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有关发展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这既与西方人本主义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理论的继承与超越.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及科学发展理论,应用聚类法、0~1评分法及统计年鉴的数据,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原则选择了18类近百个指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科学发展的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价,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并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魏丹宁 《现代妇女》2014,(5):360-361
在现代文明的反衬下,传统武术的健身防身价值、文化教育价值和休闲娱乐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正逐渐进入全民健身领域,成为终身体育、休闲体育和文化体育。许多人已把武术作为终身的运动和生活方式。强身健体的同时,中华武术特有的文化功能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道德情操等更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宏观背景下,普及中华武术及其积淀的深厚文化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及科学发展理论,应用聚类法、影响因子法、0~1评分法及2004~2007年统计年鉴的数据,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原则选择了18类近百个指标,设计了一整套分层次的指标体系,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这四年的科学发展状况进行了变化比较研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并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和整体素质也不断提高,对社会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因此,多元化、多层次社会服务的提供和以社区为诉求平台的居民需求的满足,已经成为今后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社区服务发展却因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资源不足等问题,难以突破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全面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型社会发展观,其核心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促进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践行科学发展观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本文试图从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入手,对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全面发展间的内在关系加以论述和阐释,进而对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8.
对“文化养成”的粗浅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出发,指出:养成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应在于培育完整的、作为社会主体的"人".而不是某种片面的、仅仅作为工具的人;养成教育的基本方式和路径,在于遵循人的成长及教育发展规律,而不是以行政化的外部干预去代替人的自我成长.本文认为,我们的教育需要有一次彻底的检讨和重大革新,而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哲学,本身就是跨学科的综合创新,是对一定时代的全部文化的浓缩.为此,我们迫切需要一套自己的成熟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论,更需要进行以人为中心的、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和探索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任致远 《城市》2011,(2):3-8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城市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集中体现,是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象而具体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武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体现着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同时武术也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之所以成为一项体育项目,与古代时期军事斗争相关联,也是近代尚武精神的结果。新时期,武术除了体现出竞技性以外,更应该将其视作民族文化,继承并且弘扬,通过武术教育培养民族精神。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武术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成为传播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发展伦理学的产生和跳跃可以清晰地梳理为"生根与发芽"这两个阶段,传统经济发展观、生态伦理发展观为发展伦理学创造了交错纵横的"根",而真正使它"发芽成长"的则是当代哲学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本文从时间角度入手,清晰地梳理了发展伦理学的三个阶段,并提出了一些认识和想法。  相似文献   

12.
李论 《现代交际》2012,(7):80-81
回顾和分析小提琴发展变革的历史.从中看到我国小提琴发展的弱势状态,在于了解和重视小提琴及西洋乐器在发展群众文化方面的作用与不足.提倡和组织小提琴爱好者定期举行演奏交流,政府及群文团体积极组织推选优秀的演奏人员开展举办大型的广场群众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庞玉萍 《城市》2012,(5):73-75
一、前言交通拥挤是大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都经历过严重的交通拥挤,经过长期的治理,现已有所缓解.进入21世纪,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拥挤现象逐步显现并日趋加重,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高峰时段的平均车速已下降到17千米/小时以下,部分市中心路段仅有5千米/小时.为治理交通拥挤,各城市不断出台新的措施,如北京2005年确立了公交优先发展的方针,并重点进行轨道交通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之后实行车号限行、提高停车收费、摇号购车等政策,但收效不大.据调查,80%的出行者没有感觉到拥挤有所缓解.那么,为什么我国城市的交通拥挤难以治理,甚至越来越严重呢?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社会发展中,群众文化已经发展成为民族创造力以及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并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及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保障。因此,对群众文化进行创新与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观点与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马兴彬 《现代交际》2011,(11):12-12
建立和谐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是新时期我党面对的新情况。本文着重探讨了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的一致性,并指出促成二者实现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占据着核心地位,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文中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思想渊源、形成过程和科学内涵。概括分析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并力图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从实践层面上,就在当代中国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7.
周璇 《现代交际》2011,(8):118-11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对马克思主义根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的人学理论是以人为本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目标和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的最高层次,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终极诉求。  相似文献   

18.
如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加强建设和发展群众文化逐渐成为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对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特征以及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邢台市行政服务中心交通局窗口积极开展“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三个服务活动,这是交通局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以可持续性为价值目标,近几十年来国际社会进入了热切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这是人类对20世纪下半叶开始显现的危机和挑战的主动响应。根据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渐进性的动态协调过程。它为了当代人的利益和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以协调的方式组织经济运行,改善环境治理,维持社会进步和健康。它特别关注和重视的是生活质量与人的发展。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原则是“不要花掉本金!”而人类活动所依赖的除经济资本外,还有以生态能力存在的自然资本形式和社会、文化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活动的“本金”。因此,科学发展观导航下的可持续发展也包含了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四个方面的科学协调和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