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口再生产是指新一代的出生和老一代的死亡,新一代更替老一代,从而实现人口的不断更新和延续,即“种的蕃衍”的循环反复过程,也就是人口自然变动的过程。 人口学界,一般把人口再生产的进化过程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人口原始再生产类型,是指人口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微增长或低增长率类型,从类人猿初次进化为人类以来,大约有99%的时间,都是在这个漫长的岁月里渡过的,大致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在国家人口政策指导下,延边朝鲜族人口生产逐渐由无序、盲目状态转变为有序、控制状态,人口死亡率快速下降,人口总量缓慢增加,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死亡向低出生、低死亡转变,人口再生产模式日渐趋向现代化生产模式,人口增长速度略低于其他各民族,人口翻番时间略长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为区域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3.
高邮市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不仅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还较早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低高”到“三低”的历史性转变。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近 5 0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统计数据的分析认为 ,我国已经完成了由传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人口转变过程。又通过对我国 5 0年来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分析 ,探讨了其转变机制 ,指出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是人口转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作为一项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从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具体措施,在中国已经实施20年了。从今而后,还将有更多的独生子女由家庭走进学校、走向社会。独生子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哈萨克族人口再生产类型正在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哈萨克族人口年龄构成轻,年龄中位数偏低,人口增长速度快,妇女生育水平高,平均初婚年龄有所提高,家庭结构稳定并以大家庭为多见,计划生育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个世纪内,世界各国不仅人口激增,而且人口的年龄构成也发生很大变化。早在十九世纪后半期,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就开始出现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它的特点是老年人的比例增加,14岁以下的低年龄组人口的比例减少。人口老化是年龄结构变化的结果,而年龄结构是在各种人口过程作用下形成的,各种人口过程的总和便构成人口再生产的类型。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低死亡率和低出生率,在这两个  相似文献   

8.
四川人口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现代化是与经济社会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人口发展优化状态,以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素质类型、人口结构类型、人口分布类型、生育观念等相关变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为标志.文章从人口再生产、人口素质、人口城市化三个方面分析制约四川人口现代化实现的相关因素.为全面实现四川人口现代化,提出人力资本发展路径、科技创新发展路径、城市化发展路径、现代生育文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年化就是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长的过程,也就是在一定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一般是将全部人口按年龄分为三大部分:少年儿童人口(0—14岁)、劳动适龄人口(15—59或64岁)、老年人口(60岁或65岁以上)。后一部分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洌不断提高,这种结构变化,称之为人日老年化,也可简称为人口老化或老龄化。人口老年化是由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决定的。它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出生率的下降;二是死亡率的下降,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所以,我们说人口老年化是一个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平均寿命)——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平均寿命)——低自然增长率(或基本稳定)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过程的产物。它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人口现代化程度评估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口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现代化主要包括人口再生产类型现代化、人口素质现代化和人口结构现代化。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2000年安徽省人口现代化实现程度为48.08%。因此在新时期,安徽必须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城市化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加快人口现代化进程,为全面推进安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藏族人口与社会》一书于1999年12月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对藏族人口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的研究,是近年来我国人口学研究的一项重点。由于以往缺乏这方面研究,所以这方面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起着添补空白的作用。 本书共分十一章,分别论述了:当今藏族人口的生活环境与地理分布;藏族的族源与藏区建置沿革,藏族历史人口;近代藏族农奴制社会人口;藏族的宗教信仰与喇嘛人口;藏族婚姻、家庭与人口再生产;藏族人口的出生与死亡状况;近四十年藏族人口规模的变动;藏族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变迁;藏族人口民族职业构成;藏族…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俄罗斯联邦的人口与移民问题非常突出,主要原因是俄罗斯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已成为制约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根据俄罗斯改革时期远东联邦区人口发展状况和区域人口再生产的趋势,分析了远东联邦区移民产生的原因、移民方向及其影响.提出了解决俄远东联邦区人口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引言战国至秦代,是中国社会经济及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发生重大突变的伟大时期,也是我国人口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转折阶段,在这个阶段所形成的人口再生产模式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人口发展的基础,对从秦汉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我国人口再生产过程发生了颇为深刻的影响。1975年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所出土的大批简牍,真实地记载了当时社会人口再生产状况,为研究战国秦代人口发展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笔者试据云梦秦简、特别是其中素为人们忽略的《日书》,将战国秦代人口再生产类型作一粗轮廓的勾勒,以求教于人口学方家同仁。  相似文献   

14.
社会再生产包括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两大类,这两类再生产过程,都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人口再生产是指人口不断更新,世代不断更替,人类自身得以延续和发展的过程。人·类的这种不断延续和发展的过程,微观上是指家庭人口的世代更替和不断延续的过程,称为家庭人口再生产;宏观上是指总人口的不断更新,世代不断更替,人类不断延续和发展的过程,称为社会人口再生产。无论是家庭人口再生产或者社会人口再生产,从人口的二重属性考察,都是生物学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生物学过程是人口再生产的自然基础,社会过程是人…  相似文献   

15.
切实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回顾一下我国五十年代后期,在人口问题上的一场论战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完成控制人口的任务是大有好处的。五十年代后期关于人口问题的论战,是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在历史转变中的必然产物。我们知道,旧中国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高出生率(38.9‰),高死亡率(27.6‰),低自然增长率(11.3‰);近百年来,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到解放前夕,每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则更低(2.6‰左右)。解放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九五三年六月公布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已超过六亿。同年,内务部根据对29个大中城市及个别省、县、区、镇、乡、村的调查得出,我国人口出生率为37‰,死亡率为17‰,自然增长率为20‰。实际上,人口增长率比上述统计数字还高。就上海市而言,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六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0‰以上。就全国而言,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七年的八年中,每年增长也在22‰左右。可以这样说,解放后,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高出生率,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最大经济特区的海南省,实施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已少生了200余万人,仅用20多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实现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进入了低生育水平行列,极大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压力,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海南计生人为此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人口转变理论,后人口转变时期的人口负增长是超低生育率作用下人口再生产的特殊类型,是在无迁移人口条件下死亡人口超过出生人口,人口总量和增速、年龄结构和分布结构等快速变迁的现象。华盛顿大学2020年人口预测数据首次勾勒出21世纪世界人口负增长的基本趋势,对比联合国2019年人口预测数据,发现世界人口负增长在21世纪开启的作用机制在于低生育率水平预期。进一步展望世界人口负增长趋势,不难发现人口年龄结构加速老化、区域和国别人口发展不均衡、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差异化等特征与人口负增长伴随;通过减少劳动力资源、挤压技术进步空间、增加社会保障压力等方式与人口老龄化相伴生,在后人口转变阶段与低生育率陷阱相叠加,以及通过总体和个体视角与资源、环境相互作用。在适应人口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亟待从缓解老龄社会问题、分类实施家庭计划政策、推动可持续发展等视角积极应对人口负增长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改进高校计划生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改进高校的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以适应人口形势的需要和计划生育对象或者说人民群众的需求,特别是计划生育工作如何进一步适应高校的具体实际需要。当前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取得较大成效,在人口再生产从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的情况下,计划生育作为生殖健康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作为生殖健康中有争议的敏感问题,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因此,我们来探索如何完善以人为中心全面发展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新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是非常必…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人口转变过程的持续进行,尤其是人口再生产过程受到外在因素的强力干预下,20世纪下半期以来的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带来的重要现象之一就是"人口红利"与老龄化的问题。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无论是"人口红利"还是老龄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人口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重要问题。我国自70年代初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人口盲目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由50年代的20‰以上已分别降到1990年的14.39‰,1997年的10.06‰②。人口再生产正从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然而由于人口基数大,育龄妇女多,我国“每年出生人口仍将在2000万左右,育龄妇女人数在3.4亿左右,净增人口在1000万以上”③。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持续增长态势在长时间内难以改变,因而我国将长期面临艰巨的人口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