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推荐度指数★★始于2009年的地方政府发债,最初完全由财政部代发,2011年起由上海、广东等4地进行政府自行发债尝试,到今年自行发债省份扩容到6地。目前,仅4地公布的自行发债规模就达500亿元。专家表示,应对债务风险,除了从债务总量上控制还要对部分债务项目进行预警。一些地区的财政收入甚至偿还利息都困难,而且地方债已经通过卖地偿还方式绑架了房地产和地方经济发展,进而绑架了实体企业、银行等市场主体,一旦资金  相似文献   

2.
陈序 《经营管理者》2011,(11):108-108
发债计划对信贷有正面影响,因为这会提高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方面的纪律性和透明度,更将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而美银美林经济学家陆挺,就坚持认为并非所有地方政府举债都不可行  相似文献   

3.
基于KMV模型的市政债券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行市政债券将成为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主要金融工具和渠道,但市政债券发行中的一大难题是市政债券的发行规模与信用风险控制.本文借助于KMV模型思想,建立了市政债券信用风险模型,进一步探讨了模型的概率分布形态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在确定了预测标准后,针对2009年以来已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省市计算了各地安全发债规模,并简要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券上市“遇冷”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进入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新阶段,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趋突出.本文尝试结合国内外经验,提出建立发债事前监管制度和事后破产防御体系等六项加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改革措施,以期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有所启发或帮助.  相似文献   

5.
张莫  钟源 《决策探索》2013,(19):40-41
地方政府性债务持续膨胀引发各界担忧,而意在“把脉”债务风险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已箭在弦上。9月16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与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署中国地方政府评级合作框架协议,并发布地方政府主体评级方法和模型、“未来,地方政府一定要自主发债,发债就需要评级,而评级就需要第三方机构。”业内人士称,探索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并通过科学的评级模型来判断债务风险,既有必要也非常紧迫  相似文献   

6.
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大多数地方的财政收入虽然总体增加,但增幅在下降,其中地方本级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4.6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2013年的财政收入放缓与刚性支出不断加大的矛盾将会使地方政府面临很大的压力。发债融资肯定是其中的渠道之  相似文献   

7.
杨亮 《决策探索》2014,(11):32-33
5月下旬,财政部发布通知,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上海、浙江、广东、深圳、江苏、山东、北京、江西、宁夏、青岛等10省市将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针对备受关注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试点对于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有何意义?如何做到风险可控?就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8.
市政债券一方面作为地方政府的融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金融市场上的投资产品,所以具有特殊的风险特征。本文分析了市政债券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财政风险和经济风险,然后从发债审批、信息披露、信用评级、保险制度和偿债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是中国实践中具有特色的“聚沙成塔”型融资创新。对这一创新,文献还没有系统的理论总结与实证分析。本文首次提出集合债的核心机制,即牵头人“双能力”理论——资源动员能力和监督能力。利用2006—2017年期间发行的集合债样本及手工收集的集合债发行主体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集合债主体评级平均为BBB,而匹配样本中单独发债企业评级平均为A。这检验了牵头人的资源动员能力理论,集合债券能使单独发债困难的中小企业也能获得直接融资,打破了债券市场融资的天花板,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2)双重差分估计结果表明,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发行能促进发行企业的经营效率的提高。这检验了牵头人的监督能力理论。进一步发现,地方中小企业专门管理部门作为牵头人比地方政府作为牵头人更能促进经营效率提高。建议在更大范围内推行地方专门管理部门作为牵头人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创新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4,(31):14-14
正土地财政难以为继,融资平台融资职能将被剥离,面对城镇化建设所需求的巨大资金缺口,未来地方政府去哪儿融资?今年5月财政部印发《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但《经济参考报》8月1日刊发报道指出,未来地方政府直接发行一般责任债券将是大势所趋,但是短期内规模仍有限。预计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人民币。因此,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最大的潜在风险在于:地方政府债务不透明,不规范,是一本糊涂账.虽然2011年国家审计署进行了拉网式的审计,也只是掌握了大致债务规模,地方债务规模到底多大没有准确的数据,这也是引起国内外争论的原因. 有两方面原因导致债务规模不清:一方面是统计口径不统一.由于地方政府债务不是通过政府直接举债,而都是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进行举债,哪些债务属于政府性债务,没有统一标准,统计数据随意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为了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融资平台.中国证监会会同国家有关部门于2 008年发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和意见.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正式开始进行大范围的试点和推广,因此,正确认识和探讨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对中小企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98年10月6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 ,关闭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以下简称广信 ) ,取消其总公司及分支机构的金融和外汇业务经营权 ,停止其一切业务经营活动。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成立清算组 ,对该公司进行清算。至此作为一家近年来曾在国际资本市场异常活跃的重量级地方金融机构彻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广信兴衰始末广信是中国第二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它的创建源于80年代初期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关于对外融资模式的探索。当时我国对于国际融资的认识仅限于政府双边贷款和国际性金融机构的贷款 ,对于国际商业性贷款和发债还很…  相似文献   

14.
2015年3月,高层针对债券市场连续“爆雷”现象明确表态“按市场化原则清算”,打破了债券市场一直以来的刚性兑付惯例.随后,市场对信用风险重新定价,AA级债券利率实现市场化.本文以此为契机研究发现,发债企业在打破刚兑之后减少了研发活动.本文认为,债券利率市场化加剧了企业发债时的融资约束,进而促使企业调整研发决策.实证结果为此提供了证据:第一,打破刚兑后,发债企业的债券融资减少、债务成本提高;第二,当企业面临严重融资约束、融资可得性较差、债务成本涨幅较大时,打破刚兑对研发开支的影响更显著.进一步研究显示,企业会策略性地调整研发开支,如维持既有研发进程、减少启动新项目、资金分配集中化,最终使创新产出更加聚焦.本文从债券视角拓展了证券价格信息领域的研究,并为金融市场化改革措施提供了政策效果检验.  相似文献   

15.
朱杨 《决策》2014,(4):18-18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谈到"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时提出,"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这"两个允许、一个建立"的重要阐述,将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提供创新的思路。在《决定》出台前后,不少地方政府已经探索引进社会资本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走在前列的有北京、江西、杭州、郑州等地。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投资方面推出了两年投资四万亿的扩展计划。在此期间,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迅猛发展,地方政府债务急剧增加。为防范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控制地方政府负债规模,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控制政府平台公司融资的政策。本文在国家出台大量经济/金融政策控制平台公司负债的背景下,探讨如何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并为政府平台公司建立规范、高效的融资体系探索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时事政策     
权威观察部委消息今周备忘金人庆:中央正在考虑允许地方有限发债近日,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向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财长会议提交的报告中表示,中央政府正考虑在有限制的条件下,授予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这是近年来中国财政高官首次表态放开地方发债。对于限制条件,财政部有关官员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正处于试行地方发行政府债券的关键时期,许多地方政府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风险债务。本文基于KMV模型选取1994年-2011年18个年度数据对四川省发行政府债券进行实证分析,模型预测的2012年的四川省财政收入与实际的2012年的四川省财政收入较为接近。在假设四川省财政收入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情况下,2012年四川省发行政府债券135亿元的违约概率为零。以四川省发行政府债券的实证分析为基础,具体从宏观制度和微观管理两方面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融资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风险控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出台了规模为四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随之快速发展。本文阐述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概念、现状及意义;分析了平台在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的负债冲动越来越强烈,负债规模越来越庞大,负债增长速度也异常迅速.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从财政分权、财政机会主义行为和地方融资平台自身定位等方面阐述地方政府负债冲动和融资平台风险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控制相关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