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运抟 《江汉论坛》2007,(4):117-120
关注乡村权力状况是新时期乡村小说一个贯穿性主题,包括四个方面:权力与政治,权力与文化,权力与经济,官场权力游戏.它们有所关联,但存在明显的递进演变,显示了文学与时代的联系以及乡村权力的时代特征.同时表现了创作主体意识走向自觉的趋势.乡村小说的权力主题针对着乡村重要现实问题,体现了强烈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乡村小说创业书写通过“对立”和“发现”两种情节模式,以深刻的社会指喻性和切己的问题意识,显现出对21世纪以来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中国方案”的正当性、合法性和进步性的释证、拥护和歌颂。同时,也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权力话语的对抗、更迭以及农民自身的迷茫、困顿与自我分裂,并对乡村根深蒂固的不良惯习和现代化的负质效应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反思,较全面地反映了21世纪乡村创业的艰难“追求”过程,表征出一种“近代的超克”情绪,鲜明地体现了21世纪乡村小说作家想象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林霆 《文史哲》2012,(1):155-168
十七年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与现实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裂隙,如果简单地以"不真实"概而括之,将对十七年文学的生态环境,以及作家、读者等群体的精神状况造成深度的遮蔽。立足于十七年文学复杂的政治文化场域,结合社会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回到历史现场的方式,来探讨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的真实性问题,可以见出有三种层面的真实性表现形态,即话语建构层面的真实、未经教化的真实和被教化的真实。话语建构层面的真实,是指部分作家尽管亲眼目睹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给农民造成的利益损害,以及农民和农村党员干部对运动的反感、抵触,但却不会因此而否定运动本身。相反,他们会运用所学的思想理论来理解现实生活,在小说中以反映历史本质真实的姿态去反驳、抵制现实的真实;未经教化的真实主要是在大量的社会学史料中得到呈现,在十七年作家的笔下只有微妙曲折的表达。作为代表人物的赵树理,对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民的不合作心理及其困苦生活抱有深切的同情,他的小说因此成为表达微妙意味的复杂文本,有限地传达出了农村现实的真实信息;被教化的真实,则体现在政治运动对于农民、农村党员干部以及作家、读者的宣传教育和鼓励/惩罚的机制中,个人的想法往往是被赋予、被引领的结果,其表现形态极为复杂。  相似文献   

4.
在继承新时期乡村叙事的基础上,新世纪乡村小说聚焦城乡冲突,叙写城乡贫富差距、身份地位的悬殊与城乡空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揭示出在城市化进程中乡土的坍塌,反思着城市现代性的弊端,具有观照历史、批判现实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真善美的极致"一直是孙犁执着坚持的文学追求。在这样的文学观念影响下,"阶级"和"革命"等意识形态话语在他的小说中被"装饰"成优美的田园风光,变成了一幅有待发现的"风景"。在孙犁笔下,风景并不是仅仅存在于审美层面,而是包含着鲜明的意识形态内容,而这样的意识形态内容是作家主动渗透和主观建构的。"革命风景"在孙犁小说中真正成为了主体和客体相互建构,个人与时代相互纠缠,自然、历史、时代相互渗透的文学景观。在孙犁笔下,看似云淡风轻的田园风情、温情脉脉的人性人情,其实都包含着抗战背景下多种话语的张力书写;看似革命话语统编一切,但人性话语却在张力书写中成为风景的一极,最富艺术的生长力和时代的穿透力。这样的书写范式,主观上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客观上开拓了革命话语的书写空间,使得孙犁小说的风景书写呈现出丰富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当下小说的网络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保昌 《晋阳学刊》2005,(6):101-104
不管是网络原创作品,还是超文本写作,真正具有网络意义上的"自足性"或云"个性"的网络文学作品贩并不多见.在写作以网络为题材的小说时,作者们的表现方式与角度也迥异其趣.如果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中的网络只是男女主人公交往的媒介的话,大陆早期的网络题材小说写作却具备别样一种意味.网络爱情小说的缺失十分明显,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比较单一;网络爱情往往要走向现实爱情,纯粹的网络爱情较难发展;网络爱情缩略了时间性维度,而时间的考验、刻骨的相思等等加深爱情感受的东西被缩略后必然会降低爱情的浓度,这也是当下网络爱情小说容易流于肉欲化写作的根本性原因.  相似文献   

7.
当下对于“历史”概念的理解,并非全指历史学视野中的历史,还应涵盖文学、美学语境下的“历史”;根据所涉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的具体文本情境,它具体呈现为三种书写形态,即“文革书写”、家族书写和加华史书写;这三种历史书写形态,在北美华文文学、北美华裔文学、中国本土文学等文学语境的综合参照下,呈现出中既传承又变异的特征。具体来说,“文革书写”蕴含“隔洋视角”,并由此在文本中生成离散语境;家族书写除具有传统中国文学中的特指性与历时性特征外,又含有跨界性与未来性特征;加华史书写因历史时空的阻断与隔离,与前两种书写形式相比,脱离了这种主观式的俗套,最大可能性地接近于“不即不离”的艺术理想。  相似文献   

8.
阎连科的乡村小说以生命寓言的形式揭示了生存的苦难和绝望,并讴歌了对此进行的生命抗争.这种主题的选择源于他自身的生命体验,也反映了他惶惑的生命现.他的乡村小说体现了1990年代以来乡村小说的当代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人民公社时期乡村权力结构的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国普 《江汉论坛》2004,2(7):67-69
人民公社时期,乡村权力结构呈现出高度集中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权力机构的层控性、党组织领导的一元化、权力阶层的单一性和依附性、权力结构的排他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高度集中型的乡村权力结构破坏了农业生产,阻碍了乡村社会的正常分化,扭曲了农民的政治参与,激化了乡村社会矛盾,成为社会现代化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梁漱溟的农业合作化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梁漱溟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在山东推行的农业合作运动的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和考察,并就梁漱溟农业合作化思想的特点、原则及历史地位进行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1.
以煤矿系列和战争系列小说为对象,着重分析作品所体现出的关于历史的独特思考.在周梅森看来,历史不像教科书所说的那样简单明了、井然有序,而是充满偶然性的、残酷的、在血战中前行的.  相似文献   

12.
《尼克男孩》是2020年美国普利策文学奖获奖作品.作者科尔森·怀特黑德以吉姆·克劳时期美国南方佛罗里达州的尼克学校作为叙事焦点,将历史事件推入想象的空间,运用戏仿、哥特元素等还原其奴隶制政治的本质.同时,作者借吉姆·克劳政治隐喻当代美国政治格局,批判了当下动荡分裂的社会现实.小说主人公黑色"美国梦"的实现也对当下"白人至上主义"政治气候形成反讽,内嵌着作者对当代政治话语和权力运作的诘问.  相似文献   

13.
张丑平 《学术界》2012,(11):176-182,286
信物,作为男女恋人传达情意、私定终身的物件,从古到今,流传不断。在六朝至唐宋时期的小说中,爱情信物主要包含金银玉石首饰、日常生活用品、书信三大类,这些信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蕴:它们不仅是人间男女爱情的传递者,也是异类姻缘的特殊物证;寄托着坚守誓言情感意义的同时也印证着落魄文人追求艳遇、财富的现实语境。在唐宋时期的一些小说中,信物成了贯穿整个故事的功能性物件,具有彰显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叙事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现代乡土小说田园抒写的历史形态与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乡土小说对田园的抒写突破了传统阈限,改变了田园的传统文化伦理,重构了田园的思想基础,对传统与现代、现实与理想、革命与存在、个体与社会等层面都有广泛而深刻的介入与表现。就文学史意义而言,抒情性的田园抒写标识了文学现代性独特而富有价值的综合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小说”在汉代有着相当的发展和流传.西汉的神怪小说更多带有“仙话”的色彩,刘向《列仙传》以“神仙”小说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让王公大人所瞧不起的下层乞儿和劳动者,也能涉足成“仙”境界——这是一个新特点;东汉的神怪小说神话成份逐渐为异闻怪说所取代,表现出一定的“志怪”特点.汉代还出现了《燕丹子》《吴越春秋》这样铺衍史事、糅合民间传闻而创作的中、长篇历史小说,其情节结构、描写技巧和人物塑造,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自身的内容,而提供了如何借历史为小说,在史实和民间传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和虚构,进行艺术再创造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6.
刘宏志 《中州学刊》2003,(5):100-106
革命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是不同时期产生在新中国文坛的不同小说形态。它们体现着各自的时代精神。本文对比研究了以民国时期为题材的新历史小说与革命历史小说 ,以人物形象的嬗变为切入点 ,从意义与行动、价值诉求与性格塑造、出身与性等三个维面对二者作一对比考察 ,分析了随着时代变迁 ,小说中人物行动由充满意义走向无意义 ,价值取向由集体转向个人 ,对肉体态度由神话到亵渎的演变。指出了作品风貌与时代精神的天然契合 ,小说人物成为时代精神的镜象。  相似文献   

17.
新感觉派小说的叙事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现代主义思潮推动下产生的先锋实验,表现为“欲望的放纵与追逐”;二是满足市民审美需要的通俗爱情故事,表现为“唯美纯真的精神之恋”;三是犀利地解剖人性的心理分析性作品,表现为“灵魂的搏斗与厮杀”;四是表现底层民众艰难生存之路的“左”倾作品,表现为“濒临绝境的苦难人生”.如何安排不同的情节功能,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显示了不同的意义结构和内涵.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编和叙事理论在电影中的相互渗透,不为传统电影所接纳的诗化小说进入了改编视野,在非线性叙事、韵律化语言及抒情性主题方面,同脱离了戏剧拐杖、寻求自身语言发展的电影媒介产生了契合.诗化小说的电影改编考察此类(不以故事为中心的)文本向电影转化过程中的叙事策略,认为在故事内容方面,变情节结构为情感结构,由主观性鲜明的叙述者现身主导叙事的走向;在叙事话语方面,化现实空间为内心空间,以现代化的电影语言打造如诗般的影像意境.改编后的影片以其鲜明的叙事抒情化和影像写意化,树立了属于诗化电影的独特风格,为中国电影拓展了富有东方审美意趣的影像类型,为中国电影意境论的理论建设丰富了案例,也为当代融媒体背景下的中国电影创作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文学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生活"是一个颇有深意的词汇,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文学中的生活也经历着一番变化:从最初带有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表现到后来平面化的客观再现,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而宗璞的创作则提供了文学表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散文化的结构、优美典雅的生活化语言和细腻感性、节制内敛、从容恬淡的叙述节奏使她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宗璞的创作既反拨了长期以来革命现实主义规范之下对人性、人情书写的禁锢、对个性的漠视,又纠正了进入转型期后新写实小说等对于日常生活图景仅仅作平面化的客观呈现的偏差,彰显出作家主体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20.
蒋光慈小说的叙事有鲜明的特色,其在主题、题材、情节、结构、语言、人物形象和美学风格等方面都表现出与五四启蒙小说的不同追求,同时也存在难以调和的内在矛盾——以阶级属性来判定家庭的好坏,却让家庭专制意识借助阶级的外壳还魂;极力张扬革命和革命的集体主义精神,却潜在地流露出浓厚的个性主义思想;努力表现光明的前途,营造粗犷的阳刚之气,却仍留有难以排解的哀怨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