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行 《民族论坛》2006,(5):50-52
大熊猫巴斯曾经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欢笑和快乐:1987年,它代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访问美国,轰动美国西海岸;1990年作为吉祥物“盼盼”原型参加第11届亚运会;1991走进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演播大厅;2005年11月18日,福州市为这只功勋卓著的大熊猫举行了盛大空前的“中国·福州第二届熊猫文化节”。在熊猫文化节采访过程中,笔者了解了关于熊猫巴斯的不同凡响的传奇经历。“女社员”趟冰抢救1984年2月,夹金山脉的箭竹大量开花,以箭竹为主食的大熊猫受到了饥荒的威胁。熊猫故乡的人民全部动员起来,给大熊猫投放食物,让大熊猫安全地度过“灾年”。…  相似文献   

2.
湘西凤凰美丽而迷人的腊尔山台地,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这里风景秀丽,民风纯朴,虽然现代文明的印痕随处可见,但其独特的民俗风情仍令中外游客留恋忘返。生活在台地上的苗族人民,不仅勤劳朴实,热情好客,豪爽大方,而且普遍长寿。最令人羡慕的是,这里生活着当今我国第一对年逾百岁的最长寿的美满夫妻。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事。 今年阳春三月,我沐浴着明媚的春光,从县城驱车赶往腊尔山,专门拜访了这对已身跨三个世纪的百岁老人。  相似文献   

3.
自年幼小之时,他就历尽艰辛,但从不屈服,他拄着拐杖,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行走人生路,既饱尝了人世间的酸苦,也收获了人生中让人刮目相看的甜辣:经商,他成为总经理,管理泸溪县阿希美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从文,他成为县文联副主席,写出了像《天无绝人之路》《神奇的菊花石》等优秀作品;参政,他作为州政协委员,撰写了很多有份量的提案。他的名字叫胡新明。  相似文献   

4.
“我要让大家都知道、了解绥宁苗族插绣,要让这项祖辈们留下的古老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是绥宁县苗族插绣传承人阳俐春一直以来的心愿。9月9日,我们来到阳俐春家中拜访。已经72岁的她一边在准备插绣作品,一边兴高采烈地与我们聊着苗族插绣这门技艺。她说,  相似文献   

5.
最近,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溪口镇北堆村,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为了一堵砖墙,两家邻居互不相让,最后演变成一桩血案,导致一人死亡、两人受伤、一人被捕入狱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2012,(6):158-159
贺兰守护米粮川,六盘牵出丝绸路;黄河浇出银川城,清水不弃西海固。这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宁夏专辑的封面文字,在这段话上方,还有一个大标题山水演绎的富饶与贫困、光荣与梦想。——题记  相似文献   

7.
文忠 《民族论坛》2005,(11):28-30
从孤儿到解放军战士,从“反革命分子”到人民教师……张本文对自己走过的坎坷人生路,从来不曾后悔过。但他一直不明白的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直到他进入中年,和大洋彼岸的亲生母亲见面后,才晓得自己身上流淌的竟然是美国飞虎队队员的血脉……  相似文献   

8.
金华 《民族论坛》2001,(2):20-22
在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他的名气很大、口碑特佳,有关他的故事如同湘西大山的风情一样,听起来令人荡气回肠。  他,就是先后30多次受国家公安部和省、州、市记功奖励,身患鼻咽癌仍奋进搏击、工作不息的土家族汉子──吉首市公安局纪委书记刘明祥。“与其等死,不如拼几年再死”  刘明祥自1971年2月由部队退伍到吉首市公安局工作以来,先后担任过治安干警、刑侦技术员、户政股长,直至现在的公安局纪委书记。无论干什么警种,战斗在哪个岗位上,他都脚踏实地、尽职尽责,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可谁曾想到,1996年5月的一天,刘明祥在局纪…  相似文献   

9.
波波 《民族论坛》2005,(7):44-46
被国际古典音乐界誉为拥有“世界上最美妙歌喉”的意大利著名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一直是国际乐坛上广受关注的人物,在这位年少失明却最终成为集法学博士与歌唱家于一身的传奇人物身上,曾经发生过许多动人心弦的故事,特别是伴随他成名的那段鲜为人知的爱情尤其令他刻骨铭心。这段爱情,使波切利的艺术创作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同时也使他在情感上至今都难以走出昔日情殇……  相似文献   

10.
郎维伟 《民族学刊》2016,7(1):91-92
近期有幸拜读由李仕安口述、马林英撰写的《百岁人生川康史——彝族老人李仕安口述记录》一书,掩卷之余,感慨良多,通览全书,特作评介. 该书的撰写人马林英教授与我在研究机构共事已有三十年,她专注于文化人类学在彝族和彝区方面的研究,思想活跃,田野扎实,治学严谨,著述颇丰.这是她第一次以口述史的方式书写凉山彝族的历史,该书所选口述历史的采集对象,为当今凉山彝族中屈指可数阅历丰富的百岁老人;其方法应用之娴熟,秉持了口述史尊重客观、挖掘事实、弥补文献不足的原则,通过采访和记录、发掘和认识历史相结合,围绕口述对象的个人经历与社会变迁的主题,呈现出凉山彝族在民国和新中国两个不同时代的历史场景.全书以突出的史料价值和一定的学术价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和解读凉山社会历史的新视角,给人耳目一新,令人信服的感觉.具体来看,该书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