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趋势     
《领导文萃》2010,(19):8-8
中国产业竞争力走弱 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0)》指出,我国工业初级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步弱化.正处于产业竞争优势的转型期。面临竞争优势断档风险。(《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8月23日)  相似文献   

2.
《管理学报》2009,6(1):142-142
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商业行为对中国产业部门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宏观与微观影响;以及我国产业升级与转型对全球经济与商业体系的作用与影响;中国产业竞争力培育的进程与途径:生产率(productivity)、成本效率(cost efficiency)及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cy)的提高、技术进步、产品质量的提升等;促进和阻碍中国产业部门和企业实现有效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制度因素,如产业政策、公司治理等;  相似文献   

3.
一.1999年第3期目录世界形势与中国/科索沃战争与中国新世纪安全战略(张文木)/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王小东)政策研究/中国企业分工关系的风险管理与发展促进机制──摩托车、家电产业的中日比较研究(大原盛树林私)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短期前景及长期趋势(胡鞍钢)/市场转型与中国中间阶层的代际更替(李强)课题研究/1998年中国国际竞争力报告(国际竞争力比较课题组)文化与哲学/公理世界观及其自我瓦解(汪晖)/人权与国权的觉悟——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同异论(王思睿)/伦理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区域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竞争力是一国或一个区域特定产业在国际市场或区域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而反映出的生产力,这种能力是竞争主体多方面因素和实力的综合表现.研究产业竞争力是寻找推动产业发展的政策着力点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产业竞争战略优势的逻辑起点.本文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区域工业产业竞争力进行测定和评价,揭示其变动趋势,从而找到工业产业的比较优势及其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矢的  阎娟  王晓雯 《管理评论》2009,(4):90-97,110
本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素禀赋理论实证思路,并以美国进口市场为背景,采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在假定中国是劳动力要素丰裕国家的前提下,以中国国家统计局及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公布的1998—2006年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14个不同行业数据期间以市场份额衡量的出口能力与反映行业“要素密集度”、“产业竞争状态”、“规模经济效益”和“行业开放程度”的相关代理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成功验证了要素禀赋理论中Heckscher-Ohlin定理对解释中国出口贸易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黄慧 《经营管理者》2009,(18):145-145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国际分工已经演化为价值链分工,产业边界超越国界,企业与国家互相渗透。本文运用产业国际竞争力二维评价,将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焦点转移到企业,考察不同类型企业的竞争力贡献,并结合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典型模式和中国制鞋业的现状,相应的提出中国制鞋业的多通路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7.
我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英 《决策探索》2010,(12):71-71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是促进产学研合作,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体制创新形式,20世纪90年代初期,根据高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长期需要,为加快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开.盎台进行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十几年来,在工程化成果扩散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产业升级方面,  相似文献   

8.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从我国钢铁企业的现状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也十分紧迫。目前,全世界产钢总能力已超过了10亿吨,钢铁市场面临着世界性的供大于求局面,为此,世界各主要产钢国都围绕着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进行了战略性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以保持工艺  相似文献   

9.
齐新华 《经理人》2008,(4):86-89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Netguide2008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93.6亿元人民币,较2006年增长57%。其中,2007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达到4800万,环比增长17.1%。其产业规模是电影产业的两倍多。而巨人网络超过九城,以14%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  相似文献   

10.
郑州制造业经过十几年的调整.形成了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食品加工、烟草加工等为主导的生产体系。为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避免与其它地区制造业结构的“雷同性”.制造业的调整和改造刻不容缓.应从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优先顺序)和具体措施三个层次进行考虑。这样才能集中有限的资源,流向具有广阔市场和急需发展的行业.提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咨询与决策》2013,(12):63-65
机械产业是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标志,在同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提升机械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装备制造等六个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13]15号)精神,寻求产业集群发展的突破途径,努力打造“中国机械工业轻机名城”,京山县组织调研专班,对县内机械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998-201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中高技术产业及相关测度的方法对中国现阶段的外贸产品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出口的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外资企业表现尤为明显。最后提出结论。  相似文献   

13.
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当前战略管理和国际贸易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国家和企业都是全球竞争市场上的行动者,它们已成为提升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时需要同时关注的力量.国家和企业究竟应该如何发挥作用?治理是关键.与单一公司的治理相比,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治理显得更加复杂,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治理问题:企业内治理、产业治理和市场治理.本文从产业治理与市场治理的交互出发,构建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产业的二维治理模型,并由此区别出五种典型的主导治理模式,分别是自由市场、公共治理、产业治理、共同治理和网络治理.不同的主导治理模式体现了国家和企业在其中扮演的不同角色,进而形成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14,(29):18-19
北京市政府目前正式发布《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提升规划(2014-2020年)》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年)》,将建设20个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规划面积共计441.56平方公里。到202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15%以上,比2013年提高2.7%。  相似文献   

15.
一.台湾半导体产业成功的关键因素1998年初,台湾积体电路公司宣布接到了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委托的中央处理器(CPU)加工订单,意味着台湾半导体产业迈进了电脑最核心部件的生产领域。两年以后,台湾的计算机和半导体公司就可以完全涵盖整个计算机产业的上、中、下游全部领域,完整掌握信息产业中最核心的计算机产业。台湾资讯(信息)产业的成功发展,关键在于以下四个因素。一是台湾以个人电脑及周边产品的发展替代了家用电器产业,由此开辟了在国际市场上独特的分工方向。台湾个人电脑及周边产品的发展,一直继承了其传统出口以…  相似文献   

16.
据调查2009年我国汽车企业整车出口同比下降50.77%,与汽车相关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也频遭海外贸易壁垒.自金融危机以后,一些国家对自己本国产业保护主义势头抬高,中国汽车出口所依赖的中东、非洲、南美洲所占的市场份额正在减少,而在国际含金量最大的欧洲市场更是少有涉足.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未来之路不容乐观,为了提高未来国际市场竞争力,实现各大自主品牌的产业梦想,开创中国汽车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便成了未来在海外市场能否占有一席之地的决定性因素.人才、技术、管理、服务、品牌策略等等都将会成为影响企业综合实力的因素之一.企业在把握好决定因素,增强综合实力的同时,充分做好面对国际贸易纠纷的准备,敢于接受挑战,便是未来海外竞争的制胜之道.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非常迅速,光热和光伏应用技术是各国专利中请的重点。通过分析中国太阳能产业专利现状,提出中国太阳能企业应根据自身实力构建专利联盟,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家用空调产业的竞争加剧以及利润的降低,使得几乎所有的家用空调的生产厂家毫无例外地涉足了利润较高的中央空调行业,从其中诞生出类似海尔、格力、美的国内空调业领先企业,它们在各方面与行业国际巨头差距越来越小,甚至某些方面表现出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本文通过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来分析,阐述了我国大型中央空调市场的市场发展现状,对大型中央空调市场的竞争现状、竞争格局、国内空调制造商的竞争策略进行了简述分析,提出构建一套企业竞争力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是在中国主导下成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CAFTA),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内部成员国的产业集聚与产业发展,并通过经济一体化效应,促进东盟各成员国产业升级和平衡发展,本次研究在空间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应用产业集聚常用的H指数和模型分析,实证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集聚到平衡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有效协调的一体化机制成为自由贸易区的平衡机制;协调加速产业转移;产业集聚的最终结果将走向产业平衡。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和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现象。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产业组织形式.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