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孔子有丰富的理想人格思想。对此,许多论著已作过精辟论述。本文想对孔子理想人格的层次及特点作些进一步的探讨。 一 “仁”是孔子全部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理想人格的核心。这种理想人格有时直接用“仁人”来表达,如,“志士仁人”;“虽有周亲,不如仁人”。有时,“仁”即指“仁人”,如,“泛爱众而亲仁”;“殷有三仁”,不言而喻,这些仁人,都具有“仁”的  相似文献   

2.
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企业家必备的素质之一。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过:“一位经营者,不需要是万能的,但却要是位品格高尚的人,因为后者往往更能吸引人才。”①美国企业管理家劳伦斯·M·米勒也认为:“领导者必须行得正,有操守,才能获得属下的信赖,并愿意为其效力。”②企业家应该具备哪些道德品质?又怎样养成这些品德呢?孔子的人格思想能给我们不少启迪。一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学”。“仁学”,就是“人学”。孔子深入研究人的问题,提出了他的人格思想。他的人格思想主要包括理想人格(即君子人格)要素和理想人格的修养方法…  相似文献   

3.
孔子道德思想以“仁”为核心,以“仁人君子”为最高理想人格.为了实现“仁”,造就“仁人君子”的理想人格,孔子不顾成败,不计得失,矢志不渝地奋斗了一生.结合个人道德实践经验,孔子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道德修养理论,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实践方式,而且在今天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于“四有”新人的培养,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历史上, 孔子最早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人格和人格教育、人格修养思想。他的人格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发展的方位, 陶铸了历史上一代代崇高伟岸人格, 成为民族传统精神的精粹。文章对于孔子人格思想的内涵、特点、现代价值、对其应有的正确态度, 以及关于汲取、借鉴墨家、道家、法家和国外有价值的人格思想等问题, 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论语》其实是一部治国纲要。孔子及其弟子们竭尽全力提倡并身体力行追求一种理想人格,以实现其政治理想: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使孔子成为了万世敬仰的圣贤。然而,这个理想国却是一个没有人格平等和尊严,没有思想自由和创造快乐的思想牢狱。从《论语》中反复强调的"学"、"孝"、"礼"可以看出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孔子与爱默生在修身思想上存在契合点。孔子和爱默生都相信人的可完善性,因而他们都非常重视道德的自我修养,这必然导致他们对理想人格的特别推崇。孔子学说与爱默生思想的契合,说明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之间有着相似的文化遗产,这为文化批评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培养之研究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对整个中华民族产生了广泛而又悠久的影响,对理想人格和理想境界的追求,对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的强调,对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重视,乃是孔子人生哲学思想的主体精华所在,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这些思想文化遗产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政治生涯的坎坷是孔子失意与孤独的主要原因 ,他的政治理想不得施展 ,思想远远超出了那个时代 ;社会道德水平的低下与理想人格的难以达到是孔子个人消极情感形成的第二个因素 ,最得意的弟子颜回的早逝对他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创伤 ;而缺少与他同处在较高层次上的 ,能够平等对话、交流的理解者是造成孔子失意的又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人格精神、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孔子也因此成为后世许多传说乃至神话的附会对象,导致孔子形象发生变形。《论语》是最能体现孔子思想言行的一部书,为客观地把握孔子的历史形象,笔者对《论语》中的孔子形象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为孔子画了5张像,他们重叠在一起就是一个历史上比较完整的孔子形象。  相似文献   

10.
孟子“士”人格的思想特质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孟子在继承孔子理想人格思想基础上,对"士"人格做了详细、全面的阐释,实际上奠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格的原型。孟子"士"人格的思想特质可归结为三方面:一是士志于仁义之道;二是重道轻仕、士以师道尊于君;三是士以成为具有浩然正气的大丈夫为目标。继承和发扬孟子"士"人格的思想传统,对于当今时代知识分子和广大国民塑造和培育理想人格,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仁学是孔子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包含了一套完整的人格理论,标志着先秦人性的觉醒、理性的高扬.孔子以"仁"为美,以"和"为美的表现形态,把审美和人格修养、道德实践和人生理想联系在一起,促使了审美的意识形态化,对我国二千多年来文艺美学思想的发展流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孟子以"人性善"为基础,以"仁义"为价值内涵,构建了关于理想人格的理论.孟子还提供了"存心养性"、"善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明善诚身"、"以天下为己任"等实现理想人格的途径.孟子所构建的理想人格是对孔子理想人格全面的继承和深化,同时为后世的志士仁人提供了一个能够追求的理想人格模式,并提出了一条通向儒家理想人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探索人学的思想家,其人学理论深刻地探讨了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以及人格修养与人的理想等问题,在孔孟儒学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人学思想的系统性、独特性应该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人能否成为圣人?理想人格如何培养?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长期争论的问题。中国古代哲学家比较明显地注重自身的完善,大多数哲学家都把这种完善看作是获得认识的必要条件。把理想人格的设计包容于哲学,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根本特征之一。而这一思维的进程,严格地说来开始于孔子,正是孔子推动对自身的意识由自发走向自觉。笔者认为,孔子理想人格的思想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的人的觉醒,它不仅使得中国古代哲学自此以新的形式开始了思想的进程,而且对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民族的共同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理想人格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知识分子思考的核心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思考,折射出了中国思想史上不同色彩的思想火花,为后世的中国人关注这个问题提供了不同的理论视角和追寻维度,同时也为后世的中国人构建自己理想人格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思想养料.在中国思想史上,道家视野中的理想人格与墨家、儒家和法家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境界和精神气质,表现出了独到的内在本质特征,对我们今天构建健康和谐的理想人格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指出孔子思想是源于历史传统和现实本真状态两个层面,但由于种种原因,更为重要的后者却被遗志和蔽了,进而使之具有“先验历史本质”的特征。同时由于孔子思想是一种应然和理想的价值理论加之被形式化、物化,从而与现实的具体生存相矛盾。如何对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学进行创造性转换,则需要我们还孔子以本来面目,深入到“事情本身”,以“过去”和“他者”为手段进行艰苦细致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思想家。他提出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具有极其深远影响的道德理想目标,作为实现其社会理想的精神动力。他将周公为代表的西周初期统治者的思想主张,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孔子的志向在于建立一个富足、文明、和谐、稳定的理想社会。出于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需要,他提出了一个以"仁"为核心、以"礼""义"等为基本范畴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设计了具有不同层次品格的理想人格形象。他谈论最多的道德理想人格是"君子"。君子人格应当具备的品格,最主要的是"仁""知""勇"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根据礼乐征伐之所出,孔子判定春秋社会乃是无序的社会,理想的社会秩序是以君臣、父子各尽其责为基础的社会。继而,孔子坚持从周正名与以仁释礼的思想,通过正名与援仁入礼来重整和重构社会秩序。在这种重整与重构中,孔子通过提倡君子人格和养民、教民、治民并举对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主体进行了安顿。孔子的社会秩序观启示我们,良性社会秩序的建构与维系需要融入时代精神,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也需要教育感化、制度保障与榜样示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孔子“成人”理想人格的分析,认为孔子理想人格的教育主要有性习论、知行合一、进取与入世等原则;具体教育方法主要有立志、博学、克己、内省和践行等。  相似文献   

20.
儒家学说自其创立之时,就以理想人格的成就为旨归,此理想人格即是君子和圣人。但儒家并不以君子人格的养成为最终目的,而是进一步指向了政治生活的实践维度。我们通过对《论语》中“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孔子使子路问津”和“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三章的文本诠释,来凸显儒家德性与政治之间的内在关联,指出“天命”为君子人格提供下学上达的形上根据,并奠定了理想人格的逻辑基础,提示儒家君子人格走向政治生活的必然性(天命的召唤);孔子与隐士对政治生活的不同态度体现了儒家理想人格的现实追求;圣人“无为而治”一方面呈现了理想人格的治世方式,另一方面也突显了德性在政治生活中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