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跨越与过渡: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二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香 《学术交流》2003,3(12):123-126
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在取向上具有二元特征:一是在社会制度上要跨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二是在发展生产力的手段上又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创下的优秀遗产。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始终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并渐进式进行,等等。这些都是马恩关于"中间站"思想的中国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2.
黄秋生 《创新》2009,3(1):27-30
通过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潜心研究,马克思借用“卡夫丁峡谷”这一古罗马时代的典故,提出了他晚年的天才设想:俄国等东方国家通过吸收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和巨大成就,可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从而避开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灾难。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跨越“峡谷”内外条件均已具备的情况下,进一步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使马克思晚年设想从纯理论和俄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以及马克思的具体语境中转入中国现实,实现了设想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基于俄罗斯社会土地共有、农村公社和专制国家三位一体的事实,认为俄罗斯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从而避免资本主义带来的灾难。马克思的这一东方社会理论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依据,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所证实。  相似文献   

4.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历史向何处去”的问题成为历史哲学特别是世界历史理论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资本主义遇到了两大新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生态矛盾”和“帝国—反帝国”的“战争矛盾”。这两大矛盾直接威胁着由古典世界历史理论确立的“永久和平”主题,也威胁着马克思为这一主题所提出的实现永久和平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案。世界历史若要避免资本主义两大新矛盾而不至于导致人类的自我毁灭,就必须要立足于生存论哲学,重建21世纪世界历史的生存论基础。其核心是确立世界历史的普遍生存法则,建构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承认—契约”关系,尊重世界历史的一般“生存论原理”。唯当如此,才能沿着马克思所开创的世界历史进程实现人类自由和解放的生存理想。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最有生命活力的学说 ,其根源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求实创新的革命风格。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史 ,其中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俄国等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极富理论创新精神 ,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回顾这一段历史 ,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的基本精神 ,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念和科学态度 ,指导我们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地推向新世纪  相似文献   

6.
朱文婷  陈锡喜 《创新》2014,(1):50-55
机遇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有利时期。由于事物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故而,机遇作为发展的偶然性表征,其整体趋势将受到历史必然规律的制约。马克思重视对机遇概念的思考,在其论著中不断修正个人认知,最终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机遇思想;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环境中发现机遇、把握机遇的战略尝试,则是马克思机遇理论在中国的延伸。  相似文献   

7.
严格说来,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在取得了政权以后如何进一步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超出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视野。这一问题真正作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升出来是在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挫折以后,而在邓小平时代,这一命题再一次得到极其清晰的提升。围绕着对这一问题的求解,社会主义观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得到重新开辟。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使得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不再是“天鹅之歌”。  相似文献   

8.
李建平 《社科纵横》2005,20(5):26-27
本文阐述了邓小平理论六个方面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罗贤娇  王瑜 《创新》2021,15(6):1-11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研究俄国等东方社会发展问题时,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列宁第一次把马克思这一理论设想付诸实践,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列宁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实践探索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跨越资本主义不可能一步到位.首先是通过革命跨越作为社会"制度"即上层建筑层面的资本主义;其次是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在经济基础层面跨越资本主义;最后是利用社会主义制度对"国家资本主义"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限制,以避免资本主义的灾难,从而实现全面跨越.二是在农业生产上采取"迂回过渡"策略,对农业生产进行了一定的"妥协".列宁的探索留下了宝贵启示:"跨越"需要以把握"世界历史"趋势为前提;"跨越"不是要从经济上全面"拒斥"资本主义;既"占有"又"避免"是跨越的基本原则;"跨越"是一个辩证的历史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0.
罗贤娇  王瑜 《创新》2021,15(6):1-11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研究俄国等东方社会发展问题时,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列宁第一次把马克思这一理论设想付诸实践,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列宁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实践探索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跨越资本主义不可能一步到位.首先是通过革命跨越作为社会"制度"即上层建筑层面的资本主义;其次是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在经济基础层面跨越资本主义;最后是利用社会主义制度对"国家资本主义"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限制,以避免资本主义的灾难,从而实现全面跨越.二是在农业生产上采取"迂回过渡"策略,对农业生产进行了一定的"妥协".列宁的探索留下了宝贵启示:"跨越"需要以把握"世界历史"趋势为前提;"跨越"不是要从经济上全面"拒斥"资本主义;既"占有"又"避免"是跨越的基本原则;"跨越"是一个辩证的历史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1.
庄福龄 《浙江学刊》2001,3(2):35-39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当前形势和历史发展,如何看待当今世界两种社会制度各自的命运和抉择,新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又将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应对这一不断发展的浪潮,谁能在这一浪潮中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等等.对于这些现象和问题,人们纷纷从各方面寻求理论上的解释和支撑,力图提出自己应对的方略,这是不难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对此也有自己的观点和根据,也有自己的分析和对策,其中最根本的、基础性的理论即马克思恩格斯一贯坚持和反复阐明的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杨华 《学术交流》2007,(11):25-28
贝尔利用社会学的虚拟演绎方法,认为进入后工业社会阶段的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处于分裂状态,并各自围绕自己的轴心原则和轴心结构进行运转,由此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产生。为了从精神方面进行矛盾根源的剖析,他又转向历史和经验的方法,从韦伯的宗教冲动力与桑巴特的经济冲动力入手来进行探究,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这是潘润涵、林承节新著的《世界近代史》中提出的一个命题。这个命题应该说是一个传统的说法,但它所挑起的问题,再次引起我们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以及世界通史的构架这类世界历史学科建设中的重要话题的思考。由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20世纪60、70年代通行于全国的《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中称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走向衰亡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哲学历程的深刻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经济研究为内核心的历史哲学是马克思一生研究活动的主线.马克思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开始,中间经过<资本论>对哲学的升华,一直到晚年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从而完成了划时代的东方社会理论为止,一直在哲学战线上纵横驰骋.这是马克思崭新的哲学思想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他用哲学武器认识历史、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涵盖整个世界的过程.<资本论>是马克思哲学历程的一个新的制高点,但它还不是马克思一生哲学思想的顶峰.马克思晚年最重要的题目就是如何把历史发展的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思想贯彻到底,探索东方社会向共产主义发展中的多样化道路问题.<资本论>中的唯物史观是开放的,但不是马克思哲学的最后完成.马克思一再说明,不能用西欧的模式来裁剪东方和世界的历史,<资本论>丝毫无意论证全世界一切国家和民族不问具体情况统统都要纳入资本主义轨道.马克思的这一澄清,为东方国家跳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扫除了思想障碍,提供了理论前提.马克思晚年放缓了<资本论>的写作,其目的也就是为了给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提供史学前提.马克思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宣布新哲学关注现实,注重改变世界,二是它申明自己的实践特点.马克思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以实践为中心的唯物主义学说将从前旧唯物主义内蕴的社会主义和革命原则一下子解放出来,焕发出极大的革命活力.马克思哲学产生以后,一直是关注现实,以革命为准绳的.马克思以革命为坐标,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东方社会理论,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实现了理论上的巨大飞跃.哲学研究一直和经济学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既是马克思的哲学传统,也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特色.经济学一方面是马克思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底蕴,二者存在着共同的内容和范畴,另一方面,经济学研究的进展和突破是马克思哲学发展的重要机缘和途径.哲学和经济学的联盟,首先体现在:第一,对经济学的研究为马克思创立和发展辩证法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第二,经济学为马克思哲学提供了实践领域.第三,经济学与唯物史观相互交叉,融为一体,它们的许多范畴和概念是共同的.在马克思哲学发展史上,哲学与经济学的发展总是互为前提,相得益彰的.马克思不仅通过对东方经济形态的研究,发现了东方国家由来已久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而且借助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考察,确立了历史发展的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历史现,提出了多角度地考察历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把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并未明确指出东方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从分析中国目前的社会生产力现状和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条件,我们必将在新的世界历史条件下实现对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跨越,进入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转型时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可以说,在持续性的量变中出现了局部的质变,而且质变具有根本性且影响深刻,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21世纪初爆发的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使得这些变化以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发生激烈矛盾和冲突的方式凸显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作为思想史上对全球化进行系统理论阐述的第一人,其主要的思考成就体现在他的三部重要著作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视阁初步形成.在<共产党宣言>中,随着世界文化概念的提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视阈进一步深化发展.在<资本论>中,伴随着对资本运动规律的揭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视阈最终得到完全展现.  相似文献   

18.
《求是学刊》2019,(1):53-61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基本原理,是从黑格尔那里继承下来的"辩证法"原理。通过对黑格尔的作为"一般运动形式"辩证法原理的唯物主义"颠倒",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证了资本主义"自我毁灭"的三个历史辩证法原理:"阶级自否定"的辩证逻辑;"生产力自否定"的辩证逻辑;"必然王国自否定"的辩证逻辑。正是通过这三个层面的"自否定"的辩证逻辑原理,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9.
蔡振华 《社科纵横》2006,21(12):18-19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提出一系列创新思想,从而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体系,其内涵博大精深,主题集中鲜明,其灵魂充分体现了邓小平之非凡的政治胆量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创新思想,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雷云 《浙江学刊》2001,2(3):52-58
本文通过对党的两个历史决议的背景和内容的分析,指明其与两次历史性飞跃的联系,着重阐述它们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理论上的重大意义和贡献,并由此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加深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