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街角青年”作为城市青年边缘群体的客观存在已经无可置疑,当前的任务不是去指责谁,而是要为“街角青年”的正常社会化与正常社会生活出计献策,帮助“街角青年”走出街角,参与到主流社会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2.
薛立永 《老年人》2011,(8):19-19
一天参加一个聚会.一位新认识的朋友得知我不会打麻将.竟说我是假天真。是的.我是“麻盲”。可是我招惹了谁?一个人有良好的生活情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自然好.但是如果执意把自己培养成为“麻坛高手”.  相似文献   

3.
基于“当代青年研究论坛”暨“青年研究基础理论建设研讨会”.本综述对青年研究三个历史时期给予了梳理和分析,概括了我国青年研究多年来取得的成绩以及当前所面,临的主要困境;阐释了青年研究的“对象”、“定位”和“途径”等基础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4.
青年自我教育的“势”与“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及教育关系双向反馈机制的心理对峙,以及青年人“自我形象”两极的对峙,这从一个侧面充分地反映了青年的“自我意识”与‘咱我教育意识”有其不可否认的客观实在性及现实可行性。正确地认识这个现状,并引导青年人正确地实施‘咱我教育”,将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取得单纯运用其它途径、方法、手段所难以达到的效果,企及新的境界。(一)教育者的“主导”意识与被教育者的“反客为主”意识的对峙。在教育者一方有着强烈的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意识,把自己看作是主动体而把被教育者看作是受动…  相似文献   

5.
1、所谓青年文化在日本把青年文化(adolescent culture)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已有相当多的年数了。基于青年提出的不同意见和所谓青年人与成年人不是同代人等说法,青年的精神面貌处于反抗和脱离成年人社会的状态,所以提出了“青年文化”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有青年文化、年轻人文化,青少年文化(youth  相似文献   

6.
国内歌坛:谁是“大姐大”?文舒茗如火如荼的国内歌坛,星光灿烂,群芳争艳,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新歌新人的不断涌现,谁是当今国内歌坛"大姐大"?无疑是个饶有趣味的话题。毛阿敏:思念依旧风光难再曾以《思念》、《绿叶对根的情义》及一批优秀影视歌曲赢得众...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价值观渊源流长,对国家民族、社会的感受认识、价值取向在一个人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占据最高地位。如下调查资料显示出“三资”企业青年的国家观的实际状况。一、国家观的总体描述“三资”企业青年中,爱国意识、“民族复兴”价值观占了主流,大部分青年认为“中华民族不久将来定会强盛”。我们调查发现,在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方面,78.9%的人对此有相当程度的认同感,认为传统文化可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有力.0%的人反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应向西方看齐”,80.1%的人认…  相似文献   

8.
陈强 《金色年华》2007,(10):52-53
彼得·黑斯勒是一个美国青年,他的中文名字叫“何伟”。  相似文献   

9.
目前,上海青年开通、使用微博的越来越多。微博之所以在青年中流行,主要是因为它较好地满足了青年求知、求友、求乐、求发展等心理情感需求。研究发现,青年因其身份背景的差异,在微博使用上也存在不同。其中,女青年、未婚青年、“80、90”后青年、从事脑力劳动的青年、受教育程度高的青年、上海户籍青年以及党团员青年,比男青年、已婚青年、“70”后青年、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年、受教育程度低的青年、非上海户籍青年以及非党团员青年更多地接触、使用微博。因此,要对微博时代的青年文化加以引导,并加强其与主流文化的沟通,为主流文化的创造与转型提供开放的、多样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青年作为一个社会概念,是处在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对处于青年期这一阶段的社会族类的一种特定的认识,是一个被特定时代赋予一定期待的群体。社会学把“青年”看作是社会化的一定阶段,认为“青年是从依赖成人的童年到能进行独立的、负责的成人活动的过渡”。社会发展和青年成长具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个典型时期青年群体与主流社会意识相背离所产生的“偏离”现象的对比分析,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青年群体的发展状况、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当前青年群体的“偏离”现象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高校青年学生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入队、入团、入党,是高校青年学生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在把握“人生三部曲”的基础上,应完善机制,做好高校青年学生“人生三部曲”的有机衔接,同时强化价值追求,增强高校青年学生“人生三部曲”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2.
“集体意识”又叫“群众意识”.它是青年战士把自己的言行与集体利益自觉地联系起来,对自己所在的集体负有的责任感,光荣感和自豪感的一种心理体验. 一、“集体意识”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人都是属于一定的社会;任何一个社会的人又总是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之中,都是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青年战士也同样如此.他们入伍后,从原有的集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先在西方然后在我国曾流行过一部挪威著名作家乔斯坦·贾德的哲理小说《苏非的世界》,被誉为新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书中的主角——一个14岁的少女,在接到一封神秘的来信,其中问道“你是谁”之后,就陷入了对“我是谁”的无穷思考,从此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广州“青年地带”项目已完成第三年运作,开始进入一个整固期。在这个时候检视“青年地带”项目的发展历程,对项目日后的进程无疑是必要的,而作为一个在内地发展较早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这次检视也许对业界也有点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胡耀邦同志在“文化大革命”后这个特殊的年代,对青年工作面临的基本问题,包括对“文化大革命”后青年的估价,青年工作拨乱反正的任务和基本方针,处理“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各种严重的青年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对当时的共青团组织怎样工作和团干部应有的精神状态与作风等,都有相关的系统论述。这是我党青年工作的一个典范。青年是社会变革中一支最敏感、最活跃也是很重要的力量,今天我们重温胡耀邦同志当时的指导思想,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青年“博客文化”是指当代青年广泛利用“博客”为手段记录生活、发掘自我、展示自我、不断实践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本文从兴起、特征、影响对青年“博客文化”进行解析,提出了重塑青年“博客文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主题:青年发展与发展青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如果说20世纪青年研究主题是“青年教育”,21世纪青年研究主题则将扩展至“青年发展”。研究青年发展,首先应研究影响青年发展的内在动力与维度取向。新世纪青年的发展,不再像以往几代人,仅在某一维度追求发展。而是希望在三个维度(价值、技术、效用)上都得到发展。青年已从“边缘”走向“主流”;青年从成人“接受”转向对社会“反哺”。因此,要关注青年发展中的“新白领”与“后现代”现象。改善青年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加强对未来的青年政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向成年人过渡”多年来一直是社会学特别是青年社会学研究领域内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怎样理解“成年人”这一概念?对成年人来说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素质有哪些?哪些事情对成年入地位的取得相对不那么重要?当代美国青年对“向成年人过渡”的标准是如何评估的?他们更注重生活因素和某些外在的标志性事件(诸如完成学业、参加工作、结婚生子等)呢,还是更强调情感、责任感和价值观等因素?美国青年自身对成年人标准的评估与专家学者的评估是否完全一致?上述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一份调查报告的结果中得到较好的回答。该调查主题为“美国青年…  相似文献   

19.
中国搞了“十年浩劫”,谁干的?在人们大都忙于骂林彪、咒“四人帮”的时候,谁还记得发疯似地投入“轰轰烈烈”斗争的是“亿万”?不认真追问一下那铺天盖地的恶行丑举是谁干的,一万年也不能彻底改变中国人深层的心理本能  相似文献   

20.
“偏离”与“整合”──论青年文化与主导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文化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是社会居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经济秩序、组织导向力量的集中表达,代表着社会发展的主导价值,是对社会现实的正面映视。它规定、影响着青年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而青年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的副文化,是青年社会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它处于被动、从属的位置。但基于它的文化超前性、“边缘性”等特点,因而它总是着眼于创新、反叛。因此,青年文化与社会文化总处在矛盾冲突和双向互动过程中,即既存在着青年文化对主导文化‘偏离”,又存在着主导文化对青年文化的整合。一、社会“整合”与青年“偏离”历史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