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宪法的民族观应当呈现出多层次性,即主权民族、自决权民族和自治权民族.自宪法诞生以来,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属于"民族国家"的谱系,因此,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应当表述"民族"这一历史范畴.同样,无论当代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构成状况如何,都在一定程度和形式上建构着各自的主权民族.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已从实质意义上构建了主权民族--中华民族,但尚未从宪法上予以确认."中华民族"入宪的社会、法律和政治等基础已经具备,因此,为维护国家主权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保障国内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中华民族"入宪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 ,唐诗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的奋斗精神、自由开放精神、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开拓创新的创造精神、融会古今兼蓄中外的包融精神及对真、善、美人生境界的追求 ,都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现阶段,发挥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精神支柱作用,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统领。其中,先进生产力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石,先进文化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只有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华民族精神相统一,才能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视角共同的焦点--对"民族"与"民族主义"概念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与"民族主义"历来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议颇大的两个重要概念,至今为止,没有一个共同的定义为大家所接受.本文主要就新近几位国外学者关于"民族"和"民族主义"的不同诠释作了一定的比较分析和阐述,得出了"民族概念将是学术界永恒的争议话题"和"民族主义也将是一把持久的双刃剑"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反思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的两大决定性因素: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指出了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文化阻滞,提出了有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现实生活中的“族群书写”、作家创作的文学与文化、作为文化批评的学术研究实际上体现了“全球化语境”从三个方面来影响我们的现实 ,即“生活层面的全球化、写作的全球化和言说全球化。  相似文献   

7.
文化互动类型理论实质上是以多变项描述和阐述文化变迁过程的理论,在文化互动频繁的当代社会,文化互动类型理论或许可以成为阐释当代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的理论范式.文化互动有五种类型:同层级文化互动、异层级文化互动、文化与生态环境互动、文化结构互动、传统与现实互动.这五种类型在"武陵民族走廊"都有体现.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推动下,武陵民族走廊多元文化互动的形式将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8.
孔雀"东南"飞,不仅仅是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文本的需要,也是当时一系列文化因素的需要.其中,地理文化因素、政治文化因素、民族心理文化等因素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讨论唐浩明的晚清系列历史小说,离不开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语境.唐浩明从现实的民族国家的认同立场出发,以一种宏大的叙事风格追溯历史,揭示近代中国在西方"他者"的注视下民族国家意识一步步觉醒的历程,并准确复现了传统文化自身内在的调和能力.同时小说也因视野的局限而留下了些许不足和遗憾,这也是当前许多晚清题材小说共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现代电视"把关人"愈来愈关注受众的文化接受心理时,21世纪初中国电视新闻专题便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文化风景.从传播学角度看,这种对受众的文化解读会收到极好的传播效果.电视"把关人"的受众文化视角,为中国新闻传播提供了理论参照和新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从谁是中华故地上与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血缘和文化传承关系的最早居民、谁在中华远古史上最早拥有或传播了龙文化、创造了文字和历法等 ,论证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不是黄帝和炎帝 ,而是伏羲氏。  相似文献   

12.
汉族从炎黄时期进入农业社会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炎黄文化代表了亚洲的农业文明 ,其优秀传统仍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基。因此 ,在西部大开发中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 ,对加快西部大开发和增强民族团结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谐文化源远流长,在炎黄时代就已开始孕育.炎黄时代的和谐文化主要包括:以农立族,构建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以人为本,构建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华夷结盟,构建和谐社会的民族基础.  相似文献   

14.
炎黄传说的考古学证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依据现有的考古资料 ,对古文献记载中的神农、炎帝、少昊、蚩尤、黄帝等传说分别进行对比考证 ,认为 :一、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 ,正是传说中的神农氏时代及其地域 ;二、炎帝与神农系同一氏族 ,即炎帝出自神农氏 ;三、少昊是与炎帝神农氏族不同的另一氏族 ,考古发现的大汶口文化 ,正是传说中的少昊氏时代及其地域 ;四、蚩尤是炎帝神农氏族的一个分支氏族 ,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大司空村类型 ,正是蚩尤的故地 ;五、考古发现的早期龙山文化 ,正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及其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在历史发展中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内在力量.这种凝聚力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包括有地理、经济、传统文化、共同心理状态、爱国主义感情等等.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于炎黄时代,起核心作用的是炎黄二帝.因为炎黄二帝具有"共祖"象征作用、文化纽带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所以,炎黄二帝及其创造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情感基础、思想基础和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炎黄崇拜的神人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的炎黄崇拜因藉政权变革的需要,具有神人分离转换的历史特征,秦朝主水德,上接周统,炎黄崇拜神性失落并几近绝迹,汉高祖初称“赤帝子”,旨在灭秦;复称“黑帝子”,旨在汉代周德,否认秦朝的正统地位,炎帝始为汉神,终遭冷落,文帝,景帝时期推行黄老政治,黄帝从天庭回到人间,转化为远古无为而治的圣君,汉武帝炫耀文治武功,祈求长生永命,主土德,封禅泰山,黄帝顿成遗授神策,羽化登仙的天帝,司马迁原始察终,整齐史故,其《史记》涵蕴宗黄大一统思想,黄帝成为华夷诸族的民族共祖和中华文明的肇始人君,王莽借助和平政变手段篡汉称帝,主土德,鼓吹尧帝禅舜,王氏代刘,黄帝又成了刘、王帝室的血缘初祖,,汉光武帝远承汉高祖“赤帝子”神话,主火德,旨在复兴汉室,炎帝崇拜重新抹上天命色彩,秦汉炎黄崇拜神人分离转换的轨迹说明,秦汉时期并无真正意义上的神权,神权只是皇权缘于自身政治需要而随意玩弄的谶纬道具,这既是整个中国封建时代的显著文化特征,也是中西封建社会判若鸿沟的主要思想标志。  相似文献   

17.
民族象征作为一个民族的标志或者徽号,体现了这个民族的思维模式、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和民族性格,具有广泛认同,深入人心,突显民族精神和独有或特别的特征。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复合体。龙虽然是多元文化的复合体,但还不足以成为全中华民族的象征。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大团结更应该强调认同于中华民族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评价中华文化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前提。中华文化是5000年历史的积淀,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规范、审美趣味、创造才能、思维方式和理想追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尽管我们曾经否定中华文化,但中国人的精神依托,仍然固执地镶嵌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中。在中国人身上,无论是生活方式、思维习惯,还是民族文化心理,几乎都能够同时找到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印记。  相似文献   

19.
科学准确的定位是进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理论建构和实践建设的根本前提,而当前相关研究的现状凸显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定位迷失问题。从功能定位上看,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首要目标是构建一种全体国民共享的国家认同文化。这种文化有利于全体国民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认同,有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在推动各民族民众实现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共有的一致的精神归依。  相似文献   

20.
《黄帝阴符经疏》着重论述了宇宙生成、天人关系以及神仙长生三个方面的问题。在宇宙生成观上 ,体现了朴素的气一元论思想 ;在天人关系上 ,主张人应当随顺自然 ,以达到天人之间的和谐一致 ;在神仙长生思想上 ,则重视基于儒家理论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