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以来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一直滞后于股市及公债市场的发展,但在南京国民政府执政前十年,民族公司债券一级市场却有显著的发展.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公司债券市场,可借鉴其作法,在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强化政府对公司及证券市场的法制化管理、改善国内公司信用、规范公司债信用评级的基础上,实现公司债发行方式及其品种的多样化,稳步发展证券类的衍生金融工具,降低投资者购买公司债的风险及机会成本,发展债券投资基金,调动境内外投资者参与公司债券交易的积极性,以壮大我国的公司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2.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比例失调,债券市场发展滞后,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不合理。为此,2007年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债券市场,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大力发展公司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并出台《公司债发行试点办法》。该文基于其特征分析,对公司债发行对我国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融资实践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公司债券定价一直是影响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实施高管股权激励,股东、高管和债券人之间的关系和利益冲突变得更加复杂。以2007—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发行的公司债作为样本,进行高管股权激励对公司债发行定价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水平与其发行的公司债信用利差显著正相关;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以及大股东控制权的增加显著提高高管股权激励水平对公司债信用利差的正向影响;面对较高的债务融资成本,上市公司会通过调整高管股权激励水平以避免债务融资条件恶化。  相似文献   

4.
证券市场存在风险,侵害公司债债权人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我国要借鉴国外有关立法的经验,建立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为此,对公司债及其功能、国外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予以了较全面介绍,并对公司债债权人权益实施保护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可转换公司债是公司外源融资的重要途径,它可被转换成股票.从而减轻公司债务增加公司资本。可转换公司债对于发行公司和投资人有许多优势和较大风险。只有用法律的手段保护好债权人的权益,才能使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投资人放心地参与公司融资。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7—2011年间发行公司债的我国A股主板中上市公司盈余信息,本文研究发现,公司债的发行主体在公司债发行前一年和发行当年都有显著向上调整盈利的行为,且公司债发行主体对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有一定的选择。研究还发现,上市公司在发行公司债前一年调增盈利的行为显著降低了公司债的实际发行利率,结果表明,我国公司债市场不能对公司债发行主体的盈余管理行为做出合理判断。  相似文献   

7.
公司债券是资本市场的重要融资工具,我国经济发展急需公司债的相关法律制度。对公司债制度的法律设计至为重要的是研究公司债的参与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利益诉求和利益冲突。本文试图说明公司债参与人中,公司债持有人与公司股东有着不同的利益冲突。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的公司债持有人与股东利益冲突理论学说,然后从法经济学视角,分析公司债持有人、股东的利益冲突,并辨析了双方的损益情况。本文借公司债持有人与公司股东利益之分析,以期为公司债法律平衡机制的设计提供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8.
以2007年8月14日至2011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发行的91条公司债的存续时间而非会计报表数据为研究对象,从代理成本和流动性风险假说、信息不对称假说以及税收收益假说三个方面分析公司债债券期限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流动性风险是影响债券期限的主要因素,代理成本理论、信息不对称假设仅仅得到了部分验证,而税收收益假设完全没有得到验证,说明中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公司债券期限决策时主要考虑了公司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9.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杠杆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运用可转换公司债券进行理财的公司而言,充分了解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杠杆效应是极其必要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在给发行公司带来财务杠杆效应的同时,也对发行公司的每股赢余产生稀释效应,但这一稀释效应要比股权融资对每股收益的影响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价值与其股票的价值虽具有联动效应,但其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可转换公司债券在为发行公司提供预防被收购的有利武器的同时,也为其持有者提供了间接购买股票的手段;可转换公司债券可缓解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问题、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有利于公司治理的结构完善。  相似文献   

10.
以将债务区分为硬约束债务和软约束债务为基础构建理论模型,从预算约束程度差异的角度分析不同债务如公司债券和银行贷款对过度投资治理机制与效应的区别。结论表明:具有硬约束特质的公司债券能够制约公司过度投资,而具软约束特质的银行贷款的控制效应则不确定。基于理论分析,以2007—2011年我国公司债券发行公司为样本检验公司债券发行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并分析了同期间银行贷款和过度投资水平的关系。实证检验支持理论分析的结论:公司债券发行后,公司过度投资水平有所降低并维持在较低水平,银行贷款则未能控制公司过度投资。表明我国硬约束债务融资能够有效发挥债务治理功能,改善上市公司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1.
截至2010年11月,在之前的12个月里,中国的公司债市场扩大了45%,因为政府为了抑制2年来最为严重的通胀,收紧了银行放贷。而信贷收缩或将导致贷款者从债市、股市等其它渠道获取资金,这就使公司债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摘要用建立一个模型来具体分析直接融资下可转换公司债券对负债契约中股东与债权人利益冲突,特别是股东的资产替代行为的回避,以及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对企业融资形态选择过程中自有资本约束的影响.通过对企业不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全额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两种融资方式下企业自有资本约束和资产替代可能性区域的比较得出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方式对企业的自有资本要求比不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直接融资时要高,并且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方式下资产替代可能性区域比不发行时大大减小,能有效地回避股东的资产替代道德风险行为.  相似文献   

13.
用建立一个模型来具体分析直接融资下可转换公司债券对负债契约中股东与债权人利益冲突,特别是股东的资产替代行为的回避,以及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对企业融资形态选择过程中自有资本约束的影响。通过对企业不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全额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两种融资方式下企业自有资本约束和资产替代可能性区域的比较得出: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方式对企业的自有资本要求比不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直接融资时要高,并且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方式下资产替代可能性区域比不发行时大大减小,能有效地回避股东的资产替代道德风险行为。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众渴望了解法律对公司债券的规定,同时,实践中公司债券的立法仍不完善,故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很有必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公司债券的概念、特征,对其进行法律上的归类;其次,阐述了公司债券在发行、格式和偿还、付息等基本制度的法律要求和作法;最后,探讨了如何对持券人权利的保护,并概括了公司债券违法行为的制裁制度。文章采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论述了公司债券的法律制度,阐明我国在这方面立法的缺陷,提出了改革改进和加强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股票、公司债以及可转债是我国上市公司三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基于我国存在较强的再融资管制背景,通过构建一个证监会、控股股东和投资者参与的三方博弈模型,以控股股东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对上市公司融资工具选择进行理论分析,并以2007—2012年沪深两市公开增发或配股、发行可转债和公司债以及做出相应预案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博弈均衡解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证监会对股票融资实施较严管制、市场信息较为对称以及控股股东追求控制权收益的前提下,好公司选择发行股票,中等公司和差公司选择发行公司债或者可转债,这意味着政府监管对市场资源配置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民营公司的质量对融资选择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民营公司在再融资过程中容易受到歧视。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股票市场相比债券市场而言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这与国际资本市场上债权融资的规模规定远远大于股权融资的规模截然相反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入驻国内 ,在中国债权市场上发行公司债券成为其经营发展的必然选择 ,可以预见中国的资本市场结构会越来越接近国际水平 ,这也预示着中国的债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券的加速发展 ,而作为国内企业领军人物的上市公司可以率先尝试发行公司债券以确立自己在债券市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公司债券是最主要的有价证券之一,其种类繁多,新近的发展已呈现出期限可变、债券持有人权利有了新的内容、投资者缴款限制减少等特点,这大大增强了公司债券的吸引力。各国商法都颇为重视对公司债券的性质、种类、发行条件、方法、程序等的规制,我国公司法开设了专章,在结构编制、内容上体现了中国特色,也反映出一定的局限性,亟待有关立法的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国外对于公司资本结构理论、国内债券发行对股价影响的研究基础上,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我国2008年至2010年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对其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发现债券的发行对于公司股价有显著负的影响效果,而事件窗口的选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以20072014年发行一般公司债券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会计盈余质量的代理变量,应用OLS的方法,从区域经营环境的视角,研究了会计盈余质量与公司债定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的会计盈余质量越低,债券投资人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就越大,投资人要求的风险补偿就越高,发债公司的信用利差就越大。相比于区域经营环境差的地区,在区域经营环境好的地区,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外部监管机制能够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会计盈余质量,降低发债公司的信用利差,因此,区域经营环境可以显著降低会计盈余质量与信用利差之间的负向关系。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会计盈余质量和公司债定价领域的学术文献,而且为区域经营环境作用于公司的微观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对银行业垄断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造了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前后银行信贷资金的需求函数,在此基础上利用银行间的古诺竞争模型证明了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能够降低银行业的垄断程度和信贷资金的垄断价格。公司(尤其是中小型公司)所获得的融资数量因而增加。公司财务信息的透明程度与债券发行中所受到的利率等政策性限制的强弱决定了公司债券市场作用的大小。与其他促进我国银行业间竞争的理论相比,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的取向具有风险小、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