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8,(4):57-57
省社科联程必定研究员发表《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徽州文化的研究》文章(安师大学报2008年第1期),提出:要科学地提炼徽州文化的基本价值,对徽州文化的精华和局限性要有全面的准确的认识;要推进徽州文化的发展,增强徽州文化的时代性;要推进徽州文化走向世界,进一步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大会发言     
《文史哲》杂志主编蔡德贵教授的发言尊敬的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让我代表《文史哲》编辑部全体同仁对各位前来参加“人文精神与现代化”研讨会暨《文史哲》创刊50周年庆祝活动,表示衷心感谢。现在,我把《文史哲》近年来的工作向各位来宾简要介绍一下。介绍侧重于近些年的工作,因为以前的工作,徐显明副校长在纪念创刊50周年的文章中已经写得很详实,各位来宾可以翻阅。我在这里不再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 新山东大学成立以来,校领导对学校建设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对文科各院系的建设非常关心,对《文史哲》的工作也给…  相似文献   

3.
回忆早期《文史哲》杂志社社长华岗同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正> 今年是《文史哲》杂志创刊三十周年,《文史哲》的年轻读者,大概不大知道华岗同志和《文史哲》的关系吧!但是,对于五十岁左右的老读者来说,华岗的名字和《文史哲》简直是无法分开的,只要翻阅一下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五五年的《文史哲》目录,就可以看到他是这个时期《文史哲》上发表文章最多、影响最大的作者,从总第一期到总第三十五期,他大约发表了近四十篇文章,几乎每期可以读到他的文章。这个时期是  相似文献   

4.
刘节先生在今年《学术研究》第三期发表的文章《怎样研究历史才能为当前政治服务》,提出了一些有关历史研究的根本性的问题。在我看来,刘节先生提出的一些意见,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确实成为问题”的。刘节先生的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受到了一些报刊的批评,我看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刘节力图说明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  相似文献   

5.
孙基林 《文史哲》2005,(5):27-30
2005年10月8日,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山东大学校友臧克家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文史哲》创刊半个世纪以来,得到了臧克家先生深切的关怀和鼓励,他长期担任《文史哲》编委、顾问,经常为《文史哲》审读稿件、推荐青年作者,每次回母校他总是要到《文史哲》坐坐,在《文史哲》庆祝创刊50周年的时候,他欣然命笔题词“高枝独秀”,高度评价《文史哲》在学术界的地位、鼓励《文史哲》同人再接再厉……。为了缅怀和纪念臧克家先生,我们特以“传统、时代与诗歌创作”为题组织了这次学者笔谈。诗人臧克家从传统中走来,又沐浴了五四新文化的风雨,他的艺术创作生涯历经几个不同时期,始终保持着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丁尔纲先生的文章纵论古今,肯定了臧克家的创造,确立了臧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认为臧克家承前启后,是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孙基林教授的文章,则从诗人经验与记忆的创作论角度,采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说了诗人臧克家的乡村情结和诗作的乡村意象;蒋登科教授的文章从创作动力的角度,指出了诗人两种鲜明的表现姿态,即批判与顺应;李掖平教授的文章,则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实语境与臧克家诗歌的本质联系及其艺术的写实价值……视角不同,观点各异,读来给人许多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丁尔纲 《文史哲》2005,(5):22-27
2005年10月8日,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山东大学校友臧克家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文史哲》创刊半个世纪以来,得到了臧克家先生深切的关怀和鼓励,他长期担任《文史哲》编委、顾问,经常为《文史哲》审读稿件、推荐青年作者,每次回母校他总是要到《文史哲》坐坐,在《文史哲》庆祝创刊50周年的时候,他欣然命笔题词“高枝独秀”,高度评价《文史哲》在学术界的地位、鼓励《文史哲》同人再接再厉……。为了缅怀和纪念臧克家先生,我们特以“传统、时代与诗歌创作”为题组织了这次学者笔谈。诗人臧克家从传统中走来,又沐浴了五四新文化的风雨,他的艺术创作生涯历经几个不同时期,始终保持着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丁尔纲先生的文章纵论古今,肯定了臧克家的创造,确立了臧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认为臧克家承前启后,是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孙基林教授的文章,则从诗人经验与记忆的创作论角度,采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说了诗人臧克家的乡村情结和诗作的乡村意象;蒋登科教授的文章从创作动力的角度,指出了诗人两种鲜明的表现姿态,即批判与顺应;李掖平教授的文章,则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实语境与臧克家诗歌的本质联系及其艺术的写实价值……视角不同,观点各异,读来给人许多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看到李泽厚同志发表在《文史哲》一九七八年第一期上的文章——《康德认识论的提出》,使我很受教益。但是我对文章中所提出的关于分析与综合的一些论点有不同看法,现在提出来就教于李泽厚同志。李泽厚同志在文章的“‘综合’是吃掉对象、改造对象”一节中,提出了“‘综合’比‘分析’更为重要更为根本”和“综合作为认识基础”的论点。我认为这是没有根据的。关于分析与综合两种方法在认识论中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8.
蒋登科 《文史哲》2005,(5):30-31
2005年10月8日,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山东大学校友臧克家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文史哲》创刊半个世纪以来,得到了臧克家先生深切的关怀和鼓励,他长期担任《文史哲》编委、顾问,经常为《文史哲》审读稿件、推荐青年作者,每次回母校他总是要到《文史哲》坐坐,在《文史哲》庆祝创刊50周年的时候,他欣然命笔题词“高枝独秀”,高度评价《文史哲》在学术界的地位、鼓励《文史哲》同人再接再厉……。为了缅怀和纪念臧克家先生,我们特以“传统、时代与诗歌创作”为题组织了这次学者笔谈。诗人臧克家从传统中走来,又沐浴了五四新文化的风雨,他的艺术创作生涯历经几个不同时期,始终保持着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丁尔纲先生的文章纵论古今,肯定了臧克家的创造,确立了臧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认为臧克家承前启后,是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孙基林教授的文章,则从诗人经验与记忆的创作论角度,采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说了诗人臧克家的乡村情结和诗作的乡村意象;蒋登科教授的文章从创作动力的角度,指出了诗人两种鲜明的表现姿态,即批判与顺应;李掖平教授的文章,则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实语境与臧克家诗歌的本质联系及其艺术的写实价值……视角不同,观点各异,读来给人许多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李掖平 《文史哲》2005,(5):31-34
2005年10月8日,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山东大学校友臧克家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文史哲》创刊半个世纪以来,得到了臧克家先生深切的关怀和鼓励,他长期担任《文史哲》编委、顾问,经常为《文史哲》审读稿件、推荐青年作者,每次回母校他总是要到《文史哲》坐坐,在《文史哲》庆祝创刊50周年的时候,他欣然命笔题词“高枝独秀”,高度评价《文史哲》在学术界的地位、鼓励《文史哲》同人再接再厉……。为了缅怀和纪念臧克家先生,我们特以“传统、时代与诗歌创作”为题组织了这次学者笔谈。诗人臧克家从传统中走来,又沐浴了五四新文化的风雨,他的艺术创作生涯历经几个不同时期,始终保持着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丁尔纲先生的文章纵论古今,肯定了臧克家的创造,确立了臧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认为臧克家承前启后,是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孙基林教授的文章,则从诗人经验与记忆的创作论角度,采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说了诗人臧克家的乡村情结和诗作的乡村意象;蒋登科教授的文章从创作动力的角度,指出了诗人两种鲜明的表现姿态,即批判与顺应;李掖平教授的文章,则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实语境与臧克家诗歌的本质联系及其艺术的写实价值……视角不同,观点各异,读来给人许多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洪永平 《学术界》2005,(4):279-281
徽州文化是在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等原徽州府下属各县中所出现的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及很高学术价值的各种文化现象的综合,是中华文化中内容丰富、品位很高的一座地方文化宝藏。20世纪80年代以来,徽州文化的研究勃然兴起,徽学成为一门新兴的显学。但至90年代中后期,作为徽州文化发祥地的安徽省学术界却有这样一个共识:徽州文化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与当时的研究现状相比是不相称的。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并呼吁:有必要集全省之力组织编撰一部《徽州文化全书》(以下简称《全书》)。通过《全书》的编撰出版,对二十世纪徽州文化的研…  相似文献   

11.
《徽州旅游发展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徽州旅游发展的春天就要到来。《徽州旅游发展宣言》的提出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和徽州人自觉的行动。具体而言,《徽州旅游发展宣言》的提出是有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的。  相似文献   

12.
<正> 今年是《文史哲》杂志的创刊三十周年纪念,《文史哲》编辑部来信要我写些有关纪念《文史哲》创刊的文章,我感到“义不容辞”,就马上提笔写了。回想起来,我在五十年代初期之所以能到山东大学(当时在青岛)去工作过一段时间是和《文史哲》杂志的出版很有关系的。五十年代初,我刚自国外工作回来,住在北京的一个招待所里听候组织上分配工作。有一天,我偶然去北京的“东安市场”闲逛,发现有一家书摊上竟然有  相似文献   

13.
<正> 《文史哲》创刊于1951年5月,今年是创刊三十五周年。三十五年来,《文史哲》在推动学术文化事业的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走过一些弯路。回顾《文史哲》走过的道路,总结经验教训,对今后办好《文史哲》,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是很有意义的。《文史哲》创刊的时侯,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当时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正在蓬勃兴起,解放后的新山大也是一片生机,教师们以极高的政治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并力图用马列主义指导教学和科学研究,为繁荣国家的文化教育事业服务。为了推动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华岗同志的倡导和支持下,创办了《文史哲》。  相似文献   

14.
顾海兵 《学术界》2003,(3):133-134
说实话 ,为《学术界》百期生日提笔祝贺我是不够格的。首先 ,我是《学术界》的不合格读者。因为《学术界》出版百期 ,我认认真真阅读的不会超过 10期 ,而其中至少有 5期还是最近 1年中的。其次 ,我不是《学术界》的老作者、“大”作者。因为 ,我虽一直敬仰《学术界》 ,但似乎机遇总是与我擦肩而过 ,直到去年下半年 ,承该刊学术委员杨玉圣先生 ,一个我至今未曾见面的朋友之垂青 ,使我终得以在我认为高雅、高档的《学术界》第一次发表了我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制度 :批评与建设》一文 (2 0 0 2年第 3期 )。之后 ,又蒙翁飞副总编 ,又一个我未曾谋…  相似文献   

15.
因为生在休宁,就命中注定自己是徽州人。说来惭愧,作为一个徽州人,我对徽州文化的了解还是读大学以后的事情:从大学图书馆的资料中,或者,和那些并不一定是徽州籍的徽学专家的交流当中。我陆续地了解到有关徽州的一些知识。  相似文献   

16.
《文史哲》2003,(3)
为了提高《文史哲》的学术质量 ,吸引国内外一流稿件 ,《文史哲》杂志设立“年度名篇奖”。该奖每年6月 1 5日至 9月 1 5日进行评比 ,评出上一年度在《文史哲》上刊载的学术质量最高、社会反响最大的文章 1~ 3篇。每篇奖励 1 0 0 0 0元。与此同时 ,《文史哲》每年第 6期刊登上一年度的评奖结果 ,并对获奖作品予以介绍。评奖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首先由每个编辑室根据文章质量和社会反响各举荐 3篇候选文章 ,然后由校外同行专家对这 9篇文章进行评定 ,最后再由编辑部根据专家的意见讨论决定。欢迎学术界广大同仁关注获奖作品 ,…  相似文献   

17.
《文史哲》2003,(4)
为了提高《文史哲》的学术质量 ,吸引国内外一流稿件 ,《文史哲》杂志设立“年度名篇奖”。该奖每年6月 1 5日至 9月 1 5日进行评比 ,评出上一年度在《文史哲》上刊载的学术质量最高、社会反响最大的文章 1~ 3篇。每篇奖励 1 0 0 0 0元。与此同时 ,《文史哲》每年第 6期刊登上一年度的评奖结果 ,并对获奖作品予以介绍。评奖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首先由每个编辑室根据文章质量和社会反响各举荐 3篇候选文章 ,然后由校外同行专家对这 9篇文章进行评定 ,最后再由编辑部根据专家的意见讨论决定。欢迎学术界广大同仁关注获奖作品 ,…  相似文献   

18.
《文史哲》2021,(3)
正—1951年5月1日,《文史哲》杂志创刊。新成立的《文史哲》杂志为同人刊物,由华岗任社长,杨向奎任主编,山东大学文史两系著名学者陆侃如、冯沅君、高亨、萧涤非、杨向奎、童书业、王仲荦、张维华、黄云眉、郑鹤声、赵俪生等构成了最初的编辑班底。1950年代的山东大学"以不守旧、趋时而著名",这一特征也鲜明地体现在《文史哲》杂志上。—童书业在《文史哲》1951年第2期发表《中国封建制的开端及其特征》,提出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西周的观点,在学术界拉开了旷日持久、影响深远的中国古史分期讨论的大幕。  相似文献   

19.
刘大生 《学术界》2002,(2):167-169
陈明先生在《学术界》2 0 0 1年第 6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学术研究的豆腐渣工程》的批评文章 ,对李申先生的大著《中国儒教史 (上 )》提出了批评。为此 ,李申先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什么是“豆腐渣” ?什么是“学风败坏” ?》的反批评文章 (见《学术界》2 0 0 2年第 1期 )。该文除了对陈明先生的批评一一进行反批评外 ,还向发表批评文章的《学术界》提出了批评。笔者对有没有儒教之类的问题没有研究 ,不敢就此问题发表看法。但是 ,笔者以为 ,李申先生对《学术界》的批评却是值得商榷的。一、“豆腐渣”之类的断语能否见诸于报刊  李申先…  相似文献   

20.
《文史哲》2011,(2):170
<正>2011年是《文史哲》杂志创刊六十周年。作为学术界的重要公共期刊,《文史哲》杂志六十年来在海内外赢得了较高声誉,这与人文学科各领域学者的支持与关爱密不可分。值此之际,编辑部拟举办"《文史哲》杂志创刊六十周年庆典",与文史哲各界学者们一起回顾杂志六十年来所走过的行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