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绘画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是全面的社会生活反映,绘画从基础训练就要注重与 创作的联系,同时以绘画的独特语言,进行表现作品的内容于形式,强调美术创作的本质在于审美,以及加强绘画的文 化素质的提高和思想修养,从而完成绘画创作的目的及任务。  相似文献   

2.
"宾主"最初是作为一种接待礼仪的规则,后来"宾主"的概念引申到文学和美术创作、审美、批评领域中,一般指艺术作品中的主要形象与次要形象的搭配与处理的审美原则,包括主与次、大与小、远与近等二元对立因素,并发展成为中国画创作、审美和批评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范畴."宾主"理念的艺术审美发生问题,主要表现在"宾主"对人类(包括儿童和原始人)"互渗性"障碍的突破,由功利观念到礼仪规范的转化,由礼仪规范到美学观念、原则的转向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关于书法审美的一般规律与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法的线条造型是形象的 ,而表达意境 ,抒发感情和个人取趣却是抽象的。 关于书法审美的一般规律与要求因此 ,书法审美需透过笔墨进行联想和想象 ,进行主观二度创作才能完成。而主观二度创作最主要的是审美主体要掌握书法审美的一般规律和要求 ,能透过眼前的笔墨 ,悟到创作者的师承关系、学识修养及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4.
色彩是当代电影艺术最重要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之一.色彩在画面叙事和视觉美学的自我构建中,体现了当代影视和现代艺术的自我革新和体式变革,也体现了人类审美的时代追求与心理演进.新时代的审美文化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历史进程中,尤其关注色彩和色调在美术创作中的艺术构图、视界成型和哲理引导.通过研究电影色彩的叙事手法进一步探寻电影色彩的形式、时代、情感、伦理、原型的审美价值以及对审美公众的审美意义,有助于充分发挥电影色彩的价值,进一步探索电影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以大学生网络漫画中流行的“暴走漫画”为切入点,在肯定网络美术作品用自主参与的草根式绘画语言反映学生心理与生活状态的同时,指出了由于大学生自身视觉审美素养不足而造成的在网络美术鉴赏与创作中亚审美流行、实践能力缺失、网络审美意识淡漠等问题。分析了在高校美术素质教育体系中建设网络美术鉴赏与实践类课程,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以高水准的鉴赏与创作能力参与网络美术传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义以文艺心理学视角探索了审美情感对形象创造的特殊作用。并结合具体文学作品沦述了审美情感对形象创造的驱动作用;审美情感在形象创造中的结构作用;审美情感在形象创造中的移入作用。研究探索审美情感在形象创作中这种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将对文艺创造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南阳汉画像石的肌理研究黄雅峰肌理,是视觉触感所造成的特殊审美效应,是美术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在造型艺术中,物质材料对造型形象不但起媒介作用,而且材料本身的表面肌理也直接构成形象的感性形式,马克思曾精辟指出:“颜色和大理石的物质特性不是在绘画...  相似文献   

8.
形式美是一个在艺术创作中倍受争议的话题,如果对它持否定的态度,其显然是违背审美价值属性的。本文从美术创作的角度对形式美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并分析了形式美的形态和特征的客观存在性,旨在肯定形式美的审美的价值意义,对从事美术创作的人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这一观念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其中就有很多表现毛泽东形象的经典作品。每个时期的优秀作品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同时又与其所处的历史时代紧密相连。从建国初期毛泽东形象的民族化探索,到“文革”时期毛泽东形象的理想化宣传,再到新时期毛泽东形象的多元化发展,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中毛泽东形象不断传承和创新,这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体现出中国现代文化的价值内涵和主旨要义。  相似文献   

10.
消隐在具体形象中的形态、色彩和媒介等经由传统到现代的美术创作的发展过程从形象上凸现出来成为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创作和欣赏对象。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文化日益凸显的今天,农民题材在当今艺术的表现中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土的代表而失去了描绘的价值。艺术作为一种平衡全面的发展,农民形象的存在更是拥有着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目前只是将农民形象的研究局限于乡土艺术或者民风民俗研究的现实,针对我国油画艺术中的农民形象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时间为线索对油画艺术中农民形象的多样化面貌进行宏观的背景分析和微观的艺术考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世纪艺术作品图像的诠释,了解了基督教在中世纪文化中的主导作用,对基督图像形象化和象征性的解读,促使中世纪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视觉图像符号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心理感知认识现状,大学生价值趋向、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态动力调查统计,分析了产生大学生情感困惑,学习焦虑,自杀状况上升等现实原因;指出了家庭,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个人是影响培养全面素质教育实效性问题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根据艺术教育的困乏导致大学生道德滑坡,审美能力和非审美能力的欠缺,大学生日常行为自我约束力的薄弱现实,着眼于素质教育是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重任;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指出艺术是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带有物质性的精神性活动,一种带有感性的心灵活动的特点.艺术教育本性是一种制形构象的创造活动.既是欣赏和批评活动,也是一种重新构象的活动.艺术制形构象之"形"、"象",并非物形、物象,而是心象、意象.研究大学生艺术教育心态分析与对策,对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实践,提出了一条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史蒂夫·乔布斯的苹果公司“残缺苹果”的图像符号与禅宗美学因素的关联,溯源到“垮摔派”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禅宗思想接受、对寒山诗的阐释以及再创作,反思中国禅宗美学对美国“新文化”的艺术审美和科技美学创意的历史作用,阐明了禅宗关学中“残缺”的审美观念时美国诗歌与科技文明审美理念的潜在塑形与视觉冲击功能。重在申明东西方文明历史交流与融合是推动艺术与科技美学观念创新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5.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影响到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也给绘画艺术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从图象和绘画艺术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入手,分析论述图象艺术的发展对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东西方艺术相互交融与发展,中国工笔画进入了多元化发展时代。基于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当代工笔画借鉴以及吸收了众多的外来艺术理念,并将其在绘画实践中加以体现。不难发现,当代工笔画画家在绘画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笔墨方式,而是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索全新的意象表达形式。文章重点探索当代工笔画肌理的意象表达。  相似文献   

17.
《史记》合传中,司马迁结合不同传主的生平、地位、功业等,采用灵活多样的结构形式,形成了并列式合传、蝉联式合传、交错式合传等三种典型的合传形式。运用比较方法对这三种典型合传方式进行具体深入分析,探讨司马迁巧妙的艺术构思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析认为:巧妙的构思、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史记》合传的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8.
几乎所有民族的原始艺术都呈现凭籍抽象的几何图形表达观念的特征。这种代表观念的抽象结构形态,纯粹直接地表达了原始人对主、客观关系的看法。由于这种表达方式迎合了现代艺术“纯粹本质的直接把握”的艺术理念,对现代艺术产生过巨大影响,并极大地影响和促进了当代艺术的发展。因而,形式如何达义一直是现代艺术研究的焦点。本文以原始艺术的形态为对象,从形态的表征、交际和传承观念等方面,用推理论证的方法,阐述了观念、意象、空间感知方式等因素对形态表达意义的影响,试图通过对形态意义问题的探索,为艺术创作和认识艺术的本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自然主义艺术创作观,结合木雕实践过程凝炼出近自然主义艺术创作的基本观点。从木雕材料构造学视角出发,对不同层次木材构造,尤其对与木雕密切相关的诸如木材三切面、心边材、纹理、花纹等的自然属性与特征等进行了全新的归纳,进一步以代表性木雕作品为实例,阐述了近自然主义艺术创作的路径与思路。总而言之,近自然主义艺术创作的基本观点是崇尚自然,但不照搬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尤其是生物材料学规律,但不拘泥于材料的固定模式,而是将创作“不露刻痕”地融嵌于自然材料之中。近自然主义木雕艺术创作技艺路径是多留少雕、多自然少人工、多层次少纯一、多角度少单向、多色彩少单调,追求所谓“七分天成,三分人工”。近自然主义木雕艺术创作超越了自然主义对物象的单纯描摹,而是“依木言志、与木共鸣”,表达出一种与客观物象相粘合但又超脱的思想情感升华,从而达到了“人木交融、天人合一”的最高意境。  相似文献   

20.
刘蓓 《东方论坛》2003,(2):39-41
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数字化时代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和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艺术的审美思维、文学创作、语言形象、文学批评等一系列文学课题在新的社会语境中都发生相应的变化.本组笔谈从不同侧面为数字化时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和理解,希望能引起读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