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东田 《云梦学刊》2006,27(4):22-23
评价问题本来不是个问题,却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关键就在于目前的学术评价缺乏必要的公正性。学术评价作为一种学术权力,不公必然导致腐败,不是促进学术而是促退学术。这一点已经成为学界大多数人的共识,只有少数人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愿承认,或轻描淡写地将学术腐败说成是“学术不端”。腐败也好,不端也好,我们搞当代学术史,这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如果当代学术史缺了这一块,就是一部不完全的甚至是被歪曲的学术史。当前的学术评价,可以借用《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来说明,叫做“郑人买履”。郑人买履的荒唐之处就是“宁信度,无自信也…  相似文献   

2.
考虑学术腐败、学术道德水平下降问题也不能忽视学者自身的原因。现在的高校已经不是以前的那种象牙塔,而是一种小社会。社会上出现的不良风气,比如说争名夺利,在大学、科研机构里面也有,所以大学教师的总体道德水平也有所倒退。大段、大段的抄袭,违反了著作权法,这个是可以去起诉的。但是现在有些著作、文章是用别人的观点推砌起来的,就算标明了出处,我认为也是一种学术不规范。如何规范学术以及学术成果的评价,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针对现在的学术腐败情况,我们可以成立中介组织去审查学术成果,避免在学术圈里面再由学者来审查、评价。另外,凡是剽窃、抄袭的行为,都应该通过媒体通报出来,并且记录到个人的档案中,这样才能起到警戒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揭露和规范学术研究中的各种不规范现象为己任的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成为中国大陆学术界新的关注热点。在有关的学术讨论中,人们过分关注学者个体的学术失范问题,而对学术研究管理中的学术腐败问题重视不够。学术管理机制在权力运行当中的根本性缺陷在于,行政权力替代了学术权力,从而使学术管理事实上成了行政管理。学术管理机制的重建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努力:杜绝“近亲繁殖”,规定各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不得留在本校;建章立制,彻底禁止以权谋学;建立合理的学术制度和学术规范,取消诸多不必要且引发很多问题的评审制度;大学管理应以学术管理为主导,确立学术自由的价值理念和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党委行政学术三种权力运行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处理好高校党委权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是关系到高校运转模式和管理效益的重要问题.现在高校组织中普遍存在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弱化的问题,高校学术管理的很多层面被行政管理所取代,并带来诸多不良后果.应当明确,高校不是一般行政单位,行政权力应当服从、服务于学术权力.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加强制度建设,用一系列制度来规范、保证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在高校的正常有效运行,限制行政权力进一步泛化,防止学术权力继续弱化,真正做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各司其职,从而达到三种权力的协调运行.  相似文献   

5.
我讲两个问题:第一,学术腐败的板子应该打在哪里。“腐败”一词与学术联系起来是今年的事情。过去没有讲过学术有腐败的。现在的“学术腐败”讲得太宽泛了,抄袭、空话连篇等等应该属于传统上讲的“缺德”的范畴。学术腐败要反,但是要反在点子上,移花接木、弄虚作假等等有的属于腐败问题,比如说利用权力,但有的完全是个人学术道德问题。学术道德不能与学术腐败划等号。第二,学术腐败的症结在哪里。学术腐败只是以学术形式反映了政治腐败、经济腐败。所以学术腐败应该与利用权力、滥用学术资源、浪费国家之财、败坏学术道德联系起来;这些应该是学术腐败的几个要素。现在让人触目惊心的不是冒名顶替、拼凑起来的学术垃圾,而是我们国家本来就穷,用在科研上的经费本来就不多,但是这些来自民脂民膏,人民血汗的经费却轻而易举地与权力结合起来,并且经过一定形式漂白后,成为某些人的财产。四百多万可以枪毙一个胡长清,但是科研经费动辄几百万。当然,弄虚作假、冒名顶替属于学术道德应该谴责的范畴,它们败坏了学风,影响了学术水平,所以应该予以打击,但是学术腐败的板子应该打在对国家、人民的遗害上。  相似文献   

6.
在今天的座谈会上,与会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术腐败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第一,对学术界出现的问题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联系到整个社会的氛围,比较了商业腐败、官场腐败,并在此摆正学术腐败的位置。并谈到,舆论之所以关注学术界的情况,是因为广大老百姓对学术界作为一块净土有比较高的要求。第二,区别了学术腐败和学术不道德,认为不要把学术上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归结为学术腐败。第三,追究了学术腐败现象背后的原因,比如说整体的社会环境、舆论氛围、学术体制、学术管理等等原因,也有认为我们正处于知识转型的时期,关。第四,追究了学术规范问题,学术界出现的情况与这一背景有认为如果规范不明确,学术评价数量化的话,就会导致学术腐败。最后,大家讨论了学术的道德操守问题,认为学者要坚守学术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学术浮躁与学术腐败盛行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某种退步,是政治权力紧紧抓住对中国科学技术至关重要的科学家、学者的人事权不放手的必然结果。而且,中国的缺乏学术自由以及制度保障,也导致很难对学者未能良好承担学术责任提出良好的职责要求和道德评判。  相似文献   

8.
第一,“腐败”一词不是一个很明确的概念,法律上、道德上、政治上都没有对此做出明确规定。这个词在批判的时候非常有效,但却是一个不合法的词。当我们说到学术腐败的时候,大体上有四种情况:第一种,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侵权行为。这是一种违法现象,比如说抄袭、侵犯著作权、侵犯专利等等。这些在法律上都有严格制定。第二种是比较严重的,也就是犯罪现象。用虚拟的事实去套取科技部资金的支持就属于犯罪现象。第三种是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不端行为一般指的是轻微的抄袭,比如说拼贴文章以及无注释的写作,都违反了学术规范。但是学术不规范不仅仅是这些。在国外,文章中与自己一致的、相反的、可比较的观点分别要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但是我们的学术规范远远没有到这种程度,这与我国学术起步时间不长有比较大的关系。第四种是可争议的问题。比如说一稿多投问题。投了稿子很久没有回应,再拖下去就过期了,所以不得不另投,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我把我们所说的学术腐败分成四种情况:其实最后一种我们完全可以排除;前三种是性质不同的,我们不能笼统地讲学术腐败这件事。  相似文献   

9.
学术不端行为:概念及惩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一、定义 在涉及当下教育界和学术界种种不良行为时,一般有“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三种主要称呼。从汉语语义上分析,这三个概念所指相同,但强度不一。“学术不端”重于“学术失范”,“学术腐败”又 重于“学 术不端”。对于年青的大学生们的学术不良行为,用“学术腐败”来称呼,太重,不恰当。对于学术权力场中的种种以权谋私的丑闻,用“学术失范”来形容,太轻,也不恰当。因此,有 必要对这 三个词汇进行明确的界定。 学 术失 范 主要指学者违背学术规范所犯下的技术性过失。例如行文失范(如学术论文缺乏必要构件,行文中含有太…  相似文献   

10.
胡志斌 《学术界》2012,(11):137-146,285
学术精神是学术研究的灵魂和导向,是学者独立、自由、求真、创新等学术品格的表达。学术精神的彰显既需要学者正当地行使学术权利,包括秉持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规避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等。同时,也有赖于国家或管理者在学术资源、学术政策与法律等外部条件上予以合理设计和有力支撑。外部条件中的权力因素与学术资源有限性的叠加,使得学术权利的行使不仅具有依附性,而且还充满竞争性。由于学术自律和他律的不足和失控,当下的学术研究有了浮躁、功利、失范、不端等学术精神异化的心理和行为表征,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从法理的角度解析,管理者学术权力行政化、利益化是学术精神异化的外在趋导因素;学者学术权利功利化、亲权力化是学术精神异化的内在驱动因素。因此,基于学术法治的内在要求,应当对学术权力和学术权利的行使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11.
肖莉 《云梦学刊》2006,27(3):10-10
当前许多学校及有关部门认识到学术腐败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对一些现象作出了处罚,这些都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前学术腐败现象进行纠偏,整顿学术风气,建立良好的学术氛围。但真正要从根本上杜绝学术腐败,还要进一步提高学者的道德修养。学者特别是高校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楷模,他们应意识到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如果教师不能为人师表,对学生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打击学术腐败要从每位学者自身做起,提高道德素质、增强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学术研究方面法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违背客观真理与权、钱、色进行交换谋取非法利益的学术行为,定义为学术腐败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学术腐败不仅是个体行为,更要警惕以单位、集体的名义进行的学术腐败活动。如一次高层论坛、丛书往往都耗费国家或在社会上融得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巨资,其中有的就夹杂着严重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13.
重新理解权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上,权力被认为具有类似于实体的性质,是人们用来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是以各种权力资源为基础的暴力。在这种暴力面前,无权的人就成为被控制的对象。而在现代社会中权力被理解为一种关系,一种以潜在威胁为后盾的承认关系。权力关系中的人都是主体,权力不等于暴力,权力的再生产所依赖的不仅仅是经济、军事等权力资源,而是人的理性认同。在现代民主社会,权力更多地是在理性认同中被再生产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透镜下的学术腐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广义经济学的角度看,学术腐败实际上也是一种“经济活动”。学术腐败者有着自己的“成本—收益分析”。他之所以敢于违反法纪,不是因为他是法盲(学术腐败者往往是精通法纪、善于利用法纪盲点从而逃避制裁的“专家”),而是因为他预期学术腐败收益大于学术腐败成本,是高效益的行为。只要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学术腐败行为往往都是在学术腐败者清楚地知道其行为的法律后果的情况下发生的,他们往往有意无意地进行过“学术腐败可行性分析”或“效益评估”:学术腐败发生后,被发现的可能性(即案发概率,也是学术腐败这种“经济活动”的风险程度)有多大;如果被发现,能否通过关系或私下交易逃避惩罚;如果被惩罚,将受到什么程度的惩罚,能否以“道德处分”代替法纪处分,能否以罚代刑———可行性分析的结果决定着行为的选择,如果预期代价即“学术腐败成本”很低,预期收益很大,就可能选择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15.
胡杨 《云梦学刊》2003,24(5):14-18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2000—2001年组织的“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大讨论,发表了对我国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的现象、根源和具体防治措施等各种观点。随着学术规范大讨论的进一步深入,学术共同体内部深层的理论矛盾如学术规范讨论中的“反身性”问题,科学的价值规范矛盾问题以及科学共同体的自足性问题等等逐渐暴露出来,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既是学术共同体内部理论矛盾的结果,同时也是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孳生的原因,因此整饬学术规范,反对学术腐败应该从学术价值和学术规范的重构入手。  相似文献   

16.
郭莉  崔强 《学术探索》2015,(3):147-151
当前,关于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探讨成为共识性的时代问题,也是大学发展的重大主题。但是目前对这一问题的规范性论证相对匮乏:大多数学者的目标依然是区分差异和对立,而忽视两种权力的对话空间。通过对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价值的解读,以及对现实的回应,我们尝试以更为开放的视界来完善相关论证,注重对话交流,从而开显高等教育权力理论更为广阔的思想图景。  相似文献   

17.
董驹翔 《云梦学刊》2005,26(3):26-28
学术界对学术腐败现象的揭发和批判至今没有使这一问题彻底解决,我们仍然有必要关注学术规范和学术腐败问题。陈明芳研究员的10年心血著作《中国悬棺葬》被剽窃,在之后的几年中剽窃者仍未彻底承认错误,也少有其他一些学术腐败者反省和自我批评。这些情况反映出学术规范问题的严重性。批判学术腐败,加强学术规范建设有保障教育健康发展和纯洁教育者灵魂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消除学术腐败和不良学风的外部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学术界的不良现象已经引起各方面的广泛注意;无需讳言,某些不正之风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学术腐败并未得到遏制。 出现这些问题,当然与学术队伍本身的素质有关,但如果不从根本上清除学术腐败和不正之风的根源,只靠揭露、批评、打假是远不能解决问题的。学者的自我约束固然重要,外部条件也非改善不可。 我认为,必须正确认识我国学术界的现状,客观估价总体实力和水准,实事求是地制定发展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痛感十年浩劫造成的惨重损失和我国科研学术水平与世界水平的巨大差距,为急于恢复和发展而制订…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学术腐败学术腐败,应该说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话题,但同时又是一个目前难以回避、也不能回避而必须面对的话题。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在2002年九届五次全国政协、人大代表会议上,学术腐败成为一个众所瞩目的话题。有关媒体(如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进行了及时的追踪报道,在学界内外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有心人的关注和忧虑。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之所以纷纷谈论学术腐败话题,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无事生非,而是针对目前令人触目惊心、痛心疾首的学术腐败现象:不平则鸣,有感而发。其中最直…  相似文献   

20.
日前,教育部发布并开始实施了由众多学者参与制定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该规范对学术引文规范、学术评价规范以及学术批评规范都做了具体的规定。规范的发布与实施无疑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它的意义不在于有可能“凭这一纸规范就在第一时间有效抑制学术腐败”(那只是天真的设想),而在于我国学术界对于研究者学术研究行为的约束向体制化、规范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下一步,就需要加强体制层面的学风建设。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术新手进入学术研究圈子后,对于“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主要是通过年长的学者的言传身教、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