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沫若写过电影文学剧本这件事,除郭沫若研究者外,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即使在郭沫若研究这一学术领域,也很少有人提及他的电影文学剧本。发表在1963年2、3期《电影剧作》上的《郑成功》是郭沫若唯一的一部电影文学剧本。它,由于生不逢时(因为当时正是大刮“大写十三年”之风,历史剧命运都不甚佳的时代)而没有被拍成电影,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评论。今日研读这一电影剧作,我觉得它不仅是郭沫若个人历史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电影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欣赏。  相似文献   

2.
我被一篇大洋彼岸华人恋故的中篇小说所吸引,那就是刊于《电视·电影·文学》1991年第2期上的《怎得人如天上月》(作者燕平)。它和我过去读过《小说界》上的《名人老古和他的室友们》(于濛)、《此岸,彼岸》(孙顒)、《在那片天空下》(李佩),《纽约三记》(严力)还有载于《上海艺术家》和《电视·电影·文学》上的《在东京的上海人》(程志达)和《澳大利亚——美丽的谎言》(皇甫君)等等作品一起,不时地来弹扣我的心扉。可是,当有同志建议我为它们写点什么时,我又感到无从说起。假如把作品比作文学的果实的话,在这有限的篇幅里我无法逐个地加以品尝,那就谈点“水果”的共性吧,然而这类作品至今还没个共同的名称,总不能就叫它们做“水果”文学吧!  相似文献   

3.
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广西分会会长,著名散文诗作家,散文家,诗人敏歧,继散文《霜叶集》,诗《风雨集》,散文诗《绿窗集》各出版之后,又有新的散文诗集《勿忘我》问世。我一方面为他高兴,向他祝贺,一方面有许多话要讲,于是,竟一口气写下如下文字。 我是1985年中国散文诗学会第一次年会在哈尔滨召开时,和他初次见面。随后,我们一起去呼伦贝尔草原,深入扎赍诺尔矿区。通过深交,我才发现这位广西大学中文系的副教授,不仅下笔行云流水,而且口才思辩极强,在一般文化人中不多见。这大概是他在大学站讲台磨练出来的。加之,他在大学讲的是文学创作,必然要涉猎相当部份的古典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4.
当《阿凡达》的票房收入破纪录时,当全世界的人蜂拥而至电影院观赏《阿凡达》时,当《阿凡达》获得无数奖项和赞誉时,聚集在新一届“中国影协杯”电影文学论坛研讨会上的电影剧作家们开始思考,我们的电影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5.
小说《高兴》成功改编为电影《高兴》,是2009年初比较重要的文学和文化事件。虽然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都是传达一样的时代情绪:国民经济一体化或曰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整体高兴乐观时代情绪下的悲凉。然而,由于文学和传媒各自性质不同,两个《高兴》是不尽相同的。电影的成功改编是遵循了文学与传媒共通的艺术规律的结果,也是文学和传媒互补的产物。正因为克服了文学文本的诸多弱点,凸显出了许多亮点,《高兴》电影才被大多数人认可,在商业和文化上实现了双赢。  相似文献   

6.
杨佩瑾 《老友》2014,(8):1-1
正37年前,我在某地区文联工作时,因为一部与人合作、尚未定稿更未发表的电影文学剧本,突遭毫无预兆的公开批判。受那件事的影响,已排版的长篇小说《霹雳》被通知禁出,已开拍的电影《非常岁月》停拍。在遭受无情批判之时,却也有一些意外之事,让我领悟到何谓"公道自在人心"。当地军分区司令员的女儿、一位在读的大学生,竟敢冲破工作组的阻拦,到我的"反省室"来"拜师",因为她和她父亲都读过我的《剑》;一位被指定在批判会上发言的老同  相似文献   

7.
一我校校友未艾同志的《异国飘零记》,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怀着一种特有的亲切感读过这部四十万字的电影小说之后,我感到有必要发点议论。我校中文系三十余年来的校友中,发表作品以至出书的,当然不自未艾始。诗人刘饶民早就以其儿童诗蜚声文坛;小说家肖平的《三月雪》、《墓场与鲜花》等在全国引起普遍重视;胡远的《小清河上的风云》、齐勉的《碧空雄鹰》和《桅上星》,以及张寿彭的《公社新苗》等诗集,都发生了广泛的影响。……这里,当然不是专门总结校友们取得的成就,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那种认为上了大学就不可能搞创作的看法,像是要搞创作就必须上大学的观点一样,都是各执一端的偏见。学过大学中文系的课程,对于古今中外的文学现象、作家作  相似文献   

8.
《读书》创刊时,王晓渔才刚刚出生不久。对于《读书》来说,他应该算是第二代年轻读者。在上大学之前,出生于安徽城镇的王晓渔从来没有听说过《读书》。而1995年上大学后,却总是听到历史、哲学、文学等不同学科的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本杂志。于是他跑到书店购买了第一本《读书》,开始了与《读书》的缘分,那是1995年第十期的《读书》。"我当时从到尾都看了,当时才刚上大学,看不太懂,断断续续看了好多天,一知半解。"后来重新再回看那期杂志,王晓渔才发现,其中有好几篇文章影响很大,比如李零的《汉奸发生学》、朱学勤《思想史上的失踪者》。  相似文献   

9.
我国文学有悠久的传统,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这已是谁都承认的事。但中国电影是否有传统,是否有宝贵的遗产,似乎一直没有定见。在过去极左路线下,无疑是一概否定,整个三十年代文艺是所谓一条黑线,电影当然就更不必谈了。另外还有一个情况,三十年代的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等,大部份尚能公诸于世,是好是坏人们当能自行鉴别;而电影却无缘相见。建国以来,除数得清的几部如《桃李劫》、《十字街头》.《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和《乌鸦与麻雀》等之外,从未再在银幕上出现过。不说电影,就是文学剧本也很少见到,总共只有一本《五四以来电影剧  相似文献   

10.
湘鄂川黔一批热爱土家族文学的专家们,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修纂的《土家族文学史》即将与读者见面了。这是湘鄂川黔四省土家族人民文化生活的一件喜事,作为鄂西土家族苗汉等各族人民自己的大学——鄂西大学,更是倍感亲切与兴奋。在此,我代表鄂西大学二千名师生员工,向《土家族文学史》的问世,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1.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张玉霞副教授潜心五年撰写的《从镜之像到灯之影:中国代际导演文学改编史论》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作者继《电影艺术三论》《电影艺术鉴赏》之后的又一部电影学术性论著。该书是作者主持的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影视艺术与文学比较研究"的结题成果,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周星教授作序。全书共三十余万字,其中既有宏阔的史论探讨,又有  相似文献   

12.
姜文在冒犯常识,但他不是以冒犯为目的的,否则,就成了矫情戴锦华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少见的有着独立思想的电影理论专家,游弋书海、立场鲜明。戴锦华现在是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著有《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年》《镜与世俗神话》等电影理论专著。中秋节那天,戴锦华全天都在上课、开会。见到她时,已是中秋之夜的晚上。提及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戴锦华流露出兴奋之情。她说:"这是一部非常好、非常好的电影。"  相似文献   

13.
《可乐》2006,(2)
大家别误会我是个道貌岸然的老电影艺术家,或者是位人老珠黄的过气女星,其实我就是一跑龙套的,而且是一句台词没有,最低档次的那种,比周星驰在《射雕英雄传》中扮演的官兵都不如,好歹他还有个正面特写和几句台词。我演的角色完全是为了烘托宏大场景的,说白了,我的银幕生涯中所扮演的角色全都是群众演员。虽然是业余龙套,但我总是以专业的精神对待。上大学时,一个教我们《电影理论》的老教授告诫我们: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自尝一口,说得对电影热血沸腾的几个哥们都蠢蠢欲动。后来校勤工助学委员会提供了几次做群众演员的机会,一天20元收入还管中餐,对我们这些囊中羞涩、荷尔蒙过剩的学生来说,既能改善生活又可过把演员瘾,何乐而不为?因此报名相当踊跃,甚至有时候要托关系,我一共参加了三部影视的拍摄:《张学良将军》、《给爸爸的一封信》和  相似文献   

14.
《小城之春》是费穆的代表作品。无论在电影史意义上,还是审美艺术上,此电影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一直以来,《小城之春》的解读总是局限于有限的话语空间之内,研究者并没有注意到支撑整部电影的隐秘的文学话语。解读的缺陷迷乱了人们看透《小城之春》的眼睛,所以对于此部电影的全面解读需要在文学意味方面做深入的探讨,还原其既美丽又...  相似文献   

15.
《桂胜》是现存的诸多粤西笔记中,保存得很完善的一种。其以桂城为地理划分,以胜景为纲,以介绍诗文、题刻为旨趣,自然与人文兼备。其丰富的资料性,是研究广西文学的第一手资料;其收录的众多山水诗、文也是研究广西地域文学、游记文学、山水文学的重要资料;其所提供的题刻、留名更是研究旅桂文人在广西行踪的珍贵文献。兹对《桂胜》的特色与价值、版本流传及影响等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电影《妖猫传》中,文学与电影叙事融合与互动。《长恨歌》作为该电影的背景文本,其诗歌意象的电影表现能越过影像本身的叙事性-诗性之争,引领我们考察电影诗性再阐释的潜质。在现代诗人洛夫的同题诗中,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长恨歌》中频繁出现的芙蓉意象被具有异质性的蔷薇意象所取代,喻示其影射的杨贵妃形象由中国传统诗学话语体系转向中国当代诗学话语体系的蜕变;而在电影《妖猫传》中,两种花意象相互交缠,凭借《长恨歌》文本的文学叙事性与影片镜头语言的非叙事性共生为一种突破载体意识的诗性,进而实现一场模糊载道与言情之界线、回归本土形象思维的诗影共谋。  相似文献   

17.
《色·戒》是张爱玲独特的一部小说,也是一部重要的华语影片。从文学到电影改编,显示了张爱玲对人性的独到见识,也表现了李安擅长的电影艺术。无论是文字还是影像,《色·戒》中怀旧的情怀和真实的人性、细节和玄机的铺陈等都吸引了读者和观众,实现了文学传播与影视传播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我最初认识李赛时,他是云南一个地区师专的青年教师,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一些诗歌作品。我欣喜地陆续读到了他在《诗刊》、《人民文学》上发表的诗。他的长诗《圣母》在1995年第9期《人民文学》刊出后.曾引起评论界的关注,被称为“具有史诗精神的佳作”更令人高兴的是,在教学岗位上的彝族青年诗人李春,不但学诗,也积极从事文学的研究和评论。1994年,我读到了他24万字的文学评论集《作家的艺术世界》(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集子中,既有大量研究和评论云南各民族老中青作家作品以及全省文学发展态势的文章,也有放…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鲁迅指出,所谓“国防文学”实际是不折不扣的卖国文学。他愤怒地抨击夏衍的《赛金花》一剧说: “在我卧病期中,……作文已经有了‘最中心之主题’:连义和拳时代和德国统帅瓦德西睡了一些时候的赛金花,也早已封为九天护国娘娘了。”(《“这也是生活”……》) 江青,即蓝苹,在三十年代乃是右倾投降主义的“国防戏剧”和“国防电影”的积  相似文献   

20.
最早系统载录广西文献者当推清代谢启昆《广西通志.艺文略》,其后《近代广西经籍志》、《广西省述作目录》、《广西历代文人著述目录》诸书各有贡献。20世纪40年代,陈柱、黄华表开始整理广西地方古籍;80年代以来,广西古籍整理成果渐丰,而以莫乃群主编《桂苑书林丛书》成就最高。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书》,则是对广西地方古籍文献中作家别集的一次空前规模的整理,也是对广西地域文学与文化的一次比较深入的发掘研究和重要创获。这些广西地方古籍,对广西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