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育需求会发生变化,其需求层次不断提升,进而推动婚育观念的革新和进步。本文尝试分析生育需求变化如何推动和导致婚育观念产生变化,以期找出婚育观念变化的动因,从而为推动婚育观念的转变提供可供选择的对策。 一、生育需求及其演进 (一)人的需求及其演进 人类发展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是不断满足需求和创造新的更高层次需求的历史。与动物先天本能完全可以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不同,人采用超自然的、人为的手段和工具满足这种需要,由此产生新的需要或次生需要,其  相似文献   

2.
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工资趋同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工资逐渐降低,而农民工工资逐渐上升,二者呈现趋同现象。文章从劳动力供求和人力资本的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大于需求,而农民工需求增长大于供给;二是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的差距缩小。文章指出工资趋同现象并不意味着个人投资大学教育的非理性,因为大学毕业生能够比农民工获得更多的非经济收益和更好的职业发展,个人不应因工资趋同现象放弃接受大学教育。提高大学毕业生工资需要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教育替代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替代现象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 ,既有来自教育指导思想与教育结构方面的原因 ,也深受许多体制性因素的诱导和驱动。本文从人才的需求与供给两方面 ,对教育替代的成因进行短期的静态性经济分析 ,并剖析这种现象所造成的一些不良后果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北京市优质公共资源配置与人口分布现状,并提出实现中心城人口疏解的相应对策。指出,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各种优质公共资源的吸引。北京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共交通等优质公共资源在中心城高度聚集是导致人口在中心城聚集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要疏解中心城人口,需采取如下措施:政府主导,在新城高标准配置优质公共资源;优先疏解中心城教育、医疗资源;强化轨道交通的引导作用,降低新城居民出行的成本。  相似文献   

5.
山西运城,古称"河东",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近年来,运城市人口计生部门围绕"转型"主线,紧扣"民生"主题,强基固本,锐意创新,依法行政,优质服务,全力实施"五轮驱动",极大地提升了全市人口计生工作的水平,受到广大育龄群众的广泛赞誉。驱动"强基"之轮力推优质服务规范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是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服务群众的窗口和前沿阵地。2008年以来,运城市根据群众需求和事业发展需要,驱动"强基之轮",全面实施计划生育优质  相似文献   

6.
基于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社会需求的教育创新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经民  于莎莎  杨小乐 《西北人口》2009,30(5):124-128,F0003
我国教育一直采取教师讲解灌输的方式,学生复制性接受学习,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不强,与就业生活和社会进步要求存在差距。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能力与社会需求,转变传统教育认识与树立新的职业教育观。进行研究与实践性教学,培养造就企事业等社会需要的高标准从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计划生育“三结合”利益导向机制的适应性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生育动机、生育需求角度考查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生育“三结合”对我国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工作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原因。文中指出,生育动机的多样性、可变性及某些生育需求的可替代性是“三结合”利益导向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基本原因,用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教育的手段对生育需求进行综合调节是“三结合”利益导向机制的基本特征。“三结合”是主动利用市场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机遇,利用管理介入手段使孩子成本效益原理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从而削弱对多孩和男孩偏好的需求,达到促使人们计划生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教育需求分析——北京市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北京市城镇个人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发现 :城镇居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较为强烈 ;在教育方式的选择上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趋势 ;教育投资在人们心中的权重也日渐提高 ,城市居民对教育消费也具备了一定的承受能力。个人教育需求的特点 ,有利于城镇教育产业化的推行。  相似文献   

9.
我国知识失业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失业是我国目前存在的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本文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知识失业产生的原因既有知识劳动力供给与需求总量的矛盾,又有知识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结构的错位。针对知识失业的成因,文章提出一些治理知识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大龄女童在健康照料、人际关系、教育等方面的同男童的差异已不复存在,个别指标显示大龄女童的生存环境甚至优于同龄男童,但农村大龄女童生存依然面临严峻形势:奶制品和肉/鱼类的需求满足度低,缺少父母的监护而面临较高的生存风险,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较为稀缺,家庭学习条件差、期望学历层次低,遭受老师忽视和体罚的风险高。分析显示,大龄女童在健康照料方面不受"代际"因素的影响,而在教育、营养供给、体罚等方面有明显的"代际"印记。提高大龄女童生存品质需重点关注低教育程度家庭大龄女童的"失学"问题,留守"大龄女童"的健康和安全问题,以及农村大龄女童遭受父母的体罚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对子女经济供养老人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实地调研数据,控制其他变量基础上,重点分析社会保障对子女经济供养老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保障总体上对子女经济供养老人的水平具有挤入效应,老年人获得社会保障总体上将提高子女对其经济供养水平。而解释机制分析则发现,原因在于医疗保障释放了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进而增加了相应支出,并最终导致子女增加了经济供养支出。进一步分析发现了该效应的群体差异性,而该效应实质是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分配的阶层性差异,根源在于现行医疗卫生制度存在的各种弊病。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公平的健康保障与福利改进体系等思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文献述评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任远  邬民乐 《人口研究》2006,30(3):87-94
通过文献综述,对影响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主要因素进行一些理论性的述评,并总结提出4方面的基本结论:第一,移民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受到移民社会资本或社会网络的影响,社会资本影响着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生活、发展和融合;第二,以户籍制度为依托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以及一系列与户口相关的社会福利制度对流动人口的限制与排斥,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有着根本性的影响;第三,教育、培训,以及工作经历,是流动人口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方式,并促进其社会融合;第四,流动人口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和处境,是他们社会融合状况的表现,也影响其社会融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韩国提高人口素质的主要举措及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60~70年代,人口素质的提高在韩国经济腾飞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韩国政府通过实施家庭生育计划,完善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开展"新村运动"等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了国民的人口素质。总结韩国政府的主要举措可以得出如下经验:注重传统儒家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建立多层次教育体系满足各类市场人才需求;寻求多样化的教育经费投入来源;重视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依据,分析了上海市学龄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基础教育资源的供给现状、学龄人口变动与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适应性及原因。结果显示:上海市幼儿园教育资源短缺最为严重,小学缺口业已凸显;市区教育资源投入要好于郊区,而学龄人口有向郊区变动的态势,导致郊区教育资源的短缺较为严重;市区优质资源远多于郊区,与学龄人口的分布严重不符。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有:出生人数持续处于高位导致学前教育资源整体缺口较大;常住人口向郊区变动致使郊区基础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由客观、主观等原因造成的全市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跨区域择校问题依旧。  相似文献   

15.
中国老年人闲暇活动参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莉 《西北人口》2011,32(3):35-42
闲暇活动是老年人的重要生活内容,对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显著作用。利用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在2000年和2006年实施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和"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老年人闲暇活动的参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老年人在闲暇活动的参与上明显表现出活动内容单一和追求"解脱"的特点;人口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健康因素、设施环境因素对老年人的闲暇活动参与状况有着显著影响;在提高老年人的闲暇活动参与上,要强调生命历程的观点,并要在加强老年文化活动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老年群体的特点丰富相应的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权益,各地正在推广以土地换取社会保障的做法。通过对土地和社会保障的属性分析发现,两者不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土地不能换社会保障。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方案既不能代替土地补偿与安置补助的功能,也不能被初次分配的方式所替代,需要通过构建社会保障方案帮助被征地农民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为他们在合理补偿安置的基础上构建社会保障的“安全网”。构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方案的合理路径是将其纳入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对S省水电工程移民社会保障安置缺陷的反思,构建了具有实践价值的水电工程移民社会保障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阐析涂尔干等人教育社会学和宗教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建构论,将我国现代社会责任感的建构过程析分为宗教理性化过程、学校责任缺位过程和政治教育凸显过程。作者认为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人们的价值观没有受到宗教的强制约束,学校教育在建构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应当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政治教育对于提高社会责任感显示出积极的正面影响。作者进而认为,在缺乏宗教基础的中国,应重视学校教育中的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党内政治教育虽然有效但是教育范围有限,相对于学校教育还属次要。  相似文献   

18.
对老年人照料提供者的社会支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云 《南方人口》2003,18(1):6-10
面对老年人口数量剧增、社会养老资源不足、家庭养老仍是多数老人养老主要方式的状况 ,如何使老年人安度晚年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以往的研究和社会舆论更多关注的是年轻一代对老年人养老的责任与义务 ,强调家庭养老的作用 ,忽视了老人照顾提供者实际状况的研究以及对他们关心与支持的方法。本文思考了照料提供者的特点 ,提出在我国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发展面对照料提供者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叶庆娜  陈绍华 《西北人口》2012,33(4):105-109
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成为继义务教育之后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然而,"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与"高中择校"、"高考移民"的模糊性限制了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有效地解决该问题。基于此,本文对三者共性及差异性进行了辨析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政策导向上将三者区别对待,在实践上将"父母社保号/一定年限纳税证明+农民工随迁子女学籍年限"作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高中教育的资格,以期为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权利的保障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Population quality is an undeniable fact. It means people's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literacy, their ability to work, and their physical health condition. Population quality is influenced by soci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factors. Population quality improves as society and production power improve. Industrialization and rapid develop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western countries required workers with higher levels of education and physical concentration. In order to change the poor economic situation and achieve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in China, a great number of people possessing knowledge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manage modern production is needed. Agricultural and meat production need to be improved, thereby improving the people's physical health condition. The importance of population quantity control must be realized. In order to lower the population growth rate we can increas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people's educational level and physical health. To improve population quality we should continue nationwide family planning programs, change our educational structure (increase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utilize the electronic media and correspondence courses), improve the physical health of children and youth, expand our social welfare system, and emphasize research on genetics and eugen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