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重庆文艺报刊紧紧围绕“抗战”这一主题来开展工作,为抗日战争舆论宣传工作作出了较大贡献。文艺办报或参与报纸工作、文字报刊出版时间长短不一是这一时期重庆文艺报刊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郭武群 《江淮论坛》2008,(3):185-188
现代报刊的迅速崛起,不仅改变了中国文学传统的流通方式,同时也颠覆了"藏山之文"和"经世之笔"的文学观念.各种文学新观念、新思潮通过现代报刊广为传播,为东西文化的交流和对话架起了桥梁.  相似文献   

3.
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作为对现代性的第一次批判,以骑士般的骁勇果敢直面、反思并批判完全异质于传统文化的现代文明;以骑士文学中高扬的贵族精神批判启蒙理性对生命的削平;以骑士文学中因信仰的虔诚而带来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思工具理性的有限性和不确定性;以骑士文学中对爱情的忠贞、对冒险的歌咏批判市侩主义的、功利主义的算计.总之,骑士精神作为中世纪文化中的一件美丽的遗产被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哲打开了,并将其灌注到了他们笔下的诗文中.在"返回中世纪"的回望视野中,骑士精神这种融汇了先民的蛮荒勇力、宗教的虔诚敬畏与世俗的情爱缠绵等多种非理性精神内涵混合而成,同时又积淀着千年荣誉的精神价值,成为浪漫主义诗哲与现代理性抗衡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朱元璋定鼎天下后,组织宋濂等文臣进行了系统的文艺制作:以"文"统摄诗、书、画和琴乐,确立了原道宗经的复古文艺体系;以儒家理论为资源,通过征召和文字狱,生成以诗书画为治国理身之用的文艺解释学。这便制作出符合明初统治需要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此语境之下,明初的诗人创作纷纷摒弃对山林隐逸之志的抒发,转向歌颂盛世的台阁文学创作,而与元代山林文学相伴随的书画和琴乐,则一跃成为台阁文人观照盛世时运的重要载体,在塑造台阁文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艺大众化的历史建构贯穿着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从"五四"到三十年代是文艺大众化的理论建设期,知识精英为文艺走向大众设计了多种预案,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终未能开花结果;抗战开始后,随着历史环境的骤变引起的文化中心的散落,原来处于边缘地位的大众文艺被众多知识精英所激活,并在短期内形成初潮。但随着多数文化人在内地陆续定居,这一初潮很快悄然退去;然而,在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文艺大众化却一路走强,在权力中心、本土作家、外来知识分子以及农民大众的合力作用下,到了四十年代中后期达到高潮——乡村文艺主流化。反思这一建构过程得出的结论是:文艺大众化是历史的选择而非新文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媒体行为与当前文艺的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文艺的运作日益凸显媒体的意志。书刊策划、包装与炒作、叫骂与“酷评”、影视改编等媒体行为,不仅改变了文艺的传播方式和流通范围,并且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文艺的生产;与此同时,媒体化的文艺运作往往因追随媒体精神而开始步离文艺精神,从而导致文学性的缺失、评价体系的无序、文学现象的文化转向、浮躁之风的形成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的文学观与《大公报·文艺副刊》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沈从文的文学观念中,文学的独立意义是其核心内容,他的创作、批评乃至一切文学活动都与此相关。20世纪30年代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就是他通过编辑实践向“白相文人及海派习气”宣战,在政治和商业操纵之外为文学生产寻找新的生长点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8.
郭国昌 《文史哲》2013,(1):137-154,168
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以后,解放区文学迅速走向了体制化,并且形成了规范中国文学发展的当代文学制度。作为延安文学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解放区文艺社团的转型直接推动了延安文学制度的建立。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以前,解放区文艺社团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形态,但主要是以知识分子作家为主体的"知识分子型"文艺社团为中心,以"自由"、"民主"为核心的启蒙意识和批判精神是"知识分子型"文艺社团的基本理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以后,毛泽东的"讲话"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以"乡村剧团"和"文工团"为代表的"工农兵型"文艺社团取代了"知识分子型"文艺社团,成为解放区文艺社团的主体。"工农兵型"文艺社团以"讲话"确立的"工农兵方向"为唯一的社团建构理念,成为解放区后期文学发展中政党意识形态的传播者。作为政党意识形态的载体,解放区后期文艺社团具有特殊的社团组织形式,所有的文艺社团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规范下运行的。因此,解放区后期的文学完全被政党意识形态化了,而作为延安文学体制构成要素的文艺社团的转型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政党意识形态化的过程,解放区文学的体制化过程实质上是作为一种文学理论的"讲话"转化为政治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近现代之交,中国文学传播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报刊逐步取代版籍成为文学传播的主流媒体;报刊成为文学传播者沙龙活动的中心;报刊是文学组织、文学社团与文学流派开展文学活动的基本阵地;报刊参与并影响了中国文艺发生与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文学革命之后的左翼文学和政治权力斗争形式相结合,提出了迥异于五四文学想像的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文化建设方案,体现了激进的现代性追求。作为左翼文学重要运动之一的大众文艺,也以实际行动参与了左翼文学的现代性追求,围绕大众概念的一系列相关问题,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知识分子对于主体理性反思与重建的复杂历程。  相似文献   

11.
几十年来,学界一直都将“文艺大众化”中的“文学”概念与“艺术”概念视为一种平行关系,并用大众化的“艺术”标准要求小众化的“文学”也走“大众化”的道路,进而混淆了这两种艺术形式在审美方式上存在的巨大差别。“艺术大众化”本身就是一种大众娱乐方式的历史传承,而“文学”却是一种知识分子的“小众化”艺术;若要使“文学”实现“大众化”的人文理想,就必须借助其他艺术形式进行二次转化。因此,将“文学大众化”与“艺术大众化”等同视之,且人为地用“文艺”二字模糊或消泯“文学”和“艺术”的严格界限,只能使“文艺大众化”问题流于一种纠缠不清的理论空谈。  相似文献   

12.
罗执廷 《云梦学刊》2009,30(1):102-104
《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文学性选刊在“新写实小说”潮流的兴起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发现作品、集结作品、归纳命名、推波助澜等方面:上述作用的发挥与选刊自身的媒介特性与作用机制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论早期《申报》刊载的文学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报》早期刊载的文学作品,使该报身为新闻报纸却被赋予浓郁的文学色彩,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大量刊载文学作品的“新闻纸”。这些文学作品对创刊之初的《申报》的立足和发展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刊载其上的文学作品为适应“新闻纸”这种特殊的传播渠道,在文体上也发生了诸多“新变”,具有了通俗性、新异性、地域性三大特征。整体看来,除了竹枝词等民歌俚曲,早期《申报》刊载的译本小说等,其文学价值都相当有限。但是,这种文学传播方式却给此后的报刊文学以重大启示,且促使近代出现了大量职业作家。  相似文献   

14.
李志 《学术研究》2002,(10):105-109
海外华文新文学滥觞于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影响越过国界、波及全球之际。从1919年开始 ,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 ,全球各地的华文报刊对于海外华文新文学的发生、发展 ,作出了十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郭武群 《江淮论坛》2007,12(4):143-146
现代传媒与文学联姻诞生了报纸文艺副刊.民国报纸文艺副刊成为发表名家名作、开展文学论争、发现和培养新生代作家、产生文学流派、介绍外国文学、传播文学信息的重要阵地,毫不夸张地说它支撑起新文学的半壁河山.由于诸多知名作家加盟文艺副刊,提高了文艺副刊的品位,使民国报纸文艺副刊呈现出百花齐放,流派纷呈的繁荣景象.与此同时,文艺副刊的出现也引发了创作主体、文学观念、文体等一系列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8,(2):88-94
中西方文化语境中,"本原"最初探讨的都是宇宙本原或者说宇宙创生的问题。"本原"既是宇宙及宇宙间万物的起点,同时也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理想终点。基于中国传统的宇宙本原论探讨文学本原及其相关问题的文学理论,均可称之为文学本原论。北宋时期,除了苏轼、黄庭坚、苏辙等人的文学本原论,柳开、田锡、范仲淹、欧阳修、石介、二程等人都曾基于古人的宇宙创生理论,思考诗文本原、文学风格、审美境界等诸问题。文学本原论的提出与"本原论"之演进息息相关,北宋士人追寻"本原"的意识体现在"天道诚体"的构建之中。"本原"意识不仅对北宋诗文理论产生影响,在画论、琴论领域也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学性是民国报纸文艺副刊与生俱来的一种属性。它不仅在繁荣新文学创作、培养和扶植文学新人、促进文体变革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还直接或间接地引导、支配、规范、制约着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女性文学"还是"性别文学"--"女性文学"及相关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女性文学”相关的概念有“妇女文学”、“女性写作”、“女性主义文学”、“女性意识”,它们既相互联系,又有各自的特定内涵。目前批评界对“女性文学”的理解存在狭隘化倾向,不能涵盖批评对象的范围,因而应在“女性文学”之外再加上“性别文学”。“女性文学”以女性作家创作、作品为对象,探寻其审美特性。“性别文学”则不管作家的自然性别,用社会性别理论对文学中存在的社会性别权利关系进行清理。  相似文献   

19.
为民族救亡服务的目的使重庆抗战文学具有通俗化、大众化的特点。通俗化、大众化有其同构处,也有其异质处。抗战初期,民族意识高涨,通俗化与大众化合流;进入相持阶段后,政党意识抬头,国民党当局支持通俗文学以实行文化专制,中共南方局则推进大众文学以反帝反专制。重庆抗战文学的通俗化、大众化体现了中共南方局与时俱进的文艺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闻故事化现象的出现,新闻故事写作的价值追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闻叙事也引起了新闻从业者及新闻研究者的重视。新闻叙事和文学叙事有没有相一致的地方?新闻叙事和文学叙事有哪些根本的分歧?新闻叙事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吸收文学叙事的优长?本文就此问题作了一系列尝试性分析,以期对当下新闻写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