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国后妃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国后妃的历史,是楚国历史的一个侧面。这方面的资料颇为零散,而且真伪参杂。本文打算对文献资料和出土文字资料所见楚国后妃,逐一进行考定。所谓后妃,在本文包括有“妃”、“夫人”、“王后”三种称谓。言“某妃”,意如《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疏:“妃者,名通嫡妾”,“非有尊卑之异”;言“某夫人”,意如《谷梁·僖公八年》言夫人必以其氏姓注:“夫人者,正嫡之称”;言“某王后”,意如《白虎通·嫁娶》云:“天子妃至尊故谓后也”。凡此,虽为三种称谓,由于“夫人”与“王后”相等,实则只有两类。凡  相似文献   

2.
<正> “乾隆公主嫁孔府”一说见于《孔府内宅轶事》(注)(以下简称《轶事》),因其副标题是“孔子后裔的回忆”,就难怪读者不得不刮目相看了。据《轶事》第一章云:“乾隆有个女儿,是孝圣贤皇后所生,对她十分钟爱。这位公主脸上有块黑痣,据相术说,破灾的唯一办法是将公主下嫁给王公大臣更显贵的人家,这就只有远嫁孔府了。”且不论这种相术的荒唐,就是皇后的封号也恐有误。乾隆一生的三位皇后即孝贤纯皇后、纳喇氏皇后、孝仪纯皇后,不知这位孝圣贤是指的哪一位?只好逐一对之: “孝贤纯皇后,乾隆二年以嫡妃册立皇后,生端慧皇太子、七皇子永琮(皆早死)又生  相似文献   

3.
电影《霸王别姬》的英语译文是“ Farewell my concubine”。据语言学家分析,“姬”又分为“歌姬”和“侍姬”,是对古代妇女的美称。“姬”的英文里只有一个词——“ concubine”,可在汉语中的同义词就多了:“贵妃”“妃子”“姨太太”“姨娘”“妾”“小老婆”“偏房”等等。国人还嫌不够,近年来又发明了“二奶”一词。   同义词中“如夫人”最为典雅——最尊重妇女。望文生义,就是“不是夫人、却如同夫人”。“偏房”一词又最为形象。“偏房”原指四合院的东、西两厢的房子。小康人家赶时髦,娶了个夫人回来也是自寻烦恼:男主…  相似文献   

4.
对苗沛霖所创建的私人武装,今人著述皆以“团练”称之,根据不外乎三:清官书及私人著述多称“苗练”(“苗沛霖团练”的省称);苗在咸丰六年回乡时,被里人奉为“练长”;  相似文献   

5.
高佳 《中州学刊》2006,(6):234-236
中国曾在很长历史时期内实行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由此而出现了妾这样一个社会群体,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妾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中不同的称谓词能反映不同人的地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古汉语妾称谓词反映了纳妾在古代是一种普遍现象,揭示了妾的来源和职能,体现出妾与妻的对立及妾的卑贱地位。  相似文献   

6.
妾媵制度是男权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封建私有制和等级制度相结合下的畸形现象。清代对纳妾更趋于放任、自由,单是一部《红楼梦》我们就可以看出清代置妾之风的鼎盛。妾的身份卑贱低微,她们是封建家长和嫡妻奴役和驱使的对象;但妾的身份又高于一般的奴隶,处于一种“二层主子”的地位。《红楼梦》中的小妾虽处于相同的生活环境和半主半奴的地位,但她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生存方式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以昭君的悲剧为题材写成的诗、词、剧、曲非常之多。作家们或同情她在汉宫的不被赏识,或怜悯她远嫁匈奴的悲哀,有的写昭君是为了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有的甚至表现了大汉族主义倾向。作品很多且不乏佳作,然而其见识则大多平平。直到王安石的《明妃曲》一出,便使所有的这类作品黯然失色。这不仅表现在思想上胜人一筹,而且在艺术上也不落前人窠臼,很可称道。《明妃曲》第一首,着力写明妃的哀怨,结构很别致,好象一出戏分若干场,诗的每一节都有各自的出场人物。“明妃初入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这是写昭君的悲哀和美丽。写美人的美写得好的  相似文献   

8.
<正> 纬书,据《汉书李寻传》称“五经六纬”,注:“五经及乐纬”,知纬书自成系统;此后,《后汉书樊英传》称七经纬,表明七经皆有纬书。但七经纬“皆佚于唐,存者独《易》,逮宋末而尽失其传。今《永乐大典》所载,《易纬》俱存,多宋以后诸儒所未见。”(《四库全书总目题要》)因此,本文只就《易纬》略加论述。一、《易纬》、《易谶》辨《易纬》,据《后汉书》注:“《易纬》:《稽览图》、《乾凿度》、《坤灵图》、《辨中备》、《是类谋》、《通卦验》”,共六种。自宋元祐年间又出《乾坤凿度》一目,马端临《经籍考》更出《乾元序制记》一目,于是四库全书本《易纬》八种始备。然而在《乾坤凿度》一书中,称“《垂皇策》,《乾文纬》,……说《易》者也”,是又多出二种而得《易纬》十种;此外在《太平御览》中称《易纬》的还有《易卦通统图》,唐《开元占经》又引《易萌气枢》,《颜氏家训》又引《易通卦验玄图》等,是又多出四种;另外还有  相似文献   

9.
新版《鲁迅全集》日记人物注释在许寿裳夫人陶伯勤名下,出现凡六次,其中五次因《鲁迅日记》明言“季市夫人”,故归入陶伯勤名下,完全正确,唯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三日《鲁迅日记》所记:“得季市信并还陶女士医药费十六元。”之陶女士非陶伯勤。鲁迅在书信、日记中称长辈和并辈朋友的妻子,不以女士、小姐相称,都是以夫人、太太称呼,  相似文献   

10.
钱大昕《考异》引如淳注:“姬音怡”钱氏认为庶母为姨,六朝犹然。如虞姬、戚姬之姬皆为姨。只有周王之姓读jī。愚以为周居姬水,以地为氏。古时男有氏,女有姓。周女称姬,齐女称姜。由此形成新概念“姬姜”,意思是大国之女。由此又演化出姬为妇女的美称。再变为美女之称。宫中女官称为姬,又产生了侍妾的意思。这都是由姬jī变来的。应读为jí。姬和姨同时存在,并不通用。姨的本意是妻妹,妻妹只有在群婚时才有小妻的意思。姨与姬与妾不同,姬妾联用,姨妾不能联用,如依钱氏之说,虞姬成了虞姨,戚姬成了戚姨,岂不成了公众的妻妹。又,子女称母之妹为姨,虞姨、戚姨岂不成了公众的姨母。  相似文献   

11.
《两都赋》和《二京赋》的历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汉赋给人的印象是“虚辞滥说”、“靡丽多誇”,但细读《两都赋》和《二京赋》,却有不同的观感,若校以有关史料,则更觉其内容“类皆有据”、“确然可信”。无怪《长安志图》的作者李好文,亲到长安考察史迹之后说:“赋语文之词,固多张诞,然身未尝至,目未尝睹,亦未可辄拒而不信,尝读汉人之赋,遂知两京台观之盛,班孟坚曰:‘轶云雨于太半,虹蜺回带于棼楣,’又曰:‘攀井干而未半,目眩转而意迷。’(按:见《西都赋》)张平子曰:‘将乍往而未半,怵悼慄而耸兢??按:见《西京赋》)予至长安,亲见汉宫故址,皆因高为基,突兀峻峙,崒然山出,如未央、神明、井干之基皆然,望之使人神志不觉森辣,使当时楼观在上,又当如何?由是观之,则数公之言,未遽为张大也。”(《长安志图》,《经训堂丛书》本,卷中) 西汉定都长安,东汉定都洛阳,有关汉代长安和洛阳的史料,除了近年在旧址的一  相似文献   

12.
画工毛延寿的故事,最早见于晋葛洪<西京杂记·画工弃市>.文章虚设了昭君出塞另一重要推手毛延寿,称"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容貌,独不肯与.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帝按图以昭君行".  相似文献   

13.
东汉一朝,自刘秀建武元年(公元25年)至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共十三帝计195年。刘秀建武五年(公元29年)四月,梁氏先祖梁统附汉,到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梁氏被诛,其间恰好130年。自梁统至梁冀,先后有七代十五人封侯。仅梁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  相似文献   

14.
<正> 史有“鲁郡”一称,于唐代诗人笔下每见提及,而且其间或有异称相杂,令人莫衷一是。今特作是文,姑试正之。一、“鲁”、“鲁郡”、“鲁”与“兖州”有“鲁”之称.当自周公旦封曲阜始。相传今曲阜县城东北六里处即古之“寿丘”,为轩辕黄帝诞生地。①其子少昊居乎此,故又谓“少昊之墟”。②《史记》中又有“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③之说。如此种种,虽系远古传说,未足征考,但从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有媵送制度。所谓媵,就是送女出嫁。《仪礼·士昏礼》“媵布席于奥”郑玄注说:“媵,送也。谓女从者也。”所谓从者,指送女出嫁时陪同出嫁的人。其中有陪同而去的婢妾,也有随从而去的奴仆。《诗·小雅·我行其野》孔颖达疏: 《释言》云:“媵,送也。”妾送嫡而行故谓妾为媵。媵之 名不专施妾,凡送女适人者,男女皆谓之媵。僖五年《左传》晋 人灭虞,执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史传称伊尹有莘氏之媵臣。 是送女者虽男亦名媵也。 《说文解字》无“媵”宇。但有“俣”字。“俣,送也。从人,关声。吕不韦曰:有(饣先) 氏以伊尹俣女。”“俣”即是“媵”;“关”却不是简化字关心之“关”。而是“朕”、“送”所从之“关”,音ying。  相似文献   

16.
释“子衿”     
一章曰“青青于衿”,二章曰“青青子佩”,《传》云:“青衿,青领也”,“佩,佩玉也。”案以佩为佩玉,诚是;然以衿为衣之交领,则与“青青子佩”殊不类。衿乃古人腰间所系大带。《豳风·东山传》“施衿结帨”,《释文》曰:“衿,系带”。《汉书·杨雄传》“衿芰茄之绿衣兮”,注引应劭曰:“衿音衿系之衿。衿,带也”。《后汉书·杜笃传》注曰:“衿带,衣服之要”,字又作紟。《说文·系部》云;“紟,衣系也。”《释名·释衣服》云:“妗亦禁也,禁使不得解散也。”上举数例足证衿当训为带。大带亦有装饰作用,《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邢昺疏曰:“以带束腰,垂其余以为饰,谓之绅。”饰物佩玉,以丝绳系大带之上。诗言衿、佩,衿也佩也皆为饰物。闻一多《风诗类钞》云衿作给,“紟是系佩玉的带子”,非是。《方言》卷四“佩紟谓之裎”,郭璞注云“所以系玉佩带也”,当为闻氏所本。知此诗“衿”非系玉绶带而为束腰大带者,先秦典籍绝无称举系玉绶带以美人服饰之例,称举束腰大带以美人服饰之例  相似文献   

17.
思君、爱君是《思美人》的基本立场和出发点。思君是爱君的一种情感表现方式。爱君、思君之中又带有怨君、待君之意,其目的是希望楚王及早醒悟。从整体上看,描写诗人的矛盾心情和心理活动过程贯穿在全诗中,中间虽有曲折、低潮,但总的趋向则是朝着“独怀此异路”的目标前进的,“不改初志”的信念终于战胜了“变节从俗”的念头。诗中通过“思美人”──思君这一情感上的“链条”,把诗中的意象穿在一起,使思君之情、委屈难达之苦衷,显得真切动人、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18.
一 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王伯祥《史记选》注为“以次传递给姬妾和左右的近侍,使她(他)们都得观赏此璧”。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古代作品讲析》第二册(以下简称湖北本)的译文是“把宝玉传递给宫女和左右的待臣欣赏”。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古诗文浅析》(以下简称河南本)的译文是“把宝玉传给宫中美人和左右群臣们看”。其它名家版本的注译也大体如此,都把“以”当作介词,认为“传以示……”是“以(之)传示……”上述解释,均似不妥。  相似文献   

19.
肌肤白嫩如凝脂、手指细柔如幼芽、身材窈窕、面颊丰润、举止优雅、性情温和,是为中国古典美人所具有的容貌姿态。美人做为视觉实体这个最原初、最基本的意义时,这种美的对象所表现出来的洋溢着生命感的节律,使人感到佳人之体美人之面使人悦目,引起人们对美的本能的愉悦、憧憬和追求。这里,美人给人的美感特征主要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或者说纯视觉中的美人还只是“自然的人”。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1877—1927)在1912年写的《宋元戏曲考》序文中,首先提出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点,他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氏提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意在推崇元曲。在《宋元戏曲考·元剧之文章》中,王氏称“元杂剧为一代之绝作”,王氏正是有感于元曲“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