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问题,以前有若干论文发表.他们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虽在对具体问题上并不一致,但对一些基本问题已趋向统一.下面笔者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时间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党史研究》曾发表一篇文章:《“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问题》文中讲:“我认为毛泽东同志1936年12月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才是这条道路理论基本形成的标志”.但现在多数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这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应是1930年前后,形成这一基本理论的标志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笔者同意这种看法.  相似文献   

2.
林彪,“四人帮”为了实现其篡党夺权的阴谋,对毛泽东同志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作了无耻的篡改,说什么毛泽东同志在这部著作中论述对立统一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为了论证他们歪曲了的继续革命的理论。张春桥在《全面专政》这篇臭文中,就十分肯定地说:“毛主席一九五七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奠定了党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3.
张江明同志在《关于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和哲学基本问题的再探讨》(载《学术研究》1981年第6期)一文中仍然坚持“两变”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概括和表述,概括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并对这个观点作了进一步的“再探讨”。对于张江明同志“再探讨”一文中一些主要观点,我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同张江明同志“再商榷”。不对之处,敬请张江明同志和其他持不同观点的同志批评指正。 (一) 我认为,首先要把哲学问题同哲学命题区别开来。哲学基本问题是一个问题,是一个短语,它不是一个哲学命题,不是哲学判断。哲学基本问题是一个什么问题呢?恩格斯总结了哲学史上唯  相似文献   

4.
蔡仪同志在1982年第3、4期《文艺研究》上,发表了研究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文章《论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和“自然人化”说——<经济学哲学手稿>再探》,(简称《再探》)。文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这对深入讨论《手稿》中的理论问题是有好处的。不过,我对该文中的某些论点还有一些疑问与异见,愿意提出来请蔡仪同志教正。  相似文献   

5.
苏绍智同志的近作《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篇幅不长,共六万余字,读起来饶有兴味。它记录了我国经济学界清除极左路线流毒的战斗历程,并且瞻望未来,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颇能启发人的思考。经济学界对极左经济理论的批判,是从清算林彪、“四人帮”对所谓“唯生产力论”和“物质刺激”的批判开始的。林彪、“四人帮”在这两个问题上的谬论,是他们宣传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我在去年第6期《江汉论坛》上发表的《对经济循环中的货币运动进行总量分析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提出要注意“需求可能不足”的看法,有些同志对此提出了异议,现拟进一步说明拙见,继续向持不同看法的同志们求教。  相似文献   

7.
国际共运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被列宁誉为“党的最可贵和最大的理论家”(《列宁全集》第36卷第617页)、“学识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列宁选集》第3卷第550页)的布哈林曾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一书中进行过建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尝试.布哈林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或工人阶级社会学的理论基础,所以他把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又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教材》(见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人民  相似文献   

8.
蒋学模同志在《应当重视对生产力的研究——评介李平心同志关于生产力性质的理论》一文中,基本上肯定了李平心同志在1959年提出的对有关问题的探索性工作。笔者在当时曾经在《也谈我对生产力问题的两点认识》一文中,对如下两个论点作了论证:(1)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范畴,生产力具有二重属性,即自然技术属性和社会历史属性;(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除了联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对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经济学界对这一问题,认识不一,分歧较大。 《经济学文摘》1984年第十期发表了曾牧野和杨志和同志合写的《特区经济研究若干理论问题评述》一文,对经济特区的性质作了专  相似文献   

10.
潇牧同志在《美的本质疑析》一文中对拙作《关于马克思论美》一文(见《哲学研究》1980年第10期)有关马克思“劳动创造了美”这一命题的论述提出了不同看法。为了通过争鸣共同推进有关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这里就理解“劳动创造了美”有关的几个具有原则性和方法论意义的问题作一点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全部要素收入(如工资、利息、利润、地租等)合法化,这是对传统政治经济学中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本文拟通过对生产费用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的再思考,从理论上论证“资本等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创造”这一命题,进而为“允许全部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或要素收入合法化提供理论依据。生产费用价值论是价值理论中的重要派别之一高翔同志在《价值理论反思与劳动价值论争论》(《学术月刊》1997年第9期)一文中,对经济学说史上的价值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与评述。高翔认为,价值理论总的说来是沿…  相似文献   

12.
《晋阳学刊》1991年第5期刊载了罗时平、朱维红《关于第三世界概念和三个世界理论的考释》一文。文中不仅指出了法国戴高乐是世界上最早从战略格局角度来划分三个世界的人,而且对“第三世界”的概念和三个世界理论作了全面的考释,特别是文中对毛泽东1973年6月22日第一次使用“第三世界”这个概念和1974年2月22日第一次提出“三个世界理论”作了较好的分析。读完该文,觉得意犹未尽。不错,“三个世界”是战  相似文献   

13.
章世鸿同志在《肃清真理论的形而上学流毒》(载1980年第5期《社会科学》)一文中认为,在《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中,“马克思还没有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这个学说是在“马克思总结巴黎公社的实践经验以后才提出的。”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怎样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了精练的概括,其中指出,毛泽东同志“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5.
张云勋同志在《略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范畴》一文中,对拙作《对“社会存在”范畴的一些理解》提出了商榷意见,(以上两文见《学术研究》1981年第3期以及1980年第5期)使我得到不少教益。这里,笔者拟就几个分歧较大的问题,再谈一些浅见,请张同志及其他同志批评指正。 (一) 在讨论中首先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范畴,同辩证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16.
实学同志在《如何在扩大再生产的图式中反映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影响》(见《江汉学报》1962年第4期)一文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依据马克思的一般理论,把劳动生产率提高所引起的剩余劳动率的提高这一因素,纳入由马克思提出的、并由列宁发展了的扩大再生产图式”。正如实学同志所说的,“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引起的剩余劳动率的提高这一因素,引入扩大再生产图式,不仅是再生产理论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的问题。”我读了实学同志的这篇论文后,感到如何正确解决这个问题,还值得进一步研究。现在,我想对实学同志的文章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并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还请实学同志及读者们指正。  相似文献   

17.
《学术月刊》一九七九年第七期上发表了《关于方腊评价的若干问题》和《方腊起义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两文,就方腊起义研究中的某些问题与其他同志进行商榷。这对深入研究方腊起义,促进学术争鸣,是有裨益的。但对上述两文中的某些论点,我们也持有异议,愿意在这里提出来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18.
杨献珍同志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过渡时期的基础与上层建筑的问题》一文中,提出了与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针锋相对的所谓“综合经济基础论”。这一谬论已经受到了一些同志的批驳,本文对此不拟详作评论。杨献珍同志在散播“综合经济基础论”的同时,又提出了所谓“单一上层建筑论”。他认为:我国过渡时期的上层建筑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马克思列宁主义。“那  相似文献   

19.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作斗争,是贯穿《邓小平文选》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和领会这些思想,对于搞好整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深入领会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实质,在实践中自觉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我们建国,立国、治国的根本。1954年,毛泽东同志总结历史的经验明确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1957年,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又提出了判断我们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并指出:“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两条。”(《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93页)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针对当时出现的怀疑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郑重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贵刊今年第五期发表了周振声、李剑峰两同志《也谈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几个认识论问题》一文,对拙作《现代自然科学中的若干认识论问题》(见贵刊今年第二期)提出商榷。拜读之后,觉得有一点必要的说明。拙作曾写道:“按照古典物理学理论,三维空间是均匀平直和各向同性的”。周、李两同志因此批评我“张冠李戴”,说我“把‘各向同性’和‘均匀平直’这两个本来是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假定,说成是古典物理学关于三维空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