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民国肇始到1924年孙中山做最重要的三民主义演讲的十多年间,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如何处理国内各民族关系这个问题上,孙中山的以汉族为中心的民族同化思想并没有放弃。不论是在其宣扬"五族共和"之时,还是参考"熔炉"理论之后,抑或接受苏俄民族主义理论(即在中国国内实行民族自决)之际,他都表达了民族同化思想的理念。只不过在政治妥协情形下,这种理念有时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3.
孙中山的民族思想与民族地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追求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富强 ,在领导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 ,非常重视国内民族问题 ,他所阐述的关于民族的概念 ,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有鲜明的特色 ,是中国近代民族学史上的最新理论和最高成果 ;孙中山提出的关于民族平等的思想 ,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革命的深入不断进步 ,体现了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的伟大品格 ;孙中山关于发展民族经济的思想 ,也表现出一位伟大革命家深邃与高远的战略眼光 ,对于今天我国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维护民族和谐不是某个历史阶段的工作任务,而是一个长期的目标,需要一代接一代的培育、传承和发扬,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不仅仅是针对干部、民族院校学生,而是面向全民的,在国民民主观教育实施纲要指导下,以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感、地区居民主人翁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民族观培育,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注重实效的教育工程,笔者就此提出自己的主张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6.
中文"民族"一词源流考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民族研究学界长期认为 ,中文“民族”一词不见于中国古代文献 ,是近代由日本创造并传入中国的外来词 ,这一通行多年且似乎已成定论的观点缺乏根据。在中国古代文献中 ,“民族”作为名词形式应用于宗族之属和华夷之别的一些例证 ,证明了“民族”一词是古汉语固有的名词。在近代中文文献中 ,现代意义的“民族”一词出现在 19世纪 30年代。日文中的“民族”一词见诸 19世纪70年代翻译的西方著述之中 ,系受汉学影响的结果。但是 ,“民族”一词在日译西方著作中明确对应了volk、ethnos和nation等词语 ,这些著作对nation等词语的定义及其相关理论 ,对清末民初的中国民族主义思潮产生了直接影响。“民族”一词不属于“现代汉语的中 -日 -欧外来词”。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首先选择了分的思维,深受西方排他性民族主义的影响,以他为首的革命党人起初希望在中国建立排满的汉族国家;辛亥革命后,中国面临分裂的危机,孙中山单一民族建国的理想向现实妥协,提出带有和的色彩的民族统一、五族一家,不分种族的思想理路,进而最终选择了合的思维,中华民族的概念成为主导,实现了民族国家理想和多民族现实矛盾的调和,为中国式民族国家的建构找到了自己的发展之路。从单一民族国家到多民族国家构建的思想变化也反映了中国人在与西方人交往过程中的模式转变,以及从西方化到中国化的历程。必须明确的是:在本土化过程中,既要善于吸收并借鉴西方的历史经验,但绝不能照搬,否则,就会铸成大错。  相似文献   

8.
海涛 《回族研究》2000,1(3):21-25
白寿彝先生热爱本民族,确认主体民族的历史地位,以民族友好的中心思想贯穿三个理论和两个主流说,为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与伟大复兴作贡献.他的民族现的动力源自爱国主义、民族平等思想和唯物辩证法.他的民族史、民族关系史思想和理论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科学理论的建设.并从一个方面诠释了我国解决民族问题最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王船山对"民族"概念的模糊界定表明他对民族本质的认识有了近似现代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度;船山将传教士呼之为"夷",这种对外国人的轻视、排斥态度,无疑会对其之于西方政治学的态度产生负面影响;船山还具体论述了物质生活条件特别是地理环境对民族及其特性形成的影响,这是对于传统思想的突破,也是其民族思想具有近代性因素的一个重要反映。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安定团结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中国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历来为我们党所重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 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深入研究和总结新形势下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实践的新情况、新特点、新经验,在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世纪之交的民族问题方面又有 了新的建树。 (一)民族问题的忧患意识 民族问题是关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边防巩固、建设成功的大问题。建国以来,我国 民族关系是和睦的,民族团结是巩固的,民族工作的总的情况是好的。但是…  相似文献   

11.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主渠道。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改革以及考核方式创新是提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实效性的核心要素。实践教学的开展和"互联网"等"活力因素"的引入使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课堂教学得到了有效延伸。内蒙古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课堂坚守"与"课下延伸"有机结合,教学实效性和课程亲和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2.
郑大华 《民族研究》2022,(3):124-137+142
章太炎在《中华民国解》中对杨度在《金铁主义说》中所使用的“中华民族”观念的批评,反映了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梁启超、杨度为代表的立宪派在“民族建国”理论上的重大分歧。分歧之一,是对“文化”和“血缘”在民族形成中之作用的认识不同;分歧之二,对“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又称“国民主义”)的认识不同。而分歧的根源,是两种不同的“民族建国”主张,即:即立宪派主张建立包括满族在内的多民族的君主立宪国家,而革命派则主张建立单一汉民族的民主共和国家,两派为此发生激烈争论。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民主共和国家最终成为革命派和立宪派以及其他反清王朝力量的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民族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指导我们党不断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对这一科学民族观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对现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有助于全面地把握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院校既有国民教育的共性,同时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因而在民族教育的发展中,有其它院校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族院校图书馆也具有其它机构不可替代的民族观教育职能.在新形势下,民院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民族观教育职能,为培养优秀的少数民族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5.
黄红 《民族论坛》2013,(9X):83-87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在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在其进行过程中,既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性问题,也有全球化与网络时代因身份认同和信息扩散而引发的特殊问题。解决途径除了教学要联系实际、改进教学方法等之外,还应注意民族观教育的层次性,并将西方公民教育理念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民族观教育。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在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在其进行过程中,既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性问题,也有全球化与网络时代因身份认同和信息扩散而引发的特殊问题。解决途径除了教学要联系实际、改进教学方法等之外,还应注意民族观教育的层次性,并将西方公民教育理念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民族观教育。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李达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深刻的独到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其民族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民族问题>一书之中.李达不仅译介了斯大林关于民族概念的权威定义,而且系统完整地向中国读者介绍了在当时苏联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相似文献   

18.
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但是民族主义主张的单一民族建国理论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传统有根本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中国早期民族主义者对源自西方的民族主义进行了改造。从最初的"排满"到提出各民族互不侵犯、平等生存;从提倡以汉族为主导的民族同化到设想国内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融合为统一的中华民族。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民族建国理论上完成了从汉族国家经由五族共和再到中华民族国家的嬗变。  相似文献   

19.
论清末民初宪政中民族观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慧 《民族研究》2006,(6):72-79
在清末民初的宪政活动中,统治阶级的民族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古代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不平等的统治策略发展到提倡消除民族之间的界线,在宪法中开始体现民族平等思想,后又发展到“五族共和”,这是我国法律思想由古代向近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民族政策研究对民族教育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民族政策研究者的社会责任感和理论素质、民族政策研究的整体水平都会影响民族教育的效果。当今民族政策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观点歧异甚至相对立的理论观点,造成了理论界的思想混乱,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民族观教育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必须提高民族院校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与理论素质,同时加强对民族院校大学生进行民族问题的基本国情教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基本观点教育、维护民族团结的公民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