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社区治理问题日益成为当今国家治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不能否认的是,目前的社区治理或者说是我国的社区治理仍是在国家的统治下开展的,那么,在国家统治下究竟需要构建怎么样的社区治理模式或者说如何协调好国家统治和社区治理的和谐发展,从而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票决制"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成为有效率的决策机制.相对于外部董事来说,在内部董事长的决策能力高于一定标准时,或者当董事会的信息沟通效率低于一定临界值时,由董事长一人决策的"集权制"可以比"票决制"更有效率.此外,本文也在模型中分析了现实中的决策机制,即介于集权和分权之间的、冠以"票决制"名义的集权制,发现这种决策机制的效率处于"票决制"和"绝对集权制"的效率水平之间.当董事会的特征满足某些条件时,该决策机制的效率更贴近"票决制";反之,则更贴近"绝对集权制".  相似文献   

3.
微观治理(以下简称"微治理")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具有重要地位。微治理有助于培育社会治理的核心要素、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保障社会稳定发展。微治理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控政府和社区、顶层设计与社区探索之间的关系,积极指导和提高组织能力。推动微治理,需要将立法与释法有机整合,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借鉴发达国家社区治理的经验,提高城市社区发展品质。  相似文献   

4.
国际经验与企业实践——制定适合国情的中国公司治理原则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本文从公司治理这一国际性前沿课题的核心入手,论述了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不仅要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更要培育科学运作的公司治理机制。面对各国、地区、组织制定公司治理原则的热潮,在分析世界各国、组织的公司治理原则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企业进入公司治理改革新阶段的时候,良好的公司治理既需要国家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对治理结构进行规定,还需要制定与公司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具有指导性、非强制性和灵活性的公司治理原则的观点。文章最后分析了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公司治理原则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介绍了由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原则研究课题组”研究完成的《中国公司治理原则(草案)》的内容、特点和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数学问题解决是新世纪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数学问题解决和数学知识的建构都需要问题驱动、都需要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都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都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都需要体现开放性和反思性、都着眼学生的发展和未来;把建构主义的观点融入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其主要步骤是创设问题情境、尝试建模求解、师生交流互动、教师集中解惑、学生反思建构、推广应用深化.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数字治理的内涵有了更多的认识。数字治理主要包括对数据的治理、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治理以及对数字融合空间进行治理。数字治理的意义在于为政府赋能、为市场增效、为社会赋权。数字治理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的治理模式存在的局限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在数字化时代,政府和企业需要积极推动数字治理的实施,以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数字治理也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以提高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社会治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一是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阵地.语言积累需要大量阅读,大量阅读需要有一定阅读能力、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切都要凭借课常教学来培养.课常是语言积累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8.
公共治理既有民主的公共治理也有非民主的公共治理,要实现民主的公共治理,前提是要有民主的公共治理主体,即民主的公共治理由谁实现。以往讨论民主一般是忽视主体的,着重从程序方法制度层面研究如何实现民主,本文主要从民主主体角度思考,提出民主的公共治理需要明确的利益主体和畅通的表达渠道;民主的公共治理需要不同主体之间及时和有效的沟通;公共主体只有在推动民主公共治理的过程中才能最终形成和作用;公共主体又在促进和推进民主公共治理中发展和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9.
谭菲 《决策探索》2007,(1):66-67
在当前中国,受众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有更多的媒介从业者提出将受众的需要放在首位,或者只考虑受众是否需要.我认为,当前,客观条件和实际情况都要求我们,在考虑受众需要的同时,要考虑更多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65,自引:4,他引:65  
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只有满足公司治理实务的需要才能丰富与完善。本文从公司治理实务需求的角度出发,追溯公司治理实务与理论研究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对国际著名公司治理评价系统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适合中国公司治理环境的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刘畅 《领导科学》2022,(10):109-112
公共性是社会治理的基本价值与根本指归。作为社会治理的重点,基层社会治理更需要实质公共性的回归与重构。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环境愈加复杂,公共空间碎片化、风险化趋势明显;治理主体互动不足,畅通融合的公共治理空间尚未形成;治理方式有待更新,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仍存在二元悖论。重构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公共性,需要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保障,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广泛参与,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性价值,培养基层公职人员的公共性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2.
王洁 《管理科学文摘》2011,(36):129-130
我国行业协会,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往往强调现行体制对自身发展的约束,却忽视了组织内部建设。随着行业协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也需要我们关注行业协会自身的治理问题。行业协会应该通过规范理事会制度,健全会员代表大会制度和协会的民主制度,以及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来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和内部制度建设,从而健全行业协会的治理结构。这样才能有效推进行业协会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健康发展,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运宝 《决策》2011,(5):22-24
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产业支撑,一流的产业由一流的企业集聚形成,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企业家引领,由此,大武汉回归首要在于企业家群体的突起。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倡导"尊重学生的需要".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只有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才会体会到知识的意义,才会产生学习的激情,才会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个性和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尤其是在学校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情感体验和交往需求,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教学走向成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治理是政府管理的过程。治理存在失效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寻求良好的治理。良好的治理即善治。当前,要实现中国乡村善治,有三大治理路径:一是优化乡村民主治理结构,营造乡村和谐的政治生态环境;二是推行新型农村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三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6.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其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在实施小学语文新课改中,要让"预设"与"生成"同放异彩.  相似文献   

17.
找准激励工作中的"黄金分割"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涛 《领导科学》2005,(24):15-16
“黄金分割”点是数学意义上最佳理想状态的一个分割点。在激励活动中,如果也能找到这么一个“黄金分割”点,使各方面的结构和力量达到平衡与协调,无疑会最大程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团结和谐,形成群体合力。一、把握好群体激励与个体激励的最佳结合点。人的需要按主体划分有群体需要和个体需要。个体需要的相同之处,构成了群体的共同需要。对于所有人都渴望得到的如住房、休假等需求,只要是合理的,组织力所能及的,都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满足人们的共同需要,以此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强调首先满足共同需要的同时,还必须做到尽量…  相似文献   

18.
后工业社会呼唤的是一种积极寻求合作的治理模式,政府需要引导并帮助市场和社会组织真正成长为地位平等的治理主体,重构一种适应后工业化时代的动态合作治理。动态合作治理的实现分为两个环节,首先是建构多元主体合作机制,根据公共服务的产品属性,确立多元主体的治理权责和合作路径;其次是在合作治理的逻辑下,建构动态的治理循环系统,从而使得合作治理能够具有长期而持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使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研究和挖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丰富内涵,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环境,适应新的国内国际形式发展需要,成立专门机构,有效整合协调政府职能,实现改革发展的各项目标,最终完全实现依法治国的治国理政方式常态化,使制度的力量充分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社区治理格外强调情感沟通在化解障碍、争执中的独特效力,需要通过社区互动平台再造增进互信,构建更具温度感的社会关系网。这就需要优化参与空间完成权力柔化,再造主体关系增进社区互动,立足居民满意培育内生动力,打破空间隔离增进民众熟悉度。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应灵活设置热点议题,增强居民社区意识,理顺多层关系定位不同责任,并立足情感关联抓好社区空间功能再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