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中山的民族思想与民族地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追求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富强 ,在领导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 ,非常重视国内民族问题 ,他所阐述的关于民族的概念 ,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有鲜明的特色 ,是中国近代民族学史上的最新理论和最高成果 ;孙中山提出的关于民族平等的思想 ,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革命的深入不断进步 ,体现了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的伟大品格 ;孙中山关于发展民族经济的思想 ,也表现出一位伟大革命家深邃与高远的战略眼光 ,对于今天我国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五族共和”口号的提出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五族共和”的口号是在辛亥革命时期报0出的。当时,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口号象“五族共和”一样为中国各民族,中国社会各阶层所普遍接受、1912年五月,孙中山先生新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则合汉、满、蒙、回、藏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从“华夷之辨”到“天下一家”,天下观贯穿于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天下观在处理民族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天下观的重要性重新凸显,尤其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中,天下观处理民族关系的历史实践及历史经验历久弥新。天下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思想资源,对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张双志 《中国藏学》2003,2(4):46-53
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族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对内民族主义思想,提出了"五族联邦制"的构想,并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当时蒙藏等边疆民族地区情况,采取"柔性政策之羁縻",从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由于南京国民政府的阶级本质所限,其对外不敢旗帜鲜明地反对帝国主义,所以对内也违背了"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的民族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提起古代的民族思想,“严华夷之辨”、“异内外”、“夷夏大防”一类歧视少数民族的言语就会闪现在人们的脑际,并且还会毫不犹豫地将它们记到孔子和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账上。本文认为,早在孔子以前,我国的民族思想就已产生了(我们称它为“早期的民族思想”),孔、孟等先秦儒家的民族思想中都含有歧视“四夷”民族的内容,但其核心思想却是认为民族(夷夏)可以变化和主张用夏变夷。这是由他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天下观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论孙中山的民族平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平等思想是孙中山民族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孙中山民族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学术界对此尚无专文探讨。本文集中论述了孙中山民族平等思想的渊源、内容、历史地位和主要缺陷。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与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之比较韦英思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晚年曾提出过“大亚洲主义”思想,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也提出了“新亚细亚主义”的主张。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与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的主张,既有某些...  相似文献   

8.
纵观19世纪以降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系谱论”民族主义观与“反系谱论”民族主义观。“系谱论”民族主义观试图将“进化论原则”与“民族观念”相结合,从历史演化的线索中审视某一民族并分析其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性;“反系谱论”民族主义观则强调民族主义研究有其特有的方法论和可能性的历史前提。西方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虽然依托于作为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但是在民族共同体范围内的“民族自决”、“民族身份认同”却与政治场域中的“公民权利”、“公民身份认同”发生内在性冲突。系谱论民族主义观侧重于从民族有机体“自然演进”的角度在“时间维度”上解决这一问题,而反系谱论民族主义观则强调要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主体性建构”的空间维度化解这一矛盾,但结果证明,两种民族主义观念都无法顺利走出民族主义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孙中山和毛泽东都主张民族团结,强调民族团结对于祖国统一、国家富强的重要意义,提出汉族主动和少数民族搞好团结是民族团结的关键。但孙中山提出的民族团结是指汉、满、蒙、回、藏三族的团结,并且往往把民族团结与民族同化、民族融合的主张联系在一起:而毛泽东的民族团结观则是建立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的,是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与协调、联合。孙中山和毛泽东都主张民族团结,认识到了民族团结对于祖国统一、国家富强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汉族主动和少数民族搞好团结是…  相似文献   

10.
对南京临时政府民族政策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栋 《民族论坛》2007,8(2):22-24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民族政策主要来源于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思想,以民族平等原则为指导,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新型的民族政策;同时发展了孙中山的民族思想,把民族问题纳为民主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使反对民族压迫和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发展起到良好作用。客观地考察这一时期的民族政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先生十分注重新疆的开发建设。早年,他曾向李鸿章上书,要求到新疆考察,以便制定开发新疆的实施计划。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10月14日,孙中山主持在上海成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山先生认为,“交通最要者,则为铁路。”他说:“国家有交通,始可以收政治运用敏活  相似文献   

12.
今年11月20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改革开放的思想先驱之一胡耀邦同志九十周年诞辰。全国各族人民都在纪念他,怀念他。胡耀邦同志在担任党的总书记期间,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成效显著的民族思想观,这就是“两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这种新的民族思想观,对于民族团结,对于促进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对于创新、发展新型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思想观(“三个离不开”),对于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姜华 《民族论坛》2008,(9):61-62
<正>孙中山先生指出:"道路者,文明之母、财富之脉也,试观今日文明之国即道路最多之国。民欲兴其国,必将兴其路。"在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下,民族地区农村的道路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日前,邵阳市人民政府、市人大民侨外委、市民宗委、交通局、财政局、发改委、扶贫办组成联合调查组,就邵阳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相似文献   

14.
今年11月20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先驱胡耀邦同志九十周年诞辰。全国各民族人民都在纪念他,怀念他。因为胡耀邦在担任党的总书记期间,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成效显著的民族观。这就是“两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这种新的民族思想观,对于民族团结,对于促进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对于创新、发展新型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思想观(“三个离不开”),对于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从历史文化上说,“两个离不开”的思想原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一体多元的整体。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汉族…  相似文献   

15.
雷昊明 《回族研究》2006,(1):148-156
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进程,建筑从“避湿润、圉风寒”,趋利避害的构筑,渐渐升华为体现人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的凝结物,实现了美的超越。故而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说:“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1]文化是建筑发展的决定因  相似文献   

16.
周梅 《民族学刊》2012,3(5):79-83,96
深入分析“美”、“羊”、“羌”等字的原始意义及其与羌民族文化起源的关系,并从陈良运先生的“美”字的原初审美观念(即性美说)中寻求羌族对华夏文化的“美”形成的影响,进而从羌族阴阳观、和谐观的哲学思想来探讨其对民间艺术的审美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传统中国民族思想的主流是以文化辨民族,并形成了“大一统”的国家观.民族主义思想是伴随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建构而出现的,其核心理念是国家由民族决定.鸦片战争后,在列强殖民入侵和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出现分裂主义思想和运动的倾向.作为对列强殖民入侵下民族分裂危机的回应,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趋向于通过同化政策进行“国族”建构,但这种国家政治建构的努力难收其效,根本原因还在于它始终未能摆脱“民族——国家”的束缚.  相似文献   

18.
满族及其先民都曾盛行妇女寡居,则夫家近亲接续的收继婚风俗。收继婚,亦称“转房婚”,这一婚俗在我国北方的匈奴、鲜卑、突厥、蒙、满等民族中广为流行,它是一种原始的婚姻习俗。史载:“女真旧俗,妇女寡居,宗族接续之”,“父死则妻其母,兄死则妻其嫂,叔伯死则侄亦如之”这种接续婚的习俗在早期建州女真社会中比较盛行。建州女真始祖之一猛特木父挥厚死后,挥厚弟包奇即以其嫂为妻。满族的先民有收继婚的习俗,那么满族是否承袭了这一习俗呢?答案是肯定的。到努尔哈赤统治前后,满族社会还保留着早期女真人不论辈份及收继婚的旧有习俗。《建州闻见录》载:“婚嫁不择族类,父死而子妻其母。”《岷峨山人泽语》也记载说:“胡俗丧其夫,其家男子即收为妻,父子兄弟不论也。他适,则人笑其不能赡其妇。”董家遵先生的研究,以及对于满族社会组织作过研究的史禄国先生(Shirokogoroff)也说满族有收继婚的风俗。另外,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谜与皇太极曾下令取缔这种婚俗,从侧面也说明了满族确曾盛行收继婚的风俗。  相似文献   

19.
先秦文献中的"族"与"族类"观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中国古代的“族”字原指氏族军事组织 ,后具有了分类学意义 ,西周时期主要指宗族。随着国家组织的发展 ,血缘关系意义上的周氏宗族组织成为统治阶级力量 ,同族的观念也在国家形式的政治层面渐次扩大 ,中原“诸夏”为同族 ,蛮夷戎狄为“他族”。先秦文献中的“五方之民”是最具民族志意义的记载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对“族类”关系的影响是一个方面 ,而以当时“中国”之“教”来教化天下的观念 ,则产生了“有教”则无“族类”之分的观念或事实。春秋战国时期的“族类”观与今天理解的“民族”具有渊源关系和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最近甘肃出版了一部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的好书《雪岭重译》,得到了各方人士的重视。本书作者薛文波先生,是近现代国内知名的民族学学者,他是北京市的回族,“九一八”前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倡办过多种宣传进步思想的民族刊物,并作为北平72位教授名流之一向国民党发表停止内战的“抗日救亡宣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