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媒体人微博是相对独立的主体,它与媒体人所供职的单位没有隶属关系,但由于两者在品牌、信息资源等方面有一定关联,媒体对其员工微博的规制有一定合理性。在微博世界中,媒体人微博可以起到滤清器和引导者功能,它构建了一种"内源"的、"软性"的过滤和引导机制,是规范微博时不可忽视的力量。媒体人微博有较强的公共性,它开辟了"公共话语空间",富有"公共领域"气质,应当在公共生活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思维模式。当代媒体人的思维模式决定了媒体的宣传导向,体现了媒体的价值引领。提升当代媒体人审辩式思维素养,可以提升媒体人对媒介信息的洞察力、思辨力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强化科学的价值观,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能够提升媒体人的思维品格,助力媒体人以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校正的思考严格辨析媒介信息的真实价值和使用价值,引导社会受众共同构筑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面对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和价值多元、个性张扬的生存环境,在"我是谁"的问题论域中,现代人的生存问题成了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人的感性泛滥的物质追求过程中,生命的意义感逐渐缺失,这也是共同体所认同的普遍情感体验。人的意义感与价值秩序密切相关,理想的、合意的价值秩序是人的意义感的重要基础。人的意义感的缺失直接根源于人的存在和发展中,和人在存在和发展中应该追求什么价值,偏好追求什么价值,最高价值何谓等价值秩序的主要内容不可分割。建构主导价值秩序对人的意义感的获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着学生专业归属感与认同度不高的局限。社会工作价值教育的核心动力包括自我认同和专业认同,写作疗法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教育的一种可行选择。写作疗法可以促进社会工作价值教育中的个人认同和专业认同的螺旋上升,增强学生对自己、对专业的认知、态度、归属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梦想力、团队感、执行力和成就感,最终实现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内化。社会工作价值教育中写作疗法的运用,要坚持学生为本理念、深耕精培理念和关系促进原则、成就动力原则,遵循科学的程序和指引。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将社会工作价值理念教育贯穿始终,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专业价值的真实性和价值性。  相似文献   

5.
阶层区隔:广告传播的社会学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刺激的消费从对基本物质需要的满足转向对某种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的追求,这种追求具有明显的自我认同和社会区隔的作用。认同往往是以广告的差异化策略来确定和完成,而差异化有着历时性的外在逻辑和清晰的内在逻辑。审美品味是透视社会阶层分化的独特视角,而广告传播是品味区隔的再现,这种再现是以美学或品味的普遍价值遮蔽了区隔的社会性质,充当着将社会阶级的区隔加以合法化的功能。广告宣传的阶层想像和现实生活的巨大反差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炫耀性消费给国家经济发展和消费文化建构带来了不利影响;广告传播对特殊阶层的塑造加剧了社会对立。  相似文献   

6.
对"以刑制罪"审判逻辑的利弊分析和价值权衡表明,传统的三段论式的刑事审判思维与现实主义背景下的以刑制罪的逆向思维是互相补充、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以刑制罪"思维方式具有"必要的结果先行""能动的司法观念""实质的推理过程""司法的综合效果"等显著特征,而罪刑法定的原则是其坚守的底线。虽然,"以刑制罪"在网络新型疑难经济犯罪认定中有其适用的内在需求和现实空间,但在适用"以刑制罪"的过程中,应以"社会价值""法益内涵"和"刑事政策"作为权衡正当性的限制维度。检视"平台积分套现"以及"网络批量虚假注册"两种新型的网络经济行为可以发现,妥当适用"以刑制罪"更能实现社会整体的价值目标,获得更大程度的公众认同。  相似文献   

7.
从解析大学生就业力入手,阐述了高校传媒对提升大学生媒体人就业力的作用,进而提出了发掘高校传媒的教育潜力,提升大学生媒体人就业力的措施建议:(1)建立高效的传媒管理制度体系;(2)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梯队培养计划;(3)探索与社会传媒良性互动的合作机制;(4)鼓励大学生媒体人在传媒领域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8.
基于GZ省Q自治州11所省级示范幼儿园保育员的调查数据和25名保育员的访谈内容,探讨了保育员的职业价值问题。研究发现,Q自治州的保育员在外部对保育员职业价值的确认下,遭受了身份区隔,进行自我归类、群体比较后内化区隔,保育员内部得出保育员职业价值较低的结论,继而产生了职业认同危机。若要提升保育员的职业认同,需回到保育价值的逻辑起点,重塑保育员职业的本体价值和工具价值,充分发挥保育员“承接家庭教育”“链接母亲与教师身份”“联通儿童前台与后台生活”的本体价值,保障其“专业地位”“薪资待遇”“岗位职称”等工具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了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男性幼教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法对761名幼师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男幼师生的专业认同、专业效能感、学业成就显著低于女幼师生,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水平显著高于女幼师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能显著负向预测男幼师的专业认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影响专业认同的路径包括:(1)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直接影响专业认同;(2)通过影响专业效能感间接影响专业认同;(3)通过影响专业效能感来影响学业成就进而影响专业认同。基于上述影响机制本研究提出如下心理干预策略来促进男幼师生的专业认同发展:第一,通过教育淡化性别差异认知来降低社会文化中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第二,学校可减少物质文化环境设置上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线索;第三,采用自我价值肯定干预、性别角色干预、内隐能力观等干预策略改变男幼师生的社会认知以抵御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编的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问卷和修订后的硕士研究生学习效能感问卷对378名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专业认同和学习效能感在性别、年级、科类、是否跨专业、是否有工作经历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效能感和专业认同正相关极其显著,两者呈现同向的变化趋势。学习效能感越高,则专业认同的水平也越高;专业认同水平越高,学习效能感也越高。  相似文献   

11.
在山西"黑砖窑事件"中,新闻媒介对事件的发展和处理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在事件的报道过程中,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介之间取长补短、积极互动,形成了整合与共荣的局面。新闻媒介在专业主义的规范下介入社会重大事件,确立了媒介的"社会公器"角色和"为公众服务"的立场,新闻专业主义在该事件的报道中得到了具体呈现。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中对幸福感的研究多从心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学科视角出发,从传播学角度直接论述媒介使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研究较少。通过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等质化研究方法,考察了大众传播的媒介使用对使用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介使用通过三种路径影响主观幸福感:人们通过媒介内容(信息)的主动使用与满足直接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媒介作为中介变量能使大学生构建更广阔的主观现实(subjective-reality),通过参照系对比和后续行为,进而与主观幸福感发生勾连;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如"地方认同"、"国家认同"等象征性资源,整合社会凝聚力,人们的"认同"感知的变化会隐性地影响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从口语媒介、文字印刷媒介到现在由电子技术主导的新新媒介,媒介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新出现的媒介总会传承旧媒介的优势,克服旧媒介的弊端从而完成媒介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媒介又在不间断地、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类社会及人本身。媒介技术能为人类信息的传播插上科学的翅膀,但显然,翅膀飞翔的目的地应是人类信息文明的殿堂,而非简单的技术工具或者工具技术的作坊。媒介技术的发展演变只有遵循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才能实现其健康发展、更好发展,才能凸显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消费社会中,媒体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传达某种信息,它更多地承担起建构某种思想观念,并赋予对象以价值与意义的功能.通过对旅游丛书<广西行知书>的文化分析,肯定媒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认为媒体是编辑者思想观念的传播,不一定具有完全的客观意义,并提出旅游是现代工业社会中人们释放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由于移动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中“沦陷”。而新媒体为现代消费“神话”和“符号操作”提供了便捷,从而使得新媒体成为了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的主要领地。在消费的社会逻辑中,主体的人成为了大众,并进一步被培养成为“消费者”。作为“消费者”的人,主体性面临着丧失的危险。从另一个角度看,新媒体也为艺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因而选择艺术的“审美救赎”是沉溺于网络的人的另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6.
网络媒介在带给人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有利于人的理性思维的发展。网络媒介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方式方面优于传统媒体。网络不仅没有使人变成懒于思索的"平面人",反而更有利于培养勤于思索、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基于当前幼儿园游戏的反思与讨论,从解放幼儿让其在游戏中快乐发展、解放教师以彰显其专业性和独特性、关注幼儿游戏本身的丰富性和挑战性、优化整合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等四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安吉游戏”与“利津游戏”的共性内涵与个性差异,主张应重新认识和解读幼儿、审视幼儿园的本义与游戏的价值、利用本土资源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环境、通过游戏实践与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的公共新闻运动中,媒体让普通民众参与媒体政治议程的设置,由民众设置的媒体议程也就是所谓的"民众议程"。"民众议程"不仅没有产生广泛影响,而且还受到了来自新闻界和学术界的诸多批评。"民众议程"本身确实还存在某些缺陷,但这些缺陷并不都是不可弥补的,新闻界、学术界的批评也不都是恰如其分的,它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政府、媒体和公众关系的动态平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媒具有情况沟通和意见联系的功能。一个社会的传媒功能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促进还是阻碍社会群体内部的传播与交流。而检测传媒功能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政府、媒体和公众三者关系的动态平衡。传媒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受控于国家,是政府手中的工具、传声筒;另一方面,它作为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以新闻报道和舆论导向的方式控制着社会,控制着民众,媒体时常都处于"双刃剑"的考验之下。一个称职的媒体必须在公众与政府之间构筑一个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话题数是新媒体事件网络舆情热度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媒体事件"与"新媒体事件"概念和区别出发,探索新媒体事件的传播机理。以新媒体事件的新闻话题数为研究抓手,提炼新媒体事件发生发展中影响新闻话题数的关键变量,并通过数学建模最终建立新闻话题数预测模型,为相关部门合理引导新媒体事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