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逼上梁山”具体涵义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鉴于《水游》所写108条梁山好汉是被“遇上梁山”甚至是“官逼民反”的传统说法,本大根据《水浒》文本,对108条好汉之所以上梁山的原因作了具体分析.得到的看法是:①梁山好汉之所以上梁山,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概而论之,则可分为四大类十一种情形;②如果要用“遇上梁山”用语来概括好汉们之所以上梁山的原因,那么,“遇上梁山”的“逼”字,有“自已逼自己”“民逼民”“民逼官”“它逼民”诸涵义;③习惯所谓“官逼民反”,只适用于林冲解珍解宝等10人.  相似文献   

2.
“逼上梁山”这四个字,是梁山好汉生平遭遇的科学归纳,它形象地概括了各路绿林豪杰,各色草泽英雄历经迂回曲折的道路,“殊途同归”走上反抗之路的共同历程,反映了“虽欲不反,焉可得乎”的造反的历史必然性.它犹如一道耀目的闪光,划破了封建社会的漫漫长夜.正是“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仗义疏财归水泊,报仇雪恨上梁山”.因此,逼上梁山“成为了封建社会造反者的一面旗帜,是《水浒》“乱自上作”、“官逼民  相似文献   

3.
明朝初期,由于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和摧残手段,造成了水浒文学的“沉寂”局面。这一时期,除了朱有炖写过《黑旋风仗义疏财》(原刻本)和《豹子和尚自还俗》两种水浒杂剧外,我们得不到任何有关水浒故事在民间流传、演变、发展的直接信息。而朱有炖的杂剧,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以藩王的眼光来看待梁山与宋江的。他污蔑宋江等人的反抗斗争是“做贼”,梁山好汉都是“前窟剜墙”的小偷;鲁智深、李逵等英雄人物不是遁入空门,深深忏悔以前造反的“罪孽”,就是拜倒在朝廷官吏面前,发誓“改过从新”,“情愿首做良民”。这是水浒故事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倒退现象,是一股逆流。朱有炖的创作不仅没有打破明初水浒文学的“沉寂”,反而加重了对水浒文学的窒息程度。  相似文献   

4.
《水浒》写的是农民起义故事,战场厮杀,刀光剑影,时时可见;书中英雄,是草莽好汉,刚猛之士,他们英姿豪气、勇猛顽强。但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梁山英雄亦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有动人的眷念柔情。对此,虽然作者用墨很少,但从有限篇幅里,我们仍可窥见到梁山英雄生活中那不起眼的,却颇为耐人寻味的一些侧面:  相似文献   

5.
《水浒》问世以来,“招安”问题时有争论。近几年来,学术界对“招安”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认为《水浒》中的“招安”基本上是真实的,是宋江思想局限性的反映。本人赞同这一看法,但觉得言意未尽,故写出下面这些,以求教于大家。一、从宋江所处的环境看,宋江是被“逼上梁山”的,又是被“逼下梁山”的——“招安”是真实的。提到“招安”,首先应当提到的是宋江。宋江是“招安”路线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几经周折,他和众好汉走上梁山,最终又走下梁山。  相似文献   

6.
一《水浒》里的封建官僚与梁山英雄,是相互联系相互斗争的两组根本对立形象。虽然,官僚形象塑造的艺术成就不如英雄形象,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和美学意义,这是不该忽视的。真善美是在同假恶丑的相互比较相互斗争中存在与发展起来的。梁山好汉叱咤风云的英雄业绩,是在矛盾斗争中得以表现的。这矛盾的另一方,便是以封建皇帝为总后台的贪官污吏,抽掉和削弱这一方,梁山的好汉即失去了斗争的对立面,失去了表现英雄性格的一个基  相似文献   

7.
“逼上梁山”是反映《水浒传》人物命运的一个专有名词,自《水浒》成书以来,数百年间早已家喻户晓。但是笔者细究《水浒》原著,却发现一百零八将中,真正被“逼上梁山”者只占极少数(最典型的要数林冲),绝大多数梁山好汉并非被“逼上梁山”,他们上山的原因比较复杂,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类:  相似文献   

8.
鲍鹏山新说《水浒》,认为“鲁智深打人”是最有“艺术性”、“创意性”和“观赏性”的,并因此总结《水浒》好汉有鲁智深式的“艺术型”;李逵式的“效率型”;武松式的“综合型”三种打架方式,由是厚此薄彼。其实不然,如“林冲棒打洪教头”、“武松醉打蒋门神”、“黑旋风斗浪里白条”等经典打斗,其效果较“鲁智深打人”,均有过之而无不及,且难以类别。鲍教授的归纳和演绎,破绽不少,抬爱鲁智深而贬低梁山其他好汉,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中描写的梁山好汉属于什么性质是研究《水浒传》必须弄清的问题。从《水浒传》中的描写看,梁山好汉大多干的是“盗”的勾当,他们攻打官兵时往往没有计划,与敌人厮杀时不分老幼妇孺统统杀死,没有夺取政权的意识,只是固守梁山,占山为王。这一切都表明了梁山好汉是绿林豪杰。  相似文献   

10.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9月据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版重印出版的《水浒全传》,第一百十九回“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写到宋江等梁山好汉破方腊后回到东京,等候朝见天子,写就谢恩表章,表中开列存殁人数,写有“阵亡正偏将佐五十九员”  相似文献   

11.
水浒英雄早期个体的反抗起点往往多因个人遭遇的社会不公而起,有所谓“为盗”与“匪气”的性质,但是由于实现了上梁山在宋江领导下对抗官府而“替天行道”这个英雄群体所追求的理想终点,使水浒英雄的性质发生了根本转变。研究《水浒传》须从整体上考察水浒英雄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性别与法律研究网络2013年年会以“司法公正与性别平等”为主题。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对司法人员进行社会性别意识的培训,使司法人员树立社会性别平等理念,依法进行公正审判,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与性别平等。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注意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保护.关注受虐妇女案件的公正处理,矫正对两性平等问题的错误认知。为推进防治家庭暴力工作,应当加快制定专门的“家庭暴力防治法”。  相似文献   

13.
作为纠纷解决方式的民主制度具有天然的缺陷,而司法对弥补这种缺陷具有重要意义,即司法可以弥补民主对少数人利益的忽视,在现代司法理念下,民主不能解决的所有纠纷都应当纳入司法程序的视野。如果民主和司法都不能解决的矛盾和纠纷很可能被当事者以暴力的方式解决,但暴力解决纠纷会给社会造成巨大危害,严重损害人民的共同利益。在一个民主和法治的现代社会里,暴力往往是备而不用的,它只出现在极少数的场合。我们在树立现代司法理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发挥司法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中的重要作用。在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的司法改革过程中,树立现代司法理念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正确处理好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电影《赵氏孤儿》根据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改编而成。元杂剧《赵氏孤儿》现有元刊本和明刊本传世,无论是以“孝”为主导的元刊本,还是以“忠”为纲的明刊本,都保持了“义”的思想,通过舍生取义的群体行为唤起我们崇高的悲剧美感,其道义担当精神是值得我们继承的。然而,电影《赵氏孤儿》狭隘地把当代意识等同于个人主义,颠覆了元明戏曲始终不变的“义”的思想内核,英雄群像坍塌,悲剧美感被消解。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战争文学,在对战争的英雄化、诗化、审美化中,常常使战争变成了人的欲望的狂欢,人生价值实现的最高形式,战斗英雄成了一代人的青春偶像。而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和中国作家张炜的《古船》,却正视了战争在神圣、崇高、正义背后的人性的残酷的一面。而在后战争时代,武侠小说、各种竞技游戏便成了战争的最好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6.
司法公信力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提升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我国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的现状不容乐观:社会公众对法院与法官普遍缺乏信任,法院判决难以顺利执行,缠诉缠访事件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了一些暴力袭法事件。此种现状严重影响了人民法院司法活动的正常开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与司法权威的生成。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与政治语境下,应当从法院、法官与社会公众三个层面,以促进司法独立、司法民主与司法公正为核心,通过观念培养、制度改革以及规则构建等途径提升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乔厂长上任记》无疑是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乔光朴作为改革文学主人公的代表,具有了"类"的意义,他与海明威的"硬汉"形象又有精神上永不言败的相通之处。在特定历史阶段,这种硬汉精神与大众的阅读心理期待达成默契,其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水浒全传》的描写对象主要是当时的社会的中下层社会地位的人物。小说的视点从早期的《宣和轶事》到《水浒全传》,基本上还是保持同样一个视点,这就是底层文化的叙述角度。底层文化叙述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方式,这种叙述角度带来了小说中重要人物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在价值判断上的不一致和反抗行为寻求正统合理性等方面,底层文化叙述都深深的留下自身的痕迹。  相似文献   

19.
传统刑事司法认为犯罪是需要给予报应的针对国家的行为,犯罪必须接受惩罚,惩罚表达了社会对犯罪的谴责和对正义的追求,并且也可以用以威慑犯罪人和其他企图破坏社会规范的人。支配传统刑事司法的刑事政策是报应性和惩罚性的。恢复性司法是一种崭新的解决纠纷的方式,被害人及其亲友、整个社区都被认为是犯罪行为的受害者。最为典型的恢复性司法运动就是所谓“被害人—犯罪人和解”或“被害人—犯罪人调解”。恢复性司法运动最初主要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现在则开始扩大至成年人犯罪,并且由最初仅仅适用于轻微犯罪、财产性犯罪向现在的严重犯罪甚至暴力性犯罪扩展。由此引起了刑法理论界对被害人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部英雄传奇和反映农民起义的白话长篇小说,<水浒传>成功地适应了中国百姓的审美趣味,使"粗卤"一词在该小说语境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修辞和人物塑造的审美效果--正义美、率真美.这一风格直接而深远地影响了后世英雄传奇和公案侠义小说的语言特点和人物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