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向形式──对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点思考李湘1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又是能动的。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需要借助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系统来进行,并通过概念来表述。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当人们以此去把握无限的对象世界时,也会对对象加以某种程度的限定,...  相似文献   

2.
布莱希特与卢卡奇之间曾有过一场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世纪之争。布氏认为,表现主义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作为艺术手段更无可非议;现实主义是对时代特征、社会本质的认识,强调“整体的真实”。卢氏则认为,表现主义是形式主义,是应当否定的资产阶级的颓废主义思潮;现实主义是指“真实地表现现实”,强调艺术作品要真实地体现现实的主要特征,19世纪现实主义是典范。这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内部两种不同观点的论争。  相似文献   

3.
刘荒田 《社区》2012,(35):57-57
越是老下去。读书越难以进入沉酣之境。究其原因,曾经沧海.阅世深,神经麻木了,一如老兵油子看到战场上的尸体。是一:难以找到震撼心灵的奇书,是二。木心先生的《即兴判断》一直置于案头,我每天都读一点。好在它冠名为“即兴”,也就是“随便写”的意思。我以“随便读”来回应,似无不敬。读到对“仰视”的解释——“倒过来的鸟瞰”,我如同遭到电击似的,浑身一悚。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在近代以前,《周易》一直被尊为群经之首,六艺之原,为易作注的不下千家,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从来没有把周易的背后是否蕴含着一个自然理性的认知构架这个问题作为问题。原因很简单,中国文化作为一个封闭系统是不会产生系统外立足于世界文化这个大系统的观察来鸟瞰它的。因此这个问题自然不成其为问题,“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易与天地准”.古人从来没有否认过并且根本不怀疑周易的自然哲学基础,正如西方人从来不怀疑数学一样,他们只是充当了相应于西方人的实验家和实验设备的角色.对易学以自己的经验去体悟并丰…  相似文献   

5.
探讨中国古代文论(诗论)的两个核心范畴──—意象和意境的当代适用性,分析中西文论的某些契合点及互补性,认为建构新的本位话语有赖于融合、吸收及生成.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和恩格斯论巴尔扎克──马列文论学习札记育民巴尔扎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特别喜爱和赞赏的同时代极少数的资产阶级作家之一。他们在自己的著作或与友人的通信中,曾多次谈到巴尔扎克或巴尔扎克的作品。马克思的女婿保尔·拉法格在《忆马克思》一文中曾写道:“他(...  相似文献   

7.
诗序合一:唐诗创作的新潮流──唐代诗序体鸟瞰王辉斌在李唐王朝三百年的诗坛上,历史地存在着一种值得十分重视而又不曾为古今研究者所注意的文学现象,这就是倍受诗人们所喜爱的"诗序合一"。所谓诗序合一,是指诗人们在进行诗歌创作时,有意识地在诗歌前附上一篇序文...  相似文献   

8.
孟庆海 《社区》2001,(11):61-62
澳大利亚的社区建设始于20世纪初期,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社区是居民出于相互帮助的需要而自发形成的特定地域的利益综合体,它的形成,体现了社区强烈的地域性和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如社区命名大多沿袭当地土著人的习惯称呼,社区的规模也完全依据人们对社区区域范围的认同感来划分。如位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北部的笛可森(Dickson)社区,即以华人集中居住而闻名。  相似文献   

9.
表现主义理论体系、杂文学观念体系、《文心雕龙》即体系、以“原人”说为中心的人本主义诗学体系,是20世纪古代文论体系研究中体系论者的代表性看法。从以“古”构“古”;以“今”构“古”;以“西”构“中”;以博取约等四种体系建构策略可以见出,背景理论知识或体系建构中的“前理解”框架已成为制约体系建构及其建构策略中的决定性因素;寻求对“前理解”的突破、超越或建设性的“视界融合”已成为体系研究及其建构策略的最新动向。其中,为完善学科而进行体系建构;与西方文论一较高下;认知和传播需要;出于知识或职业趣味等心理动机对古代文论研究的影响值得反思。在体系研究中一定程度地抑制体系化冲动,在体系建构中克服体系先验预设所带来的片面性,有赖于理论构架与经验事实的相互支撑,有赖于对古代文论诸现象内部有机联系的准确而客观的复现;历史经验事实的还原在理论体系建构中应是第一位的。体系建构,不能以“逻各斯中心主义”为“体系”话语的活动杠杆,而必须在“道”与“逻各斯”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来进行。“道”与“逻各斯”如何在深层次上获得融通没有得到合理解决,过早的体系化必然导致观念与理路上的错位与失范。  相似文献   

10.
王充的理想人格观与其文论──王充系列研究之二郑先兴,金宪文“文如其人”,人与文是不可分的。王充在谈文时,实际上是在谈人;而在论人时,又在讲文。因此,认识王充的理想人格观是把握工充文论的基础和锁钥,而认识王充的文论则可加深对其理想人格观的认识。王充的理...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我国政府全面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前不久,中国作家代表团前往欧美,分别举办了中美、中德和中法文学论坛;中国作家协会实施了"中国当代小说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最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孔子学院联袂启动了"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但是,中国文论"走出去"的问题还没有引起学界的充分关注.诚然,多年来学界对于域外中国文论研究的成果,也有一些介绍、翻译和研究.但是,那是从"域外汉学研究"角度进行的,而始终没有将这个问题从正面提出来讨论过,甚至目前几乎还找不到关于这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12.
《北方人》2006,(11)
现在的年轻人,几乎无人不爱听音乐,君可见校道上匆匆而过的身影打声招呼没有反应,那家伙正听着MP3呢。典雅的音乐是诗歌是艺术,是阳春白雪;而通俗的音乐是心情是故事,是下里巴人。鄙人学识浅薄,对音乐尚未能有高深的鉴赏细胞,一些古典办或外国名曲只是闲时附庸风雅,故作沉迷  相似文献   

13.
明代弘治至万历初年,在文坛上占据统治地位的是以前七子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文风,“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明史·李梦阳传》)。复古文风盛行近百年,自有其历史的社会的渊源,茅盾曾在《夜读偶记》中加以说明。但流风所及,不能说没有严重的弊端。在复古文风笼罩下,竟至有人认为“物不古不灵,人不古不名,文不古不行,诗不古不成”(李开先《昆仑张诗人传》)。这就完全割断了社会生活同文学创作的联系,完全否定了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实际上堵塞了文学创作的路子。物极必反,反对复古文风的人接二连三出现了。《明史·文苑传序》说:  相似文献   

14.
韩愈的文论     
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的文论,是用以推进这一运动的工具。本文主要阐述韩愈文论的条理,偶或涉及其他问题。由于韩愈混淆文笔,于文体没有明确划分,故本文泛称文论,其实是兼诗、笔而言。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文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文学思想的奠基者。孔子没有撰述过系统的文学论著,但在记录他言论的《论语》等书里,保存了许多精深的见解,涉及了几个重要方面的问题,从中可以窥测孔子比较系统的文学思想。德言说孔子生活的时代在文学上,还处在群众性创作时代。由于孔子对大量诗歌、文章的写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对于作者品德修养和作品的关系,提出了重要的见解,构成了孔子特有的德言说。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论语·宪问》)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唐古文运动的主将之一的柳宗元,由于他和韩愈一起领导了古文运动,完成了文体改革,他的文论,一般总是和韩愈相提并论的;而且他们的论点,一般也认为是基本一致的。韩愈论文有“志道”、“好道”的言论,柳宗元论文也有“明道”“翼道”的言论;韩愈“文”、“道”并重,柳宗元也“文”、“道”并重;韩愈学文的最高标准是儒家经典,柳宗元学文的最高标准也是儒家经典等等,在在都可以说明他们的一致性。这当然是由于他们都出身于中小地主阶层,都曾受儒家教养,都受着当时儒学复古潮流的影响所致。但这绝不等于说韩柳二人的文论没什么区别,而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文学史分期的宏观鸟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历史演进到近一百多年,我国确乎起了数次的剧变.于是历史有了更迭迅速的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文学亦在社会形态的迅猛更迭中,一一对应地划出了近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以及到今天已经不太新了的“新时期文学”.而历史和文学并不因其以往更迭的迅速及人类分期的迟钝而停滞,它将仍保持自身的发展速度.人类如果再遵循业已习惯了编史法而拟出一个“目前文学史”这无异于表明我们思维速度的滞后.面对历史的督促,重写文学史已成为现今文学界急待重视与解决的一大课题.然而,它又是一个异常  相似文献   

18.
论想象与神思中西文论两个概念的比较思考吕露钱英(深圳行政学院深圳518003)想象与神思是中西文艺理论中涉及形象思维的主要范畴。在西方语言中,“想象”一词的一般含义是指非实有、非真在目前的事物或设想它、接受它的能力。古希腊的Phortasoh一词和古...  相似文献   

19.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对中国新时期文论的影响冯宪光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国新时期文论,人道主义,现代主义,艺术生产论,文化学阐释中国新时期文论开拓了一个新的天地,呈现出与前新时期文论的不同面貌。造就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有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20.
丁玲复出后,留下了大量的文论,其基本特征,如陈明所说“都是有的放矢”,“有所为而为的”。但就是这些文论却遭到责难,有人称她为“极‘左’路线的维护者、辩护士”。本文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其它方面,对丁玲的文论进行探讨和阐释.认为:尽管它们存在不足之处,但基本上是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对文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对当今的文坛所具有指导意义,从而否定了对她的错误论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