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安微博新文体是公安机关或民警为了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建立良性的网络警民关系,在借鉴或效仿各类网络新文体的基础上而特别设计的微博博文。在对语篇构式语法以及语篇构式压制进行介绍的同时,试用语篇构式理论的压制观,从混合语类式语篇构式压制和语篇构式结构对语篇内容的压制两方面对公安微博新文体进行解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安微博新文体内部的语篇压制机制是促成网友接受该类语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言据性"理论为研究框架,对代表国家形象的语篇《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中的言语证据手段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对言语证据手段在语篇中的功能的解读,探究语言与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挖掘其背后的认知、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运作机制,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一个可行的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3.
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关注越来越多,其对华报道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通过EBSCO数据库,用批评性话语分析法对新世纪初西方主流媒体的代表《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的对华报道进行关注度、内容和倾向性分析,可揭示西方的中国国家形象变化曲线及变化原因,利于探索媒体语篇、意识形态和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语篇语用学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篇语用学是对指示 (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 )、含义、前提、言语行为以及话语结构等各个侧面的研究。[1] 文章从语篇和语篇分析的基本内容、会话分析理论方法、交际民俗学理论方法、互动社会语用学理论方法等方面来分析语篇语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指引下,以凯特·萧邦的《一个正派的女人》为文本进行语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间接言语行为在刻画人物心理与凸显作品主题中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语篇分析工具,为文学语篇分析提供了功能解释的语言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动态语篇观认为,语篇是一种有结构、有意图的符号编码和解码的创造活动,语篇的互动性归根结底体现于说者意图和目的的传达与听者对该意图和目的的领悟和反应过程之中.如果把会话语篇看作是一个完整言语行为,那么听者的领悟及反应是取效行为层面上的具体体现.为此,文章根据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对会话语篇的意向性、互动机制及其取效行为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语篇是具有交际意义的基本语言单位。以访谈类电视节目话语语篇为研究对象,以语篇语言学、语用学等领域的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对访谈类电视节目这种对话体语篇的动态建构过程的深入剖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言语行为对”的基本内涵;“言语行为对”的基本类型,“言语行为对”的组配关系。在访谈类电视节目语篇的结构中,对话体语篇从形式上看是由一系列的言语行为配对关系构成的一个意义结构体,在内容上具有其内在的语义相关性,而语义的相关性很大程度上是跨话轮话题推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司显柱的《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构》从功能语言学视角构建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在对该书结构和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和评论后,发现该模式既有优点又有有待商榷之处。优点是在言语交际行为框架里包含了言语交际所涉及的因素,使得言语交际所涉因素与言语行为框架系统产生互动作用,将翻译批评研究与功能语言学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理论基础。但在以下几方面还存在不足:对“翻译”及“翻译质量”的定义不明确、翻译中言语行为所涉因素及“语境”的涵盖范围模糊、语篇功能与语篇类型的关系及语篇功能与语言功能的关系不确定以及翻译中的“对等”与评估参数设置不全面。另外,其客观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言语行为转喻理论的提出为言语行为识解以及语用推理提供了全新视角。新闻语篇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言语行为的不同表述传达着各异的社会意识和精神状态。以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为基础,在冯·戴伊克提出的话语社会认知视角下,对"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中外媒体新闻报道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新闻语篇中,言语行为的不同场境部分都可以转喻性地代替整个事态场境;用不同的场境部分转喻性地代替整个场境,其背后隐含着新闻语篇所欲意传达的意识形态意义;对言语行为脚本进行不同场境的转喻性指代可以用来实现不同的社会效应和阶级意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语用学理论为依据,以"语篇补全测试"为工具,调查分析了中英批评言语行为中称呼语的异同;并从文化差异人手,经由文化深层结构的衍射轨迹,对差异的根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股市风险在本质上是人们对风险指标和风险分析的解读.以评价理论为分析框架,分析西方财经媒体在中国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对中国股市的报道中评价资源使用的特征,研究语篇中体现出怎样的风险话语操纵策略和运行机制.研究发现,评价资源在财经新闻语篇中的各语步中各有特点,受语篇的交际目的和体裁制约,形成了独特的风险话语操纵手段和韵律结构,体现出从点到线再到空间逐步论证风险、让读者接受风险和内化风险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批评言语行为存在于学术语篇的文献综述这一语类中,并在创建、评价和推介新的学术知识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考察批评性或负面评价、不足之处、强调文献综述作者观点优于前人的批评言语行为在不同领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这一语域中的具体体现,归纳了LR语篇中批评言语行为的几种形式,简要分析了几种批评言语行为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不同分布。   相似文献   

13.
以新闻评论语篇为语料,对此类语篇所使用的劝说策略进行研究。从说服学的角度看,新闻评论语篇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说服活动,通过一系列劝说策略的使用,如主方形象的塑造、语篇信息的建构来达到劝说读者,促使其观念改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以新闻评论语篇为语料,对此类语篇所使用的劝说策略进行研究。从说服学的角度看,新闻评论语篇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说服活动,通过一系列劝说策略的使用,如主方形象的塑造、语篇信息的建构来达到劝说读者,促使其观念改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如何理解和实施"请求"言语行为,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130名中美大学生通过语篇补全测试问卷法参与本次调查。从请求中心行为语策略、探询句式和缓和修饰语3方面,比较和分析中美请求语的异同;探讨语言水平、语用迁移等因素,对语际语表现形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美大学生选择请求策略时共性较多,但在具体探询句式和缓和修饰语使用上差异较大。语言水平对语际语表现形式影响不明显,但是中国大学生都无法避免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6.
英文商务书信语篇礼貌的语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务书信语篇是言语行为的序列组合,Lakoff的礼貌规则、Leech的礼貌原则以及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论不仅适用于言语行为,而且适用于篇章行为的礼貌语用分析。英美人在实施言语行为时,首先考虑彼此之间的消极面子不受影响,同时更多地借助于句型来表达不同礼貌程度的言语行为。文本类型和语篇结构则是篇章行为对"面子"产生威胁作用的主要因素,必须有效地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内地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突发性强,走向充满不确定性,给网络安全治理和社会管理带来了挑战。如何客观认识和评价网络群体性事件,科学把握其新态势,不至于使它被妖魔化、扩大化,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如果我们能够基于网民狂欢语境的视角,理性认识网络公共话语空间中网民的狂欢式表达,准确把握网络群体性事件发展的新态势,揭示网民狂欢式表达背后的平等、民主、自由精神与民众权利和其他正当利益诉求,正确处理"网民权利"与"公共权力"之间的问题和矛盾,考量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效应,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有效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狂欢话语形态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关涉网络文化安全,在"政府-网络媒体-非政府组织-网民"的多元主体治理结构中,要实现以政府治理为"元治理",联合非政府组织、网络媒体、广大网民等治理主体进行有效的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18.
从语用角度看语篇连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语篇连贯是语篇的重要构件 ,是语篇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连贯语用解释、语用推理与逻辑推理、言语行为理论与连贯、合作原则等方面论述语篇与语用的关系 ,从而揭示其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如何通过言外之意传达自己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9.
'语篇体裁分析'理论评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语篇体裁分析是近年来在话语研究中一个新兴的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在概述、评析语篇体裁与语篇体裁分析理论的基础上,着重探讨该理论与语域分析、话语分析之间的关系异同、该理论在语言研究与教学中的价值及存在问题。本文认为语域分析、话语分析与语篇体裁分析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连贯性话语。语域分析注重言语形式,很难揭示话语交际本质;话语分析的重点是揭示话语的普遍性特点;语篇体裁分析将话语放在一个特定的语篇社团中加以考察,注重发话人的交际目的,揭示各类语篇体裁的特殊性特点。语篇体裁分析有别于其它分析理论的明显特点是在分析中加入交际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人,从而使这种分析能更深刻地揭示话语的本质。语篇体裁分析理论为研究连贯性话语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能为语言教学,特别是特定用途英语教学提供直接、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语用学角度,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比分析了中英文商务邀请信中"邀请"言语行为的实现形式,并探析了导致其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在直接邀请中,中国人更倾向于使用前后辅助行为语模式,组织名为起始行为语,无阻碍邀请策略为中心行为语,夸耀益处和说明理由策略为辅助行为语完成邀请。西方人则更偏向于使用后辅助行为语模式,敬语+名字/头衔为起始行为语,无阻碍邀请策略为中心行为语,消除疑虑和情感期待策略为辅助行为语达成邀请。在间接邀请中,除与直接邀请相同的状况,中西方人均多使用前后辅助行为语模式,期待策略为中心行为语发出邀请。但是,西方人多用许诺和消除疑虑策略为辅助行为语。通过分析,中西方人在思维模式、性格特点、礼貌概念理解上的不同是造成"邀请"言语行为实现形式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