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研究《玉台新咏》时,《玉台新咏》与乐府诗的关系是容易受到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以步武《玉台新咏》的《玉台后集》为切入点,研读《玉台新咏》序文,考察齐、梁、陈、隋、唐等朝乐府职能,进而从文艺理论和历史事实诸方面了解徐陵编撰《玉台新咏》的背景,通过统计其中八类乐府诗的数量,总结出选择、删定这些乐府歌辞的标准,说明徐陵编撰《玉台新咏》既是为宫体诗张目,又以乐府诗为掩饰,体例基本统一,意图较为明确。  相似文献   

2.
从《唐诗玉台新咏》看唐诗与《玉台新咏》的因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诗玉台新咏》是成书于清康熙年间的一部断代诗选 ,所选诗歌在言情特质、情感类型、表现方式等多方面 ,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相比 ,存在着明显的承变关系。从中可见唐诗与《玉台新咏》的深刻因缘。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徐陵《玉台新咏序》是一篇标准的“序作者之意”的序文,并无不可信之处。认真解读序文,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玉台新咏》一书的这些情况:《玉台新咏》是一部“撰妇人事”“以给后宫”的女性读物,属《隋志》著录的南朝编撰的诸多备后宫讽览的《妇人集》者流。撰者徐陵的编撰意图是希望这部诗集“可代彼萱苏”,使“寂寞多闲”的后宫妇女“微蠲愁疾”,“聊同弃日。”这部诗集之所以形成了专录艳歌的特征,一方面如撰者所言,主要是因后宫“惟属意于新诗”而投其所好,另一方面则是禀承了南朝诸多《妇人集》“撰妇人事”的传统。如此,自唐至今关于《玉台新咏》编撰目的及编撰情况的种种不合于序的说法就应该得到修正。  相似文献   

4.
《玉台新咏》编纂时间再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台新咏》编成了萧纲作太子时,编纂目的是提倡艳体诗风以与故太子萧统抗衡,但由于宫廷政治斗争的原因,受到萧衍的批评后,故又命徐陵重新扩编,唐人所说“大其体”是有理由的。《玉台新咏》的编排体例是按已故作家和存世作家编辑成书,因此已故作家中卒年最晚者与存世作家中卒年最早者的时间间隔就应是本书的编辑时间。据此,通过对各卷作家生卒年的排比,最终证明《玉台新咏》只能编成了中大通四年至大同元年之间。  相似文献   

5.
一《文选》和《玉台新咏》都是六朝时代具有代表性的诗文集,而又具有相反的性质,是极为罕见的。如果说《文选》是代表传统的或复古的文学思潮,站在古典主义文学观念的立场,旨在批判新时代的文学动向而编纂成书的话,那么,《玉台新咏》则可认为是代表当代的或革新的文学思潮,站在敏锐反映新时代的感觉和新颖构思的立场,在拥护当时文学潮流  相似文献   

6.
<玉台新咏>自明代较为广泛流传,其历代序跋多从正面论述<玉台新咏>的价值,人们把<玉台新咏>与<文选>做出比较,讨论<玉台新咏>是否"发乎情,止乎礼义",并又多肯定<玉台新咏>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作品的艺术性,对<玉台新咏>作品做出印象式、形象式评价.  相似文献   

7.
现存《玉台新咏》卷内标目存有纸抄卷轴书的一些原始信息,在体例上,有整齐与混杂两种不同的形式;在排序上,对前人与今人采用了齿序、职序两种不同的方法,这种差异表明本书不应产生于同一时期,也不应出于同一人之手.本书最初可能只是当代诗人(主要是萧纲东宫集团的文人)的结集,后来再加上相关的古人与其他人的作品.由《西府新文》一书名推断,前者似为《玉台新咏》,《大唐新语》所说的《玉台集》应为两者合成后起的新书名.现存本梁王室父子称谓有明显的矛盾,梁末诸王各争尊号之事发生于梁末至陈后主时期,这表明其最后形态可能产生于萧岩投奔陈后主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旧《唐书》等史志目录关于《玉台新咏》撰人的著录,《陈书》等史书和诗文中徐陵与陈后主、张丽华关系的记述,南朝对于名和字的称呼惯例等问题的辨析,本文进一步展开了对2004年开始的关于《玉台新咏》撰人讨论的几个遗留问题的考察。  相似文献   

9.
《玉台新咏》和《吕氏春秋》有着同样的多舛命运:《吕氏春秋》以吕不韦的“其行不谨”而“不能与诸子争衡”;《玉台新咏》以“糜糜之音”而“受讥于后世”。这是极不公正的。实际上《吕氏春秋》是一部不朽的“春秋”,而《玉台新咏》是一部具有特殊意蕴的“新咏”,它对政治学、社会学、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声韵学、美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都有独特的研究和审美价值,有待于专家学者的开拓和探讨。本文只限在编辑学范围内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关于<玉台新咏>的编者,章培恒先生认为是陈后主妃子张丽华"撰录"、徐陵作序.徐陵<玉台新咏序>记载此书收录"往世名篇,当今巧制",但唐人所见原本<玉台新咏>于陈代只收录徐陵一人诗作;如果为张丽华所撰录,理应编于陈后主至德以后,且收入陈代几次影响较大的文会诗作.所以,此书绝不可能为张丽华编纂,当是徐陵编于梁代.<玉台新咏>的编纂与宫体的发展壮大有密切关系.宫体得名之后在梁代的发展当以大同中期为界,此前为宫体与京城各种文风融合期,此后为宫体兴盛期.李康成<玉台后集>和刘肃<大唐新语>记载<玉台新咏>编纂时间在宫体兴盛期.今本题名刘肃著的<大唐新语>虽可能为明人伪作,但其中关于<玉台新咏>编纂时间的记载与李康成说法一致,应接近历史真实.从徐陵仕历来看,<玉台新咏>当编于梁代大同六年至大同十二年.  相似文献   

11.
《玉台新咏序》表现了徐陵追求"新变"的审美理念,其理论内涵是"缘情"、"清文"。在这种创作理念的指导下,序言本身从内容上和形式上显现出了创新性。这种文学理念的产生有其社会与文学自身发展需要两方面的原因。《玉台新咏序》所表现出的这种"新变"的理念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玉台新咏》是南朝徐陵编纂的一部以女性为主题选诗结集的诗歌总集,其中表现的女性美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欣赏。这种美包括容貌、姿态、服饰的外在美和人情、人格的内在美,具有体现古代女性的创造力和纯洁人们道德、美化人们心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雪莱是英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毕生反抗黑暗、追求光明。通过对他的著名文论《诗辩》 (ADefenseofPoetry ,182 1)的研究 ,对他的抒情诗《西风颂》 (OdetotheWestWind ,1819)逐段剖析鉴赏 ,以此证明雪莱确立的“诗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这一文艺理论命题的正确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代“新体文言小说”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言小说发展到近代,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新体文言小说”.这些作品虽然仍用文言,但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面目一新.纵观“新体文言小说”的发展,林纾的翻译小说起了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何诹的《碎琴楼》是今所见最早的此类作品.此后迅猛发展,苏曼殊的“衷情五记”,“鸳鸯蝴蝶派”的许多作品,尤其是徐枕亚的《玉梨魂》,堪称此类作品的...  相似文献   

15.
刘勰提倡“宗经” ,并不是推崇和宣扬儒家思想 ,而是提倡学习儒家经典著作中所体现的文章写作的各种表达方式和技巧 ,写出既有充实内容又有生动表达技巧的有补于世的好文章 ,以抵制当时愈演愈烈的浮华文风。儒家五经在文章写作上表现方法齐全 ,艺术技巧多样 ,文体类别兼备 ,源远流长 ,这是刘勰把它奉为文章写作典范的理由和根据。“六义说”是刘勰主张宗经而在文章写作方面所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是刘勰对文章写作理论的贡献。它对于现代各种体裁的文章写作 ,仍不失理论指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圣经·雅歌》是古希伯来人的抒情歌谣,其中的“园”意识表达了希伯来人的贞洁观,贞洁观与希伯来人的洁净观念一脉相承。犹太人在宗教和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视洁净观念并恪守洁净戒律。中国诗歌总集《玉台新咏》中的“闺”表达了相似的贞洁观念。但是,对于女性身体,两个民族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全唐文》收录有两篇《牡丹赋》,其中舒元舆《牡丹赋》作年无考。本文结合相关史料,主要运用排除法和推论法,推断这篇赋创作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暮春,即震惊朝野的"甘露之变"发生前半年。该赋集中体现了舒元舆参与文宗及李训、郑注密谋诛杀宦官行动因而得到升擢的特别心态。  相似文献   

18.
《西风颂》是英国诗人雪莱最重要的抒情诗之一,其思想内涵与艺术形式均堪称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本文旨在分析《西风颂》的三个中译本中对呼告修辞格、韵律的翻译再现,探讨译文与原文的切合度、呼告修辞格,以及韵律等诗歌艺术表现手段的再现与译文整体风格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