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纵观建国后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每一阶段都有各自时代的特点。五六十年代苏联模式下的草创时期,是对苏联模式的学习和照搬,完全失去中国本土的话语色彩;六七十年代至80年代初以蔡仪和以群为首主编的两部国家统编文学理论教材的可贵探索,为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教材的建设和文学理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迪;80年代末之90年代"换代"教材的优秀代表,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系列教材,大量引进西方现代文艺理论共同建构全新的理论体系,至今仍是许多高校文论教材的首选;进入新世纪新世纪三本反本质教材的尝试性探索,彰显出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为我们重新思考文学理论学科的发展和教材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2.
周扬对新中国文学理论教材影响深远。体现在三本全国统编教材中,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将意识形态与审美同时纳入考察范围,为后来教材普遍接受;二、在苏联体系基础上加入批评论,提倡“四分法”,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文学理论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3.
<占有>是英国学院派作家拜厄特将自己对20世纪文学理论的狂欢和衰退、理论与创作之争的观察思考融入其中的一部批评元小说.小说既为众多理论流派提供了众声狂欢的场合,又让各种理论相互观照、对比,作者借之揭示了理论生发意义的主观性、偶然性和意识形态性,以及过度理论化带来的当代学者人性异化、认知萎缩、情感枯竭的现象.小说也呈现了理论经过狂欢之后必然进入反思这样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4.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流行的国家级优秀教材,在一定程度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以往一段时期文艺学学科建设的状况。该教材中出现了种种漏洞和纰缪,显然是由于当时编撰者在文化常识、文字功底、艺术感觉、理论素质、学术规范等方面的缺失造成的。总结这一问题,可以为当前以及未来的文艺学学科建设提供一个方面的警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尽管《对文学理论学科性的反思》中有一些正确的意见,但从总的情况看,却存在着诸多背离学理的地方———或用错概念,或自相矛盾,或模糊学科界限。尤为严重的是,该文完全否定了"时下许多学者"对"文学本质"和"文学规律"等重大问题的"苦苦追寻",认为这种"苦苦追寻"是"空耗精神之举"。对于文学理论的学科建设来说,像这类所表现出的"本质虚无"和"规律虚无"等反科学倾向,无疑是负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应用写作是一门以人文知识和精神关照为基础,以实践性、工具性、开放性为特征的课程,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体现这一特征。《应用写作病文评析与修改》正是体现这一特征的崭新教学内容体系,它在教材的独创性与实践性两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为应用文写作与教改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写作教学和研究在困顿与折腾、阻力与偏见的奋斗中逐步站稳脚跟之后,现在又面临着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近些年来,一些写作界同仁为了使写作学科走出困境,便以“现代的”新潮理论对中国传统写作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为此,本文就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写作教材的建设问题提出了作者的主张:首先,要处理好“文”与“笔”的关系,将写作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实用文体写作方面来;其次,处理好继承与革新的关系,对中国传统写作学加以合理的扬弃,以保证写作教材在内容和体例上相对的稳定性和可教性;再次,处理好师范性与社会性的关系,既要对中学的作文教学产生密切的指导作用,又要让师范院校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变革的多种写作才华。本文最后指出,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写作教材应在传统写作学的基础上谋求更新和完善,使之层次化、系列化,从而顺应市场经济的历史潮流,发挥写作学科应有的社会作用,求得写作学科的振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代文学的地位与正当性在17世纪末法国古今之争中悬而未决。直到18世纪末弗·施勒格尔在前浪漫时期古典语文学著作《论古希腊诗研究》中,运用唯心哲学将文学的现代性概括为知性与自由,现代文学的正当性才得以确立。施勒格尔在回应古今之争这一重大思想史命题的同时,也为现代(浪漫)文学奠定了历史哲学框架,勾勒出浪漫文学观的轮廓。  相似文献   

9.
本文展示了1978年以来我国新闻写作教材的变迁轨迹,并对其基本特质进行了深描。作者认为,新时期以来新闻写作教材经历了一个从经验总汇到知识地图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新时期新闻写作教材对新闻文体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12年6月22日-24日,由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和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共同举办的"文学理论发展前沿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于在湖南湘潭和吉首成功举行.来自南京大学、暨南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吉首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江苏教育学院等10多所高校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文学理论发展前沿热点现象"、"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思"等论题展开热烈讨论,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1.
人文学科遭遇表述危机之际,民族志写作问题成为倍受学界关注的话题,而对其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打量尤显关键。由于格尔茨的理论奠基与写作实践为我们今天重新思考民族志写作问题提供了可能的路径。试将格尔茨的解释人类学理论和践行策略作为个案进行分析,力图对民族志写作的奠基性理论加以思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高校预科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并以此为比照, 从教材本身的特性出发, 具体分析评介了适应高校预科教育发展需要而编写出版的国家统编教材《阅读与写作》的两大特色: 一是构架了一个新颖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体现了教材建设中的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的原则; 二是围绕培养“四有”新人的教育总体目标, 编选出一批文质俱佳的“时文”, 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两大特色的交相融合,达到了学“文“传“道”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
提高汉语素养和运用能力,是关系中华民族振兴的大事。母语的学习应该是终生的。汉语言文字具有"工具性"、"应用性"、"审美性"和"人文性"的本质特性,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会读"、"会讲"、"会写"、"会审美鉴赏"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然而,审视我国当今大学的语文与写作教育,不少语文教育家则认为目前仍遭遇着汉语"...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在费希特整个学说中是一个十分微妙的问题。一方面,他想要确保具体历史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他又不愿让自身陷入特定的事实中。费希特从人类理性的、整体的历史出发,将具体的历史内蕴于先验的统一中。为了实现这种统一,费希特对历史与形而上学进行了哲学理性与信仰两个方面的调和。但是,通过对费希特调和结果的重新审视,我们不难发现,理性与道德信仰之间似乎总是存在某种不可逾越的鸿沟,这就是费希特处理历史与形而上学关系必然要面临的一个难题,同样也是其全部学说必定会遭遇的一个哲学困境。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在<王制>中对诗的批评尽管非常著名,但其理由值得仔细审视和解读.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梳理了<王制>卷10前半部分苏格拉底对诗的第一轮批评:首先,模仿诗与绘画一样远离真实(真理);其次,模仿诗与绘画一样仅仅模仿事物的外观;再次,模仿诗不能把握关于整全的知识,只能获得关于整全的幻像.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研读文献的基础上 ,对孙中山、严复对有关知识、习俗与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论述作一简要梳理和比较分析 ,以期加深对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进程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当前哲学界在辩证法问题上存在着“对立论”的流行话语,他们的观点是:恩格斯的自然证法是从脱离人的自然界出发,因而是无视人的;马克思自然观的出发点是被人的目的性活动中介过的“人化的自然界”;马克思从不赞成“自然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历史辩证法,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对立的。对此,重返文本与勘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清楚地认定,在承认自在自然的辩证法基础上,恩格斯理解辩证法绝非“无人的视野”,马克思一直支持与赞同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将此与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作为思考的背景,树立本体论的边界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