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国家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下达教育工程研究中心组建项目计划及其经费的通知”(教技函 [2 0 0 1 ]1 1号 ) ,我校输变电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同时教育部下达高新技术产业化基金 1 0 0万元用于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目前 ,这是我校唯一的一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该工程研究中心集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于一体 ,现所具有的研究成果对我国西电东送以及西部大开发中的超高压远距离送电工程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而且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校输变电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2.
消息     
江苏省基因表达工程研究中心获准在南京医科大学成立 日前,江苏省基因表达工程研究中心获准在我校成立。至此,我省有了第一个人类基因功能研究中心。 基因研究是本世纪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基因药物、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前景,且蕴涵着巨大商机。“十五”期间,我省在将基因组研究列为高新技术开发重点,以我校现有的医学分子生物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生殖医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三药安全性评价中心和江苏省实验动物中心等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构建人类基因研究的技术平台,组建成“江苏省基因表达工程研究中心”。通…  相似文献   

3.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学习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工程素质高的高级技术人才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这篇文章介绍我校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的建立和实验室的建设,讨论了实验课程的设置,探讨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和因人而异的毕业设计选题等措施的实践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电路理论》是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等电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为主干课程。目前各工科院校对电路理论的实践教学都给予足够重视,也采取了适当措施,但大量验证性实验根本无法实现提高学生工程能力之目的。本文从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角度出发,提出以授课教师为主导,全面开发建设设计性实验,以点带面,强调工程实践延伸和工程知识拓展,适应我校应用型本科"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国家教育部于1998年将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燃气工程整合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并对新专业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篇文章讨论了我校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实验室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作为依托高校建设的重点科研基地,是开展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由于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充分,高校对其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加之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和评价机制的缺乏,其权益分配受高校的制约。因此,高校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重视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同时,应理顺管理体制,正确处理知识产权问题,建立科学评价机制,促进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学校定位出发,围绕工程素质训练,全面实施以“专业融通、理实融通、软硬融通、校企融通”(简称“四维融通”)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电子电气类专业相互融合、资源共享的工程素质训练平台;创造性地将实验室文化建设与工程素质训练模式有机融合,实现了知识技能、工程素质及职业素养同步培养的目标.该模式在我校电类专业培养计划试点中已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决定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学校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研究型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宏伟蓝图,学校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重点学科、重点发展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教学基地(实验中心)为依托,以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和建设优秀创新团队为重点.造就了一支学术造诣深厚、结构合理、富有活力、具有创新意识和鲜明学科特色的、能够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师资队伍。2003年以来,我校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比例逐年提高,已达到96.5%,55岁以下教授、副教授每学年为本科生上课的比例已达97%左右。  相似文献   

9.
为使我校早日跻身“211工程”,从我校实际出发,就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学风建设等方面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华南理工大学坐落在南方名城广州,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全国首批本科教学优秀大学,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4年,由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改组而成。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马列教研室和1983年成立的社会科学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下设社会科学系、行政管理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未来与发展研究中心、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室、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中心等。学院…  相似文献   

11.
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历史沿革 ,讨论了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素质要求 ,并结合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实际 ,提出了培养适应 2 1世纪需要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七条对策与措施 :1)完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教学 )计划 ;2 )重视土木工程技术课程的教学 ;3)采取“合格加特色”培养模式 ;4 )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 )加强依法办事能力、计算机能力和外语能力的培养 ;6 )重视工程管理专业教材的建设 ;7)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下化工类专业实验室中心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指导下,优化整合原有化工类专业实验室,建立专业实验中心。实验中心实行资源共享,形成综合优势。通过建设综合性、工程训练性强的实验项目和充分展示相关工业化内容,提升和完善实验中心。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保障实验中心成为知识综合性、工程训练性强和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实验实习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13.
我校已正式获准进入“985工程”二期建设。2004年6月8日上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在京召开“985工程”二期建设工作会议,启动和部署有关“985工程”二期建设相关事宜,我校孙武学校长参加了会议。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和财政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张少春作了  相似文献   

14.
日前,江苏省基因表达工程研究中心获准在我校成立。至此,我省有了第一个人类基因功能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5.
我校力学基地的材料力学、岩土力学和水力学三个实验室是力学课程进行实验教学的基地。每年均有800~1100名本、专科学生(其中3/4以上是本科学生)和10多个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进行各层次的教学实验和论文实验。由这三个实验室构成的力学教学实验室群在我校所有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实验室中建立最早、影响最大,对培养各层次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三个实验室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和改革,尤其是我校进入“211工程”建设和面向21世纪系列课程改革以来,在设施规模、实验设备和教学条件等方面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并有了较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介绍辽宁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规划,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情况,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方案,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特色。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医药农药兽药安全性评价与研究中心”经过近两年的建设,于9月2日在我校举行落成典礼,王珉副省长和国家药监局任道权副局长共同为中心揭牌。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国家计生委国际合作司、国家农牧渔业部农药研究所及省科技厅、教育厅、药监局等部门的领导出席了落成典礼。医药、农药和兽药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三药”安全性评价与研究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和使“三药”产品与国际接轨以便打入国际市场。该中心作为江苏省高新技术重点实验室,是江苏“三药”创新示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利用我校应用毒理学研究所、营养…  相似文献   

18.
用大工程观的理念指导高等工程院校化工原理实验。在实验室建设上体现现代性;在实验功能上体现拓展性;在实验内容的编排上体现关联性。构筑大工程观视角下的化工原理实验体系,能够突出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观念的树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有效对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电气工程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气工程类本科教学长期存在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较差的问题。以科研成果与科研项目为依托 ,与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和“2 11工程”建设密切结合起来 ,将电气工程的最新成果迅速向高等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转化 ,与传统实验教学有机结合 ,构建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提高工程素质为主的较为完善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实践证明 :这种改革思路是正确的 ,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实验室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重要场所.本文以我校化学实验中心建设和管理为立足点,探讨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大型仪器和低值易耗品管理水平提升、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等措施,为我校化学实验中心服务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