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独群体自组织的形成过程失独群体自组织起源于上海。聚拢在空间范围更小的高端墓地童子园中的失独家庭并非自主地发生互动的,这些聚拢的失独父母互动受到外在变量的影响。FSY墓地于2003年为孩子埋葬在其墓地的失独者组织了一次聚会。参加聚会的10个失独家庭"特别有共同语言和感受",于是互留联系方式相约再聚。这意味着聚拢的失独者之间社会连接增多、社会关系密度提高。这10个失独家庭形成了一个小团体,并在内部产生群体认同。2003年7月"XXG"  相似文献   

2.
“失独”描述的是一个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由于疾病或意外等原因死亡,而父母丧失生育能力并且没有另外收养子女的状况。当代中国的失独现象与失独问题近年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有专家估计未来中国即将迎来近千万失独家庭,失独问题业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失独家庭为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文章讲述了中国"计生特殊人群"的自救和对其进行帮扶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自从我国实施计划生育以来,不仅家庭结构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而且人口增长速度不断下降,独生子女家庭成为了社会的主流结构,由此直接导致和加剧了失独家庭的出现,进而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养老危机,失独家庭社会保障由此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失独家庭现状进而从法律制度建设、养老模式建设、社会救助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失独家庭社会保障建设有所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春节假期,本是家庭团聚、其乐融融的时节,可失独家庭却因永远等不到子女回家而黯然神伤。 卫生部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而据人口学家易富贤推算,我国失独家庭未来将达到1000万。政府主动承担对失独老人的供养,彰显了其自身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老年世界》2013,(7):30-30
春节假期结束,有一些特殊的家庭却因为永远等不到子女回家而黯然神伤,他们被叫做“失独家庭”。人口学家预计,我国失独家庭未来将达到一千万,民政部表示,失独老人将参照三无老人的标准,由政府来供养。  相似文献   

7.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造成了失独老人的出现。失独老人不仅在家庭结构和经济能力方面面临着困难,而且在精神赡养方面也有很大的缺口,而我国目前针对失独老人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社区、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在完善制度、构建长效帮扶机制、建立互助平台、构建适合失独老人养老模式等方面做出努力,重建老人的生活,保障失独老人能够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8.
说起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一双双布满泪光的眼睛镌刻在我的记忆中。孩子是父母的希望,而数十个我曾经服务的失独家庭中,孩子都因病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他们不免陌生的世界,留给父母永恒的伤痛与无尽的思念。  相似文献   

9.
失独者,即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在失独群体规模日渐扩大的今天,“失独”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随着首批失独者步入老龄期,晚年的养老保障无疑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难题。然而,现行政策并没有对失独者提供足够的关注和支持。本文在对现行失独者养老保障政策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失独者的福利需求角度对现行政策进行审视,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行,使得该政策时期育龄夫妻仅能拥有一位孩子,而遭遇各类事故致使家庭丧失独子,产生了大量的失去独生子的夫妻,随着年龄增长,这类夫妻成为失独老人。在现有的社会保障体制下,失独老人面临诸多困境,建立健全针对失独老人的社会保障体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独生子女家庭是潜在的风险家庭。现代社会生存系统性风险,可能造成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因疾病或意外伤害而死亡。此种情况一旦发生,这类家庭稳定的“三角结构”就被彻底打破,家庭就会陷入“失独”的被动尴尬困境,独生子女家庭就成了“失独家庭”。失独家庭的形成,既有计划生育基本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向瑜  曹雨欣 《现代妇女》2014,(3):76-76,80
当前中国失独家庭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个特殊的群体正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问题。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是老龄化社会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本文将先从精神方面和养老方面来探究失独家庭的现状,再从现状出发针对失独家庭的养老方面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改变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完善社会化养老和救助机制,合力帮助他们在社会的关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使其能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3.
抽样调查了中国失独家庭的生活状况,针对失独家庭的生活困境,提出了具体化解途径,对这一弱势群体走出困境,拥有美好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多知多寿     
正安徽首发失独老人社工服务地方标准安徽省民政厅最近发布了《失独老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这是全国第一个失独老人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地方性标准。标准规定,失独老人社会工作服务将遵循平等、接纳、尊严、自我实现等原则,帮助失独老人面对并处理失独创伤,实现其角色转换和社会适应,增强其社会支持网络,提升其晚年的生活和生命质量。失独老人社会工作服务主要包括危机介入、创伤治疗、休闲娱乐、精神慰藉、家庭服务、社会支持、权益保障、政策倡导等多方面。根据新的《指南》,在精神慰藉层面,社工将为有需要的失独老人提供心理辅  相似文献   

15.
闫振族 《现代妇女》2014,(2):144-145
当前,我国失独家庭每年以7.6万的速度增长,失独者正成为一个日益庞大且不容忽视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创伤和精神困境。灵性社会工作更加关注人的灵性以及更高层面的意识状态,让人直接面对和超越自身面临的生活限制,重新寻找生活的目的和意义。本文分析了失独者的精神困境,并从灵性社会工作视角探讨了对失独者进行精神慰藉的方法,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精神慰藉。  相似文献   

16.
失去独生子女家庭的救助模式日趋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学者针对失独家庭的救助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如宏观层面对失独家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再如从微观层面分析各种专项救助。通过实地调研上海、江苏地区的失独家庭救助机构并进行差异性比较,研究发现以政府、社会、宗教等不同力量为主导的救助模式发挥着不同的救助作用,政府倾向于财政支持,社会倾向于精神救助,宗教则在小范围内双重救助。  相似文献   

17.
封潇潇最近挺神气,拿着新买的诺基亚手机发短信给妈妈时,很得她那些玩伴们的垂涎。她在广州东风西小学读四年级,生长在一个文化家庭,父母都是传媒人士。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失独老人’亟需精神抚慰、生活照顾等难题,河北省民政部门今年试水政府提供专项资金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由专业社工为失独家庭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将退出历史舞台。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其养老问题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现有部分文献的梳理与总结,从养老方式与养老意愿、养老内容等角度来分析独生子女养老问题,浅析失独家庭所面临的养老困境,最后希望通过总结性和概括性的观点,为缓解独生子女所面临的养老压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每年都有新的失独家庭出现,随着一波又一波的失独群体步入中老年,如何妥善安置和抚慰他们,从现在起就需要探索出合理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