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货币文字(口丄 )、(口丄 )、(口丨)的音读入手,通过对甲骨文辞例的检讨,并结合古器物形制,释得前揭三字与(丅口)、(口丄口)字均为钲的象形字;并进而考得(口丄口)所记录的国族名就是后世所谓的狄族;(口丄 )、(口丄 )、(口丨)、为"呈"的古字;释得(否殳)当隶作(钅刂殳),读为"政",训为控制;(丨口)为<说文>"抍"字或体;(乂口丨)字像人双手持一"钲"形农具芟草状,确为"芟"字异体,只是该字所从的(口丨乂)不能视作"殳"字.  相似文献   

2.
臧国书 《学术探索》2013,(2):140-142
富源水族“吞口”,造型独特,浓缩、概括了水族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吞口”是图腾的产物,是驱邪镇恶的神灵;“吞口”是巫术的产物,被赋予避邪纳吉的功能;“吞口舞”是艺术的产物,被赋予了独特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3.
殷商到春秋时期,"口"专指人的嘴.战国以后,在转喻机制的作用下,"口"发生跨域演变,西汉时已成为由于概念域融合而新产生的{口嘴}概念域的上位词."嘴"专指鸟嘴,产生于东汉,之后其义域不断扩大,使用频率逐渐提高,至唐代完成了上位化演变,到清末则取代了"口"的强势上位词地位."口"上位化的原因在于古今范畴化方式发生了变化,"嘴"的上位化则是语用、语义、字形变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 解放前,青海省一些地区(主要是东部农业区)每年定期举行一种古老的娱神活动,汉族群众根据活动中法师跳舞、颂经时的鼓点声和打趣逗笑的表演称其为“跳(口邦)(biang)(口邦)”。也叫“(口邦)(口邦)会”。有的地方的(口邦)(口邦)会上还有花儿演唱、赛马等活动。解放后,这一活动逐渐减少,至五十年代末,基本停止。近几年来,不少地方又恢复活动。届时,当地及周围居民身着节日服装前往观看,商贩们也竞相而来,贸易活跃。整个会场,虽有庄严、神秘的气氛,但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热闹非常。现仅就互助土族地区(口邦)(口邦)会活动内容作一介绍,并对其来源试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徐守淳 《人文杂志》2007,(1):140-145
首先根据对史料的分析,指出隋唐时期几个碛口的不同位置,进而试从文字发展源流探索“碛口”一词的含义变迁。  相似文献   

6.
我在考释之一(见《宁夏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里谈了“关于‘尼×’的音值”、“关于‘泥×’、‘埿×’、‘你×’的音值”以及“关于‘宜×’、‘鱼×’的音值”等三个问题志推渌醋肿⒁艏案郊臃?分别作如下考释。一、关于“(口移)×”的音值《掌中珠》里注“(口移)则”的西夏字共十一个,“(口移)足”的二个,“(口移)责”、“(口移)将”、“(口移)作”、“(口移)会”的各一个,共十七字,即: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红树林氮磷的累积和循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测定珠江口红树群落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测定红树群落各组分的氮、磷含量,计算群落氮、磷的贮量、年存留量、年归还量、年吸收量、周转期和富集率,以了解珠江口红树林氮、磷元素的累积和循环状况,为珠江口红树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内容提要     
宋史研究尚存在一些悬而未决或并未取得学术界共识的问题。宋代户部人口统计中户多口少之谜,是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问题之一。这些尚未彻底揭开的“谜底”,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对整个宋代历史的正确认识。本文通过对有关史料的分析、辨识、推理、考辨,论证了“男口说”、“析户说”、“户数虚增说”、“漏口说”等多个“谜底”之不可信,认为虽然州县的某些版籍为了各种目的,统计的对象可能是丁,也可能是男口甚至全部人口,但户部所统计的只是丁口。对于宋代的户口统计,如果除去户版的错乱,那么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认识:如果每户平均只有2口左右,必定是丁口;有3口左右,很可能是包括老、幼在内的全部男口;若有5—6口以上,则基本上是总人口。  相似文献   

9.
宋史研究尚存在一些悬而未决或并未取得学术界共识的问题。宋代户部人口统计中户多口少之谜,是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问题之一。这些尚未彻底揭开的"谜底",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对整个宋代历史的正确认识。本文通过对有关史料的分析、辨识、推理、考辨,论证了"男口说"、"析户说"、"户数虚增说"、"漏口说"等多个"谜底"之不可信,认为虽然州县的某些版籍为了各种目的,统计的对象可能是丁,也可能是男口甚至全部人口,但户部所统计的只是丁口。对于宋代的户口统计,如果除去户版的错乱,那么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认识:如果每户平均只有2口左右,必定是丁口;有3口左右,很可能是包括老、幼在内的全部男口;若有5—6口以上,则基本上是总人口。  相似文献   

10.
“N·眼/口”这一对配同组配可以证明:形式上的配同组配反映语义特征的共性与差异。语义特征共性是配同组配存在的前提,而语义特征差异则决定配同组配存在的价值。“眼”与“口”不同语义特征也影响二者的语法功能,“口”因此具有准方位标属性。  相似文献   

11.
高启安先生提出了"灵口之店图是杠子压面图"的新论点,但这一论点并不成立.事实上,敦煌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中的"灵口之店图"是推磨图而非杠子压面图.灵口之店图为左旋石磨的存在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材料,对认识石磨的运转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诗觅春     
回口口口口口口口回口口门口口口口回口口口口口口口国口口口门门口口固口口口口口口口回口口口口门口口回王维杜甫李自韩愈兰生张胆牡妓唐诗觅“春”答案 1.春来遍是桃花水;2.青春作伴好还乡;3.散入春风满洛城;4.草树知春不久归;5.忽如一夜春风来;6.山光物态养春晖;7.流水无情  相似文献   

13.
每月一款     
.砂口牛士料};:!·粉咒,节l即:‘、〔二二二二三主〔二二、程叭、洛.(吸歌‘,介’}畜 、..月111‘几乃J尹护幅序扮丫,,次研口州 从口澎异“门”山旧,产唁压les二了..飞l八n.l.砚性.1、口{llJ. 了111仁每月一款  相似文献   

14.
汉代对中国境内诸族用兵,出现大量抢夺畜群、财物和俘虏,并且把俘虏变作奴隶。史册直接记载捕捉战俘奴隶,称为“捕得生口”①。有的没有涉及捕捉了多少,有的明确提及捕捉了生口多少人②,有的把生口奴隶和牲口马牛羊混合计算,总称若干头③。它的规模,东汉比西汉大。文献连篇累腆地记录汉代猎取诸部落部族生口,是猎取俘虏,也是猎取奴隶④。汉武帝刘彻公然夸耀捕捉奴隶能手卫青、霍去病的战功⑤,刘向给汉元帝刘爽的奏书,一再征引西周捕捉战俘奴隶的令闻,为猎获那支奴隶的陈汤辩护⑥。东汉和帝刘肇对于一次猎获生口和牲畜百万头的窦宪,表彰不置…  相似文献   

15.
侯俊云 《兰州学刊》2006,(11):55-56
18世纪,随着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来华贸易,新的贸易情况的出现,促使清政府不得不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在一口通商到五口通商时期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管理外国商人的法规。  相似文献   

16.
黄莺 《家庭科技》2014,(2):15-15
正有几次匆忙赶到电梯口,电梯却升上去了,我只好站在电梯口,静静地看着那显示楼层的数字不断变化。其实,走在我前面的人,只需等几秒钟,我就可以赶上电梯,可惜人家不愿等。有一天,我见前面的一个人已进电梯,由于不再抱希望,便放慢脚步走在大厅内。当我走到电梯口时,却惊喜发现,那人正  相似文献   

17.
方言口语词用字的规范问题吴国忠近年来,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方言词和口语词的使用渐趋频繁。适当地使用方言口语词,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有助于体现作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但是应当看到,当前在方言口语词的使用上普遍存在着用字不规范的问题。同一个方言词或口语...  相似文献   

18.
1.真烟条包透明纸的长边封口、热封带清晰可见,搭口处留有一定量的边,不是完全封死的。而假烟则往往不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李云安 《兰州学刊》2009,(Z1):188-190
丁玲文学作品的口承民俗叙事是逐渐累积生成的。早期只是无意识的、浅尝即止的都市方言采撷;转型期的则为湖湘口承民俗援引,这拉开了民俗叙事的序幕;"回家"后作品,则是自觉地将轻快雄壮的陕甘口承民俗予以集结。这种动态生成,对口承民俗的教育功能体认是其表层原因,而对民间的发现、体认则是其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20.
社会互动是由互动的双方各自以"我"为一方与对方的"我"进行的.由于"我"可看成是由"心我"和"口我"组成,为了探究到底是哪一个"我"在参与社会互动,首先需要对"我"进行研究,然后从理性和非理性的视角探讨"心我"和"口我"何以一致或不一致,进而研究个性、道德、文化以及法制等因素对"心我"和"口我"的影响,最后就互动中"口我"与"心我"一致或不一致的正负效应及其规范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