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表现为国有股占主导的高度集中的封闭型的股权结构。这种畸型的股权结构给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可采取建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减持国有股、实现国有股的逐步流通、实施内部人持股、成立中小投资者协会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2.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国有股减持定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存在着特殊的主体构成,其中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股权的流动性分裂引发了众多的市场问题,解决国有股的流通是发展证券市场面临的关键.从国有股减持具有的期权特征角度,利用Black-Scholes模型分析了国有股减持的,临界条件.从国有股减持价格的非对称信息角度,设计了政府(委托人)和市场投资者(代理人)各自的价值函数及激励策略,根据极大值原理建立了联合目标下的最优减持价格方程.在案例分析中,分别以每股净资产和股票内在价值为减持边界条件,给出股票市场价格与减持价格及转移价值的关系.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国有股减持定价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中国证券市场条件下,国有股减持不能采用均衡市场条件下的定价方法,应结合市场的流动性溢价特性,提出对投资者的激励策略,在市场各主体利益均衡框架下确定减持价格.  相似文献   

3.
委托—代理制下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证券市场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上市公司经营形势整体逐年下降,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存在如下问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畸形股权结构仍没解决,内部主导型董事会占主体及大股东的内部控制导致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外部接管市场虽有初步发展,还存在制度方面的限制。针对上市公司诸多的治理缺陷,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当务之急是减持国有股,积极推进独立董事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外部市场约束机制,通过政策引导使并购主体多元化,并购行为市场化,最终实现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根源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行为机理的分析,本文认为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是造成国有控股股东滥用控制权、掏空上市公司的根本原因。这决定了我们必须在深化国有产权制度改革、减持国有股、完善股权结构,进而改进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清欠大股东占款,遏制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的再发生,实现上市公司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 国有股减持是目前证券市场各方的一块心病。怎样减才能不致对国家经济环境造成影响,形成对国家、对证券市场、对投资者的多赢局面。研究表明,关键是要切实解决好前提和方法问题。前提:让谁为减持国有股买单? 国有股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是国情所致。国有股的本质是国家代表社会管理公共财产。减持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是正确体现了国家的职能。但问题的核心是:该让谁来为国有股减持买单?  相似文献   

6.
(一)上市公司以其股东和股份的分散性,实现了投资规模的扩大和经营风险的分散,却又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我国的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般处于绝对控股的地位。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直接诱发大股东操纵和“掠夺”。“一股独大”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诸多问题,股权相对分散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考虑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和二级市场稳定性的基础上,对国有股的减持规模进行了研究,在一定条件下,我们得出了限定投资者亏损额度条件下的国有股减持规模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8.
股票全流通问题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种,使国有股减持一直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办法。本文认为,为了解决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性缺陷,国有股减持应在全流通平台上进行,树立正确的观念,对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实施不同的全流通方案,并实行暂停新股发行、推出股票指数期货等配套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托宾Q值为被解释变量、股权结构为解释变量,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考察了股权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从电子、化工和公用事业三个行业中选取14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将其划分为国有和民营两大类后,利用这些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此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为提高公司绩效,国有企业的国有股减持应继续进行;增大民营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将有利于其提高绩效;适度增大社会法人股对于改善治理结构意义重大;增大流通股比重对于提高公司绩效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交叉持股是中国上市公司较为普遍的现象。交叉持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通常能够给上市公司带来丰厚的收益和回报。上市公司根据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选择正确的投资策略,控制投资风险,通过适时适当减持被投资公司的股权,有助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稳定,给予投资者较好的投资回报。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我国证券市场1994~2000年发生的陆家嘴等5起股票回购案例,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对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动因进行了分析。本文的分析显示,国外关于股票回购假说无法对上述5起回购案例的动因做出合理解释。进一步研究的结论是,上述5起国有股回购的成功实施,其主要动因在于满足地方政府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等公共治理目标的功能诉求,是上市公司向国有股控股大股东的利益输送。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割、公司业绩与投资者保护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首先回顾了股权分割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文献 ,发现并没有一致的实证依据证明股权分割损害了上市公司的业绩。在此基础上 ,我们构建了一个更为广泛的上市公司1995~2001年的面板数据样本 ,对上市公司股权分割与公司业绩的关系以及公司上市后的业绩变迁进行了实证的研究 ,结果发现:(1)公司的业绩与非流通股 (国家股、法人股 )比例呈显著的U形关系 ,非流通股独大或独小并没有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相反适度混合的股权结构对公司业绩是最不利的;(2)上市公司在上市后的经营业绩整体呈逐年加速下滑趋势 ,而股权分割的差异对该趋势无显著的影响。我们认为 ,把股权分割当成是中国股市问题的核心是具有误导性的 ,私有产权和全流通并不能消除股票市场的委托代理问题。我国股票市场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有效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无法对政府、大股东和管理层的剥削行为进行约束 ,导致市场诚信的丧失。在制度性缺失的环境中 ,不同性质的公司控制者的行为方式不会有本质上的差异。我们认为股权问题的解决必须以投资者保护为基础 ,在我国大陆法系的架构下 ,当务之急是推动立法保护私有产权的合法权益 ,并通过引入“集体诉讼”和“辩方举证”机制加强投资者保护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关联方占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5,自引:5,他引:50  
近年来,一系列财务危机和舞弊事件的出现,使公司治理成为全球范围内倍受关注的研究课题。随着对这一问题研究的逐渐深入,机构投资者持股等更为广义的公司治理机制开始成为实务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否有效降低我国上市公司资金被关联方占用的程度。结果表明,前十大股东中存在机构投资者的上市公司被关联方占用的资金显著少于其它公司,同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与上市公司被关联方占用资金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以上发现意味着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已经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对公司的经营运作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亮 《管理学报》2012,(5):699-705
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和国有产权的代理人,将政府机构控股转移到国有企业控股,并通过法规和准则来加强公司治理,以此来提高对上市公司监控的有效性。由此,使用公司业绩作为上述2项措施发挥监控作用的替代变量,实证分析其对上市公司监控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控股公司比政府机构控股公司更能监控高层管理人员;同时,高层管理人员的变更对公司业绩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公司治理机制并没有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变更与公司业绩的敏感性产生重大影响。在我国,上市公司由于业绩欠佳而更换高层管管理人员时,对控股股东的激励比公司治理机制更重要。  相似文献   

15.
公司的股份集中于少数几个大股东手中是中国公司股权结构的一个普遍特征,研究这些大股东如何凭借其持股地位影响公司业绩是中国公司股权结构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选取了在上交所上市的公用事业型公司1998年至2002年的平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法人股对公司业绩有积极影响,国有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6.
论国有股减持的现实意义及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与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的作用?在控制主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的前提下,国有股份应逐渐从某些竞争性的领域与行业减持。国有经济淡出与退出就成为经济改革开放和进一步强势发展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关键课题,在此一并探讨国有股减持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特有的机构投资者私有信息搜寻数据,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的信息搜寻、透明度与私有信息套利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信息搜寻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降低了私有信息套利,而且机构投资者信息搜寻、信息披露透明度在私有信息套利严重的公司对降低私有信息套利的作用更加明显。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机构投资者信息搜寻与信息披露透明度对私有信息套利存在交互效应,随着信息披露透明度的提高,机构投资者信息搜寻对私有信息套利的边际效应下降。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投资者保护的制度背景出发,用控制权私利来解释金字塔结构的成因,并以中国证券市场具有代表性的格林柯尔为例进行分析。本文认为由于投资者保护的差异,投资者藉此事前形成了关于经济公正的不同预期,据此进行不同的投资行为选择。在投资者保护较弱的情况下,公司治理倾向于强势原则,诱使有实力的股东进行集中投资,进而通过金字塔结构的财富放大效应进行掏空和寻租等以获取控制权私利。同时,为了隐藏获取的控制权私利,强势的控股股东会利用金字塔结构的复杂性、对剩余公司治理的控制等有利条件,通过盈余管理等手段操纵会计信息,降低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资本市场信息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动态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是投资者、债权人及证券市场监管机构所广泛关注的课题。本文运用期权定价理论,以企业“资不抵债”作为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标志,利用资本市场的信息指标———股价建立起上市公司动态财务危机预测模型,克服了统计预测方法利用财务报表信息预测的时期性和滞后性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将中国金融板块细分为国有大型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6个金融子板块,并以2015年中国股市异动和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为研究背景,分析在两个场景下的不同时期内,6个金融板块间的风险相依关系及其动态演化。通过计算各板块间波动指数的互信息,构建金融板块风险相依关系网络,并使用最大生成树刻画该相依关系的核心结构。研究发现,在市场处于相对平静时期,银行类金融板块与非银行类金融板块二者彼此之间的风险关联较弱,处于相对割裂状态;在市场走势波动较大时,银行类金融板块与非银行类金融板块之间的风险关联程度增强,且保险板块成为重要的中间节点;在两个场景下的异动期和疫情期,国有大型银行板块和城商行板块分别成为最大的风险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