,包括陆川、王小帅、徐静蕾、贾樟柯、宁浩、宁才、乌兰塔娜、张扬等。  相似文献   

3.
冯小刚谈电影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1995,(3)
冯小刚谈电影艺术冯小刚是近年来在电视剧创作领域里十分活跃的一位导演,而且他还出任过多部影视作品的编剧。但是冯小刚并不满足于眼下的成就,而是把目光瞄准了电影,扮演起电影导演的角色。继广受好评的十集电视连续剧《一地鸡毛》拍竣之后,他又执导了根据王朔同名小...  相似文献   

4.
贾樟柯电影作品较好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电影的人文传统,从《小山回家》到《二十四城记》,一直都保持着以纪实为主的创作风格,不仅体现了巴赞电影本体论的观点,而且注重艺术世界里的真人真事以及时空的真实性。他一贯的创作风格对中国电影寻求商业片和艺术片之间的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他的从影路线对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最后的和弦》一反常规,先是在电影频道播出,之后在网上引发小规模连锁反应,最终进入院线电影圈出了一件未被张扬的新鲜事,投资不足百万的电影《最后的和弦》,先是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午夜时段悄然播出,继而在网上引起小范围漩涡,最终被院线看中,即将于10月末在北京三家大型影城轮番公映。电影业内人士称,导演贾樟柯曾经大声疾  相似文献   

6.
电影大师伯格曼与安东尼奥尼的去世被视为电影黄金时代的终结,而他们对中国电影产生的巨大影响却并未退潮隐居在法罗岛的瑞典电影导演伯格曼和栖身罗马市台伯河畔的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仿佛有约:7月30日,他们同天离世。距离欧洲万里之遥的中国,也能感染到这份哀伤。中国导演贾樟柯说,这是"一个精神时代的结束,似乎电影作为人们最喜欢的事物的黄金时代也已经结束了"。早在1972年,安东尼奥尼的名字便与纪  相似文献   

7.
从贾樟柯导演的第一部长片电影《小武》开始,其作品多次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大奖,这与他坚持以现实主义风格创作是分不开的。他始终用冷静的思维和镜头语言,关注边缘人物的命运,描绘着这个真实世界所发生的故事。文章深入分析其电影《世界》抽象的叙事空间所要揭示的内涵,指出在“草根”情节和“乡愁”意识下,人在寻找自我和社会归属的同时迷失方向,从而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力而导致了社会的“断层”。  相似文献   

8.
王家卫作为当今世界华语电影杰出导演之一,他独特的电影语言使他的电影风格独树一帜。他导演的《东邪西毒》一度被推为经典。其中大量的旁白就是王家卫电影中几乎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这些旁白代表着一种记忆和拒绝的符号,自恋、独语、幽怨、恶毒式的语言在他的电影里表现出独特的美感,是零散化后飘泊于表面意象世界中个体的内心独白。  相似文献   

9.
马玉苹,女,我们保险销售中心里年龄最小的一个,中专毕业,突然有一天做起梦来,想当导演。 马玉苹的梦,源自一次偶然的机会,公司里小王谈成了女朋友,请大家看电影。影院放的电影是《疯狂的石头》,马玉苹从头笑到尾,影片放完后,她问我,一部电影能卖多少钱?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春节,《舌尖上的中国3》重登电视荧屏。其实,与电视节目不同,有一部名为《舌尖上的新年》的电影,更加侧重"年味"。2016年1月7日,电影《舌尖上的新年》上映后,引起中国吃货们的一片赞誉。上海80后美女邓洁就是该片的导演之一,为找儿时的"年味儿",她曾历时两年跑遍全国,重新发现126处不为人知的美食发生地,才精心炮  相似文献   

11.
黄健 《中国农村》2009,(8):28-28
俞飞鸿说.当导演,她熬了13年——由她首次担任导演的电影《爱有来生》.将于8月26日“七夕节”上映。 1996年.俞飞鸿看到须兰的小说《银杏,银杏》。这个“现代版聊斋”似的故事深深触动了她,决定将之改编为电影。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电影就是包含女性主义立场的电影创作、批评及理论建构.”[1]1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批评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以英国电影学者劳拉·穆尔维(Laura Mulvey) 1975年发表的论文《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2]影响最大,它以符号学和精神分析为基础,为女性主义提供了严谨的理论框架.[1]3-4 李玉是21世纪以来出现的新生代女导演,是中国大陆目前最知名的年轻女导演之一.她执导过的影片包括《今年夏天》(2001)、《红颜》(2004)、《苹果》(2006)、《观音山》(2010)和《二次曝光》(2012).从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角度出发,以下四点可简要描述出李玉电影中的女性主义表达特点: 一、女性主体的建构及欲望表达 李玉电影中的女性大多是唯一的女主角,她们大多生活在缺乏男人的世界里,或丧偶、或离异、或自主选择单身.也就是说,李玉电影中的女性不再是影片中男性的“他者”,是男性欲望或意义的能指;相反,她们是独立的存在,通过建立女性的绝对主角身份,李玉的电影成功地建构了女性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人生与伴侣》2010,(9):6-7
毫无疑问,李少红非常恨《红楼梦》,曹雪芹的小说在她少女时期被认定是本坏书,如今看她导演的新版电视剧,显然她依旧很恨。这位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曾经自述,第一次读《红楼梦》后觉得鬼话连篇,“这是本坏书,最好不要看。”  相似文献   

14.
赵婷近年来在世界影坛载誉颇丰。她拍摄的电影《无依之地》获得普遍认可的首要原因在于其一直坚守电影记录社会现实和关爱少数族群的创作原则。其次,对电影语言的全能掌握是她能够完成自我表达与从中外青年导演中脱颖而出的内在原因。再者,赵婷系列电影创作生成出“在路上”意象是她形成独特艺术风格及造成漫威电影失败的深层原因。最后,赵婷跨文化电影创作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电影实现更好“走出去”具有启示作用。记者、能者、行者与使者既是赵婷电影的特色所在,也是她艺术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许复召 《老友》2014,(7):15-15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参加了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配音工作,那段经历至今印象深刻。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经过几年磨炼完成拍摄工作后,开始后期制作,挑选配音演员,为剧中的人物配音。该剧配音导演由中央电视台译制部名导演吴珊担任,她导过很多译制片。我是总政话剧团的演员,那时即将离休,团里没有安排我什么工作。在朋友推荐下,我来到这个组试录,吴导演叫我试录邢夫人一角。  相似文献   

16.
《北方人》2006,(8)
从演员到导演,从博客到出版,徐静蕾正在走过一条与其他艺人不同的人生之路,但在几年前,当她宣布要转向导演这一男性传统领域的时候,人们还是疑惑多于欣赏。从电影《我的爸爸》到《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再到即将开拍的古装片《宫里的日子》,徐静蕾在导演路上越走越远,对导演这个职业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相似文献   

17.
正1.周冬雨周冬雨是90后女星领军人物,顶着"谋女郎"的光环出道,是文静娴雅女星的代表,少有的文艺片女青年。被张艺谋导演发掘,出演了电影《山楂树之恋》中的女主角静秋,凭借《山楂树之恋》荣获年度电影新人奖,拿下了一堆奖。张艺谋曾评价她说:"如果有人说她不会演戏,我第一个不同意,要么是恶意要么是成见。"出演的电影作品:《山楂树之恋》《倾城之泪》《湘江北去》《宫锁沉香》《同桌的你》《包打探手记》  相似文献   

18.
笔者曾经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电影史上很多著名导演的名字里都带有"尼"字:罗西里尼、费里尼、安东尼奥尼、帕索里尼、南尼·莫瑞蒂、罗伯特·贝尼尼等等。名字的相似并非偶然——他们都是意大利人。从这些"尼字辈"的导演就可以看出,战后意大利的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1945年以来的意大利电影》就是一本介绍战后意大利电影史的著作。  相似文献   

19.
贾樟柯作品对于时代有独特意义,他给电影带来了另外一种表现途径。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及其青年亚文化是贾樟柯关注的中心。这一代人面临着社会经济高速转型,因此焦虑与不确定性就促成了对身份的寻找和发散性的表达方式。导演把他年轻的主人公置身于对本土与全球,政治往昔与当下大众文化之间的地域/空间纠葛之中。这种空间想象和时间变迁的创造性作品用例证说明了本土中国是如何抗争以及适应社会的转型,电影导演又是如何在独立与主流规范之间跨越。  相似文献   

20.
李磊 《今日南国》2006,(21):38-41
《十面埋伏》制作投资2.9亿元;《无极》耗资3.4亿元;平民导演冯小刚招来了1亿多人民币投资拍摄《夜宴》;就连热衷小制作、边缘电影的贾樟柯也将拍摄一部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的《刺青时代》……中国商业大片的投资蔚然成风。然而,中国商业大片更像是一座根基不稳的空中楼阁,故事的肤浅与薄弱成为其发展的瓶颈。“中国大片”一词并非传统词汇,在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中也没有收入该词。中国人最早对于“大片”的接触追溯到1994年11月首部引进大片《亡命天涯》。从那时起,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大片展开博弈,从起初的“狼来了”到今天的“与狼共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