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门七件事     
《可乐》2009,(3)
有一对夫妻,妻子喜欢饮酒,常常跟丈夫索酒喝。丈夫偏偏最讨厌女人饮酒,不但不给她喝,反倒振振有词地训斥她说:"咱庄户人家,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里面何曾见个‘酒'字?"  相似文献   

2.
不愧是兔年的物价!方才年首,物价不辱使命地飙的比兔子还快。涨价疯潮一波一波侵袭着全国百姓本就脆弱的心脏。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50个城市新年粮价稳中有升的数据结论,让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原本开门欢欢喜喜的七件事,终于在飞升物价的重拳出击下,结成了人们脸上哀伤无奈的苦瓜……  相似文献   

3.
七对好友     
《可乐》2009,(1)
面对平淡如水的生活,我们不妨做条鱼。在一大片森林的东边,住了七个好朋友,名字叫做柴、米、油、盐、酱、醋、茶。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生火烧柴、吃饭喝茶、添油加醋,日子虽然平安,却总觉得缺少什么。久了之后,  相似文献   

4.
盐的故事     
人们常说,开门7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人若几天没有吃盐,就会浑身没劲。解放前夕,我国有许多地方缺盐,特别是大西南地区更是如此。55年前,我当时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十一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奉命到川、黔、湘、鄂边境剿匪。在做剿匪准备工作时,上级还运来  相似文献   

5.
张志玲 《社区》2008,(12):47-48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必不可少的调味品,看似平常,却和健康休戚相关。选“油”是一门学问。选择好油类,可以促进和提高我们的体质,美化我们的容颜;反之,盲目选油用油,则可能会引发中毒或成为诱发很多慢性病的元凶。近年来,关于如何买到优质油、食用什么油最健康的讨论越来越多;在超市,各式各样的油类更是让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6.
斗茶     
王仁湘 《社区》2010,(2):30-30
宋代炊茶风气极盛,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梦粱录》云:“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说的南宋临安的情形.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俗语“开门七件事”,即便贫贱人家.一件也是少不得的。在临安城内,与酒肆并列的就有茶肆,茶馆布置高雅、室中摆置花架,安顿着奇松异桧。一些静雅的茶馆,往往是士大夫期朋约友的好场所。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茶在中华饮食文化中便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茶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而客家人更是讲究喝茶的民系。数百年来,台湾客家人经受了严苛环境的考验,为了生存,不仅养成了克勤克俭、吃苦耐劳的性格,亦习惯于耕山种茶的产业活动。台湾客家茶文化蕴涵着浓厚的礼俗精神,其内涵常藉由日常生活中的习俗加以呈现。本文旨在探讨台湾客家饮食文化中的茶文化,彰显台湾客家餐饮中的饮茶文化,并进而指陈未来台湾客家茶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愿人生如茶     
《社区》2007,(16)
俗话说:"无茶不成礼。""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茶,在中国是最大众化的饮品。有人说,百姓饮茶是一种需要,文人饮茶则是一种文化。粗识文墨的我,虽然不敢以雅士自居,但饮茶与读书,却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两件事。  相似文献   

9.
居住广州的一位杂文家作了一篇《山西人为什么爱吃醋》的文章,说山西人吃醋,是因为山西乃苦寒之地,人多吃馒头、面食,不易消化;不像广东人天天吃海鲜蔬果,肚肠滑溜,无须借醋来消食。 这真是一种误会,或者说是想当然耳。 谚云:叫你当家不当家,及到当家乱如麻;每天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山西人,我多年来一直对七件事中的“醋”情有独钟,很想弄明白它的起源、发展及其本身所蕴涵着的一些什么。从有关资料看,起码西周到春秋时代,醋已有之。早期的醋称醯(xi),也称酢(cu)。《论语·公冶长》有:“子曰:孰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张胜和李春均为已退休的丧偶职工,前不久,经人撮合走到了一起。为了保证婚后生活的各自独立,互不干扰对方,互不给对方增加负担,结婚登记前,张胜提议并经李春同意,他们书面约定:婚后各自的经济独立,柴、米、油、盐等生活费用均摊,互不尽扶养义务。  相似文献   

11.
玫瑰砂椒茶玫瑰花6克,砂仁6颗(研碎)、胡椒6粒(研碎),三药放入壶中,用开水冲泡作茶饮用。此方有行气健胃止痛之功效,适合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伴有胃痛嘈杂、胸腹胀闷等症状者。丁香姜糖生姜末30克、丁香粉5克、白糖250克。将白糖放入锅中,加水少许,以文火煎熬至较稠时,加入生姜末、丁香粉搅匀,再文火煎熬至能挑起丝,而不粘手时置冷,切块。功能:温中止痛,降逆止呕。主治胃寒、呕吐、呃逆、胃痛。豆辣温胃酱新鲜蚕豆酱20克、醋5克、白糖10克、花椒4粒、胡椒4粒、生姜3片、大蒜1至2瓣切碎。先在炒锅内放入花生油少许,待油热后放入花椒、胡椒…  相似文献   

12.
不锈钢炊具以其造型新颖、易洗耐用等优点而深受家庭喜爱,但如果使用不当,时间一长,也会影响身体健康。那么,使用不锈钢炊具应注意什么呢?不宜长时间地存放油、盐、酱、醋及菜汤、肉菜等。因为此类食品含有电解质,长期存放,不锈钢会与电解质起化学反应,使有毒元素析出。不宜煎中药。在加热下,中药里的生物碱、有机  相似文献   

13.
元朝盐茶酒醋课研究高树林盐茶酒醋皆为人们日常生活食品,又都是元朝禁榷对象,均为官府统一控制,统一发卖物品,分别称“榷盐”、“榷茶”、“椎沽”等等。官府通过对此项物品禁榷的课敛,成为元朝财政的支柱,尤其盐课是元朝财政最重要的来源。但是,对这几种课税作系...  相似文献   

14.
翟边 《百姓生活》2011,(2):53-53
炒肉菜: 醋一定要在糖和酒之后加,否则糖不易溶解,酒的香味也很难挥发出来。糖一定要在盐之前放,否则盐的脱水作用会让肉变老,甜味不能渗进原料,造成外甜里咸。而盐要在肉八成熟的时候加,否则会让肉质变老。酱油要最后加,以免其中丰富的氨基酸被高温破坏。  相似文献   

15.
金点子     
《新天地》2006,(10)
饮料瓶不都能盛放酒醋时下,人们对于盛过饮料的空饮料瓶“情有独钟”,习惯用它盛装酒、醋、酱油等调味品。倘若短时间内装一下也未尝不可,时间过长则对人体健康不利。  相似文献   

16.
炒菜与刷碗     
退休回家,一日三餐在家中运作,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在食堂吃饭,拿起筷子张嘴开吃,放下筷子抹嘴走人。现在发现还有饭前运动和饭后运动,即所谓洗菜、炒菜和刷碗。一茶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以前就思农民伯伯的不易,现在思的是炒菜和刷碗的不易。炒菜要的是丰富,比的是创意;刷碗则相对单调,需要的是耐性。想想炒菜的过程,洗、切、煎、炒、烹、炸、油、盐、酱、醋,不同的菜,不同的搭配组合,不同的程序,不同的色、香、味,不同的日子做出不同风格的菜,创意无限,乐趣多多;刷碗则是同样的锅碗碟盆,同样的水,同样的洗涤灵,同样的抹布,不同的日…  相似文献   

17.
钟丽娅 《社区》2013,(25):57-57
“吃西瓜要加盐、菠萝蘸酱油吃、橙子上撒盐古已有之、苹果加点醋味道更好……”别以为这些水果吃法是恶搞,这可是全国各地的地方饮食习惯。近日,网上一篇讨论各种“奇葩”饮食习惯的帖子引起大家热议,让不少人惊叹无法相信……  相似文献   

18.
学学做做     
李平 《山西老年》2008,(2):35-35
鱼香鸡条用料:嫩鸡肉250克、鸡蛋1颗、姜丝3克、葱丝5克、泡椒丝5克、豆瓣酱10克、酱油5克、麻油5克、醋5克、酒5克、白汤25克、干生粉15克、湿淀粉10克、植物油500克(实耗75克)、盐、味精少许。  相似文献   

19.
过去,地主、资本家和一切剥削阶级都说:“穷沾富光、富沾天光”。意思是说农民、工人都是靠他们养活的,我们穷人沾了他们的光。这真是昧着良心说黑说。速三岁小孩都知道,一个人要生活,不管他是那一个,都少不了食、衣、住、行用,要吃饭就要有柴、米、油、盐,菜。这些东西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都是我们农民和工人种出来的,做出来的。土改时,我们农民都唱过“谁养活谁”这只歌,这只歌是说:  相似文献   

20.
居家一坛醋     
刘东华 《老友》2010,(7):47-47
民间有个说法:一家酿醋,不可以同时酿两坛,如果有两坛的话,有一坛必定会坏。这其实暗喻了酿醋是不能三心二意的,像夫妻间一对一的感情,不可以分心。可见感情是个自私的东西。在工艺上,醋和酒属于同宗,笼统地说,它们均是通过粮食发酵而成。我在这个行当里做事很多年,曾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