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潮剧唱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它受弋阳腔及昆腔的影响,与京剧、粤剧等的假声唱腔有很大区别。潮剧的唱腔有区别于其他剧种的“调”,一般的调是指音阶,潮剧唱腔的调却是指一定的音阶组合。潮剧诸调包括[轻三六调]、[重三六调]、[活三五调]、[反线调]、[锁南枝调]、[斗鹌鹑调]、[犯腔犯调]等。潮剧诸调唱腔特殊,演唱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2.
论晚清贵州佛教的衰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佛教经过明末清初的鼎盛发展之后,至晚清乃呈衰落之势。考其原因,从主观上讲,是由于贵州佛教日益世俗化、功利化,流于形式;从客观上看,则与“咸同之乱”和“庙产兴学”有直接关系,境内佛教寺庙,或被战火毁坏殆尽,或被“庙产兴学”占用,致使晚清贵州佛教遭到重创而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3.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乐府古诗《蜀道难》,是我国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长期被称为“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殷璠《河岳英灵集》)的千古绝唱。其中“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句的“峨嵋”,到底指什么地方?对这一句应怎样理解?现在社会上流传的各种唐诗文版本,凡注李白《蜀道难》中“峨嵋”者都谓“四川蛾嵋县西南峨嵋山”(本文为后面叙述方便,暂称之为“南峨嵋”)。  相似文献   

4.
汉魏六朝古诗里,时见四方四维的方位词。提到四方的,有下列各种情形:一,东、西或南、北对举,表示分离或相去遥远。如“东飞伯劳西飞燕”,“君居北海阳,妾在南江阴”。二,四方悉举,表示处处皆然。如“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三,确有所指。如“北方有佳人”,“种豆南山下”。“北方”指李延年的家乡中山,即今河北定县。“南山”指庐山,因在陶渊明故乡浔  相似文献   

5.
新华 《小康生活》2005,(12):49-50
近年来,当外出务工 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 有效手段时,职业病却在 侵袭挣钱不多的民工。记 者日前在江西、贵州、河 南等地采访时,目睹了民 工生命遭职业病吞噬的情 景。是谁把民工们的“致 富路”变成了“丧命路”?  相似文献   

6.
贵州纳雍方言的单数人称代词有三个,即“我?o32”“你ni32”和“他tha55”,“我”和“你”在亲属称谓词、人名前时,在偏正结构中表领属时,在数量结构前表复数时,以及在同位结构中时,声调从上声32变成阴平55,读“?o55”和“ni55”,“他”不变调。这种变调是声调的屈折变化,来源于人称代词与“的”的合音,从偏正结构开始不断推广到有亲属称谓词或人名的结构、同位结构和单数表复数的结构中去。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巫帝”刻辞的结构,至今尚无定论,我们认为属于“神名宾语 祭祀动词”结构。因为,这种结构是甲骨刻辞中的常见结构;有与“巫帝”刻辞对应的“帝巫”刻辞存在,而后者是典型的“祭祀动词 神名宾语”结构;在甲骨刻辞中尚找不到“巫”作为主语或动词的先例;“巫”的意义与方位有关,刻辞中可见“帝东巫”、“帝北巫”等,“巫帝”与“帝南”又同处一片甲骨上,可见“巫帝”义同“帝巫”,“帝南”即“帝南巫”。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流行在侗族、壮族、仡佬族、苗等民族中的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引入贵州农村中学体育课堂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分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引入贵州农村中学体育课堂的意义,来说明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引入贵州农村中学体育课堂的重要性,最后探讨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引入贵州农村中学体育课堂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为贵州农村中学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 南朝时期,在帝王的诏敕中,屡有“三调”的名称出现。“三调”的內容究竟是指什么?历来说法不一。从现今史乘所见,最早注释“三调”的是元代史家胡三省。他在注《资治通鉴》时云:“三调,谓调粟、调帛及杂调也。”①此说有何所本,胡三省并未言明。但根据胡注的惯例,若对某一史事的注释有据,一般均要注明其渊源、出处。然而胡三省在此处则不然。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判定:胡三省对“三调”的理解,只是一种推测而已。近人李剑农对“三调”的看法稍有不同,他说:“所谓‘三调’究何所指,史籍中无明确说明。若据……《隋书·食货志》所述,则三调以即指绢布、丝绵与租米三者而言”②其实,《隋书》史志部分原题《五代史志》,它只载南朝梁、陈、北朝齐、周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贵州文学创作取得了较大发展,涌现了一批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但总体上受文学传播媒介环境和题材选择偏狭方面的制约,难以助推整体的贵州文学产生更大影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贵州文学传播主体即作家群、文学刊物主管单位、文学传播机构及媒体策划人主体意识淡薄.要在传播活动中扩大新世纪贵州文学的影响力,应从“理解力场”、“内外有别”策略、“形象整饬”和“自我指涉”的效果反馈四个方面来建构和强化主体意识,使新世纪贵州文学更好地塑造“新贵州”形象,推动文化更快地发展,从而服务于贵州社会整体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1.
贵州天柱县地处黔东南;东抵湖南省会同县、芷江侗族自治县;西连三穗县剑河县;南临锦屏县和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北界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由于同一文化渊源,同一形态,接壤的毗邻侗族地区自然形成了一个氛围浓厚的“侗族文化圈”,天柱侗族作家群具有代表性。这一作家群不仅在全国侗族文学圈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国共有10位侗族作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其中天柱就占了6位),就是在全国新时期文学发展的总体格局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北有天柱,南有三江”,指的是北部侗族地区贵州天柱侗族作家张作为、粟周熊、谭良洲、藤树嵩…  相似文献   

12.
甲骨文“巫帝”刻辞的结构,至今尚无定论,我们认为属于“神名宾语十祭祀动词”结构。因为,这种结构是甲骨刻辞中的常见结构;有与“巫帝”刻辞对应的“帝巫”刻辞存在,而后者是典型的“祭祀动词十神名宾语”结构;在甲骨刻辞中尚找不到“巫”作为主语或动词的先例;“巫”的意义与方位有关,刻辞中可见“帝东巫”、“帝北巫”等,“巫帝”与“帝南”又同处一片甲骨上,可见“巫帝”义同“帝巫”,“帝南”即“帝南巫”。  相似文献   

13.
蔡熙博士《多彩贵州的文化蕴含研究》一书,从贵州文化的异质性、贵州文化的多元性、贵州文化的反思性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对“多彩贵州”的地域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发掘与学理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绍兴平湖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具有强烈关感的教学实践行为。从绍兴平湖调的多元价值中挖掘其课堂教学价值是对平湖调当代艺术价值的一种肯定,是平湖调“生命”延续的一种途径,也是为“绍兴平湖进课堂”的教育策略和传承方式寻求可行性的理论依据。文章通过对平湖调审美价值、认知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分析,阐述了绍兴平湖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堂教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越剧早期音乐以“田头说唱”形式逐步衍变成“落地唱书”。该时期“四工合调”、“哀哀调”,吸收了湖州“三跳”(劝世调)的板式和帮腔衬词形式,开创了“呤哦调”调腔,解决了说唱长本书目的困难,“呤哦调”“起、平、落”的曲式结构,使越剧出现了戏曲调腔的初型也是越剧在孕育发展阶段一次重要变革。  相似文献   

16.
在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自治县板底乡裸戛村,流传着一种极为原始粗犷的彝族傩戏——“撮泰吉”(也有译作“撮寸姐”、“撮寸己”“撮特紧”的)“撮”义是人、“泰”义是变化、“吉”义是游戏、玩耍。合在一起意思是“人类刚刚变成的时代”或“人类变化的戏”,简称“变人戏”。  相似文献   

17.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进行新形象建构的基础与核心。当代,贵州通过“多彩贵州”这一文化品牌向外界展示了其优秀文化。贵州作为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山区,具有“喀斯特王国”的美称;凭着丰富优秀的民族文化,成为和谐美好的“文化千岛”;因为气候凉爽,成为“避暑之都”;也因地理气候条件利于新科技发展而成为“大数据之都”。今天,曾被外界质疑的贵州自然地理条件与多民族文化,依据其积极健康、绿色生态的文化特质成为本土文化经济发展的巨大优势,是当代“多彩贵州”提出的文化核心,也是贵州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因此,“多彩贵州”不只是一个文化品牌与宣传口号,更是新时期贵州对自我进行重新审视,积极挖掘自身文化优势,以本土视角进行的文化形象新建构,是贵州在文化生态层面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与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8.
毋庸置疑 ,时下各级各部门普遍都比较注重调查研究 ,广大干部纷纷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农村、深入企业 ,广泛开展调查研究 ,大兴调研之风。但值得注意的是 ,有的人在调查研究中 ,往往多“调”少“研”、主“调”次“研” ,甚至只“调”不“研” ,从而影响了调研的质量和效果。比如 ,有的人今天到这里 ,明天到那里 ,东瞧瞧 ,西看看 ,美其名曰搞调研 ,实际上很少坐下来研究 ,甚至干脆让秘书或笔杆子代“研”了。调研 ,调研 ,顾名思义 ,既要“调”又要“研” ,落脚点在“研”字上。换言之 ,调查研究 ,既要调查 ,更要研究。一方面 ,调查无疑…  相似文献   

19.
碑石现存贵州省安龙县(清季称南笼县,兴义府治)张公祠内(现贵州省安龙县安龙中学校园内)。 张公祠是清末南笼县一些士绅为纪念张之洞的父亲、兴义府知府张锳而建的。据《庸庵书存卷》的作者宋绍锡说,张锳死后八年,贵州巡抚韩果靖,将张的事迹上书清廷,请求赐恤。清王朝遂赠张锳太仆寺卿、荫一子。当时南笼县一些士绅曾上书清廷请求为张锳官祀(即由官府出面建立祠堂)。因格于“殁不及三十年”的旧例及  相似文献   

20.
《望江南》是唐宋词坛存词数量最多的一支“金曲”词调.关于其音乐渊源和创调时间,历代主要有创调于隋炀帝、李德裕和开元教坊三说,而以开元教坊采录或创制最为信实;以敦煌词《望江南》“敦煌郡”双调体一首为最早,李德裕《谢秋娘》佚词和白居易《忆江南》三首,以及晚唐皇甫松等《梦江南》等词,皆为《望江南》之改名与异名.关于《望江南》词调的声情特征,通过对所属宫调和歌词字声等方面的考察,可获知它具有清越、和婉的总体特征,兼具南吕宫“感叹伤悲”和大石调“风流蕴藉”的审美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