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金代双鱼镜     
近些年来,黑龙江省出土了二十余面金代双鱼纹铜镜。这些铜镜的形状,均为圆形、圆纽、素圆纽座(也有无纽座的)。镜背纹饰分内外区,内区均是双鱼戏水图案,外区多为缠枝云卷纹,内外区之间以单线圈相隔。铜镜直径很不统一,从八公分到四十三公分不等,较常见的是十五公分左右。一九六  相似文献   

2.
绥棱县绥棱农场在近年发现一件金代 大铜镜。镜面呈淡银白色,平整光洁,直 径36、过宽1.5、厚1厘米。背面带一穿孔 的半圆球钮,无钮座,钮高1.8厘米。镜 重6.5公斤。镜边内铸有浅浮雕的人物故 事和双鲤鱼纹饰(见封四)。 金代的铜镜艺术在师承唐宋传统的基 础上,逐步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金代铜 镜大都以写生图画作主题花纹,其中又以 双鲤鱼和人物故事较富有特色。出土的这 件铜镜则是将人物故事和双鲤鱼这两种纹 饰构图在一起作装饰题材的。画面的下半 部是重重水波,两条鲤鱼相对地穿还在微 波荡漾的水浪中,鱼的头前身旁浮有萍草, 把一对鲤鱼…  相似文献   

3.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面铜镜,是1980年4月在哈尔滨香坊农场水田分场春耕时出土的。该镜呈青铜色,正面平整光洁,直径17.4厘节,缘厚0.5厘节。背面主题图案为两条欲跃出水的鲤鱼在互相追逐嬉戏,周围衬以层层波纹。双鲤形象逼真,纹饰自然生动,铸造工艺精美,是一面较典型的金代铜镜。尤为别致和奇特的是镜纽为龟形,长3.5厘节,高1厘米,这在金代铜镜中尚属罕见。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龟是长寿、吉祥的象征。相传龟鹤皆有千年之寿,因而古代印章的纽多作龟形,如汉代的印章。曹操的《步出夏门行》的诗中,就有“神龟虽寿”的诗句;更早的《庄子外篇·秋水篇》中,亦有“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  相似文献   

4.
今年五月,在黑龙江省双城县出土了两面铜镜(见封四)。铜镜的纽、纽座、纹饰、铭文、直径以及铸造风格完全一致。 铜镜直径为九公分,圆形,国纽,素国纽座。镜背分内外两区:内区由海马葡萄纹组成;外区铸有一圈汉字铭文,为“青盖作镜自有纪,辟去不羊宜古市,长保二亲利孙子,为支高官寿命久”,共计二十八个字。内外两区之间用高线圈相隔,铜镜边缘均有刻款和押记,分别为“泰州主薄 ”和 “金成记 ”。 这种铜镜,“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流行在唐代”,宋《博古图录》称它为海马葡萄镜(也有称为禽兽葡萄镜的)。这类铜镜的钮外常分内外两区,内外区中纹饰…  相似文献   

5.
金代象棋     
近年来,在黑龙江省内金代遗址中,出土和发现了铜象棋子。已见的金代棋子有大小二种,大的直径三点一公分,小的一点五五公分,恰是大的一半,比古代铜钱略厚。更令人感兴趣的是棋子正面有楷书的汉字,背面又雕刻有图象。如绥滨县金代遗址中出土的“将”棋子,背面就有突起的武将形象。但见他身着战袍,威风凛凛,犹如在调兵遣将,颇有大将风度。阿城县金上京出土的“马”字棋,背面则雕有“马”的形象。还有的两面皆为楷书汉字或均为图象。如  相似文献   

6.
金朝(公元一一一五年——一二三四年)。是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曾统治北半个中国。上京会宁府是金代初期(一一一五年——一一五三年)的都城,为五京之一,又是上京路的治所,旧址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诚。这里是金肇兴之地,有“金源”、“内地”之称,在整个金代始终是重要的政治中心之一,曾设上京行六部作为尚书省在当地的代行机构。今黑龙江省属上京路辖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黑龙江地区不断出土金代的“嘎拉哈”雕刻品。1973年,在绥滨县黑龙江畔的中兴金墓群三号墓中,出土了一枚用水晶石雕刻的猪“嘎拉哈”。1974年,在松花江畔奥里米金墓群二十四号墓中,出土了一枚用玉石雕刻的猪“嘎拉哈”。此外,在阿城县金上京故城中还出土了用铜雕刻的大小不同的三枚猪“嘎拉哈”。这些“嘎拉哈”雕刻得十分精细逼真,与实物别无二致,是一种少见的雕刻艺术品,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熟练的雕刻技巧。 中兴三号墓是一座贵族墓葬,棺壁有彩绘图案,棺中撒有防腐用的水银。墓中出土了金到(这是一种腰佩)、金花饰、捏金线耳…  相似文献   

8.
唐宋铜镜     
我国铜镜铸造,历史悠久,唐宋时期技术更加精粹。唐宋铜镜在南方多有发现,而在北方却很少见到。笔者近年来在五常县和哈尔滨市发现两枚唐代铜镜和两枚宋代铜镜,简介如下:唐代渤海国波纹镜(图一)。直径115毫米,厚3.5毫米,重145克。铜镜背面有牡丹花和波涛纹饰,古朴大方。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蒲峪路,位于克东县金城公社古城大队乌裕尔河南岸,为金代北方重镇。城址呈椭圆形,周长2800余米,有南北两个瓮门,土堞38处,曾出土过“蒲峪路印”。金代上京路下属蒲峪、胡里改、恤品三路,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其中蒲峪路辖境北到外兴安岭,南到松花江,西到嫩江,东到汤旺河。掘有关资料记载,当初这里不仅山川秀  相似文献   

10.
八里城遗址     
八里城遗址位于黑龙江省肇东县四站公社西南三公里,为金代古城。呈正方形,周长八华里,故称“八里城”。有四座瓮门,城墙外缘附有马面(亦称土堞),四隅设角楼,城墙均为版筑,外有护城河。城内出土大量金代铁器和宋代货币,其中铁器有刀、矛、镞、铡刀、铧、马蹬等七百余件,对研究金代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性质有着重要意义。从古城建筑和出土文物判断,该城是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汉代铜镜纹饰的研究,提炼出汉代铜镜纹饰的艺术价值,再回归到当下的艺术设计,以雅戈尔等品牌的商标或产品设计为例,探究汉代铜镜纹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以期现代艺术设计打开一个新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2.
辽阔富饶的黑龙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的祖先,世世代代用血汗浇灌了这片肥沃的土地。至迟从唐代开始,中央政权就在这里设置完整的行政机构,进行着有效的管辖。之后,历朝政府继续在此设官治民,进一步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 十二世纪初,满族的先世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对黑龙江流域进行着统治。金的前朝都城称上京,即今阿城县城南白城。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属金代上京路所辖的蒲峪、胡里改和恤品(速频)路管辖。在今克东县二克山下,乌裕尔河畔,有座金代的北方重镇,即蒲峪路故城。“路”是金朝行政区划名称,相…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市郊区发现的‘使司’款金代银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代银锭在我省发现不多,阿城县曾出土过四枚。一九七八年春,于哈尔滨市西南郊约四十里处的正红四屯又发现一枚银锭,形制同于前者,外观呈砝码形,束腰,边缘四周为水波纹。银锭长十四厘米,锭首宽八点五厘米,腰宽五点五厘米,厚二点五厘米。银锭上刻有“伍拾两”“行人唐公原”“□□称”的錾文,并加盖上“使司”“赵思义”及“?、?、?”等戳记符号。带有“使司”款的银锭,一九七四年在陕西省临潼县出土的三十一枚金代银锭中,计有九枚,其中二枚也带“行人唐公原”、“唐公原”的錾文。可见,哈尔滨市郊区出土的这枚“使司”银锭,当为金代无疑。金代官署在铸造银锭时,为确保铸造质量、重量、成色等、在银锭上还錾出有关行人、称子的姓名和金银铺行的名称,这枚“使司”银锭上刻的是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近年来出土金代文物较多,其中银锭却很少。哈尔滨市西郊四方台于1964年5月发现的一件金代“大定路课银锭(见下图)较有价值①。银锭外观呈亚腰珐码形,锭长14.5、锭首宽8.5、亚腰宽5.4、厚2.5厘米,重2500克。正面錾刻有五十四个阴文汉字,上端中央竖刻“大定路课”四字,在  相似文献   

15.
宝严大师塔铭志是迄今为止在黑龙江地区发现的金代仅有的一件佛教碑刻。它是由花岗岩雕琢而成,六角六面形,全高92厘米,底宽62厘米,上宽56厘米,六面刻有铭文,全文六百四十六字,除有近十处模糊不清外,大都可以辨认。宝严大师塔铭志是一九○八年在金代上京会宁府遗址北城外西北约半里处的一个土台之上发现的。墓塔因年代久远已毁坏不可寻找,只剩下塔铭志及塔盖石。民国年间宾州(今宾县)道尹将塔铭志运往宾州保存,日伪时又从宾县将其运到伪大陆科学院哈尔滨  相似文献   

16.
1988年8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阿城市巨源乡城子村发掘整理出一座金代大型贵族墓,经考证墓主人为“太尉、仪同三司事齐国王”完颜晏。该墓葬出土文物之丰富为金代考古所罕见。说明墓主人有着不同寻常的家世与地位。本文仅据文献资料对完颜晏及其家世考述如下。完颜晏(1097年—1162年),女真名斡论(亦称讹论),系金景祖乌古乃之孙,国论乙室勃极烈阿离合懑之次子,金太祖阿骨打叔兄弟,属“日”字头辈。  相似文献   

17.
1976年,在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南40余里牡丹江畔的达连河公社晨兴六队,出土一颗金代的谋克印。印面篆书“哥扎宋哥屯谋克印”,印背左右凿字两行,左作“少府监造”,右作“大定十年正月”。铜印左侧刻有楷书边款,文作“系宋哥屯谋克下”。大定为金朝第五个皇帝金世宗完颜雍的年号,大定十年为公元1170年,上距阿骨打建金55年,下距蒙古灭金64年,这是一颗金代中期的官印。金代的官印一般由尚书礼部铸造颁发。少府监“掌邦国百工营造之事”,其下有尚方署,掌造金银器物。官印多由金、银、铜为之,故少府监间亦有铸造官印之事。传世的金代官印,有一部分是由少府监制造的。  相似文献   

18.
金朝(一一一五至一二三四年)是以女真族为核心在北部中国建立的区域性政权,与南宋并立了一百多年。松花江支流阿什河流域,山川秀丽、土地膏腴,是金朝的“兴王”之地。位于黑龙江省阿城县南,濒临阿什河左岸的白城,就是金朝早期都城——上京会宁府(一一一五至一一五三年初)故址。这里历经金朝的四个帝王(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奠都三十八年之久。它既是金朝上京路和会宁府  相似文献   

19.
道士词人群体的崛起是金代词坛引人注目的一种文化现象.2000余首词作展示了道士词人群体的创作实绩.从身份认同上,金代全真道士词人群体的下层文人身份和早年业儒的独特经历决定了其词的创作内容与功能的定位与指向.叹世、咏怀、咏物、宣教等不同品类的道士词生动展现了金代词坛上一道独特景观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金代的畜牧业,在其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女真族“旧俗无室庐,夏则出随水草以居,迁徙不常”(1),以畜牧为主;建国后又因“马者军旅所用”(2),畜牧业不断发展,牧政渐臻完备,大致渡过了原始游牧和定居游牧的两个阶段。金代的畜牧业,不仅是其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对辽和南宋的战争以及交通驿道方面,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过去史书记载历史上北方民族,多为契丹的官民牧事;时人学者也往往认为女真族“多事农耕”或“牧政不修”。故拙文拟就史籍散见的记载,结合近年出土的文物,略述金代女真族畜牧业的发展和相关的一些牧政。 (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