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国家的崛起发展,既取决于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更取决于文化、意识形态感召力等软实力,两者共同发展是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的标志.中国倡导并实践和谐,对内借文化振兴建设"和谐社会",对外用和平发展来实现"和谐世界","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相辅相成,这种"双和模式",必将极大地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从而全面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软实力"建设的西藏社会稳定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软实力"建设与西藏社会稳定问题结合起来研究,着力从我们在发展"硬实力"解决西藏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及其"困境"出发,剖析达赖集团对"软实力"的运作,剖析"3.14"事件,阐明转向"软实力"建设对稳定西藏社会的重要意义."软实力"建设是解决西藏社会稳定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是国家治理西藏的国家战略策略.要在加快"软实力"建设中找到突破口或者重点领域.提升西藏公民能力建设,提升政府能力建设,提升引导与管理西藏宗教事务能力,提升基层组织能力建设,国家涉藏国际公关能力建设,强化提升藏学研究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语境:"他者"与"世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两大系统的中西哲学文化,对"他者"问题有不同的认识与理解.在后现代语境中,解构理论对西方本体论传统的反思,中国艺术美学风格面向世界的现代性建设,赋予中国传统文明和当代艺术创造新的意义.只有以全球多元文化交流为背景,从"他者"角度切入,才能揭示出当代审美创造的文化与美学意义及引发的问题内涵.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以来,美国高度重视并密切关注中国的崛起及中国在东南亚迅速增长的软实力.美国精英和公众对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的认知,美国和东南亚国家对中国软实力的认知,都表现出明显差异和递减效应.从美国认知这一"他者"的角度,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中国应客观评估美国对中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认知,采取恰当的措施应对美国可能的政策反应.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文化开始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加速发展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汇聚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和拓展外向影响的重大现实问题.根据"软实力"的来源与影响,我们有必要从思想层面上筑牢价值观的坚实基础,从制度层面上根除缺乏创新力的固有"病灶",从器物层面上打造创新文化的得力载体,使中国古老而灿烂的文化真正成为国家"软实力"的必备部分和有益助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思想界的一个重要变动就是由激进趋于保守,"国学热"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征.但在"国学热"中,有一些问题必须得以澄清,如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国学热"与文化保守主义的关系、国学与现代化的关系、国学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国学与"软实力"建设之间的关系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澄清,就会极大地影响我国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软实力"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中国,逐渐成为学术界、媒体界以及政界普遍使用的话语,其间经历了由简单引介到本土化的复杂过程,并发展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极具中国特色认知概念。"软实力"学术话语、媒体话语和官方话语的相关数据显示,其间发展轨迹基本重合,官方话语起着重要的"定调"作用,而学术和媒体话语则不断拓展出更广泛的内涵,三者构成了一种"复调"的效果。具体的话语类型可以分为"原教旨主义"的软实力、作为"隐喻"的软实力和作为"转喻"的软实力。基于"软实力"概念背后隐藏着的意识形态性及其权力逻辑,中国的选择路径应是"超越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论提升软实力的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的中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不仅要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即以不断提高硬实力的同时,也需重视提高软实力.软实力的提升不仅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逻辑指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有效手段.尽管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还存在一些局限,但是却为我们分析怎样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阈.  相似文献   

9.
"软实力"概念一经提出就成为理论界热议的焦点。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家软实力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意义重大。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国政治软实力的启示和对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软实力"之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软实力理论在中国受到普遍欢迎,这与中国的和平崛起/发展策略有关,也因为软实力思想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便于直接借用;硬实力资源主要来自于物质和实体资源,软实力资源则主要存在于意识形态领域,因此,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关系基本上类似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硬实力决定软实力,软实力具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硬实力有反作用能力;虽然目前的测量手段和方法存在问题,但软实力是能被测量的,而且是完全可以被把握和运用的,而软实力的建设和实施主体,即人的因素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1.
"软实力"一词源于西方政治学,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将其同全球化时代背景和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使之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于上世纪90年代引入软实力理论,其间经历了直接移植、间接嫁接和隐性影响三个阶段,但总归在实质上三阶段都属于被动的继受,未能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理论的更新。这导致了中国当前的软实力理论存在逻辑起点模糊、理论着力点偏离、与价值目标相悖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中国软实力发展战略的实现。因此,从提升对软实力规律的自觉认知、增强对软实力研究的自信建设、实现软实力发展的自强道路三个方面,重构中国软实力理论,是摆脱软实力理论的西方话语权,完善中国软实力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塑造了初步繁荣昌盛且与国际社会双向认同的、负责任的良好形象,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主权国家发展道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成果,不仅激发出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创造了社会发展道路的新模式,而且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共产党执政国家走本国特色发展道路提供了榜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示范效应是国家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其产生并不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更不是出于中国政府输出"发展模式"的主观故意,中国发展模式构成"意识形态威胁"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断.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邓小平的软实力思想为加快国内的建设事业以及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急剧变革的国际环境,不断发展的国内环境以及邓小平的个人经历和人格品质成为了邓小平软实力思想形成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数字中国"的理论与实践源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但最直接的动因是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的"数字福建"实践探索以及他在2015年底有关"数字中国"的重要讲话."数字中国"的发展经历了萌芽起步、地方探索、国家战略三个阶段,现已成为中国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标志.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数字中国"建设必将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诸多方面对中国未来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原创力"是什么 "原创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贯穿人类发展历史,引领着每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进步.当前,经济界正在围绕国际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开展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寻找培养企业原创力的路径;文化界在围绕文化软实力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探索文化原创力及其拓展模式;科技发展本身就是"原创力"的一种表达.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的主体性不断扩张,任性的自我最终陷入生存困境及其生命本真意义的丧失之中.处于幽暗之谷的神秘"相遇"开始不断显现,"他者"逐渐成为众"我"关注的主词.布伯作为"我"同时也是"他者",在与"他者"的相遇-分离的经历中,生成了其独特的"他者"哲学:"我-它"分离关系中只有生存,没有人生;真实的人生皆在"我-你"相遇关系之中,在相遇关系中,一切"他者"都是"你",都是"永恒之你"的洞见者、表现者;你为在而需要上帝,上帝为你生之意义而需要你;在你我之间的相遇人生中有圣神的意义.布伯的"他者"思想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又局限难免.  相似文献   

17.
从"苗"到"苗族"——论近代民族集团形成的"他者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在中国素以历史悠久、苦难深重的民族而闻名.然而,事实上这一印象是进入近代以后才形成的.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中国苗族最初作为近代民族集团诞生的历史过程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具体探讨了在前近代时期,曾经是南方是非汉系族群泛称的"苗",在20世纪初叶兴起的中国民族主义思潮中,是如何作为近代民族集团的"苗族",首先在汉文化这一"他者"的语境中被建构起来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民族集团形成的"他者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8.
软实力建设对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有巨大推动作用,为了有效建设国家软实力,必须提高我国的"国内软实力"。"国内软实力"是一国政府或者执政党对于本国公民的吸引力,以保证自己能够长期执政。加强我国"国内软实力"建设离不开法治作为支撑,一方面要提高制度建设的水平,充分发挥制度所具有的预防纠纷、减少冲突的功能;另一方面,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要求法官在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时候注意采用恰当的立场。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执政理念和价值理念,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研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构建的依据,探析"以人为本"思想所倡导的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思想蕴涵,及反映在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中的实践要求,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中国与东盟自1991年建立的友好关系已进入第三个十年。回顾过去20多年的发展,中国一东盟的关系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中国在东盟软实力建设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当前,中国对东盟的软实力建设在不断推进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而这类问题也是中国当前软实力外交的通病。本文将在简要阐述软实力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在东盟的软实力建设进程做一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中国在东盟软实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此类问题,本文将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