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沫若书写启蒙主要来自父母、发蒙老师沈焕章和大哥的影响,启蒙教材是钟绍京《灵飞经》和王文治的《文昌帝君阴骘文》,同时受大哥写的苏字影响比较大。郭沫若少年时对书法有浓厚的兴趣,临习过颜体、欧体、《兰亭序》等。中年之后研究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对书法的理解达到了很高的境界。郭沫若广泛地临习各种书体,广泛地向前人学习,书写在书体上多变,书信写作和书法创作尝试用各种书体,并且每一种书体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书法创作上可谓“通才”。50年代之后在融合各体的基础上,在行书和草书上慢慢形成比较稳定的风格,被称为“郭体”。郭沫若是大书法家,在书法创作方面成就巨大。  相似文献   

2.
钱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反映了中国书法的发展过程和变化轨迹。在钱文的发展史中,北宋的钱文尤其值得关注。北宋重文轻武的文治政策、尚意书风的文化氛围、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使其钱文兼具篆书、隶书、真书和行草等书体,开创了以行草书入钱文的先例,在中国钱币艺术史上留下了与众不同的一笔。  相似文献   

3.
买地券、镇墓文研究具有多方面意义,其语言文字学意义在于:保留了古代民间口语的原生形态,证明汉字新字体、新书体的出现都始于民间书写活动。  相似文献   

4.
"书同文"传统作为政治因素对中国早期书体嬗变的影响常常被忽视。秦文字书体嬗变时常伴随"书同文"传统的影响。"书同文"传统主导了以秦文字为代表的周秦一脉文字书体的嬗变,确保了秦文字书体的演变始终位于中国文字书体发展的主线之上。西周末年《史籀篇》的整理引导秦文大篆进行规范性重塑:正体大篆进一步向规范、整饬化方向发展;俗书简牍写本向解散篆构方向发展,引发秦文隶变。秦国兼并战争期间的"书同文"更是以完整的体系,渗透到官私文书中,加速了秦文隶变。秦始皇"书同文字",颁行标准小篆,实际上是以规范至极的篆书终结了古文篆书时代,将秦隶推至历史的前台。  相似文献   

5.
从书体的角度看,南方楷法得力于行、草颇多.楷法既成,反过来再促进新体行书、草书、今草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各种书体都能风流潇洒.魏碑体以蜕化的八分铭石书为基础,倾斜其体势,加上有"刻风"的渲染,遂成稚拙开张,倔强刻厉的面目.北朝碑版中工美而古质、与魏碑体有所差距的风格,融合南方流美书风后来演化成隋与初唐楷书的主流.楷法弃质而就文,的确是艺术规律和人心所向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严元照的《尔雅匡名》在清代上百部《尔雅》研究之作中较有特色,尤其是其以《说文》校正《尔雅》的研究方法给后人很大的启迪。他以《说文》为参照,从古代用字角度、书体演变角度、汉字构形角度研究了《说文》与《尔雅》之间的差异,基本上澄清了《尔雅》收字情况、《尔雅》流传过程中的讹变等问题,为后人研究《尔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善本。  相似文献   

7.
瓦当艺术是一种集雕塑、绘画、书法、工艺美术于一体的造型艺术。瓦当文是瓦当艺术的一个特殊品种,它以篆书为主书体,字体变化多端,以造型美、结构美、绘画美等展示其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198 6年 ,笔者在《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第 4期 )上发表了第一篇专题研究西夏文书法的学术论文 ,题为《西夏文书法研究初探》一文 ,发表之后 ,被学术界认为是填补了西夏学研究领域的空白 ,同时也填补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研究的空白。 1987年又发表了《谈西夏文书法与创作》一文 ,入选宁夏社会科学院建院 10周年论文专刊 ,其中有笔者所创作的不同书体的西夏文书法作品。倘若对西夏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也未必见识过西夏文字 ,究其因 ,乃是因为元人在纂修辽、金、宋三史时 ,独未给西夏修一部等量齐观的纪传体专史 ,至于对西夏文的书法艺术更是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9.
<文选>除诗、赋之外,共收文35类,其中的册、令等8类各仅收文1篇,入选条件极苛严.但"书"类却收录了18人24篇,数量为<文选>文之冠,足见书类名篇之夥.书体的日用性、私家性及其规范的宽松性、表达的自由性是其体作者和作品如此众多的重要原因.书体名篇的产生,除了一般的主体素质要求之外,有其特殊规律:作者因外部摧折形成的情感发酵至临界点,借口或决口同时形成时;人际关系良好的讲究友谊的时代氛围的驱使;书信的施者与受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距离;征战频繁或政治动荡时代的需要;饱学上司的激励作用.从作者角度看,书有自撰与代拟之分;从施受关系看,有友与敌之分;从缘起上看,有主动与被动之分;从情调上看,有乐与苦之分,均以后者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东汉是六书学的孕育期,宋元明时期是六书学的形成期,清代是六书学的兴盛期.古代的六书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对六书的分类和六书各书体的研究;第二,创立文字滋生理论;第三,突破<说文>的部首编排体系,改用六书统领所收之字;第四,系统地阐发六书与<说文>的条例.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中国重画家人格魅力和文化底蕴的文化氛围中,郑燮对题画诗文的意义有着非常自觉的体认。其画作不是图像的独语,而是诗书画同体互文的文本。郑燮题画诗文与画面图像之互文关系,在内容上表现为:其题画诗文一方面与画作图像对应勾连紧密巧妙,另一方面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深度模式的建构,进行空间层面的拓展和时间层面的补充;在形式上表现为,其精心排布题画诗文和画面图像的相对位置关系,运用其自创的独特书体与诗风、画风相配合。如此种种使得郑燮画作中诗、书、画诸元素的和谐程度远非其他文人画可比。然而从郑燮画作中也可看出,诗书画共享同一文本时必然存在矛盾和张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前期书法史时,书家在书体演进中的作用容易被忽略。文章对锺繇"三体书"及其影响的研究,从锺繇所处时代文化背景、书法发展的实际情况及书家的历史地位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发现锺繇"三体书"是当时实用而流行的书体,"皆为世人所善"与其政治生涯紧密相系,是由实用而上升到艺术层次的,并对书体演进起了重要作用。"三体书"中的"铭石书"因处于书体演进趋于结束时期,其魅力犹如天边的晚霞夕阳,虽行将逝去仍发出绚烂耀眼的光芒,为人们赞叹、留恋。"章程书"虽处于小楷草创阶段,却因锺王并举而构成了中国书法特有的"魏晋现象"。"行狎书"是"三体书"中最短寿的书体,因特点不够明显很快被王羲之行书所取代。"三体书"只有楷书以锺王并存的形式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3.
[摘要]明代是彝文书法韪书的定型时期,也是韪书的鼎盛时期,出现了钟铭、摩崖、碑刻、木刻、抄本、丹书、木板写本的韪书,使韪书的书写材料得以丰富和完善,韪书的书体也在这个时期形成了正书体和横书体两种风格流派,并创作了一些后世难以超越的韪书作品。  相似文献   

14.
经"书同文"、"焚书坑儒"之后,楚简书法名亡实存,以其成熟的书写性、丰富的笔法、自觉的审美追求、发后继书体之先声的前瞻性和创新精神,暗中向汉代书法递交了关键一棒。其后经汉代四百多年的发展,篆、隶、楷、草、行五种书体全部创立完毕,从此,中国书法以风格史为主线,不断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王峰 《南都学坛》2013,(2):120-121
<正>一、南阳东汉砖文字的类型在南阳出土的汉砖文字不是很多,但也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容。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类概括。第一,书体类型。汉砖文字包括多种书体,如大篆、鸟虫书、章草、隶书及装饰化的隶书。从南阳已发现的汉砖及汉画砖文字看,书体比较单一,基本都是隶书及装饰化的隶书,但有时杂糅有篆书的笔画。如隶书有"元和三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语言是在不断变化的,距今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当然也不能例外。甲骨文的时间跨度近300年,若将其放在一个平面来研究,则可能造成源流不清,掩没其发展变化的本来面目。在汉语史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的今天,对甲骨文语言文字进行断代研究,已经成为学术发展的必然的要求。事实上,前辈甲骨学家已经认识到对甲骨文语言文字进行断代研究的重要性。董作宾先生《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提出的断代十大标准中,就有文法、字形、书体三项。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三方面,特别是文法的断代研究还非常不够。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练字》篇既是对文章作法理论的论述,又涉及了文章书写具体技巧,在文学艺术史上极为可贵。《练字》篇中述及文字的产生、发展、六书之结构、书体之演变、汉律之法规等一系列问题,保存了我国早期关于文字理论的研究成果,为我们今天探讨、研究古代文字以及书体的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而文化作为书法的根基和土壤,其重要性日渐凸显,因此从古代文学理论中汲取营养并指导书法实践是可行之路。《文心雕龙·练字》篇及其他相关篇章所涉及到的批评方法和理论范畴对当代书法的价值和意义亦在于此。  相似文献   

18.
书法的发展始终是规范性约定和潦草挥运相伴而行.侧锋的运用促使旧书体的松动和解构,丰富了笔法体系,中侧兼用是笔法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蜾扁书体是由篆隶交杂而成 ,蜾者 ,篆之法也 ;扁者 ,隶之法也。蜾扁是中国古代文字由篆变隶即由篆书向隶书过渡的一种断层文字书体 ,由于历代文字学家和书法家忽略了对蜾扁体的研究 ,从而留下这块断层文字史和文化史的空白。因此 ,它在中国古代文字史和文化史中具有更替性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河南的地理位置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甲骨文、金文是我国古老的书法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篆、隶、楷、行、草等各种书体。篆书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分大篆和由大篆简省形成的小篆。大篆流行于商周至战国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