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吴桥是中国最早的杂技艺术发源地之一。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为吴桥冠名为“杂技之乡”。 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创建于1985年,是全国最早的一所杂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999年,学校被文化部批准为“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培训中心”。自2002年至今,学校连续8年为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加纳、肯尼亚、委内瑞拉、美国、韩国、日本、苏丹、赞比亚、阿富汗等国家培训了200多名杂技学员。  相似文献   

2.
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团队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在确保目标达成的过程中“解放自己”!让管理变得简单而又轻松!培训大师余世维先生也曾说过:与其自己累得得心脏病,不如先让下属得心脏病!说的是管理者毋须事事亲力亲为,自己整日忙得昏天黑地,而下属却悠闲自在、无事可干!余先生的理念可谓妙极!可实际上我们的许多职业经理人虽然明白这样的道理,但却又无法很“潇脱”地去付诸实践,仍就是终日如履薄冰而恐“天下”大乱,碌碌无为而终!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关键是这个团队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动力(驱动与保障)系统”!如何构建团队的“动力系统”?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可以用制度或是流程来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实际上事情往往没有那么简单,制度与流程都是管理的工具与手段,属于静态的范畴(死的东西),而管理的对象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属于管理的动态范畴(活的东西),况且我们很多制度和流程虽然不错,可实际的执行结果却是被搁置,形同虚设!因为管理不仅仅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过管理更像是一门实践科学。  相似文献   

3.
最近,美国《财富》杂志评出2005年度“世界最大的500家公司”排行榜。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依旧蝉联老大的位置,亚军和季军分别为BP英国石油和埃克森美孚这两家石化企业把持。沃尔玛的“零售帝国”是谁缔造的?不是光芒四射的“明星员工”,也不是优秀而聪明的MBA,而是一群勤奋好学、踏实肯干的“非明星员工”,也就是说是人才“低消费”缔造了世界上的“零售霸主”和“商业奇迹”!沃尔玛被管理界公认为最具文化特色的公司之一,《财富》杂志评价它“通过培训方面花大钱和提升内部员工而赢得雇员的忠诚和热情。管理人员中有60%的人是从小时工…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职业学校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也是办得较为成功的。这些学校的学员来源有二,一是在职培训,二是为待业者培训,这是一种“强迫培训”,因为美国的绝大多数州政府的法律都明文规定:失业者如无一技之长,必须进行“技术培训”,学会一至两门技术,如拒绝参加,则可取消其失业救济金。 大多数职业学校都对其学员进行“跟踪调查”,至少7年,并根据调查材料进行教学改革,在相互竞争中逐步建立“名牌职业学校”的形象,其下就是某职业学校在“跟踪调查”中所发现的一份材料。 “吉姆是个在职培训者,他不满意做一个普通推销员的工作,希望通过培训能大有所为。 他在班级中似乎是个典型的一马当先的人,能不  相似文献   

5.
“感恩中国,我们做了一件在美国做不到的事!假如不回国,凯美纳这个项目在美国我们很难独立完成。祖国的人才政策和对创新项目的扶持给了我们机会,使我们实现了梦想。我们成功了!”  相似文献   

6.
公司请来的大牌美国人力资源专家,先问了十几个培训参加者一个小问题:“你们说,开车的人进了加油站最想完成的事情是什么?”开车的人进加油站还能干什么呢?“加油!”超过一半的人都这样回答。从老师略显失望的眼神里,大家看出这显然不是他所期望的答案,所以又补充了“歇会儿”、  相似文献   

7.
“与其说是培训,倒不如说是接受另一项挑战。”——作为刚刚加盟花旗的新员工,陈添从复旦大学取得MBA学位后,在花旗的工作时间刚刚满一个半月,和其他新加入花旗银行的见习管理人员一样,在一个半月的时间中,从市场部门轮换到风险控制管理部门,而从9月份开始,他将被送到花旗在马尼拉的金融学校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8.
2002年8月,我平生第一次登上了飞往美国的班机,带队参加历时21天的“四川省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与运作培训”。无论是在乔治亚州的肯尼索州立大学上课,还是在当地政府服务部门、国际知名企业考察,我们参加培训的人都是颇有收获和感受的。尤其是在其中的一次实地考察中,我有幸了解到了美国猎头公司的运作情况,颇受启发,愿和读者分享一二。据介绍,在美国具有“猎头公司”运作方式及经营性质的中介机构大约有3500家。我们的考察对象——汶登密尔斯国际公司是号称全美国排位前九名之内的一家猎头公司。通过与该公司总裁的交流,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对…  相似文献   

9.
段玉桥 《人才瞭望》2006,(11):72-72
在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无论何种类型的企业都日渐重视人本管理,以及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显得日益重要起来。那么企业应怎样安排好培训,把培训实施到位,以期来实现我们的培训目标呢?当企业在确定要培训的同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泰善 《人才瞭望》2004,(6):40-40
国内许多企业对培训的态度是“我们自己来培训”.拒绝与咨询公司合作.在企业内部培养培训师或聘请专业培训师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进行培训。这种方式虽然有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但是这种闭关自守的做法长期下去.企业文化容易固化,企业员工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丧失了活力,积极性受到打击,与培训的目的背道而驰。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并走出了这个误区,更多采取了与咨询公司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11.
《人才瞭望》2005,(9):67-67
在美国,沃尔玛被管理界公认为是最具文化特色的公司之一,《财富》杂志评价它“通过培训方面花大钱和提升内部员工而赢得雇员的忠诚和热情,管理人员中有60%的人是从小时工做起的”。沃尔玛在用人上注重的是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学历和文凭并不占十分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入职培训误区及规避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发现,入职培训之所以难叫好,关键是因为大家觉得它难——要在短短的几天内帮助受训者完成从新人到正式员工的转变,难!要满足各层次,从企业领导层到普通员工的需求,难!要让领导满意还要员工满意,难!既然难,“那就这么着吧”,从前怎么做,今天还怎么做。不承想,在“墨守成规”中,入职培训已陷入种种误区。  相似文献   

13.
企业培训“外包恐惧症”有七大表现:一是一些讲师的组织性太差了,完全是按照自己的理论,不明白我们需要什么,不能根据现场的反馈及时调整。二是很多培训供应商都会将旗下的讲师能讲的课程汇总,做成一份菜单供我们选择,强调“他们有什么”,而忽略了“我们要什么”。三是在培训样品的提供上,培训师讲得有血有肉,很精彩,听起来也很实用。一旦让他们为我们正式培训后,味道完全走样了。  相似文献   

14.
《圣经》里有一个“马太效应”的典故,其寓义是:让有的拥有更多,让没有的更没有。后来,美国著名科学家罗伯特·默顿,把这一主张优势积累的典故概括为“马太效应”。干部培训,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当前,一些地方仍将培训看作另类“奖励”和“福利”,给予主要领导的多、副职领导的少,部门领导的多、乡镇领导的少,机关领导的多、企业领导的少,没有真正让干部培训做到“全覆盖”。显而易见,“马太效应”的结果是偏重于“锦上添花”,而忽略了“雪中送炭”。  相似文献   

15.
苏华 《人才瞭望》2005,(12):74-74
“人力资源”这个词进入我们的意识也就几年的时间。在我们还没有弄懂这个词的意思的时候,似乎所有企业的人事部都已经改名了,叫做“人力资源部”。无论是“人事部”还是“人力资源部”,企业培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培训是企业生存与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营销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很重视营销培训,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企业领导们总是把对培训的重视与投入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营销决策者也不知道怎样去定位自己的企业培训。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初,烟台市福山区决定以“用2—3年的时间,使每一名农村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为指导思想,通过对农民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进而在全区农村开展了大规模的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受到了基层和农民的普遍欢迎。 第一,狠抓培训网络建设。区、镇、村三级组织分别以区委党校、镇党校和农民学校作为培训主阵地,区镇党校在硬件建设方面上了档次,有156个村建起农民学校。从山东农科院、莱阳农学院等科研院所和区内农技部门聘请40多名专家组成了高层次师资队伍。各镇、村也建立了由“土专家”、“田秀才”组成的师资队…  相似文献   

17.
“不能把培训看成一个投入和产出的配比。培训见效见利往往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更看重人才的成长,因为人才的成长对整个效益一定会起到促进的作用。”主管TCL集团人力资源工作的TCL集团副总裁薄连明如是说。温文尔雅的薄连明,2007年7月刚刚进入集团董事会,曾在大学里做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的研究,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战经验,使他成了TCL人才国际化的“高参”。  相似文献   

18.
曹劲 《人才瞭望》2007,(10):68-69
美国著名学者詹姆斯·利克特曾说过:“注重员工的培训,是企业最有意义的投资,最有效果的人力资源整合。但只有让培训成为被培训者的需求,培训才有意义。”因此,要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必须使被培训者有竞争的危机感和工作压力,促使被培训者主动接受培训,激发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训的目的,才能促进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企业培训的五大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训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企业人才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与传统的培训相比,现代企业培训具有以下五大新的发展趋势。1.观念革新:培训不是消耗而是投资培训是人力资本增值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一位管理专家曾经说过:“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投资。”在过去50年间,西方组织和企业的培训费用一直在稳定增加。美国企业每年在培训上的花费约300亿美元,约占雇员平均工资收入的5%。培训费用的巨额增长说明外企管理思想的变化。大通曼哈顿银行就规定:“凡无正当理由且多次拒绝参加培训者,银行…  相似文献   

20.
国际知名企业如何培训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彦 《人才瞭望》2004,(12):35-3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知识的折旧率也会越来越高,人力资本将加速陈旧。因此,几乎没有任何人可以抗拒培训,没有任何企业领导者可以轻视培训。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说过:“未来成功的企业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对最有竞争力、更富生产性的管理人员的需求,一个是要把办公室与教室联在一起。”综观世界上长期创造奇迹的企业,他们对待培训的态度和做法,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爱立信:培训不分“新兵老兵”和“自我了解”课程1.培训不分“新兵老兵”对员工的培训在爱立信公司中始终占据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