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孙中山心目中,美国是先进的,他试图"效法美国"在中国建立美国那样的政治体制.然而,他的热情并没有得到美国当权者的同情和支持,他转向了苏俄,"以俄为师".但是,"效法美国"与"以俄为师"并不矛盾,它们是一种多元的、多层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经典作家F·S·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自出版至今一直备受批评家和读者的关注。在小说中,菲茨杰拉德通过刻画主人公盖茨比的爱情悲剧而深刻地揭示了美国处于"爵士时代"的社会现实。事实上,盖茨比不安于家庭,不容于社会的形象,正是一个"他者"的表征,而他的悲剧是他作为"他者"的悲剧。作者以此揭露了"美国梦"的欺骗性,以及美国社会的虚伪和黑暗。  相似文献   

3.
麦考密克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美国外交史学家。他比较早地对美国外交史学整体状况进行了评估,力陈其中的弊病,提出发展方向,并大胆进行创新实践。他倡导的"合作主义"综合范式,以及对"世界体系论"的改造和借鉴,都对美国外交史研究方法创新做出了贡献。他运用世界体系论对冷战期间的美国外交政策加以分析,得出了不同以往的新看法,并对美国霸权的兴衰进行了描述和大胆预测。  相似文献   

4.
他是精明的谈判家,曾先后担任美国贸易代表和副国务卿。布什总统口中的"忠诚国际主义者",目前摆在他面前的紧急任务是筹款与重塑世行声誉。他最早提出中国是国际社会"利益攸关方",重新定义了美国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美国诗歌之父"的菲利普·弗瑞诺是18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既有古典主义诗歌的特点,又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本文从他的"自然"诗,描写"死亡"的诗和赞美印第安人的诗三个方面分析了弗瑞诺诗歌中的浪漫主义元素,从而得出结论,菲利普·弗瑞诺开创了美国浪漫主义的先河,他诗歌中的浪漫主义元索对后来的作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老友》2002,(11)
他家里,到处是上天的东西。墙上挂的是中国的运载火箭、美国的航天飞机和前苏联的宇宙空间站;书柜里装的是大袋小袋的天际航行资料和大本小本的"天"书;他的影集里,尽是卫星、火箭的照片。他心里,装满了上天的事情。他曾跟随中国的"火箭之父"钱学森潜心研究火箭上天的技术;他曾亲手把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送上了蓝天;他曾受命担任导弹、原子弹"两弹合一"的技术协调组组长,用国产火箭运载原子弹,成功地实施了核爆炸;他曾担任"长征三号"火箭发射卫星的总设计师,把美国  相似文献   

7.
张羽军 《新少年》2012,(10):16-17
郎朗是从沈阳走出去的国际著名钢琴家,他曾被数家美国权威媒体称作"当今这个时代最天才、最闪亮的偶像明星"。他曾经在白宫演出,并且是受聘于世界顶级的柏林爱乐乐团和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的第一位中国钢琴家,被《人物》杂志称为"将改变世界的20名青年"之一。而郎朗今天的成功,是与他童年时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的,同时也凝聚了他父母的全部心血。  相似文献   

8.
他的话语与言行不无争议,却又受到异乎寻常的欢迎;他就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时候,他的妹妹仍在大街上卖西瓜强:沙祖康1993年8月,在轰动一时的"银河号事件"中,不辱使命的沙祖康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尊严。他以"沙银河"一名闻知天下。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说:沙祖康此行成了中国的民族英雄。2001年,面对英国大使对中国的人权指责,他回敬说,我一看见你这张脸就想起了鸦片战争。你强行占领香港多少年,从来没有搞过任何选举,这样的国家哪有资格指责中国的人权? 2004年,面对美国威胁要搞反华提案,他说,"搞不搞反华提案,这是你的权利。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一定要打败你,我一定揍扁了你。"2006年,他接受BBC电台采访,在回答美国对中国增加军费的指责时,他说,"美国人最好在这个问题上闭嘴!"  相似文献   

9.
作为美国"爵士时代的歌手",弗.菲茨杰拉德以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举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通过解析小说人物性格及艺术特色两方面突出了这样的主题:以物质追求为手段的"美国梦"是堕落的,没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0.
作品<马丁·伊登>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主人公马丁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出身贫苦,却向往上流社会的体面、豪华生活,他为之苦苦奋斗,最终名利双收.可是功成名就后,他却没有了兴致,并感到生活对于他是一种痛苦.马丁心灰意冷,毅然走向自己最后的归宿.这是他梦想幻灭后的选择,也是"美国梦想"幻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30多年前,美籍伊朗人华赞先生就在美国预言"中国文明复兴";他使众多中国留学生回到祖国怀抱;来到中国后,他一直向世界宣传中国:他曾向中共中央提出了用"中国和平论"抵制西方"中国威胁论"的建议,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肯定;他推动中国向美国赠送孔子像等一系列宣传孔子思想的活动,乃至在美国成立孔子学院……在30多年礼赞中华的喝彩中,他有着一个又一个热爱并影响了中国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2.
查克·帕拉纽克是当代美国小说家和自由撰稿人,他创作的小说一直受到读者的欢迎。《搏击俱乐部》是他的成名之作,荣获1997年度"西北太平洋书商奖"和1997年度"俄勒冈最佳小说奖",并在1999年被好莱坞改编成了电影。作者通过一位美国年轻白领的故事,揭示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备受消费文化冲击的美国男性的生存状态。文章运用消费主义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分析主人公乔在消费文化中孤独物化的生存状态,以及消费文化思想对他男性气质的阉割。  相似文献   

13.
他是影响20世纪美国的伟大记者,让整个美国改变了对越战的看法,但他绝不愤世嫉俗那是在1955年春天,也就是关于黑人子女教育问题的布朗起诉教育委员会案1年之后。大卫·哈勃斯塔姆(David Halberstam)想去案发地看看。那时他刚刚从哈佛大学毕业,就出发去了"深南"地区(the Deep South,美国东南部地区),他在密西西比的《西点领导人报》找到了一份记者的工作。那个地方南到了尽头,那个报纸也小到了极致,但是那里却有再重大不过的新闻。即使在  相似文献   

14.
正一口壮乡口音的林子阳在广西艺术学院提起"Ben Linde"这个名字,学生们大都不知道他是谁,但提起林子阳,学生们就会说:"噢!就是那个教大家唱民歌的老外。"Ben Linde是美国明尼苏达州人。他初识南宁是在2004年,他和美国的朋友一起来中国旅行,发现南宁的大学生对音乐热情很高,而且很热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回到美国后,林子阳在闲暇时,常常想起在南宁旅游时的所见所  相似文献   

15.
梅光迪是《学衡》杂志得以问世的核心人物,他发起创立《学衡》杂志的原因,一半是他于1915-1916年间在美国与胡适进行文学论争的结果;一半是他这期间所受的白璧德人文主义的影响。因此,追溯《学衡》的出现以及"学衡派"的形成,有必要了解1915-1916年间梅光迪与胡适在美国进行的文学革命论争。这场论争不仅影响了胡适和梅光迪两人的命运,而且直接促成了作为新文化运动反对派的"学衡派"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可乐》2007,(9)
美国犹他州普莱士一名男子诉请法院判决他和妻子离婚,理由是:"她在我们床头上方的墙壁上,挂了4个前夫的照片。"新墨西哥州罗文市一名妻子向法院诉请离婚,理由是行伍出身的丈夫"要我称他为‘上校’,每次看到他都得向他敬礼"。科罗拉多州卡农市一名妇女  相似文献   

17.
论"反叛"犹太传统的美国当代作家菲力普·罗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思是一直活跃在文坛的美国犹太文学代表作家。但是,美国主流文学并不认为他是个具有强烈的犹太意识倾向的作家,原因就在于他的作品所表露出来的"反叛"精神,而这种所谓的"反叛"却是所有犹太作家面对"同化"或实现"美国梦"的困惑,也是他们从少数话语的角度对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品质的确认。  相似文献   

18.
凯瑟琳·安·波特的短篇小说《他》描写了一个被父母和家庭抛弃的美国南方孩子。这个孩子始终被称为"他",而没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小说中"他"的无名状态意味着个体被剥夺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身份,而小说结尾处"他"被送往县救济院则意味着"他"既遭受了老南方的否定,又遭受了新南方的抛弃,"他"陷入到被历史与现实双重抛弃的处境之中。作为一位杰出的南方女作家,波特在《他》中表达了南北战争战败后美国南方人对于自身身份的焦虑,《他》中那个无名的孩子正是波特这一代新南方人对于自我身份焦虑的形象化体现。  相似文献   

19.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做"瓦伦达心态"。瓦伦达是美国一位著名的高空走钢索杂技演员,他走钢索以距离长、离地面高而出名,是美国观众公认的一流杂技表演艺术家。可是,在一次重要的演出中,他不幸失手从高空摔下,当场身亡。据说,他在上场之前,曾不停地念叨":这次演  相似文献   

20.
阿瑟·丹托是当代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哲学家和评论家之一,他与美国艺术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对后现代艺术流派例如波普艺术和达达艺术进行了哲学层次的阐释,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影响了当代西方艺术的发展.他认为艺术品是在艺术界之中获得艺术品的地位.他提出,在当代艺术被哲学化了,从而导致了艺术的终结.他的艺术终结观对于国内外的美学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艺术的哲学化与终结"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