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匪猖獗是民国时期各地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民国前期四川长期处于军阀混战中,战争直接破坏社会生产;军队往往招匪、纵匪;大量散兵流为土匪.同时期,四川自然灾荒不断;军阀征税无度;地主压榨严重,使农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大量农民不堪重负而破产,成为土匪的主要来源,随着社会秩序长时期内持续的动荡,导致更多人进入土匪队伍.  相似文献   

2.
晋桂军阀是民国史上两个重要的国民党新军阀派系。晋桂军阀歧同并存,共性大于差异。其共同点实际反映出他们作为国民党新军阀的一些基本特征,亦体现了旧中国军阀专政年代社会的现实;而不同点则恰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两派军阀首领的个性以及晋桂的地域特色,折射出民国时代国民党各派系目标和方法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云南匪患及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匪患是政局动荡不靖、社会病态的产物。云南近代社会严重的匪患主要集中在民国时期,时间上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民国元年至民国二十三年、民国二十四年至民国三十四年、民国三十四年至民国三十八年。民国时期云南匪患具有为害土匪数量众多、规模巨大,土匪活动猖獗、匪患十分严重,匪患爆发地域不平衡等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对清季四川社会变迁与袍哥滋生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袍哥与哥老会有鲜明的区别,前者是民间的恃力型互助团体,后者为反清的秘密组织.清季四川袍哥得以大量滋生的原因有1.商品经济发展,城镇地位凸现,传统社会组织难以适应,需要新的治安维系体;2.清政府统治削弱,绅民寻求自保的需要;3.教会势力的发展和横行,民众需要建立组织与之抗衡;4.鸦片的贩运和销售,需要群体的力量与严密的网络.由于袍哥具有维护城乡社会治安的功能,起到次生政权的作用,得到清统治者一定程度的容忍.但随着清末民初四川政局的变化,袍哥从互助性团体演变到参与政治、控制政权,因而遭到清政府的打击.  相似文献   

5.
在民初这一社会大转型时期,山东土匪“顺应”潮流,适时而变,从而出现了一些与传统社会相比所未有的新表征。这主要表现在:一、土匪在装备和编练上实现了“匪队”的现代化;二、其政治性日益凸显。但同时必须指出:土匪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无疑给转型期的民国社会带来更高强度的危害:一方面,土匪在军事装备与编练上的现代化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其更善于投机钻营和反复无常,这就使得寄生于民国社会之上的土匪这块“肿瘤”和“心腹之患”更加难以铲除;另一方面,土匪的寄生性及其对社会生产的杀伤力,使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乃至停滞,从而影响到社会转型的进程,在某种程度上使其进行缓慢甚至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6.
匪患是民国时期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民国时期的社会舆论对于土匪的一般认知和态度,对土匪现象的评论、治理对策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十分有意义和饶有兴味的研究课题。上海出版的《申报》和天津出版的《大公报》无疑是反映民国社情的标志性报纸。1912~1934年期间,在《申报》和《大公报》充分提供的时评版上,知识界人士站在政治风暴之外对民国匪患的成因等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就治匪问题之方方面面贡献方案,以提供政府作为治匪政策和策略之参考。他们借助报刊论政,表现了极强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提出的许多解决民国匪患的建议和设想,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历史事实,也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民间舆论的总体倾向。但是书生论时空悲叹,由于民国政治当局的腐败和复杂的社会纷争,他们治理匪患的建议和设想没有被当政者采纳,流为无法实现的空想。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视角看民国土匪亚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化视角对民国土匪的社会行为进行了历史考察,认为土匪行为实际由它的价值取向、文化体系所支撑,而地域民俗文化、帮会意识、典章制度、黩武主义则是土匪亚文化形成的源泉与标志。研究土匪,应该从不同层面剖析,而研究土匪亚文化似乎是一条值得重视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刘永生 《兰州学刊》2010,(3):195-199,70
北伐和湖南农民运动的声浪远没达到荡平三湘四水所有土匪的地步,在受北伐和农民运动影响不深的边缘地带,土匪的活动较前更加猖獗。文章通过对相关民国报刊的爬梳,揭示了北伐时期湖南土匪的分布、行为特点、北伐军各级军政部门在土匪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并分析了这个时期湖南土匪剿而难灭的根本原因,对于我们今天根治某些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前言民国初期,土匪活动频繁,民无宁日,生产受损。加上军阀连年混战,苛捐杂税层出不穷,自然灾害严重,广大农民被逼得无路可走。这时,由于用火器武装起来的匪帮活动日益猖獗,对那些仅仅要保自家和护乡里的老百姓来说,“排枪排刀”的武艺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在经济...  相似文献   

10.
谢本书、冯祖贻主编的三卷本《西南军阀史》已出版,它弥补了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民国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是民国史研究的一项突出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作为民国史组成部分的西南军阀史的研究,取得较快的进展。张宪文先生在回顾民国史研究的情况时写道:“八十年代,对西南军阀史的研究,成果显著,西南地区的学者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论著。”本书的作者不仅是这些有影响论著的主要参加者或主持者,而且从1981年起即开始钩沉辑佚,整理资料,潜心研究,撰写《西南军阀史》。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直至1994年10月,《西南军阀史》三卷本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全部出齐。它既体现了西南军阀史研究综合性的成果,又将把西南军阀史的研究,推向一个新台阶。这表现在: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时期,鉴于西南袍哥的广泛影响,同盟会对其进行了积极的联络和发动.第一,吸收袍哥加入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第二,运动袍哥策反滇黔新军;第三,发动袍哥进行武装起义;第四,依靠袍哥作为西南光复的主力军.在同盟会的努力下,西南袍哥中的大部分开始走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在西南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固有的缺陷也在革命的过程中不断暴露出来,给革命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军阀时期的兵源匪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欣 《浙江社会科学》2005,1(4):132-137
军阀时期割据混战所造成的经济衰败,使破产农民和游民成为军队的主要兵源.在中央政治权威衰败的情况下,各军阀派系募兵标准各行其是,大量地收编溃兵和土匪,造成军纪败坏,兵源逐渐匪化.军官与士兵的素质明显呈劣化趋势,普遍缺乏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毫无信仰与"主义"可谈.在这样的军队里,军纪废弛,政治上失控,完全背离了军队在国家政治中的职能,其本身就成为社会的动乱之源.  相似文献   

13.
论西北回族军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马福祥、马鸿逵、马麒、马步芳等为首的西北回族军阀集团的产生,是民国史和西北地方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从清代回族人民的基本历史要求及清政府对回族政策的演变入手,对西北回族军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部中华民国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基本上是两部军阀史的合成:前十七年是北洋军阀史和西南军阀史(含其它派系),后二十一年是国民党新军阀史。因此,民国军阀史的研究就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近年来,我着重于北洋军阀史方面的探讨,所以只就北洋军阀史的有关问题谈谈对民国军阀史研究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刘进 《兰州学刊》2009,(8):218-222
发端于甘肃河州的诸马回族军阀,是影响近代以来尤其是民国以来甘宁青乃至西北政治与社会的地方军事政治集团,近代以来的中央政权经略西北,不能不将该集团的存在纳入政策与策略的考量之中。文章将探讨中央权威衰落背景下的诸马军阀崛起历史的轨迹,以及决定其崛起的诸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陕甘宁边区土匪的产生发展,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根源.政治动荡、吏治腐败、灾荒频繁以及会党横行等都导致土匪的大量滋生.抗战爆发后,国共党争的加剧,日伪的渗透,促使政治土匪日益猖獗.边区土匪对民主政权和社会秩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边区政府对匪患采取打击、利用和改造的综合治理政策,通过有效的社会整合,消除了土匪生存的社会土壤,实现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和生产发展,取得了剿匪的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7.
北洋政府督办参战事务处及西北筹边使署军政职能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专门成立了督办参战事务处,负责参战事务.战后改为督办边防事务处.督办参战事务处所辖参战军也改为边防军.此外,又另设西北筹边使,西北边防总司令,负责西北边防事务.其职能以及独特的人事安排使其对民国军阀政治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它使北洋军事集团由军事派系联合控政走向军事寡头派系控政,使派系军队及其战争直接成为民国内政的筹码与工具.  相似文献   

18.
李伟 《重庆社会科学》2011,(10):125-127
在通常观念中,土匪被视为一个受鄙夷的群体而存在,“‘土匪活动’可以用来概括一切盗窃行为,从一只母鸡到一个国家……结果所有冠之以这个名称的人都被视为一路货。”他们往往受到传统观念的压抑和否定。可以说,土匪是一个躁动于正常社会秩序中的异类群体。当社会的政治、经济使民众的生存环境趋于恶化甚至极端恶劣时。土匪就会应运而生。拆除先在的界定与评判,把土匪还原到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情境中,纳入“客观事实的叙述”的写实语境中,对“土匪”的文学想象在历时性延展中,其意涵随着社会历史的认知而不断扩宽。  相似文献   

19.
由于清代官府打压及资料缺乏,有关巴蜀袍哥的形成之说多属臆测。据清代巴蜀社会的历史情状,巴蜀袍哥主要源于入川移民的异姓结拜,移民社会打破了血缘联聚的宗族社会形态,异姓结拜之风盛行:一部分没有土地的移民通过异姓结拜方式形成靠“暴力”手段为生的啯噜,而拥有土地却离乡背井的移民,也通过异姓结拜方式以“自保”,或通过“以暴制暴”以抗衡啯匪等的侵扰与威胁。两种结拜方式是巴蜀“浑水”袍哥与“清水”袍哥形成的雏形,异姓结拜促进了巴蜀袍哥的广泛兴起与兴盛。  相似文献   

20.
自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奉三大系,加之原先一些地方势力的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民国初期军阀林立、混战、割据的局面。军阀割据与农村社会状况相互影响,军阀割据混战加深了农村的危机,而农村的极度贫困化,反过来又给军阀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这两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形成了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混战的恶性循环。本文试图以农民和农村社会为视角,剖析民初农村的社会危机、农民与军阀相互依赖关系及其军阀割据混战的根源。一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政府取代清王朝,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土地所有制依旧保存,在北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