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亦称德育教育,是指一定阶级或社会,根据一定的目的、有组织的对人施加系统的思想道德影响,使其形成相应的思想品德的整个过程。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只有遵循有效的教育原则,将外在的“施加力”和内在的“相应力”结合起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2.
思想教育是教育者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对教育对象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和本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高校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确立工作重点,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一、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重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任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改革开放教育、优…  相似文献   

3.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教育影响,通过教育者的积极作用,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影响学生的主要因素,是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计划安排。因此,德育过程具有可控性。 系统科学认为: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以相互区别的要素构成的集合体,各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整体结构和适应环境的特定功能。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德育过程也是一种系  相似文献   

4.
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是有阶级性的。它是为一定阶级的政治利益服务的。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指掌握政权的阶级利用教育这个工具来维护本阶级的政治统治并巩固其政权。应该指出,教育的政治功能是通过掌权阶级制定教育目的、教学的政治方向、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性质以及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地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良好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德育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大学德育,人们通常称之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个方面,它在高等学校一切工作中占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德育?一般认为:“德育就是教育者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体系中一个特定范畴。”德育是对学生心灵的陶冶和塑造,是使一定社会和阶级的思想意识、道德规范、立场观点内化为学生的世界观和行为习惯。其本质都是把自然的人转变为社会的人,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都有其德育标准,但是任何社会、任何阶级都要对新一代进行教育,以维护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以及本阶级的利益。因此,德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学教育中,德育更为重要,我们一直将德育放在首位,德育首位原则已…  相似文献   

7.
按照权威的解释,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以培养和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德育过程是对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调节与控制。”(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第60页)我认为,这是一个工稳的科学的定义。它反映了构成德育过程诸因素的内在联系,揭示了思想品德形成的时空流程与教育者的调控机  相似文献   

8.
政治教育就是通过影响教育对象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来获取政治支持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为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必须充分发挥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和主导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方面突出政治主题,推动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在发展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过程中应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何谓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教育在生产力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个问题明显地提了出来。我们师范院校的学生肩负着启迪人生、开发科学、培养接班人的重任,有必要用马列主义观点辩证地分析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正确认识和探讨教育的本质,提高做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发展作出贡献。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实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活动的过程,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服务的人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国外中小学德育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中小学德育述评陈昭文中小学德育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成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第50页)...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出现的困惑、迷惘甚至是不解,应引起高度重视,注意把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走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探索有效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社会历史条件是政党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条件、政党的阶级基础和政治文化传统.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经济形态决定着政党价值观的性质,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决定着政党价值观的变化与更新;有什么样的阶级基础,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当阶级结构和阶级基础发生变化,政党价值观必然发生相应的改变;政治文化传统是政党价值现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政治文化传统的积淀传承是政党价值观变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院校是为社会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的摇篮。富有艺术性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启迪学生,净化灵魂,陶冶品质,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可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质量和品位,增强教学的感召力和生命力。我们在重视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科学性的同时,还要不断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艺术性,充分应用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技能和技巧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实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学生,使他们形成符合当前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为社会需要的技术型、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理想教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教育和引导受教育者确立并追求一定的理想的教育活动,它须服从并服务于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的理想活动规律,也是理想教育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精神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学科意义、实践意义。是精神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始终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标准,按照一定的伦理道德原则塑造人、培养人,把伦理作为一种生存生活的方式,促进人性的完善和人的价值的提升,最终的旨归是追求向善。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形而上的伦理探究和考量,体现的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观照。注重人的伦理存在的方式,尊重人、关心人,在“人”的活动中、在“生活”的实践活动中、在“正义”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6.
思想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是影响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态度、观点产生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决定劳动力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进而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共为德育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重要手段。思想教育与大教育一样,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实施的。教育思想是人们认识教育现象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它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制约,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符合社会…  相似文献   

17.
美育简论     
美育,也叫审美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表达和创作美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掌握一定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的教育活动过程.它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美育.古希腊的思想家、教育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主张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近代卓越的瑞士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塔洛奇的教育要素  相似文献   

18.
在过程性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不仅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历史意识,自觉树立一种“大历史”观念,也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论素养和实际能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既指向作为一项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又指向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形态的发展变迁过程。作为具体实践活动的展开,在“思想转化”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在特定的共同体内部表现为该共同体的要求与其内部成员实际的思想政治水平之间的矛盾,在共同体外部则表现为一定社会的要求与社会个体自由选择之间的矛盾。在“思想向行为转化”的环节,思想和行为之间的矛盾则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作为历史性发展过程的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本质上体现为一种“阶级意识”,而“社会发展要求”则直接来源于先进阶级的政治发展要求,根本上反映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及其发展水平。在这一总体性的过程之中,只有先进阶级的阶级意识才能保持与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形态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整体性变迁。  相似文献   

19.
一、培养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心理观点、意识的重要性 教育学科教学主要有双重任务:一是向学生传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培养师范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初步能力,二是帮助学生在掌握教育学科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心理规律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和心理观点。当然这二者并不是毫无联系的。教育观、心理观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教育学科基础知识。但两者并不是一回事,教育观、心理观是在反复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认识和对待教育、教学工作的稳固态度和行为方式。形成这种观点就是善于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善于从宏观的高度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侧重于学生正确的教育观和心理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正> 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期把社会意识与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从而培养和造就出教育者所企望的具有先进的思想、高尚的德性和积极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动的道德行为主体。这种“转化”工作,是将外界的教育影响内化为只有主动性的个体的精神财富的一个复杂的教育和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包括反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思想和道德,与一切腐朽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为此要培养学生道德思维、道德评价能力,以识别、抵制各种腐朽的思想影响。”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可塑性大,在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