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基于成熟资本市场的研究表明,高声誉券商会抑制IPO公司的盈余管理.本文以2001-2011年处于中国制度环境下的IPO公司为样本,重新考察了券商声誉与IPO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券商声誉越高,其所承销IPO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也就越高,但券商声誉与IPO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正向关系只有在投资者法律保护较差的地区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高声誉券商纵容或协助IPO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动因在于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尽管高声誉券商确实能够降低IPO公司的抑价率,但这是通过提高IPO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途径来实现的.本文的结论表明,要使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券商声誉机制发挥作用,还需要大力提高券商机会主义行为所面临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2.
刘浩 《管理科学文摘》2009,(36):182-183
西方国家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已经发展了20余年,国内对这方面尚缺乏实证研究。西方会计学者将盈余管理的动机归纳为资本市场定价、与会计数据相关的契约,反垄断与政府管制三大类.国外研究发现IPO公司会在IPO当年操控应计利润,以便提高发行价格。在我国、上市公司为了规避证监会的制度管制,取得融资和再融资资格以及保留上市资格是盈余管理主要动机。本文即论证在我国银行业中,为了提高IPO价格,IPO公司也会战略性的选择调增会计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3.
孙亮  柳建华  卢锐 《管理科学》2017,20(7):24-42
基于成熟资本市场的研究表明,高声誉券商会抑制 IPO 公司的盈余管理. 本文以 2001 - 2011 年处于中国制度环境下的 IPO 公司为样本,重新考察了券商声誉与 IPO 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券商声誉越高,其所承销 IPO 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也就越高,但券商声誉与 IPO 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正向关系只有在投资者法律保护较差的地区才显著.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高声誉券商纵容或协助 IPO 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动因在于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 尽管高声誉券商确实能够降低 IPO 公司的抑价率,但这是通过提高 IPO 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途径来实现的. 本文的结论表明,要使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券商声誉机制发挥作用,还需要大力提高券商机会主义行为所面临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我国在创业板上市一年的123家IPO公司为样本,对风险投资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运用修正的琼斯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3.1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在公司上市后一年,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IPO后的盈余管理没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过探讨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发现企业实施盈余管理使得资本成本上升;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实施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结合产权特征发现,国有企业实施积极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能够屏蔽盈余管理对资本成本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地区市场化水平与地方政府为IPO公司提供补助的关系,以及政府补助对IPO公司长期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市场化水平越低,地方政府为IPO公司提供的补助越多。进一步地,IPO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越多,盈余持续性越差,会计业绩、市场业绩也越差,且上述结果在低质量IPO公司更为严重。研究表明,地区市场化水平越低,地方政府干预越强,其为争夺处于政府管控下的IPO资源提供的补助越多,其对IPO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越严重。本文不仅为地方政府争夺稀缺经济资源及干预经济生活负面效应的研究提供了证据,还为政府干预IPO公司动因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崭新视角。本文研究结论对于IPO注册制的推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对于投资者解读IPO公司政府补助信息及盈余持续能力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盈余管理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利益影响日益彰显,使其成为目前会计领域研究的焦点。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本文旨在对新会计准则扩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规范盈余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盈余管理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MM定理开创了研究现代企业融资行为和资本结构管理的先河,国外诸多学者研究表明,资产结构、公司规模、非债务税盾、成长能力、公司业绩、财务困境成本等因素影响资本结构的选择,但是上述研究都没有考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上述影响因素的同时引入盈余管理作为资本结构的解释变量,选取中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资本结构负相关,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正相关,公司规模指数与资本结构正相关,非债务税盾与资本结构负相关,公司成长指数与资本结构正相关等结论.  相似文献   

9.
盈余质量与资本成本——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盈余质量和资本成本一直是西方实证研究的热点,以2001年~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采用DD模型和Jones模型计量盈余质量,检验公司盈余质量对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盈余质量显著影响公司资本成本,公司盈余质量越高资本成本越低.按照产权性质分类回归的结果表明,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越高资本成本越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市场能区分质量好坏的公司,能有效引导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0.
钟宇翔  李婉丽 《管理科学》2019,22(8):88-107
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3年~2015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了不同类型盈余平滑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盈余平滑对股价崩盘风险没有显著影响,但将盈余平滑分解成有效信息盈余平滑和机会主义盈余平滑之后,发现有效信息盈余平滑能够显著地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而机会主义盈余平滑则会显著增加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检验发现,信息环境对盈余平滑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在信息环境较差的公司中,有效信息(机会主义)盈余平滑会更显著地降低(增加)股价崩盘风险.这些研究结论不但丰富了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而且有助于深入了解盈余平滑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的角色,对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稳定我国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盈余管理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同时,我国上市公司过度的盈余管理却弱化了资本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有必要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盈余质量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2004-2007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Richardson、verdi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现实制度背景下盈余质量和资本配置效率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不同于国内外的现有研究,本文不仅检验了盈余质量是否影响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还对盈余质量如何影响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盈余质量的改善一方面能直接提高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则能够通过降低代理成本间接促进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这一研究结论对理解盈余质量在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中的作用,以及了解盈余质量与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之间的中介传导机制和路径模式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我国证券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盈余管理现象.针对该现象,本文从盈余管理动机出发,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特征.本文采用管理后盈余分布法,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2001年至2003年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分布特征,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仍然存在很强的盈余管理动机,而且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受到政府监管的影响.最后,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盈余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法定公积金转增资本是上市公司分配股票股利的主要途径。但在实践中多有将法定公积金视同法定盈余公积金、将资本公积视同资本溢价等认识误区,直接关系到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案的合法性问题。本文通过对公积金、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等的性质、来源、会计制度及法律约束之辨析,揭示在我国《公司法》下,法定公积金是由资本盈余中的资本溢价和经营盈余中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两部分组成的,该两项法定公积金在转增资本后所留存部分均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管理者异质性基础上,运用相似吸引理论,研究了高管团队垂直对特征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两种关系如何受到管理者权力和激励、控制人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董事长—总经理性别和学历差异会导致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董事长—总经理任职时间差异则有助于抑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而董事长—总经理年龄差异则不会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董事长—总经理垂直对特征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之间关系受到了总经理权力和激励、控制人性质的影响.本文为盈余管理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对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乃至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发展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制约因素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作为财务披露的热点问题,受到国内会计学者的日益重视.国内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涉及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手段、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等方面.本文从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角度对国内会计学者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独立审计、公司治理和会计准则是制约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社会信任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中国2007—2018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果发现,社会信任能显著提升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准确性并降低预测分歧度;社会信任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的改善作用主要存在于法律环境较好的地区和市场竞争程度更低的行业。进一步检验发现,社会信任显著提高了企业的会计信息透明度并增强了企业盈余稳定性,且两者均具有重要的中介效应,表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是社会信任影响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具体作用路径。本文从社会信任的视角为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证据,丰富和拓展了有关社会信任经济后果的研究,对于在推进法治建设的同时加强培育优良的社会信任环境以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股市的进步和资本市场的成熟,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已日趋成为会计界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盈余管理的研究背景出发,阐明盈余管理的内涵,动机及主要方式,指出其与会计造假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规范过度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浅析了制度环境因素对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将地区市场化水平、法律与投资者保护、政府干预与社会成本等制度要素与盈余质量管理、信息披露质量管理等联系起来,结合制度管理对会计准则的影响,对制度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分析了我国银行业是否存在基于规避监管动机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并探究了其与应计盈余管理手段的替代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业存在基于规避监管的动机,针对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进行整体真实盈余管理的现象;并且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存在着相互替代关系。对后续银行监管者在政策制定和监管实施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