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本文从股份回购基础理论入手,介绍了股份回购的内涵。其次,具体分析了回购带来的正财务效应:促使财务杠杆发挥积极作用并优化资本结构,促进股东财富最大化,替代股利分配效应,利于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利于实行股权激励计划。负财务效应为:增加了财务风险、支付风险,容易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指标,损害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等。然后,针对选取的样本采用案例研究法进行研究,主要根据回购前后相关财务指标来解析回购对公司财务的正负影响。最后根据分析过程得出研究结论,并对回购中产生的负财务效应提出相应的建议: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健全股份回购的相关法规制度;拓宽回购的资金来源;强化监管机制;保护中小股东以及债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银行间和交易所1日、7日回购利率为研究对象,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4种利率间的"领先-滞后"关系,发现交易所回购利率的变动显著领先于银行间相应期限的回购品种,银行间回购利率没有起到应有的基准作用。在银行间市场内部,7日回购利率则对1日回购利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引领性。本文随后检验了两个市场的流动性,认为可以把上交所回购利率的领先关系归因于交易活跃,反映市场真实利率的信息会更快的得以体现。这就有可能领先于虽然交易金额巨大但交易仍不够频繁的银行间回购市场。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零息回购转债在制约经理人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方面的性能优于“增发后回购”、股转债等其它国有股回购方案。并且,无论国有股减持后是否仍占控股比例,股东是否决定赎回权的行使对零息回购转债制约经理机会主义的作用没有影响。不同于股转债,零息回购转债另一个优点是避免了巨额现金流出,不致令上市公司在回购后承担过重的利息负担和过大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4.
运用CVaR方法研究了具有促销效应且风险规避供应链的回购契约协调问题.探讨了促销效应和风险规避对最优订购量的影响,指出促销效应的存在增大了最优订购量,而销售商的风险规避减小了最优订购量.考察了两种能协调风险规避供应链的改进回购契约安排,表明当销售商不过于规避风险时,引入成本分摊机制的回购契约就能协调供应链;但当销售商非常规避风险时,需要对回购商品的数量进行限制且使回购价格不小于批发价格才能协调供应链.最后讨论了供应商对两类契约的选择问题,并考察了销售商的风险规避对回购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尹璐 《经营管理者》2009,(18):250-251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等资本市场掀起了股票回购热潮。股票回购在中国步较晚,其相关法律和政策不完善。本文根据我国以前的回购案件,结合近期几起回购案件和我国的制度背景,对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购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途径和效果做了简要分析,证明国外的假设在我国不全部成立,我国有着自己特殊的国情,股票回购对于企业真正价值只有较少正向的影响或者还有些负面的影响,内幕交易和圈钱行为普遍存在,广大的投资者应谨慎投资。  相似文献   

6.
胡晓鹏 《管理科学》2000,13(4):28-30
股票回购在发达国家早已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资本运作方式,在我国却是一项金融创新举措,探讨了股票回购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现实意义,并针对目前我国实施股票回购的障碍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我国证券市场1994~2000年发生的陆家嘴等5起股票回购案例,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对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动因进行了分析。本文的分析显示,国外关于股票回购假说无法对上述5起回购案例的动因做出合理解释。进一步研究的结论是,上述5起国有股回购的成功实施,其主要动因在于满足地方政府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等公共治理目标的功能诉求,是上市公司向国有股控股大股东的利益输送。  相似文献   

8.
运用CVaR方法,考察了风险中性的供应商和风险规避的销售商联合促销报童类商品的供应链的回购契约协调问题,从讨论中获得一些管理启示。讨论了既定回购契约下渠道成员的最优决策,并分析了回购契约参数、销售商风险规避系数、商品残值和缺货成本等外生参数对渠道成员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传统回购契约不能完成渠道协调,但引入成本分担机制的回购契约能协调不过于规避风险的供应链;指出商品残值和缺货成本对上述结论没有影响,但它们对契约选择空间和能被回购契约协调的供应链的范围具有重要影响。最后,对文中主要结论进行了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9.
孙云 《经营管理者》2013,(30):200-200
本文对我国2005年6月之后发生的A股市场股票回购事件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股票回购因素中的回购比例因素、现金流量因素、财务杠杆因素与市场效应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论证了传统供应链回购契约机制的不合理性,提出采用Stackelberg模型与Nash协商模型来设计回购契约.数据比较分析表明,利用Stackelberg模型设计回购契约可使零售商和供应商的收益得到一定改进,但没有达到供应链整体收益最优.然而利用Nash协商模型设计的回购契约机制既可使供应链收益达到最优,又可使零售商与供应商的收益得到很大的改善.因此,本文认为利用Nash协商模型得到的回购契约机制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王小哈 《管理科学》2002,15(3):29-33
股票回购这一金融创新工具在我国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法规条款很不完善.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完善的股票回购制度及其运作方式,从国际对比的角度来探析我国股票回购机制与国际上较为成熟的股票回购机制之间的差距,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证明由单个供应商和两个零售商所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不采用回购契约机制以及采用传统回购契约机制的不合理性,提出了采用Stackelberg利润分配博弈模型设计回购契约的优点:模型表明利用Stackelberg模型设计回购契约可使整个供应链的收益得到进一步改进,同时又可使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各自收益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3.
公司股利理论及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斐 《管理科学》2004,17(3):46-51
公司股利理论是公司金融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回顾了自1961年MM理论创立以来研究者对于公司为什么发放现金股利、为什么进行股票回购的解释,综合了公司在现金股利和股票回购之间进行选择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对现金股利和股票回购进行了简单评论.  相似文献   

14.
张鸿 《管理科学》2000,13(5):45-48
基于传统公司法理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公司回购自己股份采取“原则禁止,例外允许”的立法例。通过对各国公司法关于股份回购适用范围的比较探析了股份回购的法律禁止趋缓和的国际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几宗股份回购案例的分析,探讨了我国《公司法》相关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通过对股份回购案例的探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相关问题。针对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讨价还价博弈下的供应链回购合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系统.不确定性需求实现之后,系统成员能够对交易合同参数进行讨价还价,从而确定双方之间的收益分配比例.研究得出,首先,相对于分散控制系统,基于讨价还价下的分散控制系统中,成员之间讨价还价会对供应商收益产生负面影响;而对于供应链系统和零售商而言,收益变化趋势取决于双方之间的讨价还价能力的大小.其次,相对于回购控制系统中,在对回购价格进行讨价还价的回购控制系统中,供应商和零售商在期初所签订的回购合同具有抗讨价还价性;而在对批发价格进行讨价还价的回购控制系统中,回购合同是否具有抗讨价还价性,取决于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相对谈判权利.  相似文献   

17.
股票回购与公司价值--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股票回购是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一种常见的股利分配政策和资本运作方式,在回顾与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实证角度分析了股票回购对于我国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票回购对于我国上市公司具有特殊的积极意义,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手机售后维修业务为例,通过对手机售后维修机出入库管理的需求分析,依托手机售后维修流程,介绍如何运用Excel设计手机售后维修机出入库系统,旨在提高通讯产品及PC产品售后维修中心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提振股价、实施股权激励以及提升业绩,近年来众多上市公司开展股份回购已逐渐形成趋势,但实施效果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文章从格力电器的三次股份回购出发,根据其回购动机,对比分析了回购的实施效果,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发现,格力电器三次股份回购无显著效果,对维护市值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同时,其实行的员工持股计划,由于业绩考核批准设置过低,无法达到激励效果,且持股计划因向管理层倾斜而被公众质疑涉嫌利益输送。此外,根据当前的经济整体形势和行业现状,股份回购无法对格力电器未来发展起到建设性作用,面对疫情和成本上涨压力以及自身业务结构单一的现状,格力电器的多元化战略需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资本市场,股份回购已成为各国公司广泛采用的一种资本运营手段和企业经营策略。股份回购制度本身具有"双刃剑"性质,其利弊参半,在具备诸多优点的同时,也存在其自身固有的缺陷。本文从股份回购制度的优点和弊端两方面进行阐释,以期达到对股份回购的功能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